第三部分 離開倫敦

關燈
未來過倫敦的美國人,你想到倫敦時會想到什麼,他應該會說白金漢宮、大本鐘和特拉法爾加廣場——人們想到倫敦時會想到這些。

    沒有多少人會說倫敦眼,這個為紀念千禧年而建造的大摩天輪,并不是人們記憶中的倫敦标志性建築。

    它就是一個大輪子而已,不是麼? 有很多人想把倫敦變得像巴黎。

    他們想要那種咖啡館文化,但這裡是倫敦啊。

    人們來到倫敦,想看到的是電影裡的倫敦。

    他們想看到那種老式酒館,想看看開膛手傑克和夏洛克·福爾摩斯的出沒之處。

    别妄想把倫敦變成巴黎,你如果喜歡巴黎,就直接去巴黎好了。

    你如果喜歡倫敦,就來倫敦。

    倫敦出租車發出的獨特聲音永遠都不應該消逝,因為人們能聽到它。

    比如當我開車行駛在路上,會有很多人轉過來,他們能聽到我的發動機聲,他們知道,當自己被困在某條小路上時,會有我這樣的出租車去搭救他們。

    他們會高興地想,出租車來了! 每個周日夜晚,我從晚上八點工作到淩晨一點或一點半。

    我非常喜歡這份工作,因為我有機會看到真正的倫敦。

    我喜歡看那些大樓,看它們如何變化。

    我還會看到一些讓我想起自己童年時光的東西,比如我小時候經常待的地方,我可能坐過的一輛紅色雙層公交車,又或者是一條街道,我在那裡被一群孩子追逐過…… 像南岸或倫敦橋那些地方,以前到處是燒毀的房子。

    萊頓,我成長的地方,以前也到處是廢棄建築,我們曾在晚上跑進那些房子,亂敲别人的房門,還在荒廢的屋子裡放煙火。

    那些地方現在都變成新開發的樓盤了。

     我周日外出能去很多地方。

    車往各處開,我也往各處去。

    我現在仍然能看到很多讓我想起過去的東西。

    我去那些殘破的地方,就會想五年之後,那裡會是什麼樣子呢?會不會變呢?單是這樣想就讓我興奮。

    倫敦仍然讓我感到興奮。

    我想,如果有一天,倫敦不再讓我興奮,那将是我的離開之日。

    我的妻子總說她喜歡住在鄉下。

    我覺得逃離倫敦的喧嚣也是一件好事,但你知道嗎,我的整個身心都在這座城市裡,真的。

    所以我想,我會一直在這裡。

     商務飛機飛行員 凱文·博佛 觀看倫敦最好的時刻是當你從希思羅機場起飛時,他們稱之為“蘭伯恩出發”。

    你從西風帶起飛,馬上向右轉180度,順風飛行,然後往左爬升,這個時候,你就飛到了倫敦上空。

    你可以看到倫敦全貌,泰晤士河映入眼簾,整個場景就像電視劇《東區人》的開場一樣——然後飛機繞着倫敦眼呈U形飛行,你從金絲雀碼頭往遠處看,就能看到一切。

    真令人驚歎。

    有時候,我們會飛低一點,如果金融城或者比根希爾機場那邊交通不擁堵,能看到非常不錯的景象,真的。

    每次我都會盯着看。

    當然,我們同時也在駕駛着飛機,但那個景象真讓人不得不瞥一眼,因為那正是各種奇妙事件上演的地方。

    有很多不同的東西可以看。

    你會明白倫敦為什麼會像這樣發展,在以前,倫敦是圍着泰晤士河而建的,所以河周圍建築居多,而越往外,你會看到混凝土建築漸漸變為綠地。

    你還能看見幾公裡外的溫布利。

     每次從靠北邊的蓋特威克機場起飛時,你能對人類有一種真正的感知。

    當你爬升到城市上空,你會看到底下密密麻麻的人群,所有的建築、建築群都突顯出來。

    在晚上,你會看到環抱着倫敦的M25高速公路,也會看到如晶亮小珠般的燈光點綴在城市周圍,它們如風之漩渦一般移動。

    慢慢地,你會意識到已經早上六點了,而這些晶亮小珠般的燈光其實是車燈,它們圍着M25高速公路排着隊。

    日複一日,他們都在那裡;你會想到,這麼多人付出這麼多努力,隻是為了生存。

    這是一座頑強的城市。

    所有這些星點燈光,組合起來就像一座玫瑰園,而所有人,想擠進來,或是想逃離出去。

     我發現,世界上最好的事情,就是當天氣陰沉,飛機離地1,500米左右時,下面布滿雲層,所以地面很暗很暗。

    當你起飛,你會看到地面有些毛毛細雨,不是個好天氣。

    這時候飛出倫敦會比較難,但隻要你飛過這片雲層——大概需要5秒鐘吧——到了雲層之上,那裡就是蔚藍的天空,燦爛的陽光。

    你耳朵裡還充斥着倫敦頻率,眼前卻滿是陽光。

    你會看到屏幕上如斑點一樣的别的飛機。

    你在心裡切實感受到自己正離蜂巢而去。

    你換到另一個頻率,并且知道這一個頻率更安靜——這是當然了,你離開的,是一團巨大而火熱的能量啊。

     (1)拓撲肖普,英國時尚品牌,屬于英國最大的服裝零售商阿卡迪亞集團。

     (2)射擊山,指從基爾本地鐵站到克裡克伍德之間的一段埃奇韋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