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警方助力,皆大歡喜
關燈
小
中
大
租車公司結賬時,我先辦移民局出境手續,萬一我在出境時被捕,他則可脫身去最高法院告急。
但最後一刻,我改了主意,決定在出境檢查窗口對面幾乎空無一人的房間裡等他。
他耽擱得太久了,超出了正常情況,我拎着手提箱,身旁還放着兩個旅行箱以及大大小小的禮品袋,随着時間推移,愈發惹人側目。
機場廣播裡傳來一個女聲,最後一遍通知前往蒙得維的亞的旅客登機,聽那聲音,似乎比我還焦急。
情急之下,我把弗朗奇的箱子塞到一個行李搬運工手裡,又給他一張大額鈔票,囑咐道: “把這隻箱子拉到赫茲租車的櫃台,告訴那位正在結賬的先生,要是他不馬上趕來,我就登機了。
” “您自己去找吧,”他對我說,“那樣更簡單。
” 我隻好向一位負責在入口處檢查旅客的航空公司女職員求助。
“請幫個忙,”我對她說,“再等我兩分鐘,我要去找一位朋友,他正在付租車錢。
” “還剩十五分鐘。
”她說。
我一口氣沖到租車櫃台,也顧不上舉止風度了。
焦慮讓我喪失了另一個自己的遲緩穩重,再次變回了那個一貫沖動的電影導演。
此前數小時的謀劃、精确入微的設計、仔仔細細的彩排,兩分鐘之内就原形畢露。
我找到弗朗奇了,他正異常鎮靜地跟一個職員就彙率問題讨價還價。
“真是胡鬧!”我對他吼道,“别管多少,趕緊付錢,我在飛機上等你。
我們隻剩五分鐘了。
” 我竭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快步走到出境檢查窗口。
移民局官員翻看了護照,擡頭盯着我的眼睛。
我也同樣回看他。
然後,他對比護照照片,再次端詳我,兩人目光交彙。
“去蒙得維的亞?”他問我。
“對,回家,享受老媽的廚藝。
”我說。
他望了一眼牆上的電子鐘,說:“蒙得維的亞的航班已經起飛了。
”我堅持說不會,于是他跟智利國家航空公司的女職員求證,後者證實艙門的确沒關,她正在等我們登機。
此時隻差兩分鐘了。
移民局官員在護照上蓋章,微笑着遞還給我。
“旅途順利。
” 我剛走出出境檢查口,就聽到機場廣播正用最大音量呼喚我的假名。
我想這下全完了,從前以為隻會發生在别人身上的倒黴事,此時卻無法挽回地落在了自己頭上。
腦海閃過這些念頭時,心裡卻有一絲如釋重負的奇異感覺。
然而,用廣播叫我的人其實是弗朗奇,因為他的登機牌被我夾在證件裡帶過來了。
我隻好再跑到出口,請求剛才那位在我護照上蓋章的官員允許我把登機牌遞過去,而後拖着弗朗奇通過了檢查口。
我倆是最後登機的乘客。
我們行色匆匆,沒想到竟一步步重演了十二年前我登機逃往墨西哥的舊事。
我倆在僅有的兩個空座上坐定。
此刻,這段旅程中最為矛盾的感受在我心中湧起。
我一面悲傷至極,憤怒不已,再次經曆着難以承受的流亡之痛,但一面也深感寬慰,因為參與這場冒險之旅的所有人都安然無恙。
誰知機艙廣播裡傳出了一條意想不到的通知,迅速把我拉回了現實: “請所有旅客拿出機票,現在進行檢查。
” 兩名便衣站在機艙前面,可能是航空公司安全員,也可能是政府特工。
我坐飛機的經驗不少,知道最後一刻驗證登機牌号、核對登機情況不是什麼稀罕事。
但這還是頭一回碰上要乘客出示機票的情況,我心裡不由得冒出不祥的聯想。
我焦慮不安,隻能與身旁分發糖果的空姐搭話,在她一對迷人的綠色眼眸中尋找避難所。
“小姐,這實在太反常了。
”我對她說。
“唉,先生,我該怎麼跟您解釋呢,”她說,“這些事我們也做不了主。
” 弗朗奇一貫是身處窘境也忘不了開玩笑,他問空姐是否會在蒙得維的亞過夜。
她用同樣的口吻回答說,那得問問她丈夫了,他碰巧是這架航班的副駕駛。
而我呢,在另一身份背後躲躲閃閃的羞辱感,一分鐘也忍受不下去了,内心有股沖動,想起身朝迎面走來的檢查員大喊:“全都給我滾!本人就是電影導演米格爾·利廷,克裡斯蒂娜和埃爾南的兒子,你們誰也無權阻止我在自己的祖國用自己的姓名、自己的面孔正常生活!”但遭遇現實之際,我還是不知不覺地躲藏到另一個自己的護身铠甲之下,盡量不動聲色地遞出機票。
檢查員瞧都沒瞧就還給了我,甚至沒扭頭瞥我一眼。
五分鐘後,飛機越過被夕陽染成玫瑰色的安第斯山脈,我意識到,剛剛度過的六個星期,雖然并非如我初到智利時所預想的那樣,是我一生中最英勇的時光,但更為重要的是,這是我一輩子最值得的六個星期。
我看了看手表:下午五點十分。
這個時候,皮諾切特正帶着他的随從們,走出辦公室,慢悠悠地穿過空寂的長廊,踩着鋪設了地毯的華貴階梯下到一樓,卻沒料到身後拖着我們給他裝上的三萬二千二百米長的驢尾巴。
我還懷着深刻的感激之情憶起埃萊娜。
這時,那位生着碧色眼眸的空姐給我們端上兩杯迎賓的雞尾酒,主動透露給我們說: “他們以為飛機上混入了一個非法旅客。
” 我和弗朗奇雙雙舉杯,向她緻意。
“其實是兩個,”我說,“幹杯!” [1]這一小标題戲仿了意大利小說家、劇作家皮蘭德婁的戲劇作品《六個尋找劇作家的角色》。
但最後一刻,我改了主意,決定在出境檢查窗口對面幾乎空無一人的房間裡等他。
他耽擱得太久了,超出了正常情況,我拎着手提箱,身旁還放着兩個旅行箱以及大大小小的禮品袋,随着時間推移,愈發惹人側目。
機場廣播裡傳來一個女聲,最後一遍通知前往蒙得維的亞的旅客登機,聽那聲音,似乎比我還焦急。
情急之下,我把弗朗奇的箱子塞到一個行李搬運工手裡,又給他一張大額鈔票,囑咐道: “把這隻箱子拉到赫茲租車的櫃台,告訴那位正在結賬的先生,要是他不馬上趕來,我就登機了。
” “您自己去找吧,”他對我說,“那樣更簡單。
” 我隻好向一位負責在入口處檢查旅客的航空公司女職員求助。
“請幫個忙,”我對她說,“再等我兩分鐘,我要去找一位朋友,他正在付租車錢。
” “還剩十五分鐘。
”她說。
我一口氣沖到租車櫃台,也顧不上舉止風度了。
焦慮讓我喪失了另一個自己的遲緩穩重,再次變回了那個一貫沖動的電影導演。
此前數小時的謀劃、精确入微的設計、仔仔細細的彩排,兩分鐘之内就原形畢露。
我找到弗朗奇了,他正異常鎮靜地跟一個職員就彙率問題讨價還價。
“真是胡鬧!”我對他吼道,“别管多少,趕緊付錢,我在飛機上等你。
我們隻剩五分鐘了。
” 我竭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快步走到出境檢查窗口。
移民局官員翻看了護照,擡頭盯着我的眼睛。
我也同樣回看他。
然後,他對比護照照片,再次端詳我,兩人目光交彙。
“去蒙得維的亞?”他問我。
“對,回家,享受老媽的廚藝。
”我說。
他望了一眼牆上的電子鐘,說:“蒙得維的亞的航班已經起飛了。
”我堅持說不會,于是他跟智利國家航空公司的女職員求證,後者證實艙門的确沒關,她正在等我們登機。
此時隻差兩分鐘了。
移民局官員在護照上蓋章,微笑着遞還給我。
“旅途順利。
” 我剛走出出境檢查口,就聽到機場廣播正用最大音量呼喚我的假名。
我想這下全完了,從前以為隻會發生在别人身上的倒黴事,此時卻無法挽回地落在了自己頭上。
腦海閃過這些念頭時,心裡卻有一絲如釋重負的奇異感覺。
然而,用廣播叫我的人其實是弗朗奇,因為他的登機牌被我夾在證件裡帶過來了。
我隻好再跑到出口,請求剛才那位在我護照上蓋章的官員允許我把登機牌遞過去,而後拖着弗朗奇通過了檢查口。
我倆是最後登機的乘客。
我們行色匆匆,沒想到竟一步步重演了十二年前我登機逃往墨西哥的舊事。
我倆在僅有的兩個空座上坐定。
此刻,這段旅程中最為矛盾的感受在我心中湧起。
我一面悲傷至極,憤怒不已,再次經曆着難以承受的流亡之痛,但一面也深感寬慰,因為參與這場冒險之旅的所有人都安然無恙。
誰知機艙廣播裡傳出了一條意想不到的通知,迅速把我拉回了現實: “請所有旅客拿出機票,現在進行檢查。
” 兩名便衣站在機艙前面,可能是航空公司安全員,也可能是政府特工。
我坐飛機的經驗不少,知道最後一刻驗證登機牌号、核對登機情況不是什麼稀罕事。
但這還是頭一回碰上要乘客出示機票的情況,我心裡不由得冒出不祥的聯想。
我焦慮不安,隻能與身旁分發糖果的空姐搭話,在她一對迷人的綠色眼眸中尋找避難所。
“小姐,這實在太反常了。
”我對她說。
“唉,先生,我該怎麼跟您解釋呢,”她說,“這些事我們也做不了主。
” 弗朗奇一貫是身處窘境也忘不了開玩笑,他問空姐是否會在蒙得維的亞過夜。
她用同樣的口吻回答說,那得問問她丈夫了,他碰巧是這架航班的副駕駛。
而我呢,在另一身份背後躲躲閃閃的羞辱感,一分鐘也忍受不下去了,内心有股沖動,想起身朝迎面走來的檢查員大喊:“全都給我滾!本人就是電影導演米格爾·利廷,克裡斯蒂娜和埃爾南的兒子,你們誰也無權阻止我在自己的祖國用自己的姓名、自己的面孔正常生活!”但遭遇現實之際,我還是不知不覺地躲藏到另一個自己的護身铠甲之下,盡量不動聲色地遞出機票。
檢查員瞧都沒瞧就還給了我,甚至沒扭頭瞥我一眼。
五分鐘後,飛機越過被夕陽染成玫瑰色的安第斯山脈,我意識到,剛剛度過的六個星期,雖然并非如我初到智利時所預想的那樣,是我一生中最英勇的時光,但更為重要的是,這是我一輩子最值得的六個星期。
我看了看手表:下午五點十分。
這個時候,皮諾切特正帶着他的随從們,走出辦公室,慢悠悠地穿過空寂的長廊,踩着鋪設了地毯的華貴階梯下到一樓,卻沒料到身後拖着我們給他裝上的三萬二千二百米長的驢尾巴。
我還懷着深刻的感激之情憶起埃萊娜。
這時,那位生着碧色眼眸的空姐給我們端上兩杯迎賓的雞尾酒,主動透露給我們說: “他們以為飛機上混入了一個非法旅客。
” 我和弗朗奇雙雙舉杯,向她緻意。
“其實是兩個,”我說,“幹杯!” [1]這一小标題戲仿了意大利小說家、劇作家皮蘭德婁的戲劇作品《六個尋找劇作家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