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最初的失落:城市繁榮
關燈
小
中
大
移民局官員翻開我護照的那一刻,我有一種清晰的預感:隻要他擡頭與我四目相對,就會發現護照有僞造的痕迹。
入境處有三個窗口,每個窗口裡都坐着一名沒穿制服的男子,我選擇的是最年輕的那位,因為據我觀察,他的動作最麻利。
埃萊娜排到别的隊裡去了,仿佛我們互不相識,這樣,假如其中一人遇到麻煩,另外一人可以出機場向外界求救。
其實沒這個必要,因為移民局官員們顯然比旅客還着急:他們也不想趕上宵禁,所以幾乎不怎麼查驗證件。
給我辦手續的那位移民官甚至都沒翻看簽證,因為他知道鄰國烏拉圭的公民入境根本不需要簽證。
他翻到第一張空白頁,在上面蓋上入境章,但退還護照時,他直勾勾地盯着我的眼睛,頓時讓我五髒六腑都凍住了。
“多謝。
”我語調堅定地說。
他報以燦爛的笑容,回應說: “歡迎入境。
” 行李很快就送出來了,跟世界上的其他機場相比,速度可謂驚人,因為海關辦事員也想趕在宵禁之前回家。
我拿起自己的行李,随後也取走了埃萊娜的箱子(這是事前商量妥的,我一人先拿行李出機場可以節省時間),拖着兩件行李往海關檢查台走。
檢查人員更不願趕上宵禁,比旅客還着急,不但不翻檢行李,反而催促旅客動作快些。
我正準備把自己的箱子放上去,那個辦事員問我: “一個人旅行?” 我回答說是。
他朝那兩件行李快速掃了一眼,随即不耐煩地命令道:“行了,走吧。
”但有一位我此前沒留意的女主管——穿着雙排扣制服,一頭金發,模樣雄赳赳的——從裡面吆喝道:“檢查一下那個人!”直到那一刻,我才突然意識到,我沒辦法解釋為什麼行李中有女裝。
而且我也弄不明白,為什麼在衆多行色匆匆的旅客中間,女主管偏偏挑出我來檢查,除了行李,應該沒什麼特别的或更嚴重的纰漏了。
那個男辦事員翻檢我箱子裡的衣物時,女主管拿去了我的護照,細細查看。
我想起身上還揣着一塊飛機降落前發的硬糖,于是摸出來含進嘴裡,因為我知道他們會提問,而我擔心我模仿的烏拉圭口音掩飾不住真正的智利身份。
那個男的先問我: “先生,你要在這兒待幾天?” “挺長一陣子吧。
”我支吾了一句。
嘴裡含着糖塊,連我自己都聽不清嘟哝了些什麼,不過那位辦事員也沒留意,隻要求我打開另一隻箱子。
但另一隻箱子有鎖。
我不知該怎麼辦,心焦地四下張望,搜尋埃萊娜,發現她無動于衷地擠在另一排入境者的隊伍裡,似乎對近在咫尺的這一幕漠不關心。
我第一次意識到,我多麼需要她的協助啊,不僅在這一刻需要,在整個冒險曆程中都是如此。
我正準備坦白說出那位女士才是這隻行李箱真正的主人,完全沒有思考這個輕率的決定會造成什麼後果,而就在此時,女主管卻把護照遞還給我,指示繼續檢查後面的行李。
我回頭再看埃萊娜,卻不見她的蹤影。
這個奇特的情況,至今我們仍無法解釋:當時埃萊娜如何離開我視線并無影無蹤。
後來她對我說,她排隊時就瞧見我拎走了她的行李箱,起初也覺得我的做法不謹慎,等到見我順利出了海關,她也就放心了。
在出口有一名推行李車的服務生接過了我的箱子,我跟着他往外走,穿過空空蕩蕩的大廳,遭遇了回國之後的第一次沖擊。
預想中的軍事化迹象我一點兒也沒看見,也沒發現絲毫貧困的痕迹。
當然,我們抵達的并不是那座龐大而陰沉的洛斯塞裡略斯舊機場。
十二年前,十月的一個陰雨之夜,我行色倉皇、惴惴不安地從那座機場出發,開始了流亡生涯。
而此刻我們到達的是現代化的普達韋爾機場,政變之前,我僅匆匆來過這裡一次。
但無論如何,最初的感受并不是我的主觀印象。
我沒在任何地方見到預想的武裝設施,特别是那個時期還在實行戒嚴令。
機場幹淨整潔,燈火通明,色彩鮮豔的廣告招牌和進口商品琳琅滿目的大型商店随處可見。
甚至,目之所及,一個給迷路遊客指路的熱心警察都沒有。
站台上等候乘客的出租車也不再是破爛的舊車,而是換上了清一色的日本新款轎車,車型一緻,秩序井然。
但眼下不是琢磨這些的時候,埃萊娜還沒露面,我已把兩件行李放到了出租車上,腕表上的指針飛速移向宵禁時刻,快
入境處有三個窗口,每個窗口裡都坐着一名沒穿制服的男子,我選擇的是最年輕的那位,因為據我觀察,他的動作最麻利。
埃萊娜排到别的隊裡去了,仿佛我們互不相識,這樣,假如其中一人遇到麻煩,另外一人可以出機場向外界求救。
其實沒這個必要,因為移民局官員們顯然比旅客還着急:他們也不想趕上宵禁,所以幾乎不怎麼查驗證件。
給我辦手續的那位移民官甚至都沒翻看簽證,因為他知道鄰國烏拉圭的公民入境根本不需要簽證。
他翻到第一張空白頁,在上面蓋上入境章,但退還護照時,他直勾勾地盯着我的眼睛,頓時讓我五髒六腑都凍住了。
“多謝。
”我語調堅定地說。
他報以燦爛的笑容,回應說: “歡迎入境。
” 行李很快就送出來了,跟世界上的其他機場相比,速度可謂驚人,因為海關辦事員也想趕在宵禁之前回家。
我拿起自己的行李,随後也取走了埃萊娜的箱子(這是事前商量妥的,我一人先拿行李出機場可以節省時間),拖着兩件行李往海關檢查台走。
檢查人員更不願趕上宵禁,比旅客還着急,不但不翻檢行李,反而催促旅客動作快些。
我正準備把自己的箱子放上去,那個辦事員問我: “一個人旅行?” 我回答說是。
他朝那兩件行李快速掃了一眼,随即不耐煩地命令道:“行了,走吧。
”但有一位我此前沒留意的女主管——穿着雙排扣制服,一頭金發,模樣雄赳赳的——從裡面吆喝道:“檢查一下那個人!”直到那一刻,我才突然意識到,我沒辦法解釋為什麼行李中有女裝。
而且我也弄不明白,為什麼在衆多行色匆匆的旅客中間,女主管偏偏挑出我來檢查,除了行李,應該沒什麼特别的或更嚴重的纰漏了。
那個男辦事員翻檢我箱子裡的衣物時,女主管拿去了我的護照,細細查看。
我想起身上還揣着一塊飛機降落前發的硬糖,于是摸出來含進嘴裡,因為我知道他們會提問,而我擔心我模仿的烏拉圭口音掩飾不住真正的智利身份。
那個男的先問我: “先生,你要在這兒待幾天?” “挺長一陣子吧。
”我支吾了一句。
嘴裡含着糖塊,連我自己都聽不清嘟哝了些什麼,不過那位辦事員也沒留意,隻要求我打開另一隻箱子。
但另一隻箱子有鎖。
我不知該怎麼辦,心焦地四下張望,搜尋埃萊娜,發現她無動于衷地擠在另一排入境者的隊伍裡,似乎對近在咫尺的這一幕漠不關心。
我第一次意識到,我多麼需要她的協助啊,不僅在這一刻需要,在整個冒險曆程中都是如此。
我正準備坦白說出那位女士才是這隻行李箱真正的主人,完全沒有思考這個輕率的決定會造成什麼後果,而就在此時,女主管卻把護照遞還給我,指示繼續檢查後面的行李。
我回頭再看埃萊娜,卻不見她的蹤影。
這個奇特的情況,至今我們仍無法解釋:當時埃萊娜如何離開我視線并無影無蹤。
後來她對我說,她排隊時就瞧見我拎走了她的行李箱,起初也覺得我的做法不謹慎,等到見我順利出了海關,她也就放心了。
在出口有一名推行李車的服務生接過了我的箱子,我跟着他往外走,穿過空空蕩蕩的大廳,遭遇了回國之後的第一次沖擊。
預想中的軍事化迹象我一點兒也沒看見,也沒發現絲毫貧困的痕迹。
當然,我們抵達的并不是那座龐大而陰沉的洛斯塞裡略斯舊機場。
十二年前,十月的一個陰雨之夜,我行色倉皇、惴惴不安地從那座機場出發,開始了流亡生涯。
而此刻我們到達的是現代化的普達韋爾機場,政變之前,我僅匆匆來過這裡一次。
但無論如何,最初的感受并不是我的主觀印象。
我沒在任何地方見到預想的武裝設施,特别是那個時期還在實行戒嚴令。
機場幹淨整潔,燈火通明,色彩鮮豔的廣告招牌和進口商品琳琅滿目的大型商店随處可見。
甚至,目之所及,一個給迷路遊客指路的熱心警察都沒有。
站台上等候乘客的出租車也不再是破爛的舊車,而是換上了清一色的日本新款轎車,車型一緻,秩序井然。
但眼下不是琢磨這些的時候,埃萊娜還沒露面,我已把兩件行李放到了出租車上,腕表上的指針飛速移向宵禁時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