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秘密重返智利
關燈
小
中
大
麼,以及誰是幕後主使,除了每組的負責人。
負責人應是自己領域内足夠知名的專業人士,有政治修養,能意識到眼前任務的風險。
這是最簡單的部分了,為了提前布置,我首先對每個小組的所在國來了一趟短途旅行。
三支攝制組辦妥了審批手續,也簽署了合同,早已在智利境内準備就緒,隻待我抵達智利的那一晚下達指示。
喬裝打扮 實際上,對我來說最艱難的任務是如何變成另外一個人。
改變個性是一種日常的鬥争。
在這場鬥争中,你總要違拗自己不想改變、執意回歸自我的心願。
因此最大的困難不是預先設想中的訓練和模仿,而是改變了體态和行為舉止後,如何克服下意識的抵抗。
我不得不勉強自己,放棄慣常的秉性,僞裝成另一個非常不一樣的人,好叫那些迫使我流亡異鄉的警察不會生疑,甚至要讓親友見面時也難以辨認。
在一位智利國内赫赫有名的秘密行動專家的指導下,兩名心理學家連同一位電影化妝師,在不到三個星期的時間裡,與我想保持自我的本能意願做了不懈的鬥争,最終創造了奇迹。
先從胡須入手。
這可不是簡單的剃光胡子的問題,而是要我擺脫因胡子而塑造的個性。
自從青年時代拍攝第一部影片起,我就開始留胡子,雖然後來剃掉過幾回,但從沒有在拍電影時不蓄須的。
胡子似乎成了我導演身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況且我的叔伯們都留胡子,這無疑增進了我對胡須的感情。
幾年前,我在墨西哥曾經剃光過胡子,但始終沒能讓朋友和家人接受我的新面孔,連我自己也覺得難以接受。
大家都有一種跟個冒名頂替的外人在一起的感覺,不過我還是堅持不蓄須,自以為這樣更顯年輕。
還是小女兒卡塔麗娜打消了我的錯覺。
“剃掉胡子,你是看起來更年輕,”她對我說,“但也更醜了。
” 因此為了入境智利而再次剃掉胡須,就不光是準備剃須泡沫和剃刀的問題,而是一個深度隐藏個性的過程。
我的化妝師們先是一點點地把胡須剪短,觀察每一步變化,估量每一次修剪會給我的外貌和性格帶來什麼樣的效果,直至最後把胡須剃淨。
過了好幾天我才鼓起勇氣照鏡子。
第二步是頭發。
我頭發是烏黑的,這一點繼承自希臘裔的母親和巴勒斯坦裔的父親。
我也遺傳了父親過早謝頂的毛病。
起先,化妝師想把頭發染成淺棕色,之後又試了幾種梳法的發型,最後決定不違背自然走勢。
至于謝頂,他們沒有像開始打算的那樣掩蓋這個問題,反而決定更突出這一點,不僅把頭發平順地往後梳,還用鑷子拔幹淨多年來已經嚴重脫發的部分。
說起來沒人信,但就是那幾處幾乎難以察覺的調整改變了整個臉型。
雖然當時減掉了幾公斤,可我還是面如滿月,但把眉梢修短以後,臉型就顯得長了。
奇特的是,這讓我樣貌中與生俱來的東方人特征更明顯了,倒是更契合我的家族背景。
最後一步是配上有度數的眼鏡。
最初幾天,眼鏡讓我頭疼得厲害,但它不僅改變了我的眼形,還改變了目光的表達方式。
調整體态造型是最容易的,但需要我付出更多精神上的努力。
面部改造本質上是化妝師的事,但身體改造則需要特殊的心理訓練,需要更集中注意力,因為我不得不從根本上接受階級身份的轉換。
平時我總穿牛仔褲和獵裝夾克,現在我得習慣穿整套由英國毛料縫制的歐洲名牌西裝,還有量身定制的襯衫、麂皮皮鞋和意大利印花領帶。
還得改變我那疾風驟雨般的智利農民口音,學習烏拉圭富商的說話節奏——烏拉圭國籍最适合我的新身份。
還得學會壓抑帶個人特征的笑聲,學會慢慢踱步,學會在對話中使用手勢以顯得更有說服力。
簡而言之,我得放棄從前一貫不墨守成規的窮導演做派,把自己變成在這世上最不屑為之的角色:一個自鳴得意的資本家。
在智利,我們管這類人叫:行屍走肉。
“要是笑了,你就死定了” 在喬裝變成另一個人的同時,我還得住在巴黎十六區的一棟公寓裡,學習與埃萊娜一起生活。
有生以來我頭一次違拗自己,順從别人設定的一套規矩。
此外,為了從當時八十七公斤的體重減下去十公斤,我還得像乞丐似的節食。
這棟房子不是我的家,而且與我家毫無相似之處,但在規定的記憶裡,它必須是我的家。
住在這裡是為了培植一套記憶,以免将來說漏嘴。
這是我人生
負責人應是自己領域内足夠知名的專業人士,有政治修養,能意識到眼前任務的風險。
這是最簡單的部分了,為了提前布置,我首先對每個小組的所在國來了一趟短途旅行。
三支攝制組辦妥了審批手續,也簽署了合同,早已在智利境内準備就緒,隻待我抵達智利的那一晚下達指示。
喬裝打扮 實際上,對我來說最艱難的任務是如何變成另外一個人。
改變個性是一種日常的鬥争。
在這場鬥争中,你總要違拗自己不想改變、執意回歸自我的心願。
因此最大的困難不是預先設想中的訓練和模仿,而是改變了體态和行為舉止後,如何克服下意識的抵抗。
我不得不勉強自己,放棄慣常的秉性,僞裝成另一個非常不一樣的人,好叫那些迫使我流亡異鄉的警察不會生疑,甚至要讓親友見面時也難以辨認。
在一位智利國内赫赫有名的秘密行動專家的指導下,兩名心理學家連同一位電影化妝師,在不到三個星期的時間裡,與我想保持自我的本能意願做了不懈的鬥争,最終創造了奇迹。
先從胡須入手。
這可不是簡單的剃光胡子的問題,而是要我擺脫因胡子而塑造的個性。
自從青年時代拍攝第一部影片起,我就開始留胡子,雖然後來剃掉過幾回,但從沒有在拍電影時不蓄須的。
胡子似乎成了我導演身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況且我的叔伯們都留胡子,這無疑增進了我對胡須的感情。
幾年前,我在墨西哥曾經剃光過胡子,但始終沒能讓朋友和家人接受我的新面孔,連我自己也覺得難以接受。
大家都有一種跟個冒名頂替的外人在一起的感覺,不過我還是堅持不蓄須,自以為這樣更顯年輕。
還是小女兒卡塔麗娜打消了我的錯覺。
“剃掉胡子,你是看起來更年輕,”她對我說,“但也更醜了。
” 因此為了入境智利而再次剃掉胡須,就不光是準備剃須泡沫和剃刀的問題,而是一個深度隐藏個性的過程。
我的化妝師們先是一點點地把胡須剪短,觀察每一步變化,估量每一次修剪會給我的外貌和性格帶來什麼樣的效果,直至最後把胡須剃淨。
過了好幾天我才鼓起勇氣照鏡子。
第二步是頭發。
我頭發是烏黑的,這一點繼承自希臘裔的母親和巴勒斯坦裔的父親。
我也遺傳了父親過早謝頂的毛病。
起先,化妝師想把頭發染成淺棕色,之後又試了幾種梳法的發型,最後決定不違背自然走勢。
至于謝頂,他們沒有像開始打算的那樣掩蓋這個問題,反而決定更突出這一點,不僅把頭發平順地往後梳,還用鑷子拔幹淨多年來已經嚴重脫發的部分。
說起來沒人信,但就是那幾處幾乎難以察覺的調整改變了整個臉型。
雖然當時減掉了幾公斤,可我還是面如滿月,但把眉梢修短以後,臉型就顯得長了。
奇特的是,這讓我樣貌中與生俱來的東方人特征更明顯了,倒是更契合我的家族背景。
最後一步是配上有度數的眼鏡。
最初幾天,眼鏡讓我頭疼得厲害,但它不僅改變了我的眼形,還改變了目光的表達方式。
調整體态造型是最容易的,但需要我付出更多精神上的努力。
面部改造本質上是化妝師的事,但身體改造則需要特殊的心理訓練,需要更集中注意力,因為我不得不從根本上接受階級身份的轉換。
平時我總穿牛仔褲和獵裝夾克,現在我得習慣穿整套由英國毛料縫制的歐洲名牌西裝,還有量身定制的襯衫、麂皮皮鞋和意大利印花領帶。
還得改變我那疾風驟雨般的智利農民口音,學習烏拉圭富商的說話節奏——烏拉圭國籍最适合我的新身份。
還得學會壓抑帶個人特征的笑聲,學會慢慢踱步,學會在對話中使用手勢以顯得更有說服力。
簡而言之,我得放棄從前一貫不墨守成規的窮導演做派,把自己變成在這世上最不屑為之的角色:一個自鳴得意的資本家。
在智利,我們管這類人叫:行屍走肉。
“要是笑了,你就死定了” 在喬裝變成另一個人的同時,我還得住在巴黎十六區的一棟公寓裡,學習與埃萊娜一起生活。
有生以來我頭一次違拗自己,順從别人設定的一套規矩。
此外,為了從當時八十七公斤的體重減下去十公斤,我還得像乞丐似的節食。
這棟房子不是我的家,而且與我家毫無相似之處,但在規定的記憶裡,它必須是我的家。
住在這裡是為了培植一套記憶,以免将來說漏嘴。
這是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