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時期/人類聯結
關燈
小
中
大
丹尼·希利斯
丹尼·希利斯是思考機器公司(ThinkingMachines)創始人,迪士尼的副總裁,他同時置身于過去世界和随着新技術發展而日益壯大的未來世界之中。
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他簡要地概括了當今人們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面對迄今為止前所未有的快速變化,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問題與以往任何一代人所面臨的截然不同。
雖然很多人認為人類在不久的将來會變成一種不同的智能生物,但是希利斯解答了由速度和進程的變化帶來的問題,作為一個已經出生的人,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
他敏銳而又深刻的文章是接下來的文章的序曲。
這篇文章首次發表于1997年。
通過繪制圖表,我們可以看出,目前發生了一些不尋常的事情。
在正常情況下,我們會使用線性尺度來繪制進度。
我們圖表的高度與進步的度量是成正比的。
但我們生活在曆史上一個非凡的時刻,進步來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我們把它繪制在了對數尺度上。
在計算機領域,我們已經習慣了有些度量每隔幾年就會翻一番——處理器速度、通信帶寬、互聯網上的網站數量,所以我們把它們放到了一個可以同等地顯示出每一個數量級的尺度上。
通過繪制對數坐标系(1,10,100,1000),我們可以将進步想象成一條直線,随着時間的推進穩步上升。
這給了我們一種舒服的錯覺,認為發展是可以預測的。
當然,如果我們用線性尺度來描繪這些同樣的曲線,它們看起來不會很平淡。
它們會呈指數級增長,直接不可控制地沖出紙外。
這會讓人們覺得,到目前為止所發生的一切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的微不足道的前奏。
在線性尺度上,指數看起來不可預測。
曲線近乎垂直,彙聚到一個奇點上,奇點處的規則被打破,一些不同的事物開始出現。
描繪進步的兩種方式與對技術變革的不同态度相對應。
我看到了兩種方式的優點。
作為一名工程師,我是一個推算者。
我是技術進步的信徒和參與者。
作為一名工程師,我喜歡半對數坐标。
但我也是一個家長、一個公民、一個老師和一個學生。
我是變革的對象,不僅僅是變革的代理人。
作為一個對象和觀察者,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非凡的事情正在發生。
指數爆炸揭示了一個事實: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特殊而又重要的時刻。
我們正在變成别的東西。
20世紀中期到21世紀中期是曆史上的罕見時代之一,人類社會從一種類型轉變為另一種。
用一個物理類比來說就是,我們正處在相變之中,系統的結構正在兩個穩态之間切換。
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技術是催化劑,是自我增強的變革推動者。
也就是說,每個改進往往都會提升其改進的能力。
更好的機器使得我們可以建造出更勝一籌的機器。
更快的計算機讓我們可以設計出越來越快的計算機。
變化并不總是如此。
在人類曆史的大部分時間裡,父母都希望他們的子孫在和自己的世界一樣的世界裡長大。
在人類曆史的大部分時間裡,父母知道教育孩子所需要的知識。
在那時,對未來的規劃比現在更容易。
建築師設計的教堂,需要幾百年才能完工。
農民們播種橡樹籽,用橡樹為他們的後代遮陽。
今天,啟動一個無法在一兩個世紀之内完成的項目看上去會很奇怪。
今天,任何為期一年以上的計劃都是“長期計劃”。
為什麼我們變得如此目光短淺?我們的善意不亞于我們祖先的善意。
我們的問題是:我們無法想象未來。
技術變革的步伐如此之快,以至于我們不知道會為孩子們留下什麼樣的世界。
如果我們播種橡樹籽,我們想象不到未來孩子們是否會坐在橡樹下納涼,甚至想象不到他們是否真的願意在樹下逗留。
世界變化太快了,人類在改變,需求也在改變。
我們這代人所從事的很多工
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他簡要地概括了當今人們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面對迄今為止前所未有的快速變化,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問題與以往任何一代人所面臨的截然不同。
雖然很多人認為人類在不久的将來會變成一種不同的智能生物,但是希利斯解答了由速度和進程的變化帶來的問題,作為一個已經出生的人,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
他敏銳而又深刻的文章是接下來的文章的序曲。
這篇文章首次發表于1997年。
通過繪制圖表,我們可以看出,目前發生了一些不尋常的事情。
在正常情況下,我們會使用線性尺度來繪制進度。
我們圖表的高度與進步的度量是成正比的。
但我們生活在曆史上一個非凡的時刻,進步來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我們把它繪制在了對數尺度上。
在計算機領域,我們已經習慣了有些度量每隔幾年就會翻一番——處理器速度、通信帶寬、互聯網上的網站數量,所以我們把它們放到了一個可以同等地顯示出每一個數量級的尺度上。
通過繪制對數坐标系(1,10,100,1000),我們可以将進步想象成一條直線,随着時間的推進穩步上升。
這給了我們一種舒服的錯覺,認為發展是可以預測的。
當然,如果我們用線性尺度來描繪這些同樣的曲線,它們看起來不會很平淡。
它們會呈指數級增長,直接不可控制地沖出紙外。
這會讓人們覺得,到目前為止所發生的一切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的微不足道的前奏。
在線性尺度上,指數看起來不可預測。
曲線近乎垂直,彙聚到一個奇點上,奇點處的規則被打破,一些不同的事物開始出現。
描繪進步的兩種方式與對技術變革的不同态度相對應。
我看到了兩種方式的優點。
作為一名工程師,我是一個推算者。
我是技術進步的信徒和參與者。
作為一名工程師,我喜歡半對數坐标。
但我也是一個家長、一個公民、一個老師和一個學生。
我是變革的對象,不僅僅是變革的代理人。
作為一個對象和觀察者,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非凡的事情正在發生。
指數爆炸揭示了一個事實: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特殊而又重要的時刻。
我們正在變成别的東西。
20世紀中期到21世紀中期是曆史上的罕見時代之一,人類社會從一種類型轉變為另一種。
用一個物理類比來說就是,我們正處在相變之中,系統的結構正在兩個穩态之間切換。
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技術是催化劑,是自我增強的變革推動者。
也就是說,每個改進往往都會提升其改進的能力。
更好的機器使得我們可以建造出更勝一籌的機器。
更快的計算機讓我們可以設計出越來越快的計算機。
變化并不總是如此。
在人類曆史的大部分時間裡,父母都希望他們的子孫在和自己的世界一樣的世界裡長大。
在人類曆史的大部分時間裡,父母知道教育孩子所需要的知識。
在那時,對未來的規劃比現在更容易。
建築師設計的教堂,需要幾百年才能完工。
農民們播種橡樹籽,用橡樹為他們的後代遮陽。
今天,啟動一個無法在一兩個世紀之内完成的項目看上去會很奇怪。
今天,任何為期一年以上的計劃都是“長期計劃”。
為什麼我們變得如此目光短淺?我們的善意不亞于我們祖先的善意。
我們的問題是:我們無法想象未來。
技術變革的步伐如此之快,以至于我們不知道會為孩子們留下什麼樣的世界。
如果我們播種橡樹籽,我們想象不到未來孩子們是否會坐在橡樹下納涼,甚至想象不到他們是否真的願意在樹下逗留。
世界變化太快了,人類在改變,需求也在改變。
我們這代人所從事的很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