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書五 阙如
關燈
小
中
大
了我無關緊要的說明。
“啊,能适切表達心情的詞語怎麼就這麼少呢?隻會不停地說棒,真的就像個小孩子。
真丢人。
” “不不不,聽到稱贊,沒有人會不舒服。
不過為了參考,容我請教,小店的哪裡令老師那麼中意?” “是的。
” 青年望着挑高的二樓部分,然後說“首先是數目”。
“數目……?” “對。
我這個人怎麼說,生性喜歡充實。
這樣說或許奇怪,但我喜歡把許多東西……不,也不是東西呢,該說是東西還是……” “您有搜集癖,是嗎?” “不,不是搜集,我喜歡讓東西變得充實。
” 有一種把缺少的地方填補起來的快感,岩谷小波說。
——缺少的東西。
“很幼稚,對吧?不過在現實中,我并不會搜集東西,陳列或擺飾。
不過比方說在學習方面,我覺得自己并不是為了立身或達成某種志向,出于這種一般的向學心去學習的。
學得新知很快樂,一樣一樣地學習知識很快樂,我覺得是這樣的。
” 原來如此,主人說,向他勸坐。
小波依話在椅子坐下。
主人難得露出笑吟吟的表情說“高遠先生也請坐”。
“所以我才覺得自己沒辦法當醫生。
” “我記得岩谷家代代都是近江水口藩[168]的藩醫呢。
” 醫師是敝家的家業,青年回答: “但家父原本是太政官,也是個書法家,對漢詩也十分精通。
家祖母是宮裡的書記官,因此教導我能劇、和歌、謠曲等等。
但對我來說,漢詩寫作、能劇狂言,還有德語及醫學,都不過是同質的知識。
雖然我并不讨厭學習……” 但我不想成為醫生,家境得天獨厚的青年說: “所以我也從學校退學了。
” “您原本就讀德意志學協會學校,是嗎?” “是的。
大家都責備我,到底有什麼不滿足?當然,我沒有任何不滿。
我想我應該比任何人都要滿足。
我家境富裕,家世也好,因此若是有所埋怨,一定會遭天譴。
實際上,我在這方面完全沒有任何不滿與怨言。
不過,隻有那類正經的知識與正經的生活……” “無法滿足您,是嗎?” 主人問。
“我并不覺得不滿足——有所缺漏,但是……對,我隻能說,我想要更多的這一欲望沒有得到滿足。
” “想要更多……?” “是的。
能劇、狂言、俳句、和歌,我都不讨厭。
但就和那些一樣,我也深受鄙俗的怪奇展示小屋所吸引。
德語是父母自幼就要我學習,因此我既不喜歡也不讨厭,但戲棚子裡表演的祭文語[169]和浪曲[170],也同樣吸引着我。
” 而這裡兩種都有,對吧?岩谷小波真的滿臉愉悅地說: “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缺。
那邊擺着醫學書,另一邊堆着戲作本。
有戲子畫,也有銅版畫。
所謂博物,不正是眼前這樣的情景嗎?聖俗尊卑,平等地在此齊聚一堂。
而且并不渾沌,而是整然排列。
這……” 因為是書籍,才能如此,主人說: “無論什麼事物,隻要化為文字,皆是同等。
别說聖俗尊卑了,都沒有虛實可言,沒有任何區别。
不過,這裡的博物全是死物。
” “是嗎?” 是的,它們都死了,主人說。
正因為如此,這家店才叫作吊堂。
“如果沒有人讀,就是死的。
這座樓,隻是一份目錄。
這裡是陳列名為書籍的墓碑的墓場。
” “讀的話……” 幽靈便會顯現,我記得主人是這麼說的,是過去的、知識的幽靈。
才不是墓場呢,小波說: “世上哪有如此令人雀躍、如此蠱惑人心的墓場?不,如果您說是墓場,那也無所謂。
如果這裡是墓場,我想成為守墓人。
老闆,您不是嗎?” “我想供養這些書。
” “供養……?” “我認為讓書籍與契合的讀者相遇,就是供養。
書,一輩子隻要一本就夠了。
就是為了讓人遇到他的那一本,讓那本書遇到它的那個人,我才會經營這家小店。
” “每個人的一本嗎?” “是的。
所以我要請教您,岩谷老師……” 您想找什麼樣的書?——吊堂說。
“我這一輩子的一本,已經決定了。
” “哦?” “而且我已經擁有它了。
不過因為再三翻閱,業已破舊不堪。
” “哦?” 主人興緻勃勃地看着青年。
“那麼,您想要第二本?” “是的。
我想要就像第一次拿到它的時候那樣,以完美的狀态将它保存下來……我就是在這種想法驅使下,尋找着這本書。
” “保、保存用嗎?” 我忍不住出聲。
因為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想法。
“不是……為了讀,而是為了……把書保存起來?” “對,沒錯。
我想要将它永遠保存起來。
書本當中封存着作者的感情,同樣地,也可以封印讀者的時間。
不對嗎?” 沒錯,主人回答。
“那麼,那本書的書名是……?” “是的,是明治八年[171]德意志出版的,弗朗茨·奧托所寫的DerJugendLieblings-Märchenschatz。
” “哦。
” 主人深深點頭。
“原來是它,那是一本美麗的好書。
” “這……這裡有嗎?” “當然有。
” “真、真的有嗎?那是十五年以前的書了,而且當時洋書還不怎麼流通,所以我一直找不到。
” “這裡有狀況極佳的一本。
” 主人說,轉向櫃台,走上樓梯。
岩谷小波以目光追逐他的身影,屏氣凝神,一動也不敢動。
那表情就像在期待獎賞的孩童。
一會兒後,主人下樓來了。
手中拿着一本精美的皮革書。
“這本……可以嗎?” “就、就是它!啊,真是太棒了!” 小波恭領似的收下,沒有打開它,隻是拿在手中,上下左右細細端詳。
“一、一模一樣。
我現在的心情,就跟十三年前從哥哥那裡收到它時一模一樣。
” “是令兄送給您的禮物嗎?” “是的。
那時候我才剛滿十歲。
家兄在德意志買了剛出版兩年的這本書的新版,托朋友送給了我。
” “送給十歲的孩子?” 那是一本繪本嗎?而且它看起來相當昂貴,應該不是适合送給小孩子的禮物。
“那個時候,我正在向家庭教師學習德語。
我想家兄是希望它能對我的德語學習有幫助。
” “您……在十歲就學會德語了嗎?” 我有些目瞪口呆地看他,但青年仍舊笑容滿面。
“那是……呃,怎樣的一本書?” “這個嘛……” 可以翻譯成“為少年少女而寫的Märchen集”吧,主人說。
“什麼是Märchen[172],老闆?” “嗯,我找不到适切的說法,可以算是幻想故事吧。
是啊,有動物和魔法……不。
” 主人想了一下,說:“對,就像《黃金号》那樣的故事。
” “哦,那麼是寫給小孩子看的故事嗎?” “若說是給小孩子看的,是這樣沒錯,但我認為也不一定就是隻給小孩子看的。
怎麼樣呢,岩谷老師?” 您願意将它賣給我嗎?小波說。
他似乎完全沒聽到旁邊的對話。
“當然了。
小店做的是賣書的生意。
” “太棒了。
這裡果然是個美好的地方,就像魔法國度一樣。
” “看到您這麼開心,我也很榮幸。
但是……岩谷老師已經有那本書了呢。
” “是的。
自從收到以後,我反複讀到都快翻爛了。
” “現在……也是嗎?” “嗯。
嗯,是的。
” “這是我的猜測……” 到了最近,您是否又重讀它了?主人俯視對那本書愛不釋手的小波說。
“啊……對,沒錯。
” “時隔許久,重讀最心愛的書,發現它又舊又破,您心痛不已,所以想要找一本書況良好的書,是不是這樣?” “是的,就像您說的……但您怎麼會知道?” “不,這實在是多管閑事,但我有些好奇。
” “好奇?” 青年總算擡頭看主人。
“是的……恕我問個失禮的問題,老師今年貴庚?” 二十三,青年回答。
“真年輕哪。
但老師卻在如此年紀一直回憶往昔,不是嗎?” “往昔?” 青年把書放在膝上,不安地想了一下,恍然大悟似的“哦”了一聲。
“也許……是吧。
我一直回憶往昔。
與其說是回憶,我就像是在回溯過去一樣,逃避着現實。
” 什麼意思?我問。
“就是說我的想法都向着過去。
比起今天,更在意昨天、上個月、去年……不斷地回溯時間,而它的終點,就是這本書。
我不太想思考現在和明天的事,過着這樣的每一天。
我也覺得……我滿腦子隻惦念着過去,對未來閉眼不見。
” 我這是在逃避嗎?小波說。
“其實……” 然後他咬住下唇說: “其實我有個心上人。
” 主人沒有搭腔,隻是俯視着青年。
“那是唯一一位令我朝思暮想、無比憐愛的女子。
但是這段戀情……似乎無法開花結果。
” “這樣啊。
” 主人靜靜地說: “那麼老師寫下的《五月鯉》……後來改稿改題,以《初紅葉》的書名出版的作品,就是在寫……您的那段戀情喽?” “嗯。
” 那不是在《我樂多文庫》上發表的作品嗎? 是那感傷的、宛如出自少女筆下的作品之一。
我拜讀過了,我說。
讓您見笑了,青年回答: “怎麼也甩不掉稚拙的感覺。
既無法做出浪漫主義者那樣的心情描寫,也沒有新文體的功夫,那是一篇隻是寫下青澀真情的作品。
” “對寫下來的本人而言也許是,但讀者是否這麼感覺,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既然作品已經出版,它已經離開老師的手中了。
” “是的。
但是……” 這名青年的戀情,已經結束了嗎? “後來我就像您說的那樣,向着過去。
我再也無法寫下那樣的作品了。
” “所以……您才會寫下像《鬼車》那樣的作品嗎?我記得那篇作品是從奧托的DerJugendLieblings-Märchenschatz當中的一篇改寫而成的呢。
” 是的,小波回答。
那篇作品,我好像也在《我樂多文庫》裡讀過。
是筆名不一樣嗎?記憶很模糊,但我沒想到那會是《五月鯉》作者的作品。
“我好像寫不出尾崎老師那樣的作品。
我對于微妙的人情、浮世諸相這些不是很懂。
我被毫無意義而非寓意的事物所吸引。
沒錯,我是個小孩子。
” 眼中隻看到過去,小波說: “雖然不至于嬌生慣養,但我的過去,每一段都是幸福的。
不管挑出任何時代、任何年紀,都從未經曆過半分辛苦。
家母一生下我,很快就過世了,但家父、繼母、家祖母、家兄家姐……每一個家人待我都很好。
我集家人的寵愛于一身成長,沒有任何不幸。
但是不顧家父和家兄的反對,選擇了文學之路的那一刹那,我立刻嘗到了辛酸的滋味。
所以我才會看向過去,不斷地往過去逃避。
我想我沒有那個能耐、智慧和覺悟去面對這樣難受的現實,将它升華為作品。
” 不知不覺間,青年文士的表情變得苦惱。
“寫沒有意義、沒有表達任何事物、沒有任何隐喻的小孩子讀物,要輕松多了。
那種東西……” 一定不是文學吧,岩谷小波說: “所以……這樣的地方對我來說是舒适的。
這裡隻有過去。
不……” 青年伸長了脖子,仰頭環顧了店内一圈。
“這裡有全部的過去。
” “沒錯。
”主人說。
“嗯,真是太棒了。
與活人溝通、彼此傷害、彼此攻擊,教人難受。
愛恨是表裡一體。
如果深入交往,一定會牽動那類強烈的感情。
既然如此,淺嘗即止要好多了,不要有所牽扯比較好。
” “岩谷老師。
” 主人露出哀傷的神情。
“我很能明白老師的心情,但我認為那樣的想法……是錯的。
” “是錯的?” “錯了。
” “如果您說這樣是錯的,應該就是吧,我這樣的态度是不正确的吧。
我隻是不肯面對現實,在逃避而已。
” 逃避有什麼不好?主人以嚴厲的語氣說。
“可是……” “遇上打不過的對手、感覺到生命危險時,動物會毫不猶豫地逃走。
至于為什麼逃走,當然是為了保命。
所謂逃避,是為了活下去的行為。
” “為了活下去……是嗎?” “在一切生物之中隻有人類将粉身碎骨視為美德。
隻要努力就能成功這種話,是愚者的胡言亂語。
而不做不會知道這種話,則是呆子的胡說八道。
不可能的事再怎麼努力,就是不可能,認清能否成功,當然也是愈快愈好。
即使判斷錯誤,若是能夠逃離,至少也能保住安全。
隻能以輸赢這種低賤的價值判斷來看待事物的愚劣之徒,就會輕蔑逃避這件事。
人是有适合不适合的。
如果覺得不行……” 我認為逃走才是上策,吊堂以嚴峻的語氣說。
“可是既然那樣……您說我哪裡不對呢?” “聽好了,人隻是存在,就能夠滿足了,這一點就像老師也說過的。
然而若是仍舊感到缺少了什麼、不能夠滿足,這完全是因為自己的格局已經擴大了。
” “這……我明白。
” “問題隻在于那格局是往哪一邊擴張,不是嗎?” “往哪一邊……?” “是往未來,還是過去?是往現實,抑或虛構?不管朝哪一邊發展都是一樣的。
如果認為這一邊是正的,另一邊就變成反的。
如果心中不存正反,不管朝向哪一邊,都一樣是前進才對。
” “是這樣沒錯,但是……” 請想象一下,主人說: “假設衆人都往右邊走,而隻有您一個人往左邊前進。
如果您的目的地在右邊,那麼往左前進就是在逃避吧。
但要是您因為想要往左前進,才選擇往左走的,您的目的地在左邊,這就不是逃避。
即便所有人都往右跑,您的目的地也不一定就在右邊。
如果面朝右邊,身子卻往左前進,那的确是在後退吧,距離目的地也會愈來愈遙遠,空隙會愈來愈大。
這……” 就是您感覺到的阙如,主人說: “您的工作,絕對不是後退的。
沒有意義?很好。
沒有寓意,那又如何?小說本來就是這樣的。
意義、思想,這些才是幽靈般的東西。
讀小說,在裡頭發現什麼、看見什麼樣的幽靈,都端看讀者自己。
這是我的私見,我認為《黃金号》将會留名文學史。
” “不……這……” 那隻是翻版的故事罷了,小波說: “是從南仙笑楚滿人[173]的複仇故事得到靈感的。
” “原來如此,是來自黃表紙嗎?” 那是哪位?我問,主人回答說是以前住在芝區的江戶戲作者。
“他抓緊流行,寫了許多複仇故事。
《複仇義女英》大為成功。
但他的作風平庸,每一部作品都大同小異,因此後世對他的評價不高。
” “是啊。
所以……就是那樣的東西罷了。
” “不。
” 完全不同,主人說: “江戶後半流行的黃表紙,并不是小孩子的讀物。
雖然有兒童閱讀的繪本中會出現的動物和怪物頻繁登場,因此容易被誤會,但這是利用這樣的符号改寫的成人讀物。
它的劇情完全是給大人看的。
” “是這樣沒錯,但……” “那麼這就等于是老師将大人的故事改寫成兒童的讀物。
” “不,但這說穿了隻是戲作啊。
江戶的戲作……” “端不上台面……這是當世風的觀點嗎?不不不,我認為這才是大錯特錯。
将外國的文學視為文學主流,嗯,這也許是時代潮流,卻是一種偏頗、幼稚的看法。
俄羅斯小說很傑出,但馬琴和京傳[
“啊,能适切表達心情的詞語怎麼就這麼少呢?隻會不停地說棒,真的就像個小孩子。
真丢人。
” “不不不,聽到稱贊,沒有人會不舒服。
不過為了參考,容我請教,小店的哪裡令老師那麼中意?” “是的。
” 青年望着挑高的二樓部分,然後說“首先是數目”。
“數目……?” “對。
我這個人怎麼說,生性喜歡充實。
這樣說或許奇怪,但我喜歡把許多東西……不,也不是東西呢,該說是東西還是……” “您有搜集癖,是嗎?” “不,不是搜集,我喜歡讓東西變得充實。
” 有一種把缺少的地方填補起來的快感,岩谷小波說。
——缺少的東西。
“很幼稚,對吧?不過在現實中,我并不會搜集東西,陳列或擺飾。
不過比方說在學習方面,我覺得自己并不是為了立身或達成某種志向,出于這種一般的向學心去學習的。
學得新知很快樂,一樣一樣地學習知識很快樂,我覺得是這樣的。
” 原來如此,主人說,向他勸坐。
小波依話在椅子坐下。
主人難得露出笑吟吟的表情說“高遠先生也請坐”。
“所以我才覺得自己沒辦法當醫生。
” “我記得岩谷家代代都是近江水口藩[168]的藩醫呢。
” 醫師是敝家的家業,青年回答: “但家父原本是太政官,也是個書法家,對漢詩也十分精通。
家祖母是宮裡的書記官,因此教導我能劇、和歌、謠曲等等。
但對我來說,漢詩寫作、能劇狂言,還有德語及醫學,都不過是同質的知識。
雖然我并不讨厭學習……” 但我不想成為醫生,家境得天獨厚的青年說: “所以我也從學校退學了。
” “您原本就讀德意志學協會學校,是嗎?” “是的。
大家都責備我,到底有什麼不滿足?當然,我沒有任何不滿。
我想我應該比任何人都要滿足。
我家境富裕,家世也好,因此若是有所埋怨,一定會遭天譴。
實際上,我在這方面完全沒有任何不滿與怨言。
不過,隻有那類正經的知識與正經的生活……” “無法滿足您,是嗎?” 主人問。
“我并不覺得不滿足——有所缺漏,但是……對,我隻能說,我想要更多的這一欲望沒有得到滿足。
” “想要更多……?” “是的。
能劇、狂言、俳句、和歌,我都不讨厭。
但就和那些一樣,我也深受鄙俗的怪奇展示小屋所吸引。
德語是父母自幼就要我學習,因此我既不喜歡也不讨厭,但戲棚子裡表演的祭文語[169]和浪曲[170],也同樣吸引着我。
” 而這裡兩種都有,對吧?岩谷小波真的滿臉愉悅地說: “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缺。
那邊擺着醫學書,另一邊堆着戲作本。
有戲子畫,也有銅版畫。
所謂博物,不正是眼前這樣的情景嗎?聖俗尊卑,平等地在此齊聚一堂。
而且并不渾沌,而是整然排列。
這……” 因為是書籍,才能如此,主人說: “無論什麼事物,隻要化為文字,皆是同等。
别說聖俗尊卑了,都沒有虛實可言,沒有任何區别。
不過,這裡的博物全是死物。
” “是嗎?” 是的,它們都死了,主人說。
正因為如此,這家店才叫作吊堂。
“如果沒有人讀,就是死的。
這座樓,隻是一份目錄。
這裡是陳列名為書籍的墓碑的墓場。
” “讀的話……” 幽靈便會顯現,我記得主人是這麼說的,是過去的、知識的幽靈。
才不是墓場呢,小波說: “世上哪有如此令人雀躍、如此蠱惑人心的墓場?不,如果您說是墓場,那也無所謂。
如果這裡是墓場,我想成為守墓人。
老闆,您不是嗎?” “我想供養這些書。
” “供養……?” “我認為讓書籍與契合的讀者相遇,就是供養。
書,一輩子隻要一本就夠了。
就是為了讓人遇到他的那一本,讓那本書遇到它的那個人,我才會經營這家小店。
” “每個人的一本嗎?” “是的。
所以我要請教您,岩谷老師……” 您想找什麼樣的書?——吊堂說。
“我這一輩子的一本,已經決定了。
” “哦?” “而且我已經擁有它了。
不過因為再三翻閱,業已破舊不堪。
” “哦?” 主人興緻勃勃地看着青年。
“那麼,您想要第二本?” “是的。
我想要就像第一次拿到它的時候那樣,以完美的狀态将它保存下來……我就是在這種想法驅使下,尋找着這本書。
” “保、保存用嗎?” 我忍不住出聲。
因為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想法。
“不是……為了讀,而是為了……把書保存起來?” “對,沒錯。
我想要将它永遠保存起來。
書本當中封存着作者的感情,同樣地,也可以封印讀者的時間。
不對嗎?” 沒錯,主人回答。
“那麼,那本書的書名是……?” “是的,是明治八年[171]德意志出版的,弗朗茨·奧托所寫的DerJugendLieblings-Märchenschatz。
” “哦。
” 主人深深點頭。
“原來是它,那是一本美麗的好書。
” “這……這裡有嗎?” “當然有。
” “真、真的有嗎?那是十五年以前的書了,而且當時洋書還不怎麼流通,所以我一直找不到。
” “這裡有狀況極佳的一本。
” 主人說,轉向櫃台,走上樓梯。
岩谷小波以目光追逐他的身影,屏氣凝神,一動也不敢動。
那表情就像在期待獎賞的孩童。
一會兒後,主人下樓來了。
手中拿着一本精美的皮革書。
“這本……可以嗎?” “就、就是它!啊,真是太棒了!” 小波恭領似的收下,沒有打開它,隻是拿在手中,上下左右細細端詳。
“一、一模一樣。
我現在的心情,就跟十三年前從哥哥那裡收到它時一模一樣。
” “是令兄送給您的禮物嗎?” “是的。
那時候我才剛滿十歲。
家兄在德意志買了剛出版兩年的這本書的新版,托朋友送給了我。
” “送給十歲的孩子?” 那是一本繪本嗎?而且它看起來相當昂貴,應該不是适合送給小孩子的禮物。
“那個時候,我正在向家庭教師學習德語。
我想家兄是希望它能對我的德語學習有幫助。
” “您……在十歲就學會德語了嗎?” 我有些目瞪口呆地看他,但青年仍舊笑容滿面。
“那是……呃,怎樣的一本書?” “這個嘛……” 可以翻譯成“為少年少女而寫的Märchen集”吧,主人說。
“什麼是Märchen[172],老闆?” “嗯,我找不到适切的說法,可以算是幻想故事吧。
是啊,有動物和魔法……不。
” 主人想了一下,說:“對,就像《黃金号》那樣的故事。
” “哦,那麼是寫給小孩子看的故事嗎?” “若說是給小孩子看的,是這樣沒錯,但我認為也不一定就是隻給小孩子看的。
怎麼樣呢,岩谷老師?” 您願意将它賣給我嗎?小波說。
他似乎完全沒聽到旁邊的對話。
“當然了。
小店做的是賣書的生意。
” “太棒了。
這裡果然是個美好的地方,就像魔法國度一樣。
” “看到您這麼開心,我也很榮幸。
但是……岩谷老師已經有那本書了呢。
” “是的。
自從收到以後,我反複讀到都快翻爛了。
” “現在……也是嗎?” “嗯。
嗯,是的。
” “這是我的猜測……” 到了最近,您是否又重讀它了?主人俯視對那本書愛不釋手的小波說。
“啊……對,沒錯。
” “時隔許久,重讀最心愛的書,發現它又舊又破,您心痛不已,所以想要找一本書況良好的書,是不是這樣?” “是的,就像您說的……但您怎麼會知道?” “不,這實在是多管閑事,但我有些好奇。
” “好奇?” 青年總算擡頭看主人。
“是的……恕我問個失禮的問題,老師今年貴庚?” 二十三,青年回答。
“真年輕哪。
但老師卻在如此年紀一直回憶往昔,不是嗎?” “往昔?” 青年把書放在膝上,不安地想了一下,恍然大悟似的“哦”了一聲。
“也許……是吧。
我一直回憶往昔。
與其說是回憶,我就像是在回溯過去一樣,逃避着現實。
” 什麼意思?我問。
“就是說我的想法都向着過去。
比起今天,更在意昨天、上個月、去年……不斷地回溯時間,而它的終點,就是這本書。
我不太想思考現在和明天的事,過着這樣的每一天。
我也覺得……我滿腦子隻惦念着過去,對未來閉眼不見。
” 我這是在逃避嗎?小波說。
“其實……” 然後他咬住下唇說: “其實我有個心上人。
” 主人沒有搭腔,隻是俯視着青年。
“那是唯一一位令我朝思暮想、無比憐愛的女子。
但是這段戀情……似乎無法開花結果。
” “這樣啊。
” 主人靜靜地說: “那麼老師寫下的《五月鯉》……後來改稿改題,以《初紅葉》的書名出版的作品,就是在寫……您的那段戀情喽?” “嗯。
” 那不是在《我樂多文庫》上發表的作品嗎? 是那感傷的、宛如出自少女筆下的作品之一。
我拜讀過了,我說。
讓您見笑了,青年回答: “怎麼也甩不掉稚拙的感覺。
既無法做出浪漫主義者那樣的心情描寫,也沒有新文體的功夫,那是一篇隻是寫下青澀真情的作品。
” “對寫下來的本人而言也許是,但讀者是否這麼感覺,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既然作品已經出版,它已經離開老師的手中了。
” “是的。
但是……” 這名青年的戀情,已經結束了嗎? “後來我就像您說的那樣,向着過去。
我再也無法寫下那樣的作品了。
” “所以……您才會寫下像《鬼車》那樣的作品嗎?我記得那篇作品是從奧托的DerJugendLieblings-Märchenschatz當中的一篇改寫而成的呢。
” 是的,小波回答。
那篇作品,我好像也在《我樂多文庫》裡讀過。
是筆名不一樣嗎?記憶很模糊,但我沒想到那會是《五月鯉》作者的作品。
“我好像寫不出尾崎老師那樣的作品。
我對于微妙的人情、浮世諸相這些不是很懂。
我被毫無意義而非寓意的事物所吸引。
沒錯,我是個小孩子。
” 眼中隻看到過去,小波說: “雖然不至于嬌生慣養,但我的過去,每一段都是幸福的。
不管挑出任何時代、任何年紀,都從未經曆過半分辛苦。
家母一生下我,很快就過世了,但家父、繼母、家祖母、家兄家姐……每一個家人待我都很好。
我集家人的寵愛于一身成長,沒有任何不幸。
但是不顧家父和家兄的反對,選擇了文學之路的那一刹那,我立刻嘗到了辛酸的滋味。
所以我才會看向過去,不斷地往過去逃避。
我想我沒有那個能耐、智慧和覺悟去面對這樣難受的現實,将它升華為作品。
” 不知不覺間,青年文士的表情變得苦惱。
“寫沒有意義、沒有表達任何事物、沒有任何隐喻的小孩子讀物,要輕松多了。
那種東西……” 一定不是文學吧,岩谷小波說: “所以……這樣的地方對我來說是舒适的。
這裡隻有過去。
不……” 青年伸長了脖子,仰頭環顧了店内一圈。
“這裡有全部的過去。
” “沒錯。
”主人說。
“嗯,真是太棒了。
與活人溝通、彼此傷害、彼此攻擊,教人難受。
愛恨是表裡一體。
如果深入交往,一定會牽動那類強烈的感情。
既然如此,淺嘗即止要好多了,不要有所牽扯比較好。
” “岩谷老師。
” 主人露出哀傷的神情。
“我很能明白老師的心情,但我認為那樣的想法……是錯的。
” “是錯的?” “錯了。
” “如果您說這樣是錯的,應該就是吧,我這樣的态度是不正确的吧。
我隻是不肯面對現實,在逃避而已。
” 逃避有什麼不好?主人以嚴厲的語氣說。
“可是……” “遇上打不過的對手、感覺到生命危險時,動物會毫不猶豫地逃走。
至于為什麼逃走,當然是為了保命。
所謂逃避,是為了活下去的行為。
” “為了活下去……是嗎?” “在一切生物之中隻有人類将粉身碎骨視為美德。
隻要努力就能成功這種話,是愚者的胡言亂語。
而不做不會知道這種話,則是呆子的胡說八道。
不可能的事再怎麼努力,就是不可能,認清能否成功,當然也是愈快愈好。
即使判斷錯誤,若是能夠逃離,至少也能保住安全。
隻能以輸赢這種低賤的價值判斷來看待事物的愚劣之徒,就會輕蔑逃避這件事。
人是有适合不适合的。
如果覺得不行……” 我認為逃走才是上策,吊堂以嚴峻的語氣說。
“可是既然那樣……您說我哪裡不對呢?” “聽好了,人隻是存在,就能夠滿足了,這一點就像老師也說過的。
然而若是仍舊感到缺少了什麼、不能夠滿足,這完全是因為自己的格局已經擴大了。
” “這……我明白。
” “問題隻在于那格局是往哪一邊擴張,不是嗎?” “往哪一邊……?” “是往未來,還是過去?是往現實,抑或虛構?不管朝哪一邊發展都是一樣的。
如果認為這一邊是正的,另一邊就變成反的。
如果心中不存正反,不管朝向哪一邊,都一樣是前進才對。
” “是這樣沒錯,但是……” 請想象一下,主人說: “假設衆人都往右邊走,而隻有您一個人往左邊前進。
如果您的目的地在右邊,那麼往左前進就是在逃避吧。
但要是您因為想要往左前進,才選擇往左走的,您的目的地在左邊,這就不是逃避。
即便所有人都往右跑,您的目的地也不一定就在右邊。
如果面朝右邊,身子卻往左前進,那的确是在後退吧,距離目的地也會愈來愈遙遠,空隙會愈來愈大。
這……” 就是您感覺到的阙如,主人說: “您的工作,絕對不是後退的。
沒有意義?很好。
沒有寓意,那又如何?小說本來就是這樣的。
意義、思想,這些才是幽靈般的東西。
讀小說,在裡頭發現什麼、看見什麼樣的幽靈,都端看讀者自己。
這是我的私見,我認為《黃金号》将會留名文學史。
” “不……這……” 那隻是翻版的故事罷了,小波說: “是從南仙笑楚滿人[173]的複仇故事得到靈感的。
” “原來如此,是來自黃表紙嗎?” 那是哪位?我問,主人回答說是以前住在芝區的江戶戲作者。
“他抓緊流行,寫了許多複仇故事。
《複仇義女英》大為成功。
但他的作風平庸,每一部作品都大同小異,因此後世對他的評價不高。
” “是啊。
所以……就是那樣的東西罷了。
” “不。
” 完全不同,主人說: “江戶後半流行的黃表紙,并不是小孩子的讀物。
雖然有兒童閱讀的繪本中會出現的動物和怪物頻繁登場,因此容易被誤會,但這是利用這樣的符号改寫的成人讀物。
它的劇情完全是給大人看的。
” “是這樣沒錯,但……” “那麼這就等于是老師将大人的故事改寫成兒童的讀物。
” “不,但這說穿了隻是戲作啊。
江戶的戲作……” “端不上台面……這是當世風的觀點嗎?不不不,我認為這才是大錯特錯。
将外國的文學視為文學主流,嗯,這也許是時代潮流,卻是一種偏頗、幼稚的看法。
俄羅斯小說很傑出,但馬琴和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