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藝術家皇帝
關燈
小
中
大
推動者,而不必親自作畫;他收集的古畫和對宮廷繪畫官的監管,足以為他在藝術史上赢得一席之地。
但徽宗對自己的繪畫技藝非常自豪,經常拿出自己的作品給别人看。
根據鄧椿記載,1115年,在一次宴會上,徽宗向客人展示了他新近完成的一幅畫,畫的是小池塘岸邊的一對鴨子,徽宗還為此畫作序。
鄧椿寫道:“凡預燕者,皆起立環觀,無不仰聖文、睹奎畫,贊歎乎天下之至神至精也。
”[18]1122年,在新建成的秘書省開放之日,徽宗将自己的書法作品賜予五十六位大臣,此外還向參加儀式的大臣展示了他原創的一些繪畫,以及臨摹所藏古畫的作品。
徽宗向五十六位大臣每人贈送了一幅親筆畫。
[19] 作為畫家,徽宗的自我表現相當成功。
宋朝時期評論過徽宗繪畫作品的人,大都認為他是一位極有天賦的藝術家。
王安忠曾經對徽宗說,他畫的一面屏風“成能獨縱,度越古今”。
[20]在徽宗駕崩幾年後,張澄将徽宗描述為一位在閑暇時緻力于繪畫的天才。
“花竹翎毛,專徐熙、黃筌父子之美”。
張澄提到,他見過一套十二幅的繪畫,徽宗在上面的題跋中說,他偶爾見到了宋迪的《潇湘八景圖》,備受啟發,便繪制了一套十二景。
張澄還在書中描述了他所見到的——徽宗在這套畫中繪制的精美的山村風景、植物和動物等。
此外,有一次,一位賣畫人向他展示了十二幅山水畫的立軸,每幅高約五尺,上面有徽宗親筆所寫的四字标題。
[21] 鄧椿的祖父曾在徽宗朝做官,他在1167年所著的《畫繼》中有更完整的記述,将徽宗描述為一位畫家。
《畫繼》開篇即寫道:“徽宗皇帝天縱将聖,藝極于神。
……衆史莫能也。
”盡管鄧椿在别處提到,徽宗署名的很多作品其實是宮廷畫師所作,但他仍然對徽宗自己的作品給予了最高贊譽。
他在書中提到了幾幅畫,其中一幅有二十隻形态各異的鶴,另一幅的山峰看上去像是被風削開的玉峰,隻有仙人居住在那裡。
這幅畫“使覽者欲跨汗漫,登蓬瀛,飄飄焉,峣峣焉,若投六合而隘九州也”。
[22]根據南宋的一些史料,徽宗畫了很多關于小狗、小貓、猴子、鹦鹉、喜鵲、白鹭、鴿子、鴨、麻雀、兔和馬的作品。
[23]在14世紀湯垕的《畫鑒》中,他認為徽宗所畫的花鳥、山石和人物都屬于極品佳作。
“曆代帝王能畫者,至徽宗可謂盡意。
”他描述了一幅唐玄宗騎照夜白(玄宗三匹名馬之一)通過棧道的畫作。
“乍見小橋,馬驚不進。
遠地二人摘瓜,後有數騎漸至。
奇迹也。
”此外,湯垕對一幅名為《夢遊化城圖》的作品也贊賞有加:“城郭、宮室、麾幢、鼔樂、仙嫔、真宰、雲霞、霄漢、禽畜、龍馬,凡天地間所有之物色色具備。
為工甚,至觀之,令人起神遊八極之想,不複知有人間,世奇物也。
”[24] 從理論上講,存世的作品應當能對徽宗精湛的繪畫技藝提供一些更好的證據。
但要挑選哪些作品來研究呢?那些傳為徽宗所作的繪畫,大多是因為上面有徽宗的一枚或多枚印鑒,通常還會有他的花押。
[25]但由于可能存在僞造、臨摹和誤認,這些作品的真僞也許不無問題。
學者基本上一緻認為,帶有徽宗印鑒的繪畫包括:徽宗自己創作的繪畫、與宮廷藝術家合作完成的作品、在他的命令下由宮廷藝術家完成的作品、宮廷制作的摹本,以及後人的仿作和僞作。
由于畫上的印鑒或署名不可信,或是作品的年代不符,因此,一些認為可能是徽宗本人的作品可以被否定。
當代藝術史家均認為,僅有一小部分畫可以認定為徽宗在不同時期的創作,但對哪些作品應該歸于此類,卻看法不一。
[26]表8.1中列出了我認為比較可信的徽宗的繪畫作品。
長卷《金英秋禽圖》(圖8.2)在構圖上比其他花鳥畫更大膽,除了四隻小鳥和兩隻蝴蝶外,還畫了地上長出的幾種植株。
[27]一隻正在行走的喜鵲可以看到全貌,還有幾隻正在地面上啄食,隻能看到它們的一個角度(但與徽宗所有畫鳥的作品一樣,鳥的頭部畫出了全貌)。
畫面中草莖、竹葉和菊花叢的點綴,顯示出構圖上的創新,與徽宗其他作品都不一樣。
在對小鳥特征的關注上和其他作品一樣細緻入微,連喜鵲腹部的白色羽毛覆蓋在黑色羽毛上的細節,喙上的缺口都清晰可見。
這幅畫似乎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例子,幫助人們想象:徽宗在創作時可能與一位宮廷畫家合作,比方說,宮廷畫家可能在徽宗畫完鳥後在圖上點綴了植株。
《竹禽圖》(彩圖九)中鳥的畫法運用了一種非常不同的技法。
這是一幅創作時期較晚的小景繪畫,觀衆可以近距離地觀察圖中物體。
畫中鳥的色彩很淺,竹葉是一種明亮的淡綠色,雖然從葉尖還能看到少許冬天的痕迹,但已經開始吐出新芽。
鳥的胸部羽毛以工筆畫法細緻描出,以漆點睛。
在徽宗其他花鳥畫中,右側的大塊岩石沒有出現過,岩石的巨大體積和鳥的小巧精緻形成了對比。
藝術史家方聞認為,這幅畫創作于徽宗執政後期,表達了“一個幽居深宮的皇帝遠避塵嚣的美好幻想”。
方聞還從畫中看到了徽宗所受的道教影響,以及他的書法功底。
[28] 表8.1 現存徽宗主要的繪畫作品 225 作為一名花鳥畫家,徽宗借鑒了10世紀和11世紀宮廷藝術家的成就。
這些藝術家有數百幅作品被收錄于徽宗編撰的畫譜中。
[29]其中黃筌、黃居寀父子每人都有三百多幅,徐熙、易元吉也有兩百多幅。
在創作花鳥畫時,徽宗很可能也參考了這些藝術家的作品。
在這部畫譜中,豐富的大自然被認為是創作花鳥畫的原因。
種類豐富的植物,“其自形自色”,為四季變化帶來美景,為世界增添很多色彩。
鳥類有“三百六十”,外形各異,聲音和啄食姿态也各不相同。
《詩經》中對許多鳥類和動物的歌頌,也是畫家努力描繪它們的形态的一個原因。
[30]徽宗很欣賞那些能夠捕捉到鳥類的靈動神态、同時又能準确畫出細節的藝術家,例如在畫鶴時,能夠準确描繪出所有細節,“頂之淺深,氅之黳淡,喙之長短,胫之細大,膝之高下”。
[31] 圖8.2 徽宗《金英秋禽圖》(局部),橫軸,絹本設色。
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與考古系藝術攝影資料庫 盡管公認為是徽宗作品的花鳥畫大多是設色的,但一些早期評論家也提到了徽宗的單色作品。
鄧椿談論了徽宗的設色花鳥蟲繪畫,而湯垕則稱,徽宗的單色花石畫要比他的設色作品更優秀。
有些被認為是徽宗真迹的單色花鳥畫也保存至今,每一幅都表現出極其不同的技法,[32]不過,沒有一幅瘦金體題字是令人信服的,因此盡管有些學者認為其中有的是徽宗作品,但我對它們仍存有疑慮。
以下兩幅單色風景畫通常被認為是徽宗的作品,一幅是收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立軸,另一幅則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橫軸《雪江歸棹圖》(圖8.3)。
[33]後者令人想起目前藏于故宮博物院的王诜的一幅山水畫橫軸,而王诜則是借鑒了郭熙的山水畫風格。
[34]徽宗在畫山時用了很多渲染的技法,在畫樹、石和舟的細節時則使用了工筆畫法。
1110年,蔡京在這幅橫軸的跋中提到了四幅畫,可能每幅描述一個季節(另外三幅大概佚失了)。
在畫跋中,蔡京還贊頌了徽宗對宇宙造化的描繪: 臣伏觀禦制雪江歸棹,水遠無波,天長一色。
群山皎潔,行客蕭條。
鼓棹中流,片帆天際。
雪江歸棹之意盡矣。
天地四時之氣不同,萬物生于天地間,随氣所運,炎涼晦明,生息榮枯,飛走蠢動,變化無方,莫之能窮。
皇帝陛下以丹青妙筆,備四時之景色,究萬物之情态于四圖之内,蓋神智與造化等也。
[35] 圖8.3 趙佶《雪江歸棹圖》(局部),橫軸,絹本設色,30.3×190.8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
盡管在1110年徽宗應該已經習慣蔡京的阿谀奉承,但他可能還是從蔡京對這幅畫的評價中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作為一位富有創造力的藝術家,徽宗尤其在詩歌入畫方面有所創新,要求那些希望向士流發展的畫院學生能夠根據一句詩的含義巧妙地進行創作。
徽宗還為畫作配詩,南宋皇家畫譜中列出了九幅有徽宗自己題詩的繪畫,并記錄了每首詩的内容。
其中兩首出現于我們在第七章提到的、由宮廷畫家創作的兩幅現存作品上(彩圖六、七)。
以下是另外兩首: 杏花鹦鹉 并亞隴雲飛,穩巢文杏枝。
高栖良自得,蜂蝶莫相疑。
桃竹黃莺 出谷傳聲美,遷喬立志高。
故教桃竹映,不使近蓬蒿。
[36] 從這些詩中,我們看不出作者是一位皇帝。
這幾首詩的重點都放在了植物、蟲鳥,以及所有詩人都可以盡情描述或暗喻的自然世界上。
而且,這幾首詩都對贈畫對象有很多贊譽之辭,稱贊他口碑好、品格高尚、志向高遠等。
這些繪畫可能畫了詩中提到的鳥和植物,尤其是花卉。
詩人徽宗 除本章的七首詩外,第五章有五首徽宗關于道教的詩,第六章有七首關于祥瑞的詩,第十章有五首是關于宮廷文化的,第十七章還有兩首徽宗被囚禁期間作的詩。
在所有現存傳為徽宗所作的詩詞中,這二十六首詩占6%。
近年來,《全宋詩》的編者共收集了四百一十四首徽宗的詩詞,其中有二百九十六首被劃分為宮詞類。
宮詞是至少從南宋時期開始流行的一種獨特詩詞形式。
其餘的詩詞中,有二十五首由于被某位作者(常常是在徽宗朝的下一個世紀)在著作中引用而保存下來。
例如,蔡絛引用了徽宗在登基第一年為祭奠哲宗所作的五首詩。
[37]有二十三首詩由于某位後世作者(
但徽宗對自己的繪畫技藝非常自豪,經常拿出自己的作品給别人看。
根據鄧椿記載,1115年,在一次宴會上,徽宗向客人展示了他新近完成的一幅畫,畫的是小池塘岸邊的一對鴨子,徽宗還為此畫作序。
鄧椿寫道:“凡預燕者,皆起立環觀,無不仰聖文、睹奎畫,贊歎乎天下之至神至精也。
”[18]1122年,在新建成的秘書省開放之日,徽宗将自己的書法作品賜予五十六位大臣,此外還向參加儀式的大臣展示了他原創的一些繪畫,以及臨摹所藏古畫的作品。
徽宗向五十六位大臣每人贈送了一幅親筆畫。
[19] 作為畫家,徽宗的自我表現相當成功。
宋朝時期評論過徽宗繪畫作品的人,大都認為他是一位極有天賦的藝術家。
王安忠曾經對徽宗說,他畫的一面屏風“成能獨縱,度越古今”。
[20]在徽宗駕崩幾年後,張澄将徽宗描述為一位在閑暇時緻力于繪畫的天才。
“花竹翎毛,專徐熙、黃筌父子之美”。
張澄提到,他見過一套十二幅的繪畫,徽宗在上面的題跋中說,他偶爾見到了宋迪的《潇湘八景圖》,備受啟發,便繪制了一套十二景。
張澄還在書中描述了他所見到的——徽宗在這套畫中繪制的精美的山村風景、植物和動物等。
此外,有一次,一位賣畫人向他展示了十二幅山水畫的立軸,每幅高約五尺,上面有徽宗親筆所寫的四字标題。
[21] 鄧椿的祖父曾在徽宗朝做官,他在1167年所著的《畫繼》中有更完整的記述,将徽宗描述為一位畫家。
《畫繼》開篇即寫道:“徽宗皇帝天縱将聖,藝極于神。
……衆史莫能也。
”盡管鄧椿在别處提到,徽宗署名的很多作品其實是宮廷畫師所作,但他仍然對徽宗自己的作品給予了最高贊譽。
他在書中提到了幾幅畫,其中一幅有二十隻形态各異的鶴,另一幅的山峰看上去像是被風削開的玉峰,隻有仙人居住在那裡。
這幅畫“使覽者欲跨汗漫,登蓬瀛,飄飄焉,峣峣焉,若投六合而隘九州也”。
[22]根據南宋的一些史料,徽宗畫了很多關于小狗、小貓、猴子、鹦鹉、喜鵲、白鹭、鴿子、鴨、麻雀、兔和馬的作品。
[23]在14世紀湯垕的《畫鑒》中,他認為徽宗所畫的花鳥、山石和人物都屬于極品佳作。
“曆代帝王能畫者,至徽宗可謂盡意。
”他描述了一幅唐玄宗騎照夜白(玄宗三匹名馬之一)通過棧道的畫作。
“乍見小橋,馬驚不進。
遠地二人摘瓜,後有數騎漸至。
奇迹也。
”此外,湯垕對一幅名為《夢遊化城圖》的作品也贊賞有加:“城郭、宮室、麾幢、鼔樂、仙嫔、真宰、雲霞、霄漢、禽畜、龍馬,凡天地間所有之物色色具備。
為工甚,至觀之,令人起神遊八極之想,不複知有人間,世奇物也。
”[24] 從理論上講,存世的作品應當能對徽宗精湛的繪畫技藝提供一些更好的證據。
但要挑選哪些作品來研究呢?那些傳為徽宗所作的繪畫,大多是因為上面有徽宗的一枚或多枚印鑒,通常還會有他的花押。
[25]但由于可能存在僞造、臨摹和誤認,這些作品的真僞也許不無問題。
學者基本上一緻認為,帶有徽宗印鑒的繪畫包括:徽宗自己創作的繪畫、與宮廷藝術家合作完成的作品、在他的命令下由宮廷藝術家完成的作品、宮廷制作的摹本,以及後人的仿作和僞作。
由于畫上的印鑒或署名不可信,或是作品的年代不符,因此,一些認為可能是徽宗本人的作品可以被否定。
當代藝術史家均認為,僅有一小部分畫可以認定為徽宗在不同時期的創作,但對哪些作品應該歸于此類,卻看法不一。
[26]表8.1中列出了我認為比較可信的徽宗的繪畫作品。
長卷《金英秋禽圖》(圖8.2)在構圖上比其他花鳥畫更大膽,除了四隻小鳥和兩隻蝴蝶外,還畫了地上長出的幾種植株。
[27]一隻正在行走的喜鵲可以看到全貌,還有幾隻正在地面上啄食,隻能看到它們的一個角度(但與徽宗所有畫鳥的作品一樣,鳥的頭部畫出了全貌)。
畫面中草莖、竹葉和菊花叢的點綴,顯示出構圖上的創新,與徽宗其他作品都不一樣。
在對小鳥特征的關注上和其他作品一樣細緻入微,連喜鵲腹部的白色羽毛覆蓋在黑色羽毛上的細節,喙上的缺口都清晰可見。
這幅畫似乎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例子,幫助人們想象:徽宗在創作時可能與一位宮廷畫家合作,比方說,宮廷畫家可能在徽宗畫完鳥後在圖上點綴了植株。
《竹禽圖》(彩圖九)中鳥的畫法運用了一種非常不同的技法。
這是一幅創作時期較晚的小景繪畫,觀衆可以近距離地觀察圖中物體。
畫中鳥的色彩很淺,竹葉是一種明亮的淡綠色,雖然從葉尖還能看到少許冬天的痕迹,但已經開始吐出新芽。
鳥的胸部羽毛以工筆畫法細緻描出,以漆點睛。
在徽宗其他花鳥畫中,右側的大塊岩石沒有出現過,岩石的巨大體積和鳥的小巧精緻形成了對比。
藝術史家方聞認為,這幅畫創作于徽宗執政後期,表達了“一個幽居深宮的皇帝遠避塵嚣的美好幻想”。
方聞還從畫中看到了徽宗所受的道教影響,以及他的書法功底。
[28] 表8.1 現存徽宗主要的繪畫作品 225 作為一名花鳥畫家,徽宗借鑒了10世紀和11世紀宮廷藝術家的成就。
這些藝術家有數百幅作品被收錄于徽宗編撰的畫譜中。
[29]其中黃筌、黃居寀父子每人都有三百多幅,徐熙、易元吉也有兩百多幅。
在創作花鳥畫時,徽宗很可能也參考了這些藝術家的作品。
在這部畫譜中,豐富的大自然被認為是創作花鳥畫的原因。
種類豐富的植物,“其自形自色”,為四季變化帶來美景,為世界增添很多色彩。
鳥類有“三百六十”,外形各異,聲音和啄食姿态也各不相同。
《詩經》中對許多鳥類和動物的歌頌,也是畫家努力描繪它們的形态的一個原因。
[30]徽宗很欣賞那些能夠捕捉到鳥類的靈動神态、同時又能準确畫出細節的藝術家,例如在畫鶴時,能夠準确描繪出所有細節,“頂之淺深,氅之黳淡,喙之長短,胫之細大,膝之高下”。
[31] 圖8.2 徽宗《金英秋禽圖》(局部),橫軸,絹本設色。
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與考古系藝術攝影資料庫 盡管公認為是徽宗作品的花鳥畫大多是設色的,但一些早期評論家也提到了徽宗的單色作品。
鄧椿談論了徽宗的設色花鳥蟲繪畫,而湯垕則稱,徽宗的單色花石畫要比他的設色作品更優秀。
有些被認為是徽宗真迹的單色花鳥畫也保存至今,每一幅都表現出極其不同的技法,[32]不過,沒有一幅瘦金體題字是令人信服的,因此盡管有些學者認為其中有的是徽宗作品,但我對它們仍存有疑慮。
以下兩幅單色風景畫通常被認為是徽宗的作品,一幅是收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立軸,另一幅則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橫軸《雪江歸棹圖》(圖8.3)。
[33]後者令人想起目前藏于故宮博物院的王诜的一幅山水畫橫軸,而王诜則是借鑒了郭熙的山水畫風格。
[34]徽宗在畫山時用了很多渲染的技法,在畫樹、石和舟的細節時則使用了工筆畫法。
1110年,蔡京在這幅橫軸的跋中提到了四幅畫,可能每幅描述一個季節(另外三幅大概佚失了)。
在畫跋中,蔡京還贊頌了徽宗對宇宙造化的描繪: 臣伏觀禦制雪江歸棹,水遠無波,天長一色。
群山皎潔,行客蕭條。
鼓棹中流,片帆天際。
雪江歸棹之意盡矣。
天地四時之氣不同,萬物生于天地間,随氣所運,炎涼晦明,生息榮枯,飛走蠢動,變化無方,莫之能窮。
皇帝陛下以丹青妙筆,備四時之景色,究萬物之情态于四圖之内,蓋神智與造化等也。
[35] 圖8.3 趙佶《雪江歸棹圖》(局部),橫軸,絹本設色,30.3×190.8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
盡管在1110年徽宗應該已經習慣蔡京的阿谀奉承,但他可能還是從蔡京對這幅畫的評價中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作為一位富有創造力的藝術家,徽宗尤其在詩歌入畫方面有所創新,要求那些希望向士流發展的畫院學生能夠根據一句詩的含義巧妙地進行創作。
徽宗還為畫作配詩,南宋皇家畫譜中列出了九幅有徽宗自己題詩的繪畫,并記錄了每首詩的内容。
其中兩首出現于我們在第七章提到的、由宮廷畫家創作的兩幅現存作品上(彩圖六、七)。
以下是另外兩首: 杏花鹦鹉 并亞隴雲飛,穩巢文杏枝。
高栖良自得,蜂蝶莫相疑。
桃竹黃莺 出谷傳聲美,遷喬立志高。
故教桃竹映,不使近蓬蒿。
[36] 從這些詩中,我們看不出作者是一位皇帝。
這幾首詩的重點都放在了植物、蟲鳥,以及所有詩人都可以盡情描述或暗喻的自然世界上。
而且,這幾首詩都對贈畫對象有很多贊譽之辭,稱贊他口碑好、品格高尚、志向高遠等。
這些繪畫可能畫了詩中提到的鳥和植物,尤其是花卉。
詩人徽宗 除本章的七首詩外,第五章有五首徽宗關于道教的詩,第六章有七首關于祥瑞的詩,第十章有五首是關于宮廷文化的,第十七章還有兩首徽宗被囚禁期間作的詩。
在所有現存傳為徽宗所作的詩詞中,這二十六首詩占6%。
近年來,《全宋詩》的編者共收集了四百一十四首徽宗的詩詞,其中有二百九十六首被劃分為宮詞類。
宮詞是至少從南宋時期開始流行的一種獨特詩詞形式。
其餘的詩詞中,有二十五首由于被某位作者(常常是在徽宗朝的下一個世紀)在著作中引用而保存下來。
例如,蔡絛引用了徽宗在登基第一年為祭奠哲宗所作的五首詩。
[37]有二十三首詩由于某位後世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