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我曾經的思念 2
關燈
小
中
大
一九九六年初,我又被一個全新的題材所吸引,為此我開始四處收集創作素材。
這個課題就是人腦的研究開發。
我寫作的目的在于從這項世界最尖端的科研項目中尋找題材,并把這些研究成果改寫成普通人容易理解的文章,再在一本叫做《瑞典百态》的雜志上以連載的方式發表。
一九九○年,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一項名為“人腦十年研究規劃”的決議,批準投入大量資金資助美國科學家從事對人類大腦功能的研究。
據說此項研究至今僅美國就耗資十億美元以上。
歐盟得知這個動向後也不甘落後,仿效美國開始了名為“歐盟大腦研究十年規劃”的龐大研究計劃。
而到了九十年代後期,世界各國都已經争相把這項研究列入各自的科研課題。
我之所以對這項研究成果感興趣,是由于我聽說,和美國的研究人員合作最為密切的是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
不過因為瑞典國内并沒有給該小組撥出足夠的研究經費,他們所取得的成果自然無法和美國科學家們同日而語。
據說斯德哥爾摩大學研究小組的研究獨辟蹊徑,不同于以往僅僅采取物理方法對人腦進行的研究分析,而是同時在分子生物學、遺傳基因工程、免疫學這三個學科齊頭并進,相互配合展開研究。
因此他們從世界各國邀請了許多這三個領域中的頂尖人才到斯德哥爾摩來。
篇幅所限,這個話題無法在這裡一一加以詳述,如果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看看《瑞典百态》這本雜志中我寫的報道,或者等我近期的有關著作出版後參照閱讀。
我在這裡想寫的是圍繞這件事情發生的一個奇迹。
那是我讀過《人物》雜志上有關玲王奈小姐的報道後的第三天,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瑞典百态》雜志編輯部突然接到一個讀者的電話。
那天正巧我也在編輯部,有人告訴我有位讀者找我。
拿起話筒一聽,裡面竟傳來幾句美式英語。
這聲音怎麼聽都覺得很熟悉,但我一時愣愣地想不起來,這說話聲和我聽慣的瑞典人的英語語調完全不同。
“這個電話是國外來的長途,麻煩你請海因裡希·馮·倫道夫先生接電話。
我是讀過貴刊有關人腦十年研究規劃報道的一名讀者。
” 聽得出對方帶有美國西海岸一帶的口音,是一位沉穩的中年女士。
她的語速相當快,語氣中有着北歐人所欠缺的爽朗和熱情。
我實在想不出電話是誰打來的,因為我根本沒想到我寫的這些呆闆的報道文章居然還能吸引女性讀者。
“我就是海因裡希·馮·倫道夫。
請問我能幫你什麼?” 沒想到對方的話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哎呀,太好了!我是你的老朋友,你還記得我嗎?” 對方幾乎喊出聲來,我聽了竟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你還記得十年前的事嗎?在羅馬R賓館的咖啡廳,我們一起邊喝邊聊過許多事。
我就是那位模特啊!” 我一時愣住了,不知該說什麼才好,以為自己是在做夢。
聽到這邊好久不說話,對方似乎覺得我很難記得起她是誰,于是又接着說道:“也許你忘得一幹二淨了。
這也難怪。
我的名字叫……” “你不用告訴我,玲王奈小姐。
我前兩天剛剛讀過一篇對你的采訪報道。
” 聽到我這麼說,對方竟然高興得尖聲叫了起來,不亞于中了一張十萬美元大獎的彩票。
“哇!真的?真的?這本《人物》雜志在瑞典也能讀到?” “當然能讀到了,這怎麼能錯過呢?咱們分别以後,我把你演過的電影全都看了一遍,不用說,雜志上有關你的報道也都沒漏掉。
我對這裡編輯部的同事交代過,有關你的消息請他們都替我留意。
隻要見到你的采訪報道,他們都會替我收集後交給我。
而且我知道,一九九二、九三年你在美國過得還挺好。
” “哦……” 對方的情緒顯然低落了下去,像洩了氣似的,聲音變小了。
我知道,我提到的那兩年中,她惹出的麻煩可不少,經常在好萊塢娛樂雜志上占據頭條。
不是寫她甩了身為名演員的男友,就是說她在出席晚會時像野獸似的大鬧,總之這類的負面報道相當多。
謠傳臉上挨過她玉掌的演員,我能記得名字的就有三個。
那時我對遠方的她所受的傷害也感到十分悲哀。
可是我的幾個朋友還認真地勸過我:“海因裡希,你幹脆别再寫什麼北海環境被破壞的調查報道了,去寫有關松崎玲王奈的報道文章比什麼都強。
如果用這個題材出一本書,保證印數能猛增十倍,說不定明年還得送你上納稅富豪榜呢。
” 不過我的确沒打算這麼做。
她對我有過幫助,至今我仍然覺得欠她一份人情。
試想,一個女孩能義無反顧地獨自離開那種亂糟糟的派對,認認真真地坐在我對面談了許多真摯的想法,我怎能忍心用她的負面消息來為自己賺取稿費?而且她那樣做一定也有她的道理。
那天晚上她既然
這個課題就是人腦的研究開發。
我寫作的目的在于從這項世界最尖端的科研項目中尋找題材,并把這些研究成果改寫成普通人容易理解的文章,再在一本叫做《瑞典百态》的雜志上以連載的方式發表。
一九九○年,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一項名為“人腦十年研究規劃”的決議,批準投入大量資金資助美國科學家從事對人類大腦功能的研究。
據說此項研究至今僅美國就耗資十億美元以上。
歐盟得知這個動向後也不甘落後,仿效美國開始了名為“歐盟大腦研究十年規劃”的龐大研究計劃。
而到了九十年代後期,世界各國都已經争相把這項研究列入各自的科研課題。
我之所以對這項研究成果感興趣,是由于我聽說,和美國的研究人員合作最為密切的是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
不過因為瑞典國内并沒有給該小組撥出足夠的研究經費,他們所取得的成果自然無法和美國科學家們同日而語。
據說斯德哥爾摩大學研究小組的研究獨辟蹊徑,不同于以往僅僅采取物理方法對人腦進行的研究分析,而是同時在分子生物學、遺傳基因工程、免疫學這三個學科齊頭并進,相互配合展開研究。
因此他們從世界各國邀請了許多這三個領域中的頂尖人才到斯德哥爾摩來。
篇幅所限,這個話題無法在這裡一一加以詳述,如果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看看《瑞典百态》這本雜志中我寫的報道,或者等我近期的有關著作出版後參照閱讀。
我在這裡想寫的是圍繞這件事情發生的一個奇迹。
那是我讀過《人物》雜志上有關玲王奈小姐的報道後的第三天,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瑞典百态》雜志編輯部突然接到一個讀者的電話。
那天正巧我也在編輯部,有人告訴我有位讀者找我。
拿起話筒一聽,裡面竟傳來幾句美式英語。
這聲音怎麼聽都覺得很熟悉,但我一時愣愣地想不起來,這說話聲和我聽慣的瑞典人的英語語調完全不同。
“這個電話是國外來的長途,麻煩你請海因裡希·馮·倫道夫先生接電話。
我是讀過貴刊有關人腦十年研究規劃報道的一名讀者。
” 聽得出對方帶有美國西海岸一帶的口音,是一位沉穩的中年女士。
她的語速相當快,語氣中有着北歐人所欠缺的爽朗和熱情。
我實在想不出電話是誰打來的,因為我根本沒想到我寫的這些呆闆的報道文章居然還能吸引女性讀者。
“我就是海因裡希·馮·倫道夫。
請問我能幫你什麼?” 沒想到對方的話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哎呀,太好了!我是你的老朋友,你還記得我嗎?” 對方幾乎喊出聲來,我聽了竟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你還記得十年前的事嗎?在羅馬R賓館的咖啡廳,我們一起邊喝邊聊過許多事。
我就是那位模特啊!” 我一時愣住了,不知該說什麼才好,以為自己是在做夢。
聽到這邊好久不說話,對方似乎覺得我很難記得起她是誰,于是又接着說道:“也許你忘得一幹二淨了。
這也難怪。
我的名字叫……” “你不用告訴我,玲王奈小姐。
我前兩天剛剛讀過一篇對你的采訪報道。
” 聽到我這麼說,對方竟然高興得尖聲叫了起來,不亞于中了一張十萬美元大獎的彩票。
“哇!真的?真的?這本《人物》雜志在瑞典也能讀到?” “當然能讀到了,這怎麼能錯過呢?咱們分别以後,我把你演過的電影全都看了一遍,不用說,雜志上有關你的報道也都沒漏掉。
我對這裡編輯部的同事交代過,有關你的消息請他們都替我留意。
隻要見到你的采訪報道,他們都會替我收集後交給我。
而且我知道,一九九二、九三年你在美國過得還挺好。
” “哦……” 對方的情緒顯然低落了下去,像洩了氣似的,聲音變小了。
我知道,我提到的那兩年中,她惹出的麻煩可不少,經常在好萊塢娛樂雜志上占據頭條。
不是寫她甩了身為名演員的男友,就是說她在出席晚會時像野獸似的大鬧,總之這類的負面報道相當多。
謠傳臉上挨過她玉掌的演員,我能記得名字的就有三個。
那時我對遠方的她所受的傷害也感到十分悲哀。
可是我的幾個朋友還認真地勸過我:“海因裡希,你幹脆别再寫什麼北海環境被破壞的調查報道了,去寫有關松崎玲王奈的報道文章比什麼都強。
如果用這個題材出一本書,保證印數能猛增十倍,說不定明年還得送你上納稅富豪榜呢。
” 不過我的确沒打算這麼做。
她對我有過幫助,至今我仍然覺得欠她一份人情。
試想,一個女孩能義無反顧地獨自離開那種亂糟糟的派對,認認真真地坐在我對面談了許多真摯的想法,我怎能忍心用她的負面消息來為自己賺取稿費?而且她那樣做一定也有她的道理。
那天晚上她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