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舅媽,您又為我提心吊膽了吧?”菖蒲嬉笑着問道。

     “兒行千裡母擔憂呀!”齊夫人一塊石頭落了地,深深歎了口氣,“還不快到後院看你娘去。

    ” 菖蒲将舅父和舅母送到乘涼的假山石下,才到母親居住的後院去。

     後院,五間大房,兩間小屋,院裡有一棵怪松,幾株老梅,數竿翠竹,兩畦杜鵑花,還有一對古色古香的彩釉魚缸,養幾尾魚和幾蓬蓬,滿院流蕩着一股淡淡清香。

     菖蒲的母親并不是齊柏年的胞妹。

    齊柏年二十二歲考中舉人,随母親到城郊去祭祖,路遇從外地逃荒的一家三口。

    歸途,那一對走投無路的夫妻已經雙雙吊死在路旁的歪脖樹上,五歲的小女孩跪在父母的屍身下哀戚啼哭。

    齊老太太心如刀割,把小女孩摟在懷裡,打發齊柏年買來兩口棺材,請來地保,裝殓掩埋了小女孩的父母,把小女孩帶回家去。

     齊老太太年輕守寡,隻有一個兒子,于是就把這個孤女收為女兒,十分疼愛,取名齊梅,全家上下都叫她梅姑娘。

    梅姑娘聰慧超人,齊老太太讓齊柏年教她讀書;十八歲時,不但讀完四書五經,而且通曉詩詞歌賦。

     齊老太太去世,梅姑娘跟兄嫂一起生活。

    齊柏年比她年長十六歲,齊夫人更比她大二十二歲,長兄如父,長嫂如母,兄嫂更是疼愛她。

    後來,齊柏年為她挑選了一位品學極高的青年才子;誰想紅顔薄命,嫁過去沒有幾年,那位才子不幸身亡,梅姑娘帶着孤兒菖蒲回到了娘家。

    齊柏年夫婦十分悲痛,覺得一生對不起小妹,也負罪于九泉之下的老母。

    這時候,齊柏年已經有了一點家産,就寫下文書,将全部财産歸于梅姑娘所有。

     二十年過去,小菖蒲已經是二十幾歲的北京大學畢業生,而當年二十幾歲的梅姑娘,也已經是年過半百的梅姑奶奶了。

     梅姑奶奶幽居後院,每日澆澆花,看看書,寫寫字,畫松、竹、梅、蓮,很少抛頭露面;她的字如其人,畫如其人,風骨峻秀,品格清高。

     菖蒲快步走進後院的小門,大喊着:“娘,我回來啦!” 梅姑奶奶聞聲從屋裡走出來,身穿飄飄然的白綢衫和黑綢褲,手拿一柄缟素團扇,神态端莊深沉,恬靜優雅。

     “啊,又長高了!”梅姑奶奶微笑着,“學問呢?” “明天再請您‘殿試’!”菖蒲壓低聲音、神秘地說:“娘,您猜我遇見誰啦?” “誰?” “您最喜歡的人,常常挂念的人。

    ”菖蒲望着母親的眼睛。

     梅姑奶奶的眸子一亮:“難道是她?” “她又是誰?”蒲明知故問。

     “是你芳倌兒姐姐?” “娘真料事如神!”菖蒲笑了。

    “她跟夏竟雄先生秘密住在北平香山,約我在頤和園見了面。

    ” “對你必定有所教誨吧。

    ”梅姑奶奶欣喜地問道。

     “訓導甚多,大受教益。

    ”菖蒲興奮地說,“夏先生還讓我給舅舅捎來一封長信,希望将學校辦成訓練抗日戰士的地方。

    ” “快給你舅舅送去!”梅姑奶奶催道。

    “今天下午,殷縣長帶來三封電報,聽說倭寇兵犯北平城,戰事吃緊,你舅舅十分心焦。

    ” “唉呀!”菖蒲全身像着了火。

    “昨天夜晚火車經過盧溝橋,走出二三十裡,隐隐約約聽見槍炮聲,原來是日軍發動了戰事。

    ” “快到書房去,快到書房去。

    ” 菖蒲扭頭就走,忽然又轉過身,說:“娘,我在路上結識了幾個人,其中有個跑馬戲的女孩子,不但有很高的技藝,而且有很好的人品,您願見一見她嗎?” “請她來吧!”梅姑奶奶說,“常媽,跟菖蒲去。

    ” 菖蒲和常媽來到外院,隻見柳黃鹂兒正調拌芝麻醬,切黃瓜絲兒,給大夥兒抻遊絲面吃。

     “對不起各位!”菖蒲連連說,“倉促之間,隻有粗茶淡飯,先吃一頓吧!明天再設宴招待。

    ” “公子,您太禮重了!”熊大力和柳搖金捧碗過頭,感激地說。

     菖蒲向柳黃鹂兒走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