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第二天

關燈
“你的意思是?” “我是說,就我所知,那些錢從來沒有被取出過。

    假使那個人是隐藏在鐵幕國家的高級别官員,那麼存在銀行的錢就要那個人等機會去提取。

    這都是我的推測,我也沒有多想這個問題,沒那個必要。

    它隻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我也僅知道一小部分情況。

    這些情況你也都明白。

    你對它就是再有興趣,也沒有辦法。

    ” “如果像你所說,錢沒有被提取的話,為什麼還要費勁給那個人僞造護照?” “我在柏林工作的時候,也給卡爾·雷邁克做好了獨自逃亡的準備。

    我們為他準備了一份僞造的西德護照,冒充是杜塞爾多夫市的居民。

    他隻要按事先确定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拿到那本護照。

    而且那份護照永不過期—‘特别旅行部’會對它進行定期的更新。

    頭兒在這件事情上,采取的也是類似的辦法。

    當然這些也都是我猜的。

    ” “你怎麼能肯定确實有那些護照呢?” “這在資金調配部和特别旅行部之間的公文中有記錄。

    ‘特别旅行部’專門安排有關假身份證件和假簽證方面的事務。

    ” “我明白了。

    ”彼得斯想了一會兒,接着問,“你去哥本哈根和赫爾辛基出差所用的假名是什麼?” “羅伯特·朗,來自德比市的電氣工程師。

    這是去哥本哈根用的。

    ” “你去哥本哈根的确切日期是什麼?” “我剛才說過了,是6月14日。

    我早上11點半到達那裡。

    ” “開戶銀行是哪家?” “哦,夠了,彼得斯,”利瑪斯突然發火了,“是皇家北歐銀行,你都記在紙上了。

    ” “我隻是核實一下。

    ”彼得斯回了一句,還在不停地記錄。

    “你在赫爾辛基用的假名是什麼?” “史蒂芬·伯内特,來自普利茅斯的海洋工程師。

    ”他用諷刺的口吻加了一句,“我是9月底去那裡的。

    ” “你到達那裡的當天就去了銀行?” “是的。

    那天是24或25日,我說過,我記不太清了。

    ” “你把錢從英國随身帶到那裡?” “當然不是。

    每次都是把錢彙到當地特工的賬戶上。

    當地特工把錢取出來,帶着裝錢的手提包到機場接我,再由我把錢送到銀行。

    ” “哥本哈根的當地特工是誰?” “彼得·傑生,大學書店的會計。

    ” “在銀行開戶時,給取款人用的假名是什麼?” “在哥本哈根用的是赫斯特·卡爾道夫。

    我想是這個。

    對了,就是這個,我想起來了。

    我那時候老是把名字錯說成卡爾肖斯特。

    ” “個人資料是什麼?” “經理,來自奧地利克拉根福市。

    ” “在赫爾辛基呢?用什麼名字?” “費特曼,阿道夫·費特曼,來自瑞士的聖蓋侖。

    還加了個頭銜,對了,費特曼博士,文獻學家。

    ” “明白了,都說德語?” “是的,我也注意到了這一點。

    可那人不可能是德國人。

    ” “為什麼不可能?” “我做過柏林組織的負責人,對不對?如果是德國人,我應該知道。

    在東德的高級别間諜都是由柏林站負責聯系的,我不會不知道的。

    ”利瑪斯站起身來,走到櫃子旁邊,給自己加了些威士忌,并沒有給彼得斯添酒。

     “你說過,在這項工作中采取了特别的保密程序,也許他們認為這件事沒必要讓你知情。

    ” “别冒傻氣了。

    ”利瑪斯立即不客氣地反駁說,“我肯定會知道的。

    ”這一點無論怎樣他都必須一直堅持,這樣才能讓對方自以為比他掌握的情況更多,也更相信他提供的情報。

    頭兒對利瑪斯說過:他們會作出他們自己的推斷,我們隻是給他們提供一些線索,還要對他們推斷出的結論表示懷疑,充分利用他們的自以為是、相互猜疑的特點,這是我們必須做的。

     彼得斯點了點頭,像是發現了一個不願見到的事實。

    “你是個很有自尊心的男人,利瑪斯。

    ”他又說了一句這樣的話。

     彼得斯很快就離開了。

    他和利瑪斯道别後,沿着海邊的路走了。

    那時是午餐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