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土壤的王國
關燈
小
中
大
地方,一年可以搬運很多噸。
同時,樹葉和草中包含的大量有機物質(6個月時間裡每平方碼約有20磅)被拖入洞穴,與土壤混合。
達爾文的計算表明,蚯蚓的勞作會一寸一寸地加厚土壤,10年後,土壤厚度會增加一半。
而且,這絕不是它們僅有的貢獻。
它們的洞穴使空氣進入土壤,使土壤保持良好的排水性能,并促進植物根系生長。
在經過蚯蚓的消化系統時,有機物質也會得到分解,蚯蚓的排洩物會使土壤更加肥沃。
因此,土壤王國是由各種相互交織的生命組成的,每一種生物都以某種方式與其他生物相互聯系——生物依賴着土壤,土壤反過來也是地球至關重要的一個元素,隻要土壤保持繁榮的生命力量。
我們擔心的,也是一直以來未受到關注的問題是:不論是以土壤“殺菌劑”的形式直接進入,還是雨水穿過森林樹冠、果園以及農田受到的緻命污染,當有毒化學物質進入土壤後,這些數量龐大而且非常重要的生物會受到什麼影響呢?使用廣譜殺蟲劑對付一種破壞莊稼的穴居昆蟲幼蟲,而不會殺死對于分解有機物質十分必要的益蟲,我們有理由作這樣的假設嗎?或者說,使用一種非特殊性殺菌劑不會殺死樹根上促進植物從土壤中吸收養分的真菌嗎? 事實是,這一至關重要的土壤生态學課題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科學家所忽視,防治人員更是完全無視這一問題。
對昆蟲的化學防治一直建立在這樣一種假設上,即土壤會承受任何毒素的攻擊,而不會反擊。
土壤王國的本質屬性被完全忽視。
根據已有的少量研究,關于殺蟲劑對土壤影響的畫面正慢慢展開。
研究結果并不總是一緻,也不奇怪,因為土壤類型多樣,能給這種土壤造成破壞的可能對另一種土壤裡沒有任何影響。
輕質沙土遭受的破壞比腐殖土要更嚴重。
化學品的綜合使用要比單獨使用造成的危害更大。
且不論這些不同的結果,已經有确鑿的證據證明危害的存在,足以引起很多科學家的憂懼。
在一些條件下,居于生物世界核心的化學轉化已經受到影響。
将大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适用形态的硝化作用就是一個例子。
除草劑2.4-D會使硝化作用短時中斷。
最近在佛羅裡達的幾次實驗表明,林丹、七氯以及BHC(六氯聯苯)會在兩周後減弱土壤中的硝化作用;使用農藥一年後,BHC和DDT仍有危害。
在其他實驗中,BHC、艾氏劑、林丹、七氯以及DDD都會阻礙固氮細菌在豆科植物上形成必要的根瘤。
真菌與高等植物根系之間奇異而有益的關系遭到嚴重破壞。
大自然通過精妙的數量平衡實現深遠的目标,問題是這種平衡有時候會被擾亂。
一些土壤生物由于殺蟲劑使用而數量減少時,另一些生物的數量就會暴增,從而破壞捕食關系。
這樣的變化會很容易改變土壤的新陳代謝活動,并影響其生産力。
這些變化還意味着,從前受到制約的潛在有害生物,會逃脫自然的控制,變成害蟲。
土壤中的殺蟲劑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它可以在土壤中駐留很長一段時間,不是幾個月,而是幾年。
使用4年後艾氏劑仍然存在,一部分為少量殘留,更多已經轉化成為狄氏劑。
使用毒殺芬消除白蟻,10年之後沙質土壤中仍有殘留。
六氯化合物可以在土壤中存留至少11年;七氯或一種毒性更強的衍生化學物可以至少駐留9年。
使用氯丹12年後仍可以發現殘留,殘留量是最初劑量的15%。
當初看似适量的殺蟲劑,在經過幾年時間後,會在土壤中累積到驚人的數量。
由于氯化烴的持久性,每一次施用都是原來基礎上的添加。
如果反複噴灑,“一英畝地使用一磅DDT無害”這種古老的傳說将變得毫無意義。
科學家在種植馬鈴薯的田地中發現每英畝含高達15磅的DDT,玉米地更是有19磅。
研究發現,一片蔓越橘沼澤地中每英畝地含34.5磅DDT。
蘋果園土壤受污染程度達到峰值,在這裡,DDT累積的速度幾乎與每年使用量持平。
在一個季節裡噴灑4次或更多次的果園中,DDT殘留會累積到30到50磅。
經
同時,樹葉和草中包含的大量有機物質(6個月時間裡每平方碼約有20磅)被拖入洞穴,與土壤混合。
達爾文的計算表明,蚯蚓的勞作會一寸一寸地加厚土壤,10年後,土壤厚度會增加一半。
而且,這絕不是它們僅有的貢獻。
它們的洞穴使空氣進入土壤,使土壤保持良好的排水性能,并促進植物根系生長。
在經過蚯蚓的消化系統時,有機物質也會得到分解,蚯蚓的排洩物會使土壤更加肥沃。
因此,土壤王國是由各種相互交織的生命組成的,每一種生物都以某種方式與其他生物相互聯系——生物依賴着土壤,土壤反過來也是地球至關重要的一個元素,隻要土壤保持繁榮的生命力量。
我們擔心的,也是一直以來未受到關注的問題是:不論是以土壤“殺菌劑”的形式直接進入,還是雨水穿過森林樹冠、果園以及農田受到的緻命污染,當有毒化學物質進入土壤後,這些數量龐大而且非常重要的生物會受到什麼影響呢?使用廣譜殺蟲劑對付一種破壞莊稼的穴居昆蟲幼蟲,而不會殺死對于分解有機物質十分必要的益蟲,我們有理由作這樣的假設嗎?或者說,使用一種非特殊性殺菌劑不會殺死樹根上促進植物從土壤中吸收養分的真菌嗎? 事實是,這一至關重要的土壤生态學課題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科學家所忽視,防治人員更是完全無視這一問題。
對昆蟲的化學防治一直建立在這樣一種假設上,即土壤會承受任何毒素的攻擊,而不會反擊。
土壤王國的本質屬性被完全忽視。
根據已有的少量研究,關于殺蟲劑對土壤影響的畫面正慢慢展開。
研究結果并不總是一緻,也不奇怪,因為土壤類型多樣,能給這種土壤造成破壞的可能對另一種土壤裡沒有任何影響。
輕質沙土遭受的破壞比腐殖土要更嚴重。
化學品的綜合使用要比單獨使用造成的危害更大。
且不論這些不同的結果,已經有确鑿的證據證明危害的存在,足以引起很多科學家的憂懼。
在一些條件下,居于生物世界核心的化學轉化已經受到影響。
将大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适用形态的硝化作用就是一個例子。
除草劑2.4-D會使硝化作用短時中斷。
最近在佛羅裡達的幾次實驗表明,林丹、七氯以及BHC(六氯聯苯)會在兩周後減弱土壤中的硝化作用;使用農藥一年後,BHC和DDT仍有危害。
在其他實驗中,BHC、艾氏劑、林丹、七氯以及DDD都會阻礙固氮細菌在豆科植物上形成必要的根瘤。
真菌與高等植物根系之間奇異而有益的關系遭到嚴重破壞。
大自然通過精妙的數量平衡實現深遠的目标,問題是這種平衡有時候會被擾亂。
一些土壤生物由于殺蟲劑使用而數量減少時,另一些生物的數量就會暴增,從而破壞捕食關系。
這樣的變化會很容易改變土壤的新陳代謝活動,并影響其生産力。
這些變化還意味着,從前受到制約的潛在有害生物,會逃脫自然的控制,變成害蟲。
土壤中的殺蟲劑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它可以在土壤中駐留很長一段時間,不是幾個月,而是幾年。
使用4年後艾氏劑仍然存在,一部分為少量殘留,更多已經轉化成為狄氏劑。
使用毒殺芬消除白蟻,10年之後沙質土壤中仍有殘留。
六氯化合物可以在土壤中存留至少11年;七氯或一種毒性更強的衍生化學物可以至少駐留9年。
使用氯丹12年後仍可以發現殘留,殘留量是最初劑量的15%。
當初看似适量的殺蟲劑,在經過幾年時間後,會在土壤中累積到驚人的數量。
由于氯化烴的持久性,每一次施用都是原來基礎上的添加。
如果反複噴灑,“一英畝地使用一磅DDT無害”這種古老的傳說将變得毫無意義。
科學家在種植馬鈴薯的田地中發現每英畝含高達15磅的DDT,玉米地更是有19磅。
研究發現,一片蔓越橘沼澤地中每英畝地含34.5磅DDT。
蘋果園土壤受污染程度達到峰值,在這裡,DDT累積的速度幾乎與每年使用量持平。
在一個季節裡噴灑4次或更多次的果園中,DDT殘留會累積到30到50磅。
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