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傳 二
關燈
小
中
大
我們往昔不加解釋而由本能來感到的,今日當由我們的理智來證實了。
現在,當這長久的生命達到了終點,展露在大家眼前,沒有隐蔽,在思想底國土中成為光明的太陽之時,我們能夠這樣做了。
第一使我們驚異的,是這長久的生命自始至終沒有變更,雖然人家曾想運用藩籬把它随處分隔,——雖然托爾斯泰自己因為富于熱情之故,往往在他相信,在他愛的時候,以為是他第一次相信,第一次愛,而認為這才是他的生命底開始。
開始。
重新開始。
同樣的轉變,同樣的争鬥,曾在他心中發生過多少次!他的思想底統一性是無從讨論的,——他的思想從來不統一的——但可注意到他種種不同的因素,在他思想上具有時而妥協時而敵對底永續性。
在一個如托爾斯泰那樣的人底心靈與思想上,統一性是絕對不存在的,它隻存在于他的熱情底鬥争中,存在于他的藝術與他的生命底悲劇中。
藝術與生命是一緻的。
作品與生命從沒比托爾斯泰底聯絡得更密切了:他的作品差不多時常帶着自傳性;自二十五歲起,它使我們一步一步緊随着他的冒險生涯底矛盾的經曆。
自二十歲前開始直到他逝世為止的他的日記,和他供給皮呂高夫(Birukov)的記錄,更補充我們對于他的認識,使我們不獨能一天一天地明了他的意識底演化,而且能把他的天才所胚胎,他的心靈所借以滋養的世界再現出來。
豐富的遺産,雙重的世家,(托爾斯泰族與伏公斯基族,)高貴的,古舊的,世裔一直可推到呂李克,家譜上有随侍亞曆山大大帝的人物,有七年戰争中的将軍,有拿破侖諸役中的英雄,有十二月黨人,有政治犯。
家庭底回憶中,好幾個為托爾斯泰采作他的《戰争與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親王鮑爾公斯基(Bolkonski),嘉德琳二世時代底服爾德式的專制的貴族代表;他的母親底堂兄弟,尼古拉o葛萊高萊維區o伏公斯基親王(NicolasGriégorévitchVolkonski),在奧斯丹列茲一役中受傷而在戰場上救回來的;他的父親,有些像尼古拉o洛斯多夫(NicolasRostov)的;他的母親,瑪麗公主,這溫婉的醜婦人,生着美麗的眼睛,醜的臉相,他的仁慈底光輝,照耀着《戰争與和平》。
對于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
大家知道《童年時代》與《少年時代》中的可愛的叙述極少真實性。
他的母親逝世時,他還未滿二歲。
故他隻在小尼古拉o伊丹尼夫(NicolasIrteniev)底含淚的訴述中稍能回想到可愛的臉龐,老是顯着光輝四射的微笑,使他的周圍充滿了歡樂…… “啊!如果我能在艱苦的時間窺見這微笑,我将不知悲愁為何物了……” 但他的完滿的坦率,他的對于輿論的不顧忌,和他講述他自己造出來的故事的美妙的天才,一定是傳給他了。
他至少還能保有若幹關于父親的回憶。
這是一個和藹的诙諧的人,眼睛顯得憂郁,在他的食邑中度着獨立不羁,毫無野心的生活。
托爾斯泰失怙的時候正是九歲。
這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魂中充滿了絕望”。
——這是兒童和恐怖的幽靈底第一次相遇,他的一生,一部分是要戰敗它,一部分是在把它變形之後而贊揚它。
……這種悲痛底痕迹,在《童年時代》底最後幾章中有深刻的表露,在那裡,回憶已變成追寫他的母親底死與下葬的叙述了。
在伊阿斯拿耶o波裡阿那底古老的宅邸中,他們一共是五個孩子。
雷
現在,當這長久的生命達到了終點,展露在大家眼前,沒有隐蔽,在思想底國土中成為光明的太陽之時,我們能夠這樣做了。
第一使我們驚異的,是這長久的生命自始至終沒有變更,雖然人家曾想運用藩籬把它随處分隔,——雖然托爾斯泰自己因為富于熱情之故,往往在他相信,在他愛的時候,以為是他第一次相信,第一次愛,而認為這才是他的生命底開始。
開始。
重新開始。
同樣的轉變,同樣的争鬥,曾在他心中發生過多少次!他的思想底統一性是無從讨論的,——他的思想從來不統一的——但可注意到他種種不同的因素,在他思想上具有時而妥協時而敵對底永續性。
在一個如托爾斯泰那樣的人底心靈與思想上,統一性是絕對不存在的,它隻存在于他的熱情底鬥争中,存在于他的藝術與他的生命底悲劇中。
藝術與生命是一緻的。
作品與生命從沒比托爾斯泰底聯絡得更密切了:他的作品差不多時常帶着自傳性;自二十五歲起,它使我們一步一步緊随着他的冒險生涯底矛盾的經曆。
自二十歲前開始直到他逝世為止的他的日記,和他供給皮呂高夫(Birukov)的記錄,更補充我們對于他的認識,使我們不獨能一天一天地明了他的意識底演化,而且能把他的天才所胚胎,他的心靈所借以滋養的世界再現出來。
豐富的遺産,雙重的世家,(托爾斯泰族與伏公斯基族,)高貴的,古舊的,世裔一直可推到呂李克,家譜上有随侍亞曆山大大帝的人物,有七年戰争中的将軍,有拿破侖諸役中的英雄,有十二月黨人,有政治犯。
家庭底回憶中,好幾個為托爾斯泰采作他的《戰争與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親王鮑爾公斯基(Bolkonski),嘉德琳二世時代底服爾德式的專制的貴族代表;他的母親底堂兄弟,尼古拉o葛萊高萊維區o伏公斯基親王(NicolasGriégorévitchVolkonski),在奧斯丹列茲一役中受傷而在戰場上救回來的;他的父親,有些像尼古拉o洛斯多夫(NicolasRostov)的;他的母親,瑪麗公主,這溫婉的醜婦人,生着美麗的眼睛,醜的臉相,他的仁慈底光輝,照耀着《戰争與和平》。
對于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
大家知道《童年時代》與《少年時代》中的可愛的叙述極少真實性。
他的母親逝世時,他還未滿二歲。
故他隻在小尼古拉o伊丹尼夫(NicolasIrteniev)底含淚的訴述中稍能回想到可愛的臉龐,老是顯着光輝四射的微笑,使他的周圍充滿了歡樂…… “啊!如果我能在艱苦的時間窺見這微笑,我将不知悲愁為何物了……” 但他的完滿的坦率,他的對于輿論的不顧忌,和他講述他自己造出來的故事的美妙的天才,一定是傳給他了。
他至少還能保有若幹關于父親的回憶。
這是一個和藹的诙諧的人,眼睛顯得憂郁,在他的食邑中度着獨立不羁,毫無野心的生活。
托爾斯泰失怙的時候正是九歲。
這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魂中充滿了絕望”。
——這是兒童和恐怖的幽靈底第一次相遇,他的一生,一部分是要戰敗它,一部分是在把它變形之後而贊揚它。
……這種悲痛底痕迹,在《童年時代》底最後幾章中有深刻的表露,在那裡,回憶已變成追寫他的母親底死與下葬的叙述了。
在伊阿斯拿耶o波裡阿那底古老的宅邸中,他們一共是五個孩子。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