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戰計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計

關燈
答:“大将軍怎麼還不知道,這是黃皓為了讓閻宇立功,請求朝廷,發出诏書召回将軍。

    後來又聽說鄧艾善于用兵,估計閻宇不是他的對手,這事才又擱下不提了。

    ”姜維一聽此言,不由大怒說:“我一定要殺掉這個奴才!”郤正制止他說:“大将軍繼承諸葛武侯的事業,責任大,職權重,怎麼能那麼感情用事?如果鬧得天子都容不下你,那可就不妙了。

    ”姜維很感激地說:“先生的話很有道理。

    ” 第二天,後主與黃皓在皇宮後花園設宴飲酒,姜維領幾個人直接進來。

    早有人向黃皓通風報信,黃皓慌忙躲到花園的一角。

    姜維來到亭下,叩拜後主,流着淚說:“臣将鄧艾已圍困在祁山,陛下接連降下三道诏書,召我回朝,不知陛下是什麼意思?”後主默默不語。

    姜維又說:“黃皓奸邪狡猾,專擅朝政,與東漢末年那些禍亂國家的宦官沒什麼兩樣。

    隻有早早殺掉此人,朝廷才可以安甯,中原才可以恢複。

    ”後主笑着說:“黃皓不過是一個供使喚的小臣,就算他專權,也不能有什麼作為。

    你又何必把他放在心上?”姜維叩頭說:“陛下今日不除黃皓,災禍很快便會降臨了!”後主說:“愛一個人便願意他活下去,恨一個人便要他死,你怎麼連一個宦官也容不下?”說着便命人到花園一側去找來黃皓,讓他向姜維叩頭請罪。

    黃皓哭鼻子抹眼淚地說:“我不過是伺候皇上罷了,并不曾幹預國政。

    将軍千萬不要聽信外人的傳言,想要殺我。

    我這條小命就掌握在将軍的手裡,還請将軍可憐可憐我。

    ”說罷,又是叩頭,又是哭号。

     姜維憤憤而出,見郤正,将這些情況詳詳細細地告訴了他。

    郤正說:“将軍将有大禍臨頭了。

    将軍若有個三長兩短,國家也就完蛋了。

    ”姜維說:“請先生教我保國安身的辦法。

    ”郤正說:“隴西有一個地方,名叫沓中,那裡土地十分肥沃。

    将軍何不仿效諸葛武侯屯田的事,上報天子,前往沓中屯田?這樣,一可以收獲糧食以供軍中之用,二可以奪取隴右大片土地城池,三可以使魏國軍隊不敢對我漢中輕舉妄動,最後,将軍在外握有兵權,誰也不敢算計你,可以避禍。

    這就是保國安身的辦法,将軍應早早去實行。

    ”姜維大喜,道謝說:“先生的話真是金玉良言。

    ” 第二天,姜維上表後主,要求去沓中屯田,仿效諸葛亮,後主答應了,他便回到漢中。

    

劉邦鴻門宴巧脫身

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項羽聽說沛公劉邦攻取鹹陽後欲在關中稱王,十分惱怒。

    在謀臣範增的建議下,項羽在鴻門設下酒宴,準備在席間尋機刺殺劉邦。

    劉邦劉邦深知赴鴻門宴兇多吉少,但項羽兵強勢壯,如果不去便會有須臾之禍。

    于是,劉邦帶着謀士張良、武将樊哙以及衛士來到鴻門。

    入席後,劉邦對項羽說:“我和将軍并力攻秦,将軍轉戰在黃河北,我作戰于黃河南,但自己沒料到先攻進函谷關,打敗秦軍。

    現有壞人散布流言,使将軍與我發生了誤會。

    望将軍三思而後行啊!”這番話說得項羽心軟了。

    範增見項羽無意殺劉邦,找來項莊舞劍,想伺機刺殺劉邦。

    張良的好友項伯看出範增的用心,于是也拔劍起舞,不時用身體掩護劉邦,使項莊難以下手。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張良授意武将樊哙入帳。

    樊哙仗劍持盾闖進帳中,目視項羽,怒發沖冠。

    項羽賜他一碗酒和一條豬腿,樊哙狼吞虎咽地喝了酒吃了肉,然後陳述劉邦的勞苦功高和赤膽忠心,指責項羽聽信流言蜚語。

    項羽一時無言以對。

     劉邦借口上廁所,與張良、樊哙一同出帳。

    樊哙護送劉邦抄小路即刻脫身。

    張良估計二人已走遠,才回帳向項羽辭謝道:“沛公不勝酒量,不能親自向大王辭行,特地讓我帶來白璧一雙、玉鬥一雙奉獻給大王和範将軍。

    ”項羽問:“劉邦現在何處?”張良答道:“他聽說大王要責備他,心中恐懼,現已返回霸上了。

    ”範增聽說劉邦偷偷跑了,氣急敗壞地砸碎玉鬥,惱恨地說:“将來奪取項王天下的,一定是劉邦了。

    我們今後都要當他的俘虜了!” 在鴻門宴上,劉邦見項羽猶豫不決,以上廁所為名,借機脫身,确屬明智之舉。

    

楚軍七次佯敗

楚莊王為了擴張勢力,發兵攻打庸國。

    由于庸國奮力抵抗,楚軍一時難以推進。

    庸國在一次戰鬥中還俘虜了楚将楊窗。

    但由于庸國疏忽,三天後,楊窗竟從庸國逃了回來。

    楊窗報告了庸國的情況,說道:“庸國人人奮戰,如果我們不調集主力大軍,恐怕難以取勝。

    ” 楚将師叔建議用佯裝敗退之計,以驕庸軍。

    于是師叔帶兵進攻,開戰不久,楚軍佯裝難以招架,敗下陣來,向後撤退。

    像這樣一連幾次,楚軍節節敗退。

    庸軍七戰七捷,不由得驕傲起來,不把楚軍放在眼裡。

    軍心麻痹,鬥志漸漸松懈,戒備漸漸失去了。

     這時,楚莊王率領增援部隊趕來,師叔說,“我軍已七次佯裝敗退,庸人已十分驕傲,現在正是發動總攻的大好時機。

    ”楚莊王下令兵分兩路進攻庸國。

    庸國将士正陶醉在勝利之中,怎麼也不會想到楚軍突然殺回,倉促應戰,抵擋不住。

    楚軍一舉消滅了庸國。

    師叔七次佯裝敗退,是為了制造戰機,一舉殲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