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戰計 第二十七計 假癡不癫
關燈
小
中
大
惱,并使自己成為受家人歡迎的人,從而有助于保持心理平靜,精神輕松愉快,增進健康長壽。
鄰近一個強大的民族東胡,借機向匈奴勒索。
東胡存心挑釁,要匈奴獻上國寶千裡馬。
匈奴的将領們都說東胡欺人太甚,國寶決不能輕易送給他們。
匈奴單于冒頓卻決定:“給他們吧!不能因為一匹馬與鄰國失和嘛。
”匈奴的将領們都不服氣,冒頓卻若無其事。
東胡見匈奴軟弱可欺,竟然向冒頓要一名妻妾。
衆将見東胡得寸進尺,個個義憤填膺,冒頓卻說:“給他們吧,不能因為舍不得一個女子與鄰國失和嘛!”東胡不費吹灰之力,連連得手,料定匈奴軟弱,不堪一擊,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裡。
這正是冒頓單于求之不得的。
不久之後,東胡看中了與匈奴交界處的一片茫茫荒原,這荒原屬于匈奴的領土。
東胡派使臣去匈奴,要匈奴以此地相贈。
匈奴衆将認為冒頓一再忍讓,這荒原又是杳無人煙之地,恐怕隻得答應割讓了。
誰知冒頓此次突然說道:“千裡荒原,杳無人煙,但也是我匈奴的國土,怎可随便讓人?”于是,下令集合部隊,進攻東胡。
匈奴将士受夠了東胡的氣,這一下,人人奮勇争先,銳不可擋。
東胡做夢也沒想到那個癡愚的冒頓會突然發兵攻打自己,所以毫無準備,倉促應戰,哪裡是匈奴的對手。
戰争的結局是東胡被滅,東胡王被殺于亂軍之中。
按照規矩,“皇帝年幼,由顧命大臣輔政”。
于是,由順治帝臨終時指定的四個顧命大臣輔助小皇帝執政。
四個大臣中,鳌拜最為專權,他并不把康熙放在眼裡,貪贓枉法,自行其事。
衆人都敢怒不敢言。
康熙雖然年幼,但他從小就才華出衆,他覺得鳌拜處處與自己作對,是個心腹大患,必須想辦法除掉他。
他把一些滿洲貴族的子弟召來宮中練習武藝,作為自己的親信侍衛。
鳌拜大權獨攬,謹防有實力的大臣接近康熙,并不斷派人觀察康熙的一舉一動,不讓康熙羽翼豐滿,要使他成為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這樣自己就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
他看見康熙和一些孩子在玩摔跤的遊戲,并不覺得對自己有何威脅,反而認為康熙胸無大志,隻知道玩耍,便放松了警惕。
一次鳌拜稱病,好久不來朝拜皇帝,康熙便親自來到鳌拜府中探聽虛實。
他徑直來到鳌拜的卧室,發現鳌拜在席子底下藏有利刃,知道鳌拜心懷叵測。
但他很沉得住氣,不但不加責怪,反而安撫說:“滿洲勇士,身不離刀,乃是本色。
”鳌拜聽了,覺得康熙是個小糊塗蟲,便完全放松了警惕,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了。
康熙回宮後,就把那幫孩子找來,說:“大清朝已處于危急關頭,你們聽我的,還是聽鳌拜的?”那些孩子早就不滿鳌拜欺上壓下的行為,個個義憤填膺地說道:“我們聽從皇上的!”一天,康熙召鳌拜進宮來,說有要事相商,鳌拜不知是計,便大搖大擺地來見皇帝。
康熙便命那些孩子玩摔跤遊戲給鳌拜看。
孩子們玩着玩着,一個個跌打翻滾地到了鳌拜身前,這個抱腿,那個揿手,一個抓住頭,一個攬住腰,頓時将鳌拜掀翻在地。
鳌拜号稱“滿洲第一勇士”,力大無窮,他猛一掙紮,那些孩子便都被他絆翻在地。
但這些孩子都忠于康熙,盡管敵不過鳌拜,仍死命糾纏住他不放。
正在這緊急關頭,康熙拿出藏在袖中的匕首,一刀刺進鳌拜的胸中,孩子們一擁而上,将鳌拜擒住。
康熙當即宣告:鳌拜謀反,令監禁聽審。
康熙巧妙地剪除了權臣鳌拜和他的黨羽,自己親政。
他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平息了三藩叛亂,收複了台灣,威震歐亞,在位60年,是曆史上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
王允之的伯父是東晉的大将軍,名叫王敦。
此人執掌朝政,驕橫跋扈,為人殘暴兇狠,被人稱為殺人不眨眼的魔王。
有一次,他為了強迫客人喝酒,竟接連殺死了幾個敬酒不成的美女,使得客人難以夾菜下咽。
有一天,王允
出其不意匈奴滅東胡
秦朝末年,匈奴内部政權變動,人心不穩。鄰近一個強大的民族東胡,借機向匈奴勒索。
東胡存心挑釁,要匈奴獻上國寶千裡馬。
匈奴的将領們都說東胡欺人太甚,國寶決不能輕易送給他們。
匈奴單于冒頓卻決定:“給他們吧!不能因為一匹馬與鄰國失和嘛。
”匈奴的将領們都不服氣,冒頓卻若無其事。
東胡見匈奴軟弱可欺,竟然向冒頓要一名妻妾。
衆将見東胡得寸進尺,個個義憤填膺,冒頓卻說:“給他們吧,不能因為舍不得一個女子與鄰國失和嘛!”東胡不費吹灰之力,連連得手,料定匈奴軟弱,不堪一擊,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裡。
這正是冒頓單于求之不得的。
不久之後,東胡看中了與匈奴交界處的一片茫茫荒原,這荒原屬于匈奴的領土。
東胡派使臣去匈奴,要匈奴以此地相贈。
匈奴衆将認為冒頓一再忍讓,這荒原又是杳無人煙之地,恐怕隻得答應割讓了。
誰知冒頓此次突然說道:“千裡荒原,杳無人煙,但也是我匈奴的國土,怎可随便讓人?”于是,下令集合部隊,進攻東胡。
匈奴将士受夠了東胡的氣,這一下,人人奮勇争先,銳不可擋。
東胡做夢也沒想到那個癡愚的冒頓會突然發兵攻打自己,所以毫無準備,倉促應戰,哪裡是匈奴的對手。
戰争的結局是東胡被滅,東胡王被殺于亂軍之中。
康熙裝癡除鳌拜
康熙帝即位時才11歲。按照規矩,“皇帝年幼,由顧命大臣輔政”。
于是,由順治帝臨終時指定的四個顧命大臣輔助小皇帝執政。
四個大臣中,鳌拜最為專權,他并不把康熙放在眼裡,貪贓枉法,自行其事。
衆人都敢怒不敢言。
康熙雖然年幼,但他從小就才華出衆,他覺得鳌拜處處與自己作對,是個心腹大患,必須想辦法除掉他。
他把一些滿洲貴族的子弟召來宮中練習武藝,作為自己的親信侍衛。
鳌拜大權獨攬,謹防有實力的大臣接近康熙,并不斷派人觀察康熙的一舉一動,不讓康熙羽翼豐滿,要使他成為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這樣自己就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
他看見康熙和一些孩子在玩摔跤的遊戲,并不覺得對自己有何威脅,反而認為康熙胸無大志,隻知道玩耍,便放松了警惕。
一次鳌拜稱病,好久不來朝拜皇帝,康熙便親自來到鳌拜府中探聽虛實。
他徑直來到鳌拜的卧室,發現鳌拜在席子底下藏有利刃,知道鳌拜心懷叵測。
但他很沉得住氣,不但不加責怪,反而安撫說:“滿洲勇士,身不離刀,乃是本色。
”鳌拜聽了,覺得康熙是個小糊塗蟲,便完全放松了警惕,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了。
康熙回宮後,就把那幫孩子找來,說:“大清朝已處于危急關頭,你們聽我的,還是聽鳌拜的?”那些孩子早就不滿鳌拜欺上壓下的行為,個個義憤填膺地說道:“我們聽從皇上的!”一天,康熙召鳌拜進宮來,說有要事相商,鳌拜不知是計,便大搖大擺地來見皇帝。
康熙便命那些孩子玩摔跤遊戲給鳌拜看。
孩子們玩着玩着,一個個跌打翻滾地到了鳌拜身前,這個抱腿,那個揿手,一個抓住頭,一個攬住腰,頓時将鳌拜掀翻在地。
鳌拜号稱“滿洲第一勇士”,力大無窮,他猛一掙紮,那些孩子便都被他絆翻在地。
但這些孩子都忠于康熙,盡管敵不過鳌拜,仍死命糾纏住他不放。
正在這緊急關頭,康熙拿出藏在袖中的匕首,一刀刺進鳌拜的胸中,孩子們一擁而上,将鳌拜擒住。
康熙當即宣告:鳌拜謀反,令監禁聽審。
康熙巧妙地剪除了權臣鳌拜和他的黨羽,自己親政。
他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平息了三藩叛亂,收複了台灣,威震歐亞,在位60年,是曆史上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
王允之裝醉脫險
東晉時代,有個孩子名叫王允之,為人機靈,很善于揣摸大人的心理。王允之的伯父是東晉的大将軍,名叫王敦。
此人執掌朝政,驕橫跋扈,為人殘暴兇狠,被人稱為殺人不眨眼的魔王。
有一次,他為了強迫客人喝酒,竟接連殺死了幾個敬酒不成的美女,使得客人難以夾菜下咽。
有一天,王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