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戰計 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
關燈
小
中
大
軍相遇在鄱陽湖畔,紮下營寨。
司馬紹自恃勇力,換了一身便裝,策馬到王敦大營來觀看虛實。
守營将士見有一氣宇軒昂之士在營外轉悠,覺得蹊跷,忙報告主帥王敦。
王敦聽軍士們描述了一番長相,覺得那人很可能就是明帝司馬紹,忙令人備馬前去捉拿。
王敦看見五名軍士正在騎馬巡營,忙令他們先出去攔截追擊那營外之人。
司馬紹正在觀察敵營情況,見營門大開,五名軍土策馬向自己撲來,知道大事不好,忙打馬往回奔。
那五名軍士見所追之人逃跑,更加來了勁頭,催馬急追過來。
司馬紹在前面跑,五名軍士在後面追,雖說還有一段距離,但司馬紹怕萬一馬失前蹄,非被他們擒拿不可,便想法拖住他們。
跑着跑着,來到一柳林邊,有一老太婆在茶館前賣水,茶館前有幾條岔路。
司馬紹心想,機會來了。
他忙把手中馬鞭子扔在老太婆跟前,然後催馬拐到林子後跑了。
老太婆看見一條耀眼的東西落在眼前,忙彎腰撿起,卻是一條馬鞭子。
這馬鞭子不同尋常,上面嵌滿了寶石、金銀、翡翠。
正在細細端詳,追趕的五名軍士沖到老太婆面前,發現不見了目标,忙下馬詢問,卻見老太婆在看一條名貴的馬鞭子,一把奪過來觀看起來。
那些普通士兵哪裡見過如此名貴的馬鞭子,個個争相觀看,早把追人這一事丢在腦後,直到王敦帶人追來了,才想起自己的任務。
但再打馬追趕時,司馬紹早已跑得臨近自己的大營,追不上了。
氣得王敦奪過馬鞭,一人“賞”了他們幾鞭。
司馬紹急中生智,用常人難以見到的稀有之物吸引追兵的注意力,終于赢得了一點寶貴時間,脫離了險境。
初平元年(190),關東各州郡紛紛起兵反對董卓,共推出身世家大族的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
這時,長沙太守孫堅也舉兵參加了讨卓聯盟,并被盟主袁紹任命為讨卓聯軍的先鋒。
孫堅率軍在汜水關前旗開得勝,殺敗董卓部将胡轸。
初嘗勝果後,孫堅即屯紮部隊于梁東,進行休整。
同時派人向袁紹報捷并向聯軍糧草官袁術處催糧。
袁術是袁紹從弟,是一個志大才疏且嫉賢妒能之人。
其部下謀士見孫堅前來催糧,便為袁術出謀劃策說:“孫堅乃江東猛虎,若攻破洛陽,殺了董卓,猶如除狼而得虎。
今不發糧草給他,其軍必敗。
”這一建議正中袁術下懷,他便故意不發糧草給孫堅軍隊。
孫堅軍中缺食,自然慌亂起來。
李肅偵知這一情況後,迅即報知汜水關董卓大将華雄。
華雄便采納了李肅的計策,決定夜襲孫堅軍營。
當夜,月白風清,華雄與李肅兵分兩路突入孫堅營中。
孫堅部隊措手不及,亂作一團,被殺得大敗。
孫堅與部将祖茂破重圍,縱馬而逃。
華雄帶領部下兵馬緊迫不舍。
孫堅連發箭,都被華雄躲過,再發第三箭時,因用力過猛而拽斷了弓,隻得棄弓縱馬落荒而逃。
由于孫堅頭上戴着赤帻(紅色頭巾),月光下十分醒目,很好辨認,所以他跑到哪裡,華雄就帶領部隊追到哪裡。
危急中,孫堅的部将祖茂為了保護孫堅,便讓孫堅脫下赤帻,換上自己的頭盔。
而由自己戴上孫堅的赤帻。
然後,二人分路而逃。
華雄及其部下隻瞄準戴赤帻的追趕,于是孫堅得以脫險。
而祖茂為了引開追兵,拼命向前跑,見敵人快要追上,他便将赤帻挂于人家未燒盡的庭柱上,自己躲于樹林中。
華雄率領追兵遠遠望見赤帻,因畏懼孫堅英勇而不敢近前,隻遠遠用箭亂射。
射了一回,不見動靜,方知是計,遂向前取下赤帻。
這時,躲在附近林中的祖茂從林中沖出,揮刀欲劈華雄,結果反被剽悍的華雄一刀斬于馬下。
魏國大将鄧艾奉命迎敵。
姜維看到魏軍安營紮寨,嚴陣以待,便對副将說:“魏軍既然早有準備,直攻不宜,偷襲可勝,我撥給你一路人馬,打着我的旗号,在谷口安下大寨,每天派100人放哨,每放哨一次,更換一回服裝和旗幟。
我暗中帶大軍偷襲南安。
” 鄧艾不見蜀軍出戰,便憑高遠望,入帳對陳泰說:“據我觀察,姜維不在此營中,一定是偷襲南安去了。
”陳泰問,“何以見得?” 鄧艾說:“你看每天蜀營中的哨馬隻是這幾匹,往來的哨探隻是這幾人,隻不過更換衣旗罷了。
你帶一隊人馬去攻蜀營,肯定會獲勝。
然後你再領兵去董亭,先切斷姜維的後路。
我帶兵去救南安,直取武城山。
我們先占了此山,姜維必然去取上邦。
上邦有一谷,叫段谷,地狹山隘,正好埋伏。
姜維來奪武城山,我軍先埋伏在段谷中,一定能破姜維。
” 不說陳泰去攻蜀營,單提鄧艾帶兵急行軍趕到武城山,安營下寨,此時蜀軍還未到,鄧艾又命鄧忠領兵先去段谷埋伏。
随後,魏軍偃旗息鼓,等待蜀軍。
姜維果然帶領蜀軍大隊人馬來到武城山,遭到鄧艾大軍的重創,蜀軍死傷無數。
姜維下令收兵,轉取上邦。
姜維大軍途經段谷時,正中鄧忠的埋伏。
前有鄧忠伏兵,後有鄧艾追兵,姜維處于絕境。
在此危急關頭,蕩寇将軍張嶷估計姜維受困,率兵殺入重圍,救了姜維。
姜維的金蟬脫殼之計本來是很好的,但不想被鄧艾識破,險些丢了性命。
司馬紹自恃勇力,換了一身便裝,策馬到王敦大營來觀看虛實。
守營将士見有一氣宇軒昂之士在營外轉悠,覺得蹊跷,忙報告主帥王敦。
王敦聽軍士們描述了一番長相,覺得那人很可能就是明帝司馬紹,忙令人備馬前去捉拿。
王敦看見五名軍士正在騎馬巡營,忙令他們先出去攔截追擊那營外之人。
司馬紹正在觀察敵營情況,見營門大開,五名軍土策馬向自己撲來,知道大事不好,忙打馬往回奔。
那五名軍士見所追之人逃跑,更加來了勁頭,催馬急追過來。
司馬紹在前面跑,五名軍士在後面追,雖說還有一段距離,但司馬紹怕萬一馬失前蹄,非被他們擒拿不可,便想法拖住他們。
跑着跑着,來到一柳林邊,有一老太婆在茶館前賣水,茶館前有幾條岔路。
司馬紹心想,機會來了。
他忙把手中馬鞭子扔在老太婆跟前,然後催馬拐到林子後跑了。
老太婆看見一條耀眼的東西落在眼前,忙彎腰撿起,卻是一條馬鞭子。
這馬鞭子不同尋常,上面嵌滿了寶石、金銀、翡翠。
正在細細端詳,追趕的五名軍士沖到老太婆面前,發現不見了目标,忙下馬詢問,卻見老太婆在看一條名貴的馬鞭子,一把奪過來觀看起來。
那些普通士兵哪裡見過如此名貴的馬鞭子,個個争相觀看,早把追人這一事丢在腦後,直到王敦帶人追來了,才想起自己的任務。
但再打馬追趕時,司馬紹早已跑得臨近自己的大營,追不上了。
氣得王敦奪過馬鞭,一人“賞”了他們幾鞭。
司馬紹急中生智,用常人難以見到的稀有之物吸引追兵的注意力,終于赢得了一點寶貴時間,脫離了險境。
孫堅換帻保性命
董卓廢殺少帝,擅立獻帝,自己專制朝政,引起朝臣和各地豪強的共憤。初平元年(190),關東各州郡紛紛起兵反對董卓,共推出身世家大族的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
這時,長沙太守孫堅也舉兵參加了讨卓聯盟,并被盟主袁紹任命為讨卓聯軍的先鋒。
孫堅率軍在汜水關前旗開得勝,殺敗董卓部将胡轸。
初嘗勝果後,孫堅即屯紮部隊于梁東,進行休整。
同時派人向袁紹報捷并向聯軍糧草官袁術處催糧。
袁術是袁紹從弟,是一個志大才疏且嫉賢妒能之人。
其部下謀士見孫堅前來催糧,便為袁術出謀劃策說:“孫堅乃江東猛虎,若攻破洛陽,殺了董卓,猶如除狼而得虎。
今不發糧草給他,其軍必敗。
”這一建議正中袁術下懷,他便故意不發糧草給孫堅軍隊。
孫堅軍中缺食,自然慌亂起來。
李肅偵知這一情況後,迅即報知汜水關董卓大将華雄。
華雄便采納了李肅的計策,決定夜襲孫堅軍營。
當夜,月白風清,華雄與李肅兵分兩路突入孫堅營中。
孫堅部隊措手不及,亂作一團,被殺得大敗。
孫堅與部将祖茂破重圍,縱馬而逃。
華雄帶領部下兵馬緊迫不舍。
孫堅連發箭,都被華雄躲過,再發第三箭時,因用力過猛而拽斷了弓,隻得棄弓縱馬落荒而逃。
由于孫堅頭上戴着赤帻(紅色頭巾),月光下十分醒目,很好辨認,所以他跑到哪裡,華雄就帶領部隊追到哪裡。
危急中,孫堅的部将祖茂為了保護孫堅,便讓孫堅脫下赤帻,換上自己的頭盔。
而由自己戴上孫堅的赤帻。
然後,二人分路而逃。
華雄及其部下隻瞄準戴赤帻的追趕,于是孫堅得以脫險。
而祖茂為了引開追兵,拼命向前跑,見敵人快要追上,他便将赤帻挂于人家未燒盡的庭柱上,自己躲于樹林中。
華雄率領追兵遠遠望見赤帻,因畏懼孫堅英勇而不敢近前,隻遠遠用箭亂射。
射了一回,不見動靜,方知是計,遂向前取下赤帻。
這時,躲在附近林中的祖茂從林中沖出,揮刀欲劈華雄,結果反被剽悍的華雄一刀斬于馬下。
鄧艾識破姜維計
三國時,姜維帶兵攻打魏國。魏國大将鄧艾奉命迎敵。
姜維看到魏軍安營紮寨,嚴陣以待,便對副将說:“魏軍既然早有準備,直攻不宜,偷襲可勝,我撥給你一路人馬,打着我的旗号,在谷口安下大寨,每天派100人放哨,每放哨一次,更換一回服裝和旗幟。
我暗中帶大軍偷襲南安。
” 鄧艾不見蜀軍出戰,便憑高遠望,入帳對陳泰說:“據我觀察,姜維不在此營中,一定是偷襲南安去了。
”陳泰問,“何以見得?” 鄧艾說:“你看每天蜀營中的哨馬隻是這幾匹,往來的哨探隻是這幾人,隻不過更換衣旗罷了。
你帶一隊人馬去攻蜀營,肯定會獲勝。
然後你再領兵去董亭,先切斷姜維的後路。
我帶兵去救南安,直取武城山。
我們先占了此山,姜維必然去取上邦。
上邦有一谷,叫段谷,地狹山隘,正好埋伏。
姜維來奪武城山,我軍先埋伏在段谷中,一定能破姜維。
” 不說陳泰去攻蜀營,單提鄧艾帶兵急行軍趕到武城山,安營下寨,此時蜀軍還未到,鄧艾又命鄧忠領兵先去段谷埋伏。
随後,魏軍偃旗息鼓,等待蜀軍。
姜維果然帶領蜀軍大隊人馬來到武城山,遭到鄧艾大軍的重創,蜀軍死傷無數。
姜維下令收兵,轉取上邦。
姜維大軍途經段谷時,正中鄧忠的埋伏。
前有鄧忠伏兵,後有鄧艾追兵,姜維處于絕境。
在此危急關頭,蕩寇将軍張嶷估計姜維受困,率兵殺入重圍,救了姜維。
姜維的金蟬脫殼之計本來是很好的,但不想被鄧艾識破,險些丢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