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戰計 第二十計 混水摸魚

關燈
乘其陰亂①,利其弱而無主。

    随,以向晦入宴息②。

     ①乘其陰亂:陰,内部。

    全句意為:乘敵人内部發生混亂。

     ②随,以向晦入宴息:語出《易·随》卦。

    随,卦名。

    本封為震下兌上。

    上卦為兌為澤;下卦為震為雷。

    言雷入澤中,大地寒凝,萬物蟄伏,故卦象名“随”。

    随,順從之意。

    《随卦》的《象》辭說:“澤中有雷,随。

    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意思是說,人要随應天時去作息,向晚就當入室休息。

    本計運用這一象理,是說打仗時要善于抓住敵方的可乘之隙,随機行事,亂中取利。

     【譯文】 乘着敵方内部發生混亂,利用他力量虛弱且沒有主見,使他順随于我,就像《周易》随卦象辭說的“人到夜晚,必須入室休息”一樣。

     【戰例】

張守圭趁亂滅契丹反軍

唐朝開元年間,契丹叛亂,多次侵犯唐朝。

    朝廷派張守圭為幽州節度使,平定契丹之亂。

    契丹大将可突汗幾次攻幽州,未能攻下。

    可突汗想探聽唐軍虛實,派使者到幽州,假意表示願意重新歸順朝廷,永不進犯。

    張守圭知道契丹勢力正旺,主動求和,必定有詐。

    他将計就計,客氣地接待了來使。

     第二天,他派王悔代表朝廷到可突汗營中宣撫,并命王悔一定要探明契丹内部的底細。

    王悔在契丹營中受到熱情接待,他在招待酒宴上仔細觀察契丹衆将的一舉一動。

    他發現,契丹衆将在對朝廷的态度上并不一緻。

    他又從一個小兵口中探聽到分掌兵權的李過折一向與可突汗有矛盾,兩人貌合神離,互不服氣。

    王悔特意去拜訪李過折,裝作不了解他和可突汗之間的矛盾,當着李過折的面,假意大肆誇獎可突汗的才幹。

    李過折聽罷,怒火中燒,說可突汗主張反唐,使契丹陷于戰亂,人民十分怨恨。

    并告訴王悔,契丹這次求和完全是假意,可突汗已向突厥借兵,不日就要攻打幽州。

    王悔乘機勸說李過折,唐軍勢力浩大,可突汗肯定失敗。

    他如脫離可突汗,建功立業,朝廷保證一定會重用他。

    李過折果然心動,表示願意歸順朝廷。

    王悔任務完成,立即辭别契丹王返回幽州。

    第二天晚上,李過折率領本部人馬,突襲可突汗的中軍大帳。

    可突汗毫無防備,被李過折斬于營中,這一下,契丹營大亂。

    忠于可突汗的大将涅禮召集人馬,與李過折展開激戰,殺了李過折。

    張守圭探得消息,立即親率人馬趕來接應李過折的部從。

    唐軍火速沖入契丹軍營,契丹軍内正在火拼,混亂不堪。

    張守圭乘勢發動猛攻,生擒涅禮,大破契丹軍。

    從此,契丹叛亂被平息。

    

朱德兵不血刃取宜章

1928年元月初,朱德帶領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部隊,同國民革命軍滇軍将領範石生部分道揚镳(此前,朱德曾率部同範石生部結成統一戰線,隐蔽在範部的第16軍裡休整待機),經粵北轉移到湘南群衆基礎較好的地區,準備發動湘南暴動。

    朱德決定首先在宜章點燃革命烽火。

     當時的宜章城,敵人的守備力量比較薄弱,但是城堅難摧。

    朱德思量着,如果強攻,不僅會造成重大傷亡而不能速決,而且還會引來敵人援兵,使攻城更加麻煩。

    為确保湘南暴動第一仗的勝利,朱德召開軍事民主會,廣泛聽取指戰員的意見。

     朱德挑選200名戰士,穿上國民黨軍隊的服裝,打着範石生部140團的旗号,于1928年1月12日,大搖大擺地開進宜章城。

    先進城的部隊按照朱德的指示,向各方官吏、地主、豪紳發出請帖,說是等大部隊進城後要宴請他們,共同商量大事。

     第二天,朱德帶領大部隊進入宜章城。

    僞縣長楊孝斌率領本縣有頭有臉的官吏、地主、紳士20多人前來歡迎。

    他們看到有這麼強大的正規軍來保護他們,都非常高興。

    随後,僞縣長在縣城參議會明倫堂内,舉行了豐盛的接風洗塵宴會。

     在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