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戰計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關燈
抗、戰到黃昏,敵人停止進攻,池峰城在午夜組成數百人的敢死隊,夜襲敵人,一舉奪回四分之三陣地。

    黎明時,湯恩伯軍團在敵後出現,包圍了敵人,殲敵二萬多人。

     在這次大戰中,李宗仁為了全局的勝利,不惜犧牲第二集團軍,是李代桃僵的用兵方法。

    

完子舍身保國

春秋末期,齊國大夫田成子獨攬了大權,當時齊國面臨内外交困的形勢,内部的百姓怨氣很大,外部諸侯不服。

    田成子因上台“名分不正”,所以,對此一直苦無良策。

     禍不單行,越國借口說他篡權諸侯,出兵攻打齊國。

    田成子一看慌了手腳,急忙召集幕僚商量對策。

    有的說:“越國來犯,實屬欺人太甚,我國雖兵力不如越國強大,但可以動員全國軍民,共同迎敵。

    ”有的說:“時下國内人心浮動,許多臣民還沒有來得及享受到大王的恩惠。

    如果傾城出動,恐怕難得民心,難以服衆。

    ”有的建議:“大王何不效仿他國,割讓幾個城池給越國,或可免動幹戈。

    ”争來争去,田成子都覺得不是破敵良策。

    他心裡捉摸:傾城出動迎敵,不僅耗費國力太大,而且僅靠一批善戰勇士帶領老百姓去打仗,不一定能獲勝,現在自己地位又不太穩定,鬧不好還會出現反戈一擊的局面。

    割讓城池也非上策,自己剛剛掌權,就舍城丢池,将來難以建立威望,後患無窮。

     正當他苦思冥想時,他的哥哥完子向他獻計說:“我請求大王準許我率領一批賢良之臣出城迎敵,迎敵一定要真打,打一定要戰敗,不僅戰敗而且一定要全部戰死。

    如此,可退越兵,保全國家。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田成子不解地問:“出城交戰似可準許,隻是交戰一定要敗,敗還一定要死,這我就不明白了,請問何故如此呢?”完子從容回答:“王弟現在占據齊國,老百姓不了解你的治國本領,沒有看到你的政績,有的私下裡議論紛紛,說你是竊國之盜,不一定願意為你打仗。

    現在越國來犯,而賢良之中又有不少骁勇善戰之臣,認為我們蒙受了恥辱,急于出兵迎戰。

    在我看來,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齊國已經很令人憂慮了。

    ”“王兄所言極是,可為什麼非得你去主動戰死才能保全國家呢?難道沒有别的辦法嗎?”田成子面對仁愛而又勇敢的哥哥仍苦思不得其解。

    完子說:“越國出兵無非是要在諸侯面前抖抖威風,撈個正義的名聲,況且,以他現在的實力完全吞并我們還不可能。

    我帶領一批賢良之士,出兵迎敵,戰而敗,敗而死,這叫以身殉道,越國一看殺死了大王的兄長,‘教訓’我國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而随我戰死的那些人也為國盡了孝心,沒有戰死的也不敢再回到齊國來,這樣一來,國内的人心也就穩定了,所以,據我看來,這是唯一的救國之國了。

    ” 田成子邊聽邊流淚,隻好聽從兄長的建議,哭着為他送别。

    果然,完子以身殉道,救了齊國。

     在這個故事裡,完子正是在權衡各方面利弊後,果斷做出以己之死,而保國安的決心,李代桃僵,使齊國得以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