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戰計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
關燈
小
中
大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①。
少陰,少陽②。
①微隙、微利:指微不足道的間隙,微小的利益。
②少陰,少陽:陰,這裡指疏忽、過失。
陽,指勝利、成就。
【譯文】 敵人出現微小的漏洞,必須及時利用,發現微小的利益,也一定要争取到。
即使是敵人的微小疏忽、過失,也要利用來為我方的微小勝利服務。
【戰例】
明朝末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紛紛揭竿而起。
公元1640年7月,張獻忠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入四川,明朝主力大軍全部入四川圍剿,河南一帶的防務變得十分脆弱。
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趁此機會迅速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并且連續取得攻克宜陽、偃師、新安等城池的勝利。
宜陽、偃師和新安屬豫西重鎮洛陽的外圍。
明朝福王朱常洵就住在洛陽。
朱常洵的母親是神宗朱翊鈞的愛姬,朱翊鈞愛屋及烏,對朱常洵也格外寵愛,把大量金銀财物賞賜給朱常洵。
朱常洵金銀無數,卻異常吝啬,不但洛陽城的百姓怨恨他,就是他府中的兵丁也時有不滿。
官府的軍隊大多抽調入四川去平定張獻忠,洛陽城中已無多少将士,因此,洛陽城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變成了一座“兵弱而城富”的重鎮。
李自成當然不會輕易放過攻取洛陽城的大好機會。
公元1641年正月,李自成率起義軍兵臨洛陽城下,拉開了攻城的序幕。
生死關頭,福王朱常洵竟隻顧自己,調集親兵保護府庫,對于城頭上的戰事不聞不問。
守城将領一再要求朱常洵發放銀兩,犒賞守城士卒,朱常洵狠狠心才撥出了三千兩白銀,可是,區區三千兩白銀還被總兵王紹禹等人吞沒了。
朱常洵忍痛又撥出一千兩,士兵們因分配不均而争鬥不止,最後竟發展成兵變。
士兵們将兵備道王允昌捆綁起來,将城樓燒毀,又大開北門,迎接起義軍入城。
總兵王紹禹見大勢已去,倉皇跳城逃命,福王也企圖缒城逃跑,但沒跑多遠,就被起義軍抓獲。
起義軍打開福王糧倉赈濟城内老百姓,舉城一片歡騰。
李自成隻用極小的代價就輕易地奪取了洛陽城。
李自成抓住機會,積極行動,輕而易舉的拿下了洛陽,為推翻明朝做了很好的準備。
前秦王苻堅坐鎮項城,調集90萬大軍,打算一舉殲滅東晉。
他派其弟苻融為先鋒攻下壽陽,初戰告捷,苻融判斷東晉兵力不多并且嚴重缺糧,建議苻堅迅速進攻東晉。
苻堅聞訊,不等大軍齊集,立即率幾千騎兵趕到壽陽。
東晉将領謝石得知前秦百萬大軍尚未齊集,抓住時機,擊敗敵方前鋒,挫敵銳氣。
謝石先派勇将劉牢之率精兵五萬,強渡洛澗,殺了前秦守将梁成。
劉牢之乘勝追擊,重創前秦軍。
謝石率師渡過洛澗,順淮河而上,抵達淝水一線,駐紮在八公山邊,與駐紮在壽陽的前秦軍隔岸對峙。
苻堅見東晉陣勢嚴整,立即命令堅守河岸,等待後續部隊。
謝石看到敵衆我寡,隻能速戰速決。
于是,他決定用激将法激怒驕狂的苻堅。
他派人送去一封信,說道,我要與你決一雌雄,如果你不敢決戰,還是趁早投降為好。
如果你有膽量與我決戰,你就暫退一箭之地,放我渡河與你比個輸赢。
苻堅大怒,決定暫退一箭之地,等東晉部隊渡到河中間,再回兵出擊,将晉兵全殲水中。
他哪裡料到此時秦軍士氣低落,撤軍令下,頓時大亂。
秦兵争先恐後,人馬沖撞,亂成一團,怨聲四起。
這時指揮已經失靈,幾次下令停止退卻,但如潮水般撤退的人馬已成潰敗之勢。
這時謝石指揮東晉兵馬,迅速渡河,乘敵人大亂,奮力追殺。
前秦先鋒苻融被東晉軍在亂軍中殺死,苻堅也中箭受傷,慌忙逃回洛陽。
前秦大敗。
淝水之戰,東晉軍抓住戰機,乘虛而入,是古代戰争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諸葛瑾臉長,常被人取笑。
一次,孫權在大會群臣時,趁機讓人牽入一頭驢,驢的臉上寫着“諸葛子瑜”4個字,以此來取笑調侃。
那天,諸葛恪随父上朝,見此情景,他立即向孫權跪拜說:“請借筆一用,讓我添上兩個字。
”孫權同意,讓人拿來了毛筆。
諸葛恪于是在“諸葛子瑜”後面添上“之驢”兩個字。
群臣
少陰,少陽②。
①微隙、微利:指微不足道的間隙,微小的利益。
②少陰,少陽:陰,這裡指疏忽、過失。
陽,指勝利、成就。
【譯文】 敵人出現微小的漏洞,必須及時利用,發現微小的利益,也一定要争取到。
即使是敵人的微小疏忽、過失,也要利用來為我方的微小勝利服務。
【戰例】
李自成順機取洛陽
有了機會,就要積極行動。明朝末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紛紛揭竿而起。
公元1640年7月,張獻忠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入四川,明朝主力大軍全部入四川圍剿,河南一帶的防務變得十分脆弱。
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趁此機會迅速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并且連續取得攻克宜陽、偃師、新安等城池的勝利。
宜陽、偃師和新安屬豫西重鎮洛陽的外圍。
明朝福王朱常洵就住在洛陽。
朱常洵的母親是神宗朱翊鈞的愛姬,朱翊鈞愛屋及烏,對朱常洵也格外寵愛,把大量金銀财物賞賜給朱常洵。
朱常洵金銀無數,卻異常吝啬,不但洛陽城的百姓怨恨他,就是他府中的兵丁也時有不滿。
官府的軍隊大多抽調入四川去平定張獻忠,洛陽城中已無多少将士,因此,洛陽城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變成了一座“兵弱而城富”的重鎮。
李自成當然不會輕易放過攻取洛陽城的大好機會。
公元1641年正月,李自成率起義軍兵臨洛陽城下,拉開了攻城的序幕。
生死關頭,福王朱常洵竟隻顧自己,調集親兵保護府庫,對于城頭上的戰事不聞不問。
守城将領一再要求朱常洵發放銀兩,犒賞守城士卒,朱常洵狠狠心才撥出了三千兩白銀,可是,區區三千兩白銀還被總兵王紹禹等人吞沒了。
朱常洵忍痛又撥出一千兩,士兵們因分配不均而争鬥不止,最後竟發展成兵變。
士兵們将兵備道王允昌捆綁起來,将城樓燒毀,又大開北門,迎接起義軍入城。
總兵王紹禹見大勢已去,倉皇跳城逃命,福王也企圖缒城逃跑,但沒跑多遠,就被起義軍抓獲。
起義軍打開福王糧倉赈濟城内老百姓,舉城一片歡騰。
李自成隻用極小的代價就輕易地奪取了洛陽城。
李自成抓住機會,積極行動,輕而易舉的拿下了洛陽,為推翻明朝做了很好的準備。
苻堅兵敗淝水
公元383年,前秦統一了黃河流域地區,勢力強大。前秦王苻堅坐鎮項城,調集90萬大軍,打算一舉殲滅東晉。
他派其弟苻融為先鋒攻下壽陽,初戰告捷,苻融判斷東晉兵力不多并且嚴重缺糧,建議苻堅迅速進攻東晉。
苻堅聞訊,不等大軍齊集,立即率幾千騎兵趕到壽陽。
東晉将領謝石得知前秦百萬大軍尚未齊集,抓住時機,擊敗敵方前鋒,挫敵銳氣。
謝石先派勇将劉牢之率精兵五萬,強渡洛澗,殺了前秦守将梁成。
劉牢之乘勝追擊,重創前秦軍。
謝石率師渡過洛澗,順淮河而上,抵達淝水一線,駐紮在八公山邊,與駐紮在壽陽的前秦軍隔岸對峙。
苻堅見東晉陣勢嚴整,立即命令堅守河岸,等待後續部隊。
謝石看到敵衆我寡,隻能速戰速決。
于是,他決定用激将法激怒驕狂的苻堅。
他派人送去一封信,說道,我要與你決一雌雄,如果你不敢決戰,還是趁早投降為好。
如果你有膽量與我決戰,你就暫退一箭之地,放我渡河與你比個輸赢。
苻堅大怒,決定暫退一箭之地,等東晉部隊渡到河中間,再回兵出擊,将晉兵全殲水中。
他哪裡料到此時秦軍士氣低落,撤軍令下,頓時大亂。
秦兵争先恐後,人馬沖撞,亂成一團,怨聲四起。
這時指揮已經失靈,幾次下令停止退卻,但如潮水般撤退的人馬已成潰敗之勢。
這時謝石指揮東晉兵馬,迅速渡河,乘敵人大亂,奮力追殺。
前秦先鋒苻融被東晉軍在亂軍中殺死,苻堅也中箭受傷,慌忙逃回洛陽。
前秦大敗。
淝水之戰,東晉軍抓住戰機,乘虛而入,是古代戰争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諸葛恪添字得驢
諸葛恪是東吳大臣諸葛瑾(字子瑜)的長子。諸葛瑾臉長,常被人取笑。
一次,孫權在大會群臣時,趁機讓人牽入一頭驢,驢的臉上寫着“諸葛子瑜”4個字,以此來取笑調侃。
那天,諸葛恪随父上朝,見此情景,他立即向孫權跪拜說:“請借筆一用,讓我添上兩個字。
”孫權同意,讓人拿來了毛筆。
諸葛恪于是在“諸葛子瑜”後面添上“之驢”兩個字。
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