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戰計 第九計 隔岸觀火
關燈
小
中
大
力量受到極大的損失,而黎元洪則坐收漁人之利。
1912年7月,黎元洪為進一步奪取革命權力,提出軍民分治的口号。
随後,取消了軍政府,設立了民政府,民政府設内務、外務、财政、實業、司法、交通、教育七個司。
其中财政、實業、交通、司法四個司的司長是由革命黨人擔任。
但實行了僅一個月,上述四位司長均易人,革命黨人被完全排除出民政府,至此,黎元洪全面篡奪了湖北軍政大權。
白起乘勝攻下趙國十七城,直逼趙國國都邯鄲,趙國指日可破。
趙國情勢危急,平原君的門客蘇代向趙王獻計,願意冒險赴秦,以救燃眉之急。
趙王與群臣商議,決定依計而行。
蘇代帶着厚禮到鹹陽拜見應侯範雎,對範雎說:“武安君這次長平一戰,威風凜凜,現在又直逼邯鄲,他可是秦國統一天下的頭号功臣。
我可為您擔心呀!您現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來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
這個人不好相處啊。
”蘇代巧舌如簧,說得應侯沉默不語。
過了好一會兒,才問蘇代有何對策。
蘇代說:“趙國已很衰弱,不在話下,何不勸秦王暫時同意議和,這樣可以剝奪武安君的兵權,您的地位就穩如泰山了。
” 範雎立即面奏秦王。
“秦兵勞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暫時宣谕息兵,允許趙國割地求和。
”秦王果然同意。
結果,趙國獻出六城,兩國罷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回師,心中不快,後來知道是應侯範雎的建議,也無可奈何。
兩年後,秦王又發兵攻趙,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萬大軍前往;這時趙國已起用老将廉頗,設防甚嚴,秦軍久攻不下,秦王大怒,決定讓白起挂帥出征。
白起說:“趙國統帥廉頗,精通戰略,不是當年的趙括可比。
再說,兩國已經議和,現在進攻,會失信于諸侯。
所以,這次出兵,恐難取勝。
”秦王又派範雎去動員白起,兩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裝病不答應。
秦王說:“除了白起,秦國就無将了嗎?”于是又派王齡攻邯鄲,五月不下。
秦王又令白起挂帥,白起僞稱病重,拒不授命。
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職,趕出鹹陽。
這時範雎對秦王說:“白起心懷怨恨,如果讓他跑到别的國家去,肯定是秦國的禍害。
”秦王一聽,急派人賜劍白起,令其自刎。
可憐,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白起,落得這個下場。
當白起圍邯鄲時,秦國國内本無“火”,可是蘇代點燃範雎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國内亂,文武失和。
趙國隔岸觀火,使自己免遭滅亡。
韓昭侯見魏軍來勢兇猛,難以抵擋,便派使者到齊國請求救兵。
齊威王召集群臣商量此事。
大家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隻有孫膑在一旁不發一言,若有所思。
齊威王問計于孫膑,孫膑說:“魏國自恃其武力強大,前年伐趙,今年伐韓,總有一天會侵犯齊國。
如果我們現在不出兵救韓,就等于抛棄了韓國,喂肥了魏國,所以不救是沒有道理的。
但是,魏國剛開始攻打韓國,軍隊士氣正旺,韓國的實力還沒有受到挫傷,此時我們出兵救韓,等于讓韓國坐享其成,使齊國遭受兵難,因此說馬上出兵救韓也不是良策。
”齊威王又問:“如此說來,該怎麼辦呢?”孫膑回答說:“我們不如先答應韓國的要求,穩住韓國人的陣腳。
韓國知道齊國發兵救援,一定會奮力抵抗魏軍。
我們則坐山觀虎鬥,等到兩國軍隊打得精疲力竭之時,齊國再出兵攻打魏軍。
這樣,既可以保住韓國,又不使齊國軍隊的實力受損,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齊威王聞言大喜,采納了孫膑的建議,對韓國的使者說:“齊國救兵不日即到。
”韓昭侯聽說齊國出兵,就壯着膽子與魏軍開戰。
待到韓國實在招架不住的時候,孫膑才率軍前去救韓。
當時曹操的八十三萬人馬在長江以北紮下大營,東吳都督周瑜則率領吳軍在長江以南駐紮下來。
營軍駐地對岸有一座高聳如長垣的石山突入江賓,上刻“赤壁”兩個大字。
以後曹操對周瑜的這場大戰就被稱為“赤壁之戰”。
周瑜用連環計,使不習慣水戰的曹操上了當。
曹操把所有的戰船在長江上三、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上鋪闊闆,他以為這樣就可以使他手下的步兵渡江如履平地了。
但周瑜的意圖卻是借東南風,火燒曹操那些連在一起的戰船。
戰事開始之前,周瑜請諸葛亮到軍中議事、占風。
接着諸葛亮回到劉備身邊,并和劉備一起登上樊山觀望長江中的火攻大戰。
他們怡然自得地坐在山上,觀察遠處孫權、周瑜同自己的死敵曹操大戰的情況,并利用東吳赤壁大戰的勝利,火中取栗,不斷擴展自己的勢力。
1912年7月,黎元洪為進一步奪取革命權力,提出軍民分治的口号。
随後,取消了軍政府,設立了民政府,民政府設内務、外務、财政、實業、司法、交通、教育七個司。
其中财政、實業、交通、司法四個司的司長是由革命黨人擔任。
但實行了僅一個月,上述四位司長均易人,革命黨人被完全排除出民政府,至此,黎元洪全面篡奪了湖北軍政大權。
蘇代巧言退敵,趙王隔岸觀火
戰國後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長平一戰,全殲趙軍四十萬,趙國國内一片恐慌。白起乘勝攻下趙國十七城,直逼趙國國都邯鄲,趙國指日可破。
趙國情勢危急,平原君的門客蘇代向趙王獻計,願意冒險赴秦,以救燃眉之急。
趙王與群臣商議,決定依計而行。
蘇代帶着厚禮到鹹陽拜見應侯範雎,對範雎說:“武安君這次長平一戰,威風凜凜,現在又直逼邯鄲,他可是秦國統一天下的頭号功臣。
我可為您擔心呀!您現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來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
這個人不好相處啊。
”蘇代巧舌如簧,說得應侯沉默不語。
過了好一會兒,才問蘇代有何對策。
蘇代說:“趙國已很衰弱,不在話下,何不勸秦王暫時同意議和,這樣可以剝奪武安君的兵權,您的地位就穩如泰山了。
” 範雎立即面奏秦王。
“秦兵勞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暫時宣谕息兵,允許趙國割地求和。
”秦王果然同意。
結果,趙國獻出六城,兩國罷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回師,心中不快,後來知道是應侯範雎的建議,也無可奈何。
兩年後,秦王又發兵攻趙,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萬大軍前往;這時趙國已起用老将廉頗,設防甚嚴,秦軍久攻不下,秦王大怒,決定讓白起挂帥出征。
白起說:“趙國統帥廉頗,精通戰略,不是當年的趙括可比。
再說,兩國已經議和,現在進攻,會失信于諸侯。
所以,這次出兵,恐難取勝。
”秦王又派範雎去動員白起,兩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裝病不答應。
秦王說:“除了白起,秦國就無将了嗎?”于是又派王齡攻邯鄲,五月不下。
秦王又令白起挂帥,白起僞稱病重,拒不授命。
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職,趕出鹹陽。
這時範雎對秦王說:“白起心懷怨恨,如果讓他跑到别的國家去,肯定是秦國的禍害。
”秦王一聽,急派人賜劍白起,令其自刎。
可憐,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白起,落得這個下場。
當白起圍邯鄲時,秦國國内本無“火”,可是蘇代點燃範雎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國内亂,文武失和。
趙國隔岸觀火,使自己免遭滅亡。
孫膑救韓緩一步
公元前342年,魏國軍隊進犯韓國的國都。韓昭侯見魏軍來勢兇猛,難以抵擋,便派使者到齊國請求救兵。
齊威王召集群臣商量此事。
大家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隻有孫膑在一旁不發一言,若有所思。
齊威王問計于孫膑,孫膑說:“魏國自恃其武力強大,前年伐趙,今年伐韓,總有一天會侵犯齊國。
如果我們現在不出兵救韓,就等于抛棄了韓國,喂肥了魏國,所以不救是沒有道理的。
但是,魏國剛開始攻打韓國,軍隊士氣正旺,韓國的實力還沒有受到挫傷,此時我們出兵救韓,等于讓韓國坐享其成,使齊國遭受兵難,因此說馬上出兵救韓也不是良策。
”齊威王又問:“如此說來,該怎麼辦呢?”孫膑回答說:“我們不如先答應韓國的要求,穩住韓國人的陣腳。
韓國知道齊國發兵救援,一定會奮力抵抗魏軍。
我們則坐山觀虎鬥,等到兩國軍隊打得精疲力竭之時,齊國再出兵攻打魏軍。
這樣,既可以保住韓國,又不使齊國軍隊的實力受損,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齊威王聞言大喜,采納了孫膑的建議,對韓國的使者說:“齊國救兵不日即到。
”韓昭侯聽說齊國出兵,就壯着膽子與魏軍開戰。
待到韓國實在招架不住的時候,孫膑才率軍前去救韓。
得勝的觀望者
公元208年,諸葛亮說服了東吳的孫權,與劉備結成聯盟,共同對抗來犯的曹操。當時曹操的八十三萬人馬在長江以北紮下大營,東吳都督周瑜則率領吳軍在長江以南駐紮下來。
營軍駐地對岸有一座高聳如長垣的石山突入江賓,上刻“赤壁”兩個大字。
以後曹操對周瑜的這場大戰就被稱為“赤壁之戰”。
周瑜用連環計,使不習慣水戰的曹操上了當。
曹操把所有的戰船在長江上三、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上鋪闊闆,他以為這樣就可以使他手下的步兵渡江如履平地了。
但周瑜的意圖卻是借東南風,火燒曹操那些連在一起的戰船。
戰事開始之前,周瑜請諸葛亮到軍中議事、占風。
接着諸葛亮回到劉備身邊,并和劉備一起登上樊山觀望長江中的火攻大戰。
他們怡然自得地坐在山上,觀察遠處孫權、周瑜同自己的死敵曹操大戰的情況,并利用東吳赤壁大戰的勝利,火中取栗,不斷擴展自己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