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戰計 第八計 暗渡陳倉

關燈
悟善社”,主持是錢能訓。

    錢清末曾任陝西巡撫,江朝宗那時任漢中總兵,二人有過上下級關系。

     江朝宗決定把寶押在錢能訓身上。

     為什麼要把寶押在錢能訓身上呢?因為江朝宗暗自為錢能訓占了一蔔,吉語頗多,有“晚霞生輝”之句。

     于是,江朝宗馬上加入“悟善社”,對錢能訓畢恭畢敬,百般逢迎。

     1918年10月,徐世昌出任總統,徐請錢能訓組閣,錢東山再起,果真,晚霞生輝,江朝宗的寶押中了。

     錢能訓一上台,就委任江朝宗赴包頭促辦鼠疫事。

    此官不大,但油水大,江朝宗謊報災情,私吞巨額救災款。

     由于輿論的譴責,江朝宗隻得再次離開政界,當了北京安徽會館的館長。

     江朝宗從一個站櫃台的學徒,達到顯赫的地位,一度出任國務總理,不能不說其拍馬逢迎的功夫到家。

    

伊凡四世地下爆破攻陷喀山

1547年伊凡四世(雷帝)加冕為俄國第一代沙皇,随即采取先東後西的戰略,以征服金帳汗國的後繼人,打通進入波羅的海之路,同時兼并馬拉爾和西伯利亞,把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變為多民族的國家。

     與俄國東部接壤的喀山汗國是由原金帳汗國分裂出來的一個比較強大的汗國,一度與奧斯曼土耳其、克裡木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和諾蓋帳汗國結盟,共同與俄國抗衡。

    俄國與喀山汗國之間的邊境事件經常發生。

    俄國南面的克裡木汗國,也是從金帳汗國分裂出來的,同樣在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支持下,長期與俄國處于敵對狀态。

    這在客觀上就對俄國構成了東、南兩邊夾擊的态勢,同時牽制、分散了俄國的兵力,進而成為俄國實現其向西打通進入波羅的海之路這一重要國策的後顧之憂。

     俄國從15世紀末期即已緻力于兼并喀山。

    16世紀初進一步加快了兼并的步伐。

    為此,伊凡三世在邊境地區除構築砦邊界、修複舊要塞之外,還于1523年為對付喀山汗國修建了瓦西裡蘇爾斯克等新的要塞。

    伊凡四世當權之後,為了從根本上擺脫腹背受敵的戰略困境,遂下令俄軍遠征喀山。

    但是,由于喀山汗國的喀山城位于陡峭的高山之上,周圍有河流、湖泊,城邊還有堅固的護城木牆,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城内守軍6.5萬餘人,大多勇敢剽悍。

    因此,使得俄軍在1547~1548年和1549~1550年的喀山遠征,均以失敗而告終。

     俄軍喀山遠征連年受挫,并未動搖伊凡四世的決心和信心。

    他首先認真總結了前兩次遠征的經驗和教訓,找到失敗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少突破喀山城牆的有效手段,同時前兩次攻城均在冬春兩季進行,天寒地凍,不利于實施圍攻作戰的工程作業,也不利于在喀山附近隐蔽集結攻城的火炮。

    因此,伊凡四世在1551年加緊了再次遠征喀山的各項準備工作。

    除了通過外交途徑,使諾蓋帳汗國脫離反俄同盟,以削弱喀山汗國之外,在軍事上則進一步調整遠征軍的結構以增大攻城炮兵的比重,着重改善和加強攻城作戰的技術裝備,并在俄羅斯人通往喀山的道路上增建了斯維雅什斯克要塞。

    遠征發起之前,伊凡四世專門召集其親密顧問和助手如阿達舍夫、勤務(炮兵)将軍莫羅佐夫、工程師威羅德科夫等當時俄軍最出色的将領和工程技術人員,反複修訂遠征作戰的實施計劃。

    其要點是:為加強作戰指揮,由伊凡四世親率大軍遠征喀山;遠征時機由原來的冬春時節改為夏季;遠征開始時,在莫斯科以南的科洛姆納和卡西拉地區集結兵力,以便擊退克裡木汗國可能從南面發起的突然襲擊。

     為了勝利攻克喀山這一相當堅固的城堡,伊凡四世決定秘密進行大規模的地下爆破。

    為此,俄軍預先準備了大量的火藥桶,并根據著名工程師伊凡·威羅德科夫設計的方案,制造了50個高達13米的攻城活動炮塔。

     1552年初,沙皇軍隊遠征準備就緒,恰逢此時的喀山汗國國内争權奪利、政局混亂,伊凡四世遂于6月16日親率遠征軍從集結地域出發。

    8月23日,沙皇遠征軍15萬人,150門火炮對喀山達成了包圍的态勢。

    當時,喀山汗亞季加爾(亦稱葉季格爾)的軍隊約有6.5萬人,100門火炮。

    亞季加爾企圖在亞潘恰的野戰部隊3萬餘人和同盟軍馬裡人的支援下,依托堅固的城防設施,堅決抗擊沙皇軍隊的攻擊。

    交戰伊始,喀山守城部隊就以規模為1.5萬人的兵力向攻擊之敵主動實施反擊,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