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戰計 第一計 瞞天過海

關燈
大計時,劉備說:“待吾親往汝南探望考察一番再做決策為宜。

    ”袁紹也覺得這樣比較穩當,便遣劉備即刻動身前往。

     劉備到了汝南,見劉辟兵力極微,不能立足,遂罷了在汝南留下的念頭。

    于是又回到了袁紹處。

     未幾天,劉備又聽說關羽已從曹操處脫身,且與三弟張飛會合于古城,且招攬了許多兵馬。

    劉備想,現在可是從袁紹處脫身的時候了。

    于是便把簡雍召請來密議脫身之計。

     簡雍說:“主公明日可去見袁紹,就說前往荊州約劉表共同伐曹。

    他若應允,我們可以乘機脫身。

    ”劉備問:“卿如何脫身?”簡雍說:“主公不必多慮,我自有脫身之法。

    ” 次日,劉備對袁紹說:“劉表鎮守荊襄九郡,兵精糧足,我前往約他共同伐曹操如何?”袁紹說:“我也曾遣使去過他那裡,隻是他不肯與我合作。

    ”劉備說:“我與他同是漢室宗親,我去勸他,他必不推辭。

    ”袁紹說:“若能與劉表合力,要比汝南劉辟聯合強得多了。

    ”于是便命劉備即日起程。

     劉備剛走,簡雍又對袁紹說:“劉表在荊州根基牢固,他與劉備又是同宗,我怕劉備說不成劉表反被劉表說服,留在荊州不歸。

    不如我和他同去。

    一則可以共同說服劉表,二來可以督促他不日即歸。

    ”袁紹說:“卿想得很周全,汝可速去。

    ” 就這樣,劉備、簡雍從袁紹處雙雙脫身,會合了關羽、張飛、趙雲一同到汝南駐紮下來。

    

回江東孫策質玺

孫策自從父親孫堅死後,率父舊部退居江南,禮賢下士,以圖東山再起。

    可是,由于徐州牧陶謙深與孫策的舅父丹陽太守吳景不睦,又深忌恨孫策,為立身計,孫策隻好把母親及家眷移居于曲阿,投靠了與陶謙為敵的袁術。

     袁術得了孫策,見他英勇無敵,遣他攻克了泾縣、陸康。

    并常歎息說:“如果我有孫策這樣的兒子,死也不遺憾了。

    ” 孫策在袁術處栖身久了,心中也十分郁悶。

    一天,他在庭中賞月,想到父親一世英雄,而自己卻淪落至此,不覺傷心落淚,扶欄大哭起來。

    這時,忽聽背後一人大笑說:“伯符何故如此?先父在時,有事多與我策劃,今君有什麼難事傷心至此?”孫策回頭一看,原來是先父的從事官,丹陽故鄣人朱治。

    孫策收住淚水,讓座說:“策所哭的是恨我不能繼父之志啊!”朱治問:“君為什麼不向袁公路借兵,佯說去救舅父吳景,而實去江東圖大業?”未等孫策答話,突然一個人闖進來說:“公等所謀,吾已知之。

    我手下有精壯兵馬百餘,可助伯符一臂之力。

    隻恐袁公不肯借兵與你。

    ”孫策擡頭一看,原來是袁術的謀士,汝南細陽人呂範。

    孫策在袁術處與呂範十分交好,此刻見他仗義而來,便讓座與其共議。

    孫策對二人說:“我有家父留下的傳國玉玺在此,以它作為質當,向袁術借兵如何?”呂範一聽,拍案叫好說:“袁術欲得此物久矣!若以此物為質,他必肯借兵。

    ”三人商議好後,各自回去歇息去了。

     次日,孫策去拜見袁術,一見面就哭拜在地說:“臣父仇未報,如今舅父吳景又被揚州刺史劉繇逼迫。

    我母親及家眷都在曲阿,若老母再遇兵害,我還有何面目再立于世間?策請求借雄兵數千,渡江去救母難。

    主公若不肯信,我可留下亡父遺下的玉玺作為質當。

    ” 袁術見孫策竟以玉玺為質來借幾千兵馬,心中暗自高興,欣然應允說:“我不是要你的玉玺,而是舍不得你啊!我借三千精兵,良馬五百給你,你平定揚州後,可要速回來。

    你現在官職低微,難掌大權,我現在封你為折沖校尉,殄寇将軍,即日領兵便行。

    ” 孫策見袁術答應得如此痛快,心中暗自慶幸。

    當天便帶領朱治、呂範,及先父舊将程普、黃蓋、韓當等率兵南下而去。

    

假“禅讓”曹丕篡帝位

曹丕承襲了父親曹操的魏王爵位,還不滿足,一心想當皇帝,但又不願落個篡位的名聲,于是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