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改過之法

關燈
驗: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無事而常煩惱;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或聞正論而不樂;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夢颠倒,甚則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類此,即須奮發,舍舊圖新,幸勿自誤。

     譯文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高級官吏,能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氣質神态,判斷出他的命運禍福,而且判斷沒有不靈驗的。

    《左傳》和《國語》等史書有許多這方面的記載。

    通常情況下吉祥和兇險的預兆,都從心裡發出而體現在人的言談舉止、氣質神态上。

    譬如某人厚道穩重,就說明他的福報已近,某人刻薄*,就說明他的災禍不遠。

    普通人不會看氣色面相,就說禍福無常,命運無法預測。

    人心至誠無妄,就能與天道互相感應,這樣的人就能通過他人的言談舉止來預測他的禍福情況。

    如一個人福報即将來臨時,他的行為多半是善的,災禍就要降臨時,他的行為多半是不善的。

    所以,人要想生活幸福,遠離災難,就要多做善事。

    但是在做善事之前,一定要先要把自己的過失改掉。

     改過的方法,第一要發“羞恥心”。

    想想古時聖賢,和我一樣,都是男子漢大丈夫,為什麼他們可以流芳百世、為人師表,而我卻碌碌無為、賤如破瓦?就是因為我貪圖享樂,偷偷做了種種不應該做的事,還以為旁人不知道,毫無慚愧之心,就這樣漸漸沉淪下去,變成禽獸自己還不知道。

    世界上沒有比這件事更令人羞恥的了。

    孟子說:“恥之于人大矣”(意思是羞恥心對人最重要)。

    人懂得羞恥,就可以成為聖賢;若不曉得羞恥,就跟禽獸無異。

    培養羞恥心,就是改過的關鍵。

     改過的第二個方法,是要發“敬畏心”。

    舉頭三尺有神明。

    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幹了壞事,天地鬼神看得清清楚楚。

    過失重的,種種災禍立即降臨;過失輕的,也要折損現在的福報,這怎麼能不怕呢? 不僅如此,就是在自己家裡也離不開神明的監察,我雖然把過失遮蓋得十分嚴密,掩飾得十分巧妙,但實際上,我的言談舉止、氣質神态早已表現出來,出賣了我。

    若是被人看破,人格更是變得一文不值,這又怎能不畏懼呢? 再說,人還活着時,就算犯下滔天罪過,還是可以忏悔改過的。

    古時候就有人,作了一輩子壞事,臨終前悔悟,發一個善念而得善終。

    這就是說,人轉一個真切勇猛的善念,便可以把百年所積的罪惡洗淨。

    譬如千年黑暗的山谷,隻要一盞燈就可以把千年的黑暗除盡。

    所以過失不論長久新近,能改就行。

    但是,絕對不可以認為平時犯過無所謂,臨終前改了就沒事。

    因為世事無常,誰知自己的死期?那天一口氣緩不過來,怎麼去改過?明的報應,在陽間你要承擔千百年的惡名,即使有孝子賢孫也不能替你洗清惡名;暗的報應,在陰間還要千百劫沉淪在地獄裡受無量無邊的苦難,即使碰到聖賢、佛菩薩也無從救拔接引。

    這又怎能不怕呢? 第三,要發“勇猛心”。

    一個人之所以有過不改,多是因為得過且過,不肯振作奮發而自甘堕落的緣故。

    改過一定要下定決心、振奮精神、勇往直前。

    小的過失,像尖刺戳在肉裡一樣要趕緊挑掉;大的過失,像手指頭被見血封喉的毒蛇咬到一樣要立即切掉,不能有絲毫猶疑,如迅雷不及掩耳要越快越好。

     如果具備“羞恥心”、“敬畏心”、“勇猛心”這三種心,那麼就能有過即改了,就像春天裡的薄冰碰到太陽光一樣,能不立即融化嗎?改過有從事上着力,有從理上着力,也有從心上着力的,三種方法不同,所得到的效驗也不一樣。

     第一,從事上着力。

    譬如前天殺生,今天起不再殺生了。

    前天發火罵了人,今天起不再發火罵人了。

    這些就是在事上着力來改過。

    這是從外部施加壓力,難度比較大,而且病根沒有根除,很容易舊病複發,不是徹底改過的方法。

     第二,從理上着力。

    善于改過的人,未采取行動時,先搞清道理。

    譬如一個人犯了殺生的罪過,就要這樣想:上天有好生之德,凡是動物都愛惜自己的生命。

    殺它的生命來養我的身體,自問心能安嗎?而且動物在入口前還要受屠宰之痛,燒煮煎熬之苦,各種痛苦一直透進骨髓。

    實際上,人活着,各種美味佳肴吃了之後,便成渣滓,什麼都沒有了;而蔬菜素食素湯等,也吃得飽,為什麼一定要傷害生命,造殺生的罪孽,減自己的福報呢?又想,凡是有血氣的東西,都有靈性知覺,既然都有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