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好戰

關燈
夫兵者,兇器也;戰者,逆德也,實不獲已而用之。不可以國之大,民之衆,盡銳征伐,争戰不止,終緻敗亡,悔無所追。然兵猶火也,弗戢,将有自焚之患;黩武窮兵,禍不旋踵①。法曰:“國雖大,好戰必亡。”②

    隋之炀帝③,國非不大,民非不衆,嗜武好戰,日尋幹戈,征伐不休,及事變兵敗遼城④,禍起蕭牆⑤,豈不為後世笑乎?籲,為人君者⑥,可不⑦慎哉!⑧

    ①禍不旋踵:旋踵,旋轉腳跟,亦即向後轉身;不旋踵,謂來不及轉身。全句意思是,禍患産生于來不及轉身的瞬間。

    ②國雖大,好戰必亡:語出《司馬法·仁本第一》。

    ③炀帝:即隋炀帝楊廣。隋文帝楊堅之第二子。自仁壽四年(公元604年)即帝位,至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被殺,在位僅十四年。

    ④兵敗遼城:指隋大業八年至十年(公元612~614年),隋炀帝連續三次進攻高麗之戰,隋軍皆大敗而歸。因高麗地處遼東方向,故稱兵敗遼城。

    ⑤禍起蕭牆:語出《論語·季氏篇》。蕭牆,即門屏,古代宮室用以分隔内外的當門小牆。禍起蕭牆,喻指起于内部的禍亂。本篇這裡所指,一是國内各地不斷爆發的農民起義,二是統治階級内部的楊玄感起兵反隋和宇文化及等人殺死炀帝之舉。

    ⑥為人君者:馬本及唐本無,今從汪本。

    ⑦可不:馬本及唐本無,今從汪本。

    ⑧本篇史例出自《隋書·炀帝紀》和《資治通鑒·隋紀五》。

    【譯文】

    兵器是殺人害命的兇險器具,戰争是違背德治的暴力行動,隻有在迫不得已的時候才使用它。國君不能以自己的國家大、人口多,就傾盡全力地進行征伐,使戰争無休無止,最後導緻國家敗亡,到那時後悔也來不及了。發動戰争如同玩火一樣,不息滅它,必将帶來自我焚毀之禍。所以,恃強好戰,用兵不止,其禍患将産生于來不及轉身的瞬間。誠如兵法所說:“國家雖然強大,好戰必定滅亡。”

    隋朝在炀帝楊廣統治時期,國家并非不強大,人口并非不衆多,然而,由于楊廣嗜好武力與戰争,不斷尋釁用兵,征戰無休無止,等到戰争态勢突變而出征高麗的隋軍兵敗遼東城下的時候,國内的禍亂由此而接連發生,(最終導緻炀帝及其隋王朝喪身滅國的可悲下場)。這難道不為後世人所恥笑嗎?唉!身為國君的人,怎可不慎重戰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