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易戰
關燈
小
中
大
凡攻戰之法,從易者始。敵若屯備數處,必有強弱衆寡。我可遠其強而攻其弱,避其衆而擊其寡,則無不勝。法曰:“善戰者,勝于易勝者也。”①
《北史》:周武帝〔将〕伐齊之河陽②,〔謀及臣下〕,宇文③〔進策〕曰:“〔今之用兵,須擇其地〕。河陽沖要,精兵所聚,盡力攻圍,恐難得志。〔如臣所見〕,彼汾之曲④,戍小山平,攻之易拔。”武帝不納,師竟無功⑤。〔建德五年,大舉伐齊,卒用計。後終于平齊。〕⑥
①善戰者,勝于易勝者也:語出《孫子兵法·形篇》。
②河陽:故址在今河南孟縣西。北齊時在此築南城、北城、中潬城三城,成為軍事重鎮。
③宇文:馬本及各本皆誤作“宇文弱”,今據史校改。宇文,鮮卑族,字公輔。博學多才。北周時官至内史都上士,隋代任尚書左丞、禮部尚書等職。
④汾之曲:馬本及各本皆誤作“分之曲”,今據史校改。汾之曲,即汾水之彎曲處。
⑤師竟無功:馬本及各本皆作“終無成功”,不盡原義,故據史校改。
⑥本篇史例出自《北史·宇文傳》;又見《隋書·宇文傳》。
【譯文】
大凡進攻作戰的法則,一般是從敵人最容易被戰勝的地方開始進攻。敵人如果屯兵防守的地方多處,必有力量強弱、兵力多少的不同。對此,我軍應當遠離敵人的強點而進攻其弱點,避開敵人兵多之處而打擊其兵少之處。這樣,就沒有不勝利的。誠如兵法所說:“善于指揮作戰的人,總是戰勝那容易戰勝的敵人。”
據《北史》記載,(北周建德四年)周武帝宇文邕準備進攻北齊的河陽,當問計于臣下的時候,内史都上士宇文獻策說:“今天我們對齊作戰,必須正确選擇進攻目标。河陽地處軍事要沖,北齊的精銳部隊集中在那裡,我們即使是傾盡全力去圍攻它,恐怕也很難達到目的。若依我的看法,敵人的汾水彎曲之處,戍衛的城壘較小,而且山勢平緩,進攻那裡是容易奪取的。”但周武帝并沒有采用這個建議,因而師出竟無功而還。建德五年,周武帝親率大軍進攻北齊,完全采用了宇文的計策,最終于次年正月滅亡了北齊。
《北史》:周武帝〔将〕伐齊之河陽②,〔謀及臣下〕,宇文③〔進策〕曰:“〔今之用兵,須擇其地〕。河陽沖要,精兵所聚,盡力攻圍,恐難得志。〔如臣所見〕,彼汾之曲④,戍小山平,攻之易拔。”武帝不納,師竟無功⑤。〔建德五年,大舉伐齊,卒用計。後終于平齊。〕⑥
①善戰者,勝于易勝者也:語出《孫子兵法·形篇》。
②河陽:故址在今河南孟縣西。北齊時在此築南城、北城、中潬城三城,成為軍事重鎮。
③宇文:馬本及各本皆誤作“宇文弱”,今據史校改。宇文,鮮卑族,字公輔。博學多才。北周時官至内史都上士,隋代任尚書左丞、禮部尚書等職。
④汾之曲:馬本及各本皆誤作“分之曲”,今據史校改。汾之曲,即汾水之彎曲處。
⑤師竟無功:馬本及各本皆作“終無成功”,不盡原義,故據史校改。
⑥本篇史例出自《北史·宇文傳》;又見《隋書·宇文傳》。
【譯文】
大凡進攻作戰的法則,一般是從敵人最容易被戰勝的地方開始進攻。敵人如果屯兵防守的地方多處,必有力量強弱、兵力多少的不同。對此,我軍應當遠離敵人的強點而進攻其弱點,避開敵人兵多之處而打擊其兵少之處。這樣,就沒有不勝利的。誠如兵法所說:“善于指揮作戰的人,總是戰勝那容易戰勝的敵人。”
據《北史》記載,(北周建德四年)周武帝宇文邕準備進攻北齊的河陽,當問計于臣下的時候,内史都上士宇文獻策說:“今天我們對齊作戰,必須正确選擇進攻目标。河陽地處軍事要沖,北齊的精銳部隊集中在那裡,我們即使是傾盡全力去圍攻它,恐怕也很難達到目的。若依我的看法,敵人的汾水彎曲之處,戍衛的城壘較小,而且山勢平緩,進攻那裡是容易奪取的。”但周武帝并沒有采用這個建議,因而師出竟無功而還。建德五年,周武帝親率大軍進攻北齊,完全采用了宇文的計策,最終于次年正月滅亡了北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