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威戰

關燈
凡與敵戰,士卒前進而不敢退後,是畏我而不畏敵也。

    若敢退而不敢進者,是畏敵而不畏我也。

    将使士卒赴湯蹈火而不違者,是威嚴使然也。

    法曰:“威克厥愛允濟。

    ”① 春秋齊景公時,晉伐阿、鄄②,而燕侵河上③,齊師敗績。

    〔景公患之〕。

    晏嬰乃薦田穰苴④,曰:“穰苴雖田氏庶孽⑤,然其人文能附衆,武能威敵,願君試之。

    ”景公乃召穰苴,與語兵事,大悅之,以為将軍,将兵捍燕、晉之師。

    穰苴曰:“臣素卑賤,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親,人微權輕,願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軍,乃可。

    ”于是,景公許之,使莊賈⑥往。

    穰苴既辭,與莊賈約:“旦日日中會軍門。

    ”穰苴先馳至軍中,立表下漏⑦待賈。

    賈素驕貴,以為将己之軍而己為監,不甚急,親戚左右送之,留飲。

    日中而賈不至。

    穰苴則仆表決漏,入,行軍勒兵,申明約束。

    〔約束〕既定,夕時,賈乃至。

    穰苴曰:“何為後期?”賈對曰:“不佞⑧,大夫親戚送之,故留。

    ”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陣約束則忘其親,援桴鼓⑨之急則忘其身。

    今敵國深侵,邦内騷動,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垂于君,何謂相送乎?”召軍正⑩問曰:“軍法期而後至者雲何?”對曰:“當斬。

    ”賈懼,使人馳報景公,請救。

    既往,未及返,于是遂斬莊賈以徇三軍。

    三軍皆震栗。

    久之,景公遣使持節⑾救賈,馳入軍中。

    穰苴曰:“将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問軍正曰:“軍中不馳,今使者雲何?”對曰:“當斬。

    ”使者大懼。

    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殺之。

    ”乃殺其仆、車之左驸⑿、馬之左骖⒀,以徇三軍。

    遣使者還報,然後行事。

    士卒次舍⒁、井竈、飲食、問疾、醫藥、身自拊循⒂之。

    悉取将軍之資糧,以享士卒,〔身與士卒〕平分糧食,最比⒃其羸弱者。

    三日而後勒兵。

    病者皆求行,争奮出為之赴戰。

    晉師聞之,〔為罷去;燕師聞之〕,渡河而解。

    于是,穰苴乃率衆追擊之,遂取所亡邦内故境,率兵而歸。

    ⒄ ①威克厥愛允濟:語出《尚書·胤政篇》。

     ②鄄(juàn):史載原作“甄”,《百戰奇法》原作者援引時因避諱宋仁宗嫌名(“祯”)而改“甄”為“鄄”。

    鄄,今山東鄄城北。

     ③河上:指黃河南岸之滄、德二州北界。

     ④田穰苴:春秋齊國人,本姓田,為大司馬,故又稱司馬穰苴,善于治軍,深通兵法。

     ⑤庶孽:即庶子,舊時指妾所生之子。

     ⑥莊賈:春秋齊國大夫,景公之寵臣。

     ⑦立表下漏:謂立标竿以測日影,設漏壺以記時間。

    表,古代測日影時所立的标竿;漏,古代記時用的漏壺。

     ⑧不佞:猶言“不才”,自謙之詞。

     ⑨援桴鼓:謂拿起鼓槌敲鼓。

    桴(eū),鼓槌。

     ⑩軍正:軍中執法之官。

     ⑾持節:古代使者所拿作為憑證之物,節,符節。

     ⑿左驸:即車之左面的夾車木。

    驸,通“輔”,夾車木。

     ⒀左骖:即左面駕車的馬。

    骖(cān),一車駕三馬為骖。

     ⒁次舍:即宿營。

    次,古代行軍停駐一地謂之“次”。

     ⒂拊循:安撫,撫慰。

    拊,同“撫”。

     ⒃最比:謂尤其照顧到。

    最,尤其,極為;比,及,到。

     ⒄本篇史例出自《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譯文】 大凡對敵作戰,士卒之所以奮勇前進而不敢後退的,是由于畏懼将帥的威嚴而不畏懼敵人的緣故;如果敢于後退而不敢前進的,那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