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步戰

關燈
市房山縣西北的大房山。

     ⒁晉王:這裡指李存勖,沙陀族首領李克用之子。

    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後,李克用因助唐鎮壓黃巢起義,被封為晉王。

    後梁開平二年(公元908年),李克用病死,李存勖即王位,龍德三年(公元923年)稱帝,是為莊宗,都洛陽,國号大唐,史稱“後唐”。

     ⒂西樓:契丹之都城,故址在今遼甯巴林左旗之波羅和屯。

    ⒃鹿角陣:即以形似鹿角的樹枝設置的陣地,以阻擋敵人前進。

     ⒄本篇史例出自《舊五代史·唐書·莊宗本紀第二》,又見《資治通鑒》卷270《後梁紀五·均王貞明三年》。

     【譯文】 大凡以步兵對敵戰車、騎兵作戰時,必須依托丘陵、險隘或林木叢生之地形而戰,才能取得勝利。

    倘若遇到開闊無險的地形,必須使用拒馬槍排成方陣,置步兵于陣内,再把騎、步兵分别編為駐隊和戰隊交替戰守。

    駐隊守陣時,戰隊出戰;戰隊守陣時,駐隊出戰。

    當敵人攻我一面時,我就從兩翼出擊,側襲進攻之敵;敵人攻我兩面時,我就分兵迂回敵後襲擊之;敵人攻我四面時,我就列成圓陣,分兵四面奮力阻擊之。

    敵人如果敗走,我就立即使用騎兵追擊之,而今步兵随後跟進,這是步兵對敵車騎兵作戰的必勝戰法。

    誠如兵法所說:“步兵與車、騎兵作戰,必須憑據丘陵、險要地形列陣,如無險要可資利用,就令我士卒制作行馬、木蒺藜作為屏障。

    ” 《舊五代史》記載:晉王李存勖的大将周德威出任盧龍節度使時,由于恃勇輕敵,放松邊備,而失陷榆關這一險要關隘。

    緻使契丹人得以南下放牧于營州與平州之間,并乘隙攻占了新州,周德威率兵複奪未克,敗歸幽州城。

    契丹兵乘勝進圍幽州長達二百天,迫使城中陷入危境。

    晉将李嗣源獲此消息後,便約李存審等将率領步騎兵七萬人會師于易州,準備援救危困中的周德威。

    他們從易州北出,越過大房嶺,沿着山澗向東前進。

    嗣源與其養子從珂率三千騎兵為先鋒,當進至山口之時,契丹以一萬騎兵攔截在前,晉軍将士驚懼失色;李嗣源率領百名騎兵先行前進,他摘掉護首頭盔,高高揚起馬鞭,用契丹語厲聲指斥敵人說:“你們無故侵犯我國疆土,晉王命令我率領百萬騎兵,直搗你們西樓老巢,滅掉你們契丹種族!”說完,立即躍馬奮擊,三次沖入敵陣,擊殺一名契丹酋長。

    晉軍後續部隊乘勢齊頭并進,契丹兵向後敗退,晉軍這才得以越出山口向幽州進發。

    李存審命令步兵砍伐樹木設置鹿角陣,每人手持一枝結成營寨。

    契丹兵繞寨而過時,寨中萬箭齊發,箭矢蓋天遮日,契丹觸箭而死傷的人馬堵塞了道路。

    當晉軍即将進至幽州時,契丹部隊又列好陣勢等待之。

    存審把步兵部署在敵軍背後,戒令他們不得先動;又令一些老弱殘兵拖着樹枝,點燃柴草前進,頓時煙塵漫空蔽日,緻使契丹兵無法測知晉軍究竟多少。

    晉軍乘機擂鼓交戰,李存審急趨敵軍陣後,親率事先部署在那裡的步兵發起突襲,契丹軍被打得大敗,其首領席卷其餘衆從北山口向北逃去。

    此戰晉軍俘斬契丹軍以萬計,幽州之圍得以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