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計戰
關燈
小
中
大
凡用兵之道,以計為首。
未戰之時,先料将之賢愚,敵之強弱,兵之衆寡,地之險易,糧之虛實。
計料已審,然後出兵,無有不勝。
法曰:“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将之道也”。
①漢末,劉先主②在新野③,三往求計于諸葛亮④。
亮曰:“自董卓⑤以來,豪傑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曹操⑥比于袁紹⑦,則名微衆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⑧,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衆,挾天子⑨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争鋒。
孫權⑩據有江東⑾,已曆三世⑿,國險民附,賢能為之輔,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⒀北據漢、淝⒁,利盡南海⒂,東連吳、會⒃,西通巴、蜀⒄、此用武之國,而其主⒅不能守。
此殆天所以資将軍,将軍豈有意乎?益州⒆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⒇因之以成帝業。
劉璋(21)暗弱,張魯(22)在北,民阜(23)國(24)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覽(25)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26),南撫夷越(27),外結好孫權,内修政治;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将将荊州之軍以向宛、洛(28),将軍身帥益州之衆出于秦川(29),百姓孰敢不箪食壺漿(30)以迎将軍者乎?誠如是,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
”後果如其計(31)。
①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将之道也:語出《孫子兵法·地形篇》。
“計險阨遠近”句,馬本、唐本皆脫“計”,今從王本。
②劉先主:即三國蜀漢的建立者劉備,東漢遠支皇族,字玄德。
谥昭烈皇帝,史稱“先主”。
③新野:諸本皆作“襄陽”,與史載相違,今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校改。
④諸葛亮:三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
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字孔明。
⑤董卓:東漢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字仲穎。
漢靈帝時,任并州牧。
靈帝死後,他率兵進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自為太師,把持朝政,無惡不作。
後為司徒王允等人設計所殺。
⑥曹操:三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谯縣(今安徽毫縣)人,字孟德,小名阿瞞。
⑦袁紹:東漢末封建地方割據勢力之一。
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字本初。
⑧以弱為強者:馬本脫“強”,今從唐本。
⑨天子:古稱統治天下的帝王。
這裡指漢獻帝劉協。
⑩孫權: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
吳郡富春(今屬浙江)人,字仲謀。
⑾江東:長江在蕪湖、南京間作西南南、東北北流向,隋唐以前,是南北往來的主要渡口所在,習慣上稱自此以下的長江岸地區為江東。
⑿三世:指孫堅(孫權父)、孫策(權兄)、孫權三世。
⒀荊州:漢武帝時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
轄境約當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一部。
東漢因之,治所在漢壽(今湖南常德東北)。
⒁漢、淝:即今之漢水,古代通稱漢水為淝水。
據《水經注》載稱:其北源出自今陝西留壩西名為沮水者稱淝,西源出自今甯強北者稱漢,二源會流後通稱淝水或漢水。
⒂南海:泛指南方沿海一帶,即今廣東、廣西一帶。
⒃吳、會:東漢時分會稽郡為吳郡、會稽二郡,合稱“吳會”,其地轄今江蘇、浙江地區。
⒄巴、蜀:即巴郡、蜀郡,轄境當今四川地區。
⒅其主:指荊州統治者劉表。
⒆益州:
未戰之時,先料将之賢愚,敵之強弱,兵之衆寡,地之險易,糧之虛實。
計料已審,然後出兵,無有不勝。
法曰:“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将之道也”。
①漢末,劉先主②在新野③,三往求計于諸葛亮④。
亮曰:“自董卓⑤以來,豪傑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曹操⑥比于袁紹⑦,則名微衆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⑧,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衆,挾天子⑨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争鋒。
孫權⑩據有江東⑾,已曆三世⑿,國險民附,賢能為之輔,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⒀北據漢、淝⒁,利盡南海⒂,東連吳、會⒃,西通巴、蜀⒄、此用武之國,而其主⒅不能守。
此殆天所以資将軍,将軍豈有意乎?益州⒆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⒇因之以成帝業。
劉璋(21)暗弱,張魯(22)在北,民阜(23)國(24)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覽(25)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26),南撫夷越(27),外結好孫權,内修政治;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将将荊州之軍以向宛、洛(28),将軍身帥益州之衆出于秦川(29),百姓孰敢不箪食壺漿(30)以迎将軍者乎?誠如是,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
”後果如其計(31)。
①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将之道也:語出《孫子兵法·地形篇》。
“計險阨遠近”句,馬本、唐本皆脫“計”,今從王本。
②劉先主:即三國蜀漢的建立者劉備,東漢遠支皇族,字玄德。
谥昭烈皇帝,史稱“先主”。
③新野:諸本皆作“襄陽”,與史載相違,今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校改。
④諸葛亮:三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
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字孔明。
⑤董卓:東漢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字仲穎。
漢靈帝時,任并州牧。
靈帝死後,他率兵進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自為太師,把持朝政,無惡不作。
後為司徒王允等人設計所殺。
⑥曹操:三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谯縣(今安徽毫縣)人,字孟德,小名阿瞞。
⑦袁紹:東漢末封建地方割據勢力之一。
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字本初。
⑧以弱為強者:馬本脫“強”,今從唐本。
⑨天子:古稱統治天下的帝王。
這裡指漢獻帝劉協。
⑩孫權: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
吳郡富春(今屬浙江)人,字仲謀。
⑾江東:長江在蕪湖、南京間作西南南、東北北流向,隋唐以前,是南北往來的主要渡口所在,習慣上稱自此以下的長江岸地區為江東。
⑿三世:指孫堅(孫權父)、孫策(權兄)、孫權三世。
⒀荊州:漢武帝時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
轄境約當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一部。
東漢因之,治所在漢壽(今湖南常德東北)。
⒁漢、淝:即今之漢水,古代通稱漢水為淝水。
據《水經注》載稱:其北源出自今陝西留壩西名為沮水者稱淝,西源出自今甯強北者稱漢,二源會流後通稱淝水或漢水。
⒂南海:泛指南方沿海一帶,即今廣東、廣西一帶。
⒃吳、會:東漢時分會稽郡為吳郡、會稽二郡,合稱“吳會”,其地轄今江蘇、浙江地區。
⒄巴、蜀:即巴郡、蜀郡,轄境當今四川地區。
⒅其主:指荊州統治者劉表。
⒆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