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秦策三 範睢至秦
關燈
小
中
大
範睢在秦王前面開始了類似“隆中對”一樣的國家大計的決策和遊說。
他不同于蘇秦、張儀的是,在正式開始宣講他的謀劃前,非常善于擺譜、營造氛圍,結果使秦王非常重視他的論說,從一開始就打算認真實踐、言聽計從。
範睢至秦,王庭迎,謂範睢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
今者義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請太後。
今義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躬竊闵然不敏,敬執賓主之禮。
”範睢辭讓。
是日見範睢,見者無不變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秦王跪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範睢曰:“唯唯。
”有間,秦王複請,範睢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範睢謝曰:“非敢然也。
臣聞始時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于渭陽之濱耳。
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說而立為太師,載與俱歸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呂尚,卒擅天下而身立為帝王。
即使文王疏呂而弗與深言,是周無天子之德,而文、武無與成其王也。
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願陳者,皆匡君之事,處人骨肉之間,願以陳臣之陋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所以王三問而不對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誅于後,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而為厲,被發而為狂,不足以為臣恥。
五帝之聖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賢而死,烏獲之力而死,奔、育之勇而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處必然之勢,可以少有補于秦,此臣之所大願也。
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而晝伏,至于水,無以餌其口,坐行蒲服,乞食于吳市,卒興吳國,阖廬為霸。
使臣得進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複見,是臣說之行也,臣何憂乎?箕子、接輿,漆身而為厲,被發而為狂,無益于殷、楚。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輿,可以補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乎?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後,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足下上畏太後之嚴,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暗惑,無與照奸;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
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賢于生也。
”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廟也。
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此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
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無大小,上及太後,下至大臣,願先生悉以教寡人。
無疑寡人也。
”範睢再拜,秦王亦再拜。
範睢曰:“大王之國,北有甘泉、谷口,南帶泾、渭,右隴、蜀,左關、阪,戰車千乘,奮擊百萬。
以秦卒之勇,車騎之多,以當諸侯,譬若馳韓盧而逐蹇兔也,霸王之業可緻。
今反閉而不敢窺兵于山東者,是穰侯為國謀不忠,而大王之計有所失也。
” 王曰:“願聞所失計。
”睢曰:“大王越韓、魏而攻強齊,非計也。
少出師,則不足以傷齊,多之則害于秦。
臣意王之計欲少出師而悉韓、魏之兵,則不義矣。
今見與國之不可親,越人之國而攻,可乎?疏于計矣!昔者,齊人伐楚,戰勝,破軍殺将,再辟千裡,膚寸之地無得者,豈齊之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諸侯見齊之罷露,君臣之不親,舉兵而伐之,主辱軍破,為天下笑。
所以然者,以其伐楚而肥韓、魏也。
此所謂藉賊兵而赍盜食也。
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今舍此而遠攻,不亦缪乎?且昔者,中山之地五百裡,趙獨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則天下莫能害。
今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
王若欲霸,必親中國而以為天下樞,以威楚、趙。
趙強則楚附,楚強則趙附。
楚、趙附則齊必懼,懼必卑辭重币以事秦,齊附,而韓、魏可虛也。
” 王曰:“寡人欲親魏,魏,多變之國也,寡人不能親。
請問親魏奈何?”範睢曰:“卑辭重币以事之。
不可,削地而賂之。
不可,舉兵而伐之。
”于是舉兵而攻邢丘,邢丘拔而魏請附。
曰:“秦、韓之地形,相錯如繡。
秦之有韓
他不同于蘇秦、張儀的是,在正式開始宣講他的謀劃前,非常善于擺譜、營造氛圍,結果使秦王非常重視他的論說,從一開始就打算認真實踐、言聽計從。
範睢至秦,王庭迎,謂範睢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
今者義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請太後。
今義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躬竊闵然不敏,敬執賓主之禮。
”範睢辭讓。
是日見範睢,見者無不變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秦王跪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範睢曰:“唯唯。
”有間,秦王複請,範睢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範睢謝曰:“非敢然也。
臣聞始時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于渭陽之濱耳。
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說而立為太師,載與俱歸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呂尚,卒擅天下而身立為帝王。
即使文王疏呂而弗與深言,是周無天子之德,而文、武無與成其王也。
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願陳者,皆匡君之事,處人骨肉之間,願以陳臣之陋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所以王三問而不對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誅于後,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而為厲,被發而為狂,不足以為臣恥。
五帝之聖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賢而死,烏獲之力而死,奔、育之勇而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處必然之勢,可以少有補于秦,此臣之所大願也。
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而晝伏,至于水,無以餌其口,坐行蒲服,乞食于吳市,卒興吳國,阖廬為霸。
使臣得進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複見,是臣說之行也,臣何憂乎?箕子、接輿,漆身而為厲,被發而為狂,無益于殷、楚。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輿,可以補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乎?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後,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足下上畏太後之嚴,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暗惑,無與照奸;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
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賢于生也。
”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廟也。
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此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
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無大小,上及太後,下至大臣,願先生悉以教寡人。
無疑寡人也。
”範睢再拜,秦王亦再拜。
範睢曰:“大王之國,北有甘泉、谷口,南帶泾、渭,右隴、蜀,左關、阪,戰車千乘,奮擊百萬。
以秦卒之勇,車騎之多,以當諸侯,譬若馳韓盧而逐蹇兔也,霸王之業可緻。
今反閉而不敢窺兵于山東者,是穰侯為國謀不忠,而大王之計有所失也。
” 王曰:“願聞所失計。
”睢曰:“大王越韓、魏而攻強齊,非計也。
少出師,則不足以傷齊,多之則害于秦。
臣意王之計欲少出師而悉韓、魏之兵,則不義矣。
今見與國之不可親,越人之國而攻,可乎?疏于計矣!昔者,齊人伐楚,戰勝,破軍殺将,再辟千裡,膚寸之地無得者,豈齊之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諸侯見齊之罷露,君臣之不親,舉兵而伐之,主辱軍破,為天下笑。
所以然者,以其伐楚而肥韓、魏也。
此所謂藉賊兵而赍盜食也。
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今舍此而遠攻,不亦缪乎?且昔者,中山之地五百裡,趙獨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則天下莫能害。
今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
王若欲霸,必親中國而以為天下樞,以威楚、趙。
趙強則楚附,楚強則趙附。
楚、趙附則齊必懼,懼必卑辭重币以事秦,齊附,而韓、魏可虛也。
” 王曰:“寡人欲親魏,魏,多變之國也,寡人不能親。
請問親魏奈何?”範睢曰:“卑辭重币以事之。
不可,削地而賂之。
不可,舉兵而伐之。
”于是舉兵而攻邢丘,邢丘拔而魏請附。
曰:“秦、韓之地形,相錯如繡。
秦之有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