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秦策二 秦武王謂甘茂曰

關燈
古人很早就知道語言的魔力及危險,語言傳播事實,但語言也改變和颠倒了事實。

    擅長口才的人在駕馭語言的同時也深知語言的危險性。

    看看甘茂是如何運用語言和謀略來消解語言的危險性的。

     秦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欲車通三川,以窺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對曰:“請之魏,約伐韓。

    ”王令向壽輔行。

     甘茂至魏,謂向壽曰:“子歸告王曰:‘魏聽臣矣,然願王勿攻也。

    ’事成,盡以為子功。

    ”向壽歸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

     甘茂至,王問其故。

    對曰:“宜陽,大縣也,上黨、南陽積之久矣,名為縣,其實郡也。

    今王倍數險,行千裡而攻之,難矣。

    臣聞張儀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為多張儀而賢先王。

    魏文侯令樂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樂羊反而語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箧,樂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

    ’今臣羁旅之臣也,樗裡疾、公孫衍二人者,挾韓而議,王必聽之,是王欺魏,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

    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

    ’織自若。

    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

    ’其母尚織自若也。

    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

    ’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

    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

    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

    ”王曰:“寡人不聽也,請與子盟。

    ”于是與之盟于息壤。

     果攻宜陽,五月而不能拔也。

    樗裡疾、公孫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聽之,召甘茂而告之。

    甘茂對曰:“息壤在彼。

    ”王曰:“有之。

    ”因悉起兵,複使甘茂攻之,遂拔宜陽。

     【譯文】 秦王對甘茂說:“我想出兵向東進攻三川(韓國一地名),取周室而代之,你如果能為我實現這一夙願,我将至死不忘。

    ”甘茂說:“我要求去魏國與他們相約,共同攻打韓國。

    ”于是,武王派親信向壽做甘茂的副使出使魏國。

     甘茂來到魏國,對向壽說:“您回去告訴武王說:‘魏王已同意我的約定。

    但希望大王不要進攻韓國。

    ’當大事成功之後,一切功勞歸于您。

    ”向壽回到秦國,把這話告訴了武王,武王便到息壤這個地方迎接甘茂。

     甘茂到了息壤,武王問他其中的原因?甘茂回答說:“要進兵三川,必須先攻下宜陽,宜陽是韓國的大縣,是上黨和南陽兩部間的貿易要道,長期以來,在宜陽積聚了兩地的人力和财物,它名義是縣,實際上相當一個郡。

    現在大王的軍隊要經過重重險阻,跋涉千裡去攻打宜陽,實在太難了啊! 我聽說,張儀西并巴、蜀,北取河西,南占上庸,諸侯并不因此就贊揚張儀的能耐,卻稱頌先王(秦惠王)的賢明。

    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