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秦策二 齊助楚攻秦
關燈
小
中
大
一卒,而且沒有傷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600裡土地,寡人認為這是一次外交上的重大勝利,朝中文武百官都向寡人道賀,偏隻有賢卿一人不道賀,這是為什麼?”陳轸回答說:“因為我認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于600裡,反而會招來禍患,所以臣才不敢随便向大王道賀。
”懷王問:“什麼道理呢?”陳轸回答說:“秦王所以重視大王的原因,是因為有齊國這樣一個強大盟邦。
如今秦國還沒把地割給大王,大王就跟齊國斷絕邦交,如此就會使楚國陷于孤立狀态,秦國又怎會重視一個孤立無援的國家呢?何況如果先讓秦國割讓土地,楚國再來跟齊斷絕邦交,秦國必不肯這樣做;要是楚國先跟齊國斷交,然後再向秦要求割讓土地,那麼必然遭到張儀欺騙而得不到土地。
受了張儀的欺騙,以後大王必然懊悔萬分;結果是西面惹出秦國的禍患,北面切斷了齊國的後援,這樣秦、齊兩國的兵都将進攻楚國。
”楚王不聽從,說:“我的事已經辦妥當了,你就閉口,不要再多說,你就等待寡人的吧!”于是懷王就派使者前往齊國宣布跟齊斷絕邦交,還沒等第一個絕交使者回來,楚王竟急着第二次派人去與齊國絕交。
張儀回到秦國之後,秦王就趕緊派使者前往齊國遊說,秦齊的盟約暗暗締結成功。
果然不出陳轸所料,當楚國一名将軍去秦國接收土地時,張儀為了躲避楚國的索土使臣,竟然裝病不上朝,楚懷王說:“張儀以為寡人不願誠心跟齊國斷交嗎?”于是楚懷王就派了一名勇士前去齊國罵齊國,張儀在證實楚齊确實斷交以後,才勉強出來接見楚國的索土使臣,說:“敝國所以贈送貴國的土地,是這裡到那裡,方圓總共是6裡。
”楚國使者很諒訝的說:“臣隻聽說是600裡,卻沒有聽說是6裡。
”張儀趕緊鄭重其事的巧辯說:“我張儀在秦國隻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官,怎麼能說有600裡呢?” 楚國使節回國報告楚懷王以後,懷王大怒,就準備發兵去攻打秦國。
這時陳轸走到楚王面前表示:“現在我可以說話了嗎?懷王說:“可以。
”于是陳轸就很激動地說:“楚國發兵去攻打秦國,絕對不是一個好辦法。
大王實在不如趁此機會,不但不向秦國要求商、于600裡土地,反而再送給秦一個大都市,目的是跟秦連兵伐齊,如此或許可以把損失在秦國手裡的再從齊國得回來,這不就等于楚國沒有損失嗎?大王既然已經跟齊國絕交,現在又去責備秦國的失信,豈不是等于在加強秦、齊兩國的邦交嗎,這樣的話,楚國必受大害!” 可惜楚懷王仍然沒有采納陳轸的忠谏,而是照原定計劃發兵北去攻打秦國。
秦、齊兩國組成聯合陣線,同時韓國也加入了他的軍事同盟,結果楚軍被三國聯軍在杜陵打得慘敗。
可見,楚國的土地并非不大,而人民也并非比其他諸侯軟弱,但是之所以會弄得幾乎要亡國的慘境,就是由于懷王沒有采納陳轸的忠實良言,而過于聽信張儀詭詐遊說的緣故。
【評析】 張儀這次充當了一次國際騙子,把楚懷王騙得既失去了友邦,又丢失了土地。
然而國家之間是非道德的,絕不象人與人之間有溫良恭謙讓,國家之間暴力、詭詐經常使用,一切踐踏道德的舉動在國家利益這個大前提下獲得了正義性。
象意大利政治學者馬基亞維利,他最先将政治從世俗道德中脫離出來,第一次讓世人明白:政治中自有道德,但絕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日常情理。
我們不能指責張儀,隻能怪楚懷王政治上的幼稚和愚昧。
反觀張儀之所以能将楚懷王玩弄在股掌之間,說服一國之君就象哄小孩一樣,關鍵在于他已經揣摩到楚懷王的貪欲、眼光、意志及智力的多寡和大小了。
楚懷王不知道張儀分化瓦解之計,圖謀幾句空口的承諾,就自剪羽翼和自棄依靠,而且不聽智者的存亡大計,其智力的低下讓人吃驚,但是想想巧舌如簧的張儀對他的利誘,就知道原來是利令智昏!愚昧的根源在于心貪,小小的利益就可以把他誘惑得連盟友都出賣了。
因此,要想說服對方,先要作好揣摩對方的功夫,然後對症下藥、以明顯的利益誘惑之,如此就能在說服他人的過程中始終占主動、控制的地位。
另一方面,在他人打算給你明顯的利益時,你也一定要好好的分析一下,對方到底要得到什麼,其後果意味着什麼?
”懷王問:“什麼道理呢?”陳轸回答說:“秦王所以重視大王的原因,是因為有齊國這樣一個強大盟邦。
如今秦國還沒把地割給大王,大王就跟齊國斷絕邦交,如此就會使楚國陷于孤立狀态,秦國又怎會重視一個孤立無援的國家呢?何況如果先讓秦國割讓土地,楚國再來跟齊斷絕邦交,秦國必不肯這樣做;要是楚國先跟齊國斷交,然後再向秦要求割讓土地,那麼必然遭到張儀欺騙而得不到土地。
受了張儀的欺騙,以後大王必然懊悔萬分;結果是西面惹出秦國的禍患,北面切斷了齊國的後援,這樣秦、齊兩國的兵都将進攻楚國。
”楚王不聽從,說:“我的事已經辦妥當了,你就閉口,不要再多說,你就等待寡人的吧!”于是懷王就派使者前往齊國宣布跟齊斷絕邦交,還沒等第一個絕交使者回來,楚王竟急着第二次派人去與齊國絕交。
張儀回到秦國之後,秦王就趕緊派使者前往齊國遊說,秦齊的盟約暗暗締結成功。
果然不出陳轸所料,當楚國一名将軍去秦國接收土地時,張儀為了躲避楚國的索土使臣,竟然裝病不上朝,楚懷王說:“張儀以為寡人不願誠心跟齊國斷交嗎?”于是楚懷王就派了一名勇士前去齊國罵齊國,張儀在證實楚齊确實斷交以後,才勉強出來接見楚國的索土使臣,說:“敝國所以贈送貴國的土地,是這裡到那裡,方圓總共是6裡。
”楚國使者很諒訝的說:“臣隻聽說是600裡,卻沒有聽說是6裡。
”張儀趕緊鄭重其事的巧辯說:“我張儀在秦國隻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官,怎麼能說有600裡呢?” 楚國使節回國報告楚懷王以後,懷王大怒,就準備發兵去攻打秦國。
這時陳轸走到楚王面前表示:“現在我可以說話了嗎?懷王說:“可以。
”于是陳轸就很激動地說:“楚國發兵去攻打秦國,絕對不是一個好辦法。
大王實在不如趁此機會,不但不向秦國要求商、于600裡土地,反而再送給秦一個大都市,目的是跟秦連兵伐齊,如此或許可以把損失在秦國手裡的再從齊國得回來,這不就等于楚國沒有損失嗎?大王既然已經跟齊國絕交,現在又去責備秦國的失信,豈不是等于在加強秦、齊兩國的邦交嗎,這樣的話,楚國必受大害!” 可惜楚懷王仍然沒有采納陳轸的忠谏,而是照原定計劃發兵北去攻打秦國。
秦、齊兩國組成聯合陣線,同時韓國也加入了他的軍事同盟,結果楚軍被三國聯軍在杜陵打得慘敗。
可見,楚國的土地并非不大,而人民也并非比其他諸侯軟弱,但是之所以會弄得幾乎要亡國的慘境,就是由于懷王沒有采納陳轸的忠實良言,而過于聽信張儀詭詐遊說的緣故。
【評析】 張儀這次充當了一次國際騙子,把楚懷王騙得既失去了友邦,又丢失了土地。
然而國家之間是非道德的,絕不象人與人之間有溫良恭謙讓,國家之間暴力、詭詐經常使用,一切踐踏道德的舉動在國家利益這個大前提下獲得了正義性。
象意大利政治學者馬基亞維利,他最先将政治從世俗道德中脫離出來,第一次讓世人明白:政治中自有道德,但絕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日常情理。
我們不能指責張儀,隻能怪楚懷王政治上的幼稚和愚昧。
反觀張儀之所以能将楚懷王玩弄在股掌之間,說服一國之君就象哄小孩一樣,關鍵在于他已經揣摩到楚懷王的貪欲、眼光、意志及智力的多寡和大小了。
楚懷王不知道張儀分化瓦解之計,圖謀幾句空口的承諾,就自剪羽翼和自棄依靠,而且不聽智者的存亡大計,其智力的低下讓人吃驚,但是想想巧舌如簧的張儀對他的利誘,就知道原來是利令智昏!愚昧的根源在于心貪,小小的利益就可以把他誘惑得連盟友都出賣了。
因此,要想說服對方,先要作好揣摩對方的功夫,然後對症下藥、以明顯的利益誘惑之,如此就能在說服他人的過程中始終占主動、控制的地位。
另一方面,在他人打算給你明顯的利益時,你也一定要好好的分析一下,對方到底要得到什麼,其後果意味着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