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關燈
小
中
大
複次:“須菩提!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于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複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其次,須菩提,菩薩既然沒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于行住坐卧,起心動念時,應當無所住。比如行布施的時候,應當無所住而行布施,也就是說,不住色相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時候,看到一朵美麗的花,頓時心生貪愛,心住在花朵上,而失去了無上正等正覺心,這叫做住色行布施;如果看到美麗的花朵,花朵固然看到了,不因此而失去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做不住色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時候,耳朵聽到扣人心弦的音樂;鼻子聞到令人垂涎的香氣;舌頭嘗到可口的滋味;身體碰觸柔細的東西;心裡想到可歌可泣的往事,導緻迷失了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做住聲香味觸法行布施,如果行布施的時候,音樂固然聽到了;香氣固然嗅到了;滋味固然嘗到了;柔細的感覺固然碰觸到了;心事固然在思量中,但不因此而迷失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做不住聲香味觸法行布施。須菩提,菩薩應當像這樣行布施,不住于相,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時候,以為做了一件令人贊歎的善行,滿心歡喜;所要布施的對象實在令人同情,大發憐憫之心;而所要布施他人的東西,心裡卻一時割舍不下,導緻你迷失了無上正等正覺心,這叫做住相行布施,如果你以為做了一件善行心裡固然歡喜,所要布施的對象固然令人憐憫,而所要布施他人的色聲香味觸法等财施或是法施或是無畏施,心裡固然盤算着,但不因此染着貪愛不舍,而失去本來如如不動的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做不住相行布施。為什麼呢?比如你在夢中,拿七寶或身命來布施他人,而實際上那是夢幻,根本沒有你在做布施,沒有他人接受你的布施,也沒有七寶或你自己的身命。如果菩薩于施者、受者、所施物,念念都趣入空,不住相行布施,無上正等正覺心現前,他的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東方的虛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嗎?不可以,世尊。須菩提,南方、西方、北方,四方上下的虛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嗎?不可以,世尊。須菩提,菩薩不住相行布施,他的福德也是這樣,不可以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我所教授的心要,安住無上正等正覺心。
其次,須菩提,菩薩既然沒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于行住坐卧,起心動念時,應當無所住。比如行布施的時候,應當無所住而行布施,也就是說,不住色相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時候,看到一朵美麗的花,頓時心生貪愛,心住在花朵上,而失去了無上正等正覺心,這叫做住色行布施;如果看到美麗的花朵,花朵固然看到了,不因此而失去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做不住色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時候,耳朵聽到扣人心弦的音樂;鼻子聞到令人垂涎的香氣;舌頭嘗到可口的滋味;身體碰觸柔細的東西;心裡想到可歌可泣的往事,導緻迷失了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做住聲香味觸法行布施,如果行布施的時候,音樂固然聽到了;香氣固然嗅到了;滋味固然嘗到了;柔細的感覺固然碰觸到了;心事固然在思量中,但不因此而迷失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做不住聲香味觸法行布施。須菩提,菩薩應當像這樣行布施,不住于相,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時候,以為做了一件令人贊歎的善行,滿心歡喜;所要布施的對象實在令人同情,大發憐憫之心;而所要布施他人的東西,心裡卻一時割舍不下,導緻你迷失了無上正等正覺心,這叫做住相行布施,如果你以為做了一件善行心裡固然歡喜,所要布施的對象固然令人憐憫,而所要布施他人的色聲香味觸法等财施或是法施或是無畏施,心裡固然盤算着,但不因此染着貪愛不舍,而失去本來如如不動的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做不住相行布施。為什麼呢?比如你在夢中,拿七寶或身命來布施他人,而實際上那是夢幻,根本沒有你在做布施,沒有他人接受你的布施,也沒有七寶或你自己的身命。如果菩薩于施者、受者、所施物,念念都趣入空,不住相行布施,無上正等正覺心現前,他的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東方的虛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嗎?不可以,世尊。須菩提,南方、西方、北方,四方上下的虛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嗎?不可以,世尊。須菩提,菩薩不住相行布施,他的福德也是這樣,不可以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我所教授的心要,安住無上正等正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