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霸圖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
王敦威振内外,将謀為逆,肅宗征破之[用溫峤等決計征之。
初,敦之謀反也,溫峤為其從事中郎,夙夜綜其府事,僞相親善,京兆尹缺,峤說敦曰:“宜自樹腹心,以間構人主。
愚謂錢鳳可用。
”敦曰:“莫若君。
”峤僞辭讓,臨别之際,峤自起行酒。
峤僞醉,以手闆擊錢鳳帻,帻為之堕,乃作色曰:“錢世儀何人,溫太真自行酒而敢不飲?”鳳不悅,以醉為解。
明日,峤将發,鳳說敦留之。
敦曰:“峤常雲錢世儀精神滿腹,昨小加聲色,豈得以此相讒耶?”峤至都,陳敦反逆狀]。
三年,肅宗崩,至孝武帝昌明立,簡文皇帝三子。
羝賊苻堅寇淮南,晉冠軍将軍謝玄等人大破堅于淝水[苻堅以百萬之衆至淝水。
謝玄乃選勇士八千人涉渡淝水,玄遣使謂堅曰:“阻水為陣,曠日持久,請小卻與君周旋。
”秦諸将聞前軍卻,謂已失利。
朱序之徒聲雲堅敗。
大軍退,自相填籍,聞風聲鶴唳,皆雲南軍至也。
遂大敗]。
堅還長安[苻堅以此卒亡滅也]。
二十一年,帝崩。
自後遂幹戈相繼,至安帝為桓玄所滅。
宋祖劉裕平玄。
至恭帝,遂禅位于宋。
【譯文】 晉中宗元皇帝司馬睿在江東興起。
[司馬睿字景文,晉宣帝的曾孫,司馬睿小的時候就很聰明,到中原一片混亂的時候,就與王敦等渡過長江鎮撫安定江東局勢。
很得百姓擁戴,後來王敦在武昌謀反,進軍到南京,司馬睿帶兵攻打他,不能戰勝,于是把政權交給王敦管理。
王敦退兵重新鎮守武昌郡],司馬睿在位十六年,死後太子司馬紹繼位[司馬紹字道畿,就是肅宗明皇帝]。
王敦權力很大,朝遷内外都很懼怕他。
王敦想謀反,肅宗率兵征讨,戰勝了他[肅宗用溫峤等人的計策戰勝王敦。
當初王敦謀反的時候,溫峤做他的從事中郎,一天早晚為王敦奔波,假意讨好王敦,後來京兆尹職位空缺,溫峤對王敦說:“應該培養自己親近的人,這樣才能使皇上衆叛親離。
我認為錢鳳這個人應當被任用。
”王敦說:“他不如你。
”溫峤假裝辭讓。
臨别的時候,溫峤起身依次敬酒,假裝喝醉,用手闆打落錢鳳的頭巾,并大怒說道:“錢世儀什麼東西,溫某人親自敬酒而竟然敢不喝?”錢鳳不高興,溫峤用喝醉了作解釋。
第二天,溫峤将要返回京城,錢鳳勸說王敦不要放他走。
王敦說: “人家溫峤常說你寬容大度,昨天即使稍有不對,難道就該報複說人家的壞話嗎?”溫峤回到京城,向皇帝奏明了王敦謀反的情況]。
肅宗在位三年,他死後孝武帝司馬昌明繼位。
他是簡文皇帝的三兒子。
羝族人苻堅侵入淮南,東晉冠軍将軍謝玄等率兵在淝水打敗了符堅[苻堅率領百萬人馬進軍到淝水。
謝玄精選八千勇敢的士兵渡過淝水,謝玄派使者對苻堅說:“兩軍隔着淝水對峙,一時間分不出上下,我請你方稍稍後撤一下,給我們留出作戰的空間。
”前秦的将領們聽說前邊的軍隊後退,以為被打敗了。
朱序等人又故意大喊荷堅被擊敗了。
符堅的部隊在敗退中因慌亂而自己互相踐踏,聽到刮風和鶴的鳴叫聲都驚恐地喊道東晉的軍隊殺過來了,因此被東晉打得大敗]。
荷堅向北返回長安[荷堅因此最終難逃滅亡的厄運]。
孝武帝在位二十一年,他死後天下戰亂不停,東晉到安帝的時候被桓玄篡奪了政權。
宋太祖劉裕平定了桓玄的叛亂。
到晉恭帝的時候,不得不把帝位讓給了劉裕。
高祖武皇帝姓劉,名裕,字德輿,彭城人。
桓玄篡晉[僞楚桓玄,字敬德,谯國龍亢人也。
形貌懷特。
為江州刺史,襲殺荊州刺史殷仲堪。
會稽王世子元顯專政,以玄跋扈,遣軍征之。
玄聞見讨,即率衆下至京師,殺元顯。
诏以玄為丞相,封楚王,遂禅位]。
高祖與劉毅,何元忌等潛謀匡複,起兵平玄[時桓玄使桓弘鎮廣陵,劉道規為弘中軍參軍,今道規襲弘。
桓修鎮丹徒,高祖為修中軍參軍,自襲修。
克期同發,劉毅,道規等既襲廣陵,斬桓弘,以其衆南渡;高祖、何無忌襲京師,斬桓修,率二州之衆千二百人進舍竹裡,移檄京師。
曰:“夫成敗相因,理不常泰,狡焉縱虐,或值聖明。
自我大晉,屢揚陽九之厄。
隆安以來,皇家多故,貞良死于豺狼,忠臣碎于虎口。
桓玄敢肆侵慢,阻兵荊郢,肆暴都邑,天未忘難。
兇力實繁,逾年之間,遂傾皇祚,主上播越,流幸非所,神器沉辱,七廟堕墜。
雖夏後之罹浞、豷,有漢之遭莽、卓,方之于玄,未足為喻。
自玄篡逆于今,曆載彌年亢旱,民不聊生:士庶病于轉輸,文武困于版策。
室家分析,父子乖離,豈惟《大東》有抒軸之悲,摽梅有傾筐之怨而已哉?仰觀天文,俯察人事,此而可存,孰有可亡?凡在有心,誰不扼腕?裕等所以叩心泣血,不遑啟處,夕寤宵興,思獎忠烈,潛構崎岖,過于履虎,乘機奮發,義不圖全。
輔國将軍劉毅,廣武将軍何無忌等,忠烈斷金,精誠貫日,投袂荷戈,志在畢命。
義衆既集,文武争先,鹹謂不有一統,事無以輯,辭不獲己,遂總軍要,庶上憑祖玄之靈,下竭義夫之力,剪馘逋逆,蕩清華夏。
公侯諸君,或世樹忠貞,或身寵爵祿,而并俯眉猾豎,無由自效。
顧瞻周道,甯不吊乎?今日之事,良其會也。
裕以虛薄,才非古人,受任于既傾之運,接勢于已替之機,丹誠未宣,感奮填激,望霄漢以詠懷,顧山川而增伫。
投檄之日,神馳賊廷。
”何無忌之辭也。
桓玄使桓謙屯東陵,卞範之屯覆舟山。
義軍朝食,并其餘,進造覆舟山東,令赢兵登山,多張旗幟,布滿山谷,高祖率衆奔之,士皆殊死戰,謙軍一時潰走,玄單駿走江陵,玄将入蜀,奔至枚回州,逢益州參軍費恬之黨,射殺之],奉天子反正,因居将相之任,封豫州郡公,蜀賊谯縱稱王,高祖遣将征平之[高祖使朱齡石率衆二萬,自江陵伐蜀。
高祖誡曰:“劉敬宣往出黃武,無功而退。
今者師出應道青衣,賊料我當出其不意,複從内水。
如此,則涪城之戊必有重兵,若逼黃武,正堕其計。
今軍自外水出,取城都,疑兵向黃武,此制敵之上策。
為書于函,署曰:“至白帝發。
”諸将雖行,未知所趨。
及至白帝,乃發書,言衆軍悉由外水,藏熹自中水出廣漢。
使赢弱乘高檻千餘向黃武。
谯縱果至,谯道福重兵守涪城,朱齡石次彭模,拒成都二百裡。
谯縱大将侯晖等屯彭模。
朱齡石謂劉鐘曰:“天方暑熱,賊今固險,攻之難拔,隻困吾師,欲蓄銳息甲,伺隙而進,卿以為何如?”鐘曰:“不然。
前揚聲言大衆由内水,故谯道福不敢舍涪。
今重兵卒至,出其不意,侯晖之徒己破膽矣。
晖之阻兵非堅壁也。
因其懼而攻之,其勢易克,克彭模,鼓行而前,成都不能守矣。
緩兵相持,虛實将見,涪軍複來,難為敵也,若進不能戰,退無所資,二萬餘人同為蜀子虜矣。
”從之。
明日,遂攻,皆克,斬侯晖。
于是遂進克諸城,諸城守相次瓦解,縱自缢而死]。
姚泓僭号于西京,高祖征平之,擒泓[高祖既滅秦,入長安,留子義真鎮長安,而還江南。
時赫連都統萬,聞之大悅,謂王買德曰:“朕将進圖長安,卿試言進取之方略。
” 買德曰:“劉裕滅秦,所謂以亂易亂,未有德政以濟蒼生,關中形勝之地,而以弱才小兒守之,非經遠之規。
狼狽而反者,欲速成篡事,無暇有意于中原。
陛下以順伐逆,義貫幽顯,百姓懸命望陛下旗鼓,以日為歲。
清泥上洛,南師之要沖,宜置遊軍斷其去來之路,然後杜潼關,塞崤峽,絕其水陸之道,聲檄長安,申布恩澤,三輔之人皆壺漿以迎王師矣。
義真獨坐空城,逃竄無所,一旬之間必見縛于麾下。
所謂兵不血刃,不戰而自定也。
”勃勃善之,南伐長安。
高祖懼,召義真東鎮洛陽,以朱齡石守長安,長安人逐齡石而迎勃勃,遂矢關中也]。
鮮卑慕容超據守青州,稱燕王。
高祖征擒超[初,超叔父德盜有三齊,德死超襲其位,遂寇淮北。
高祖将有事中華,因其侵也,乃北伐超。
大将軍公孫五樓說超曰:“吳兵輕銳,難與争鋒,斷截大岘,使不得入,上策也;堅壁青野,艾除粟麥,中策也;據城待戰,下策也。
”超曰: “引,使過岘,我以鐵騎踐之,成擒矣。
何處青野自取蹙弱乎?”初謀是役也,谏者申賊若嚴守大岘,則堅壁廣固,守而不出,軍無所資,何能自支。
高祖曰:“不然,鮮卑姓貪,略不及遠,既幸其勝,且愛其谷。
謂我孤軍,将不及久,必将引,我且示輕戰,師一入岘,吾何患焉?”既逾岘,虜軍未出,高祖喜曰:“天贊我也。
”衆曰:“軍未克,公何悅焉?”高祖曰:“師既過險,士有必死之志;餘糧栖畝,軍無潰乏之憂,虜堕吾計,勝可必也。
” 六月,慕容超使五樓據臨朐,赢老守廣固。
聞軍近,超亦會焉。
拒臨朐四十裡有巨蔑水,超使五樓往據之,曰:“晉軍得水則難敗也。
”五樓馳進。
前鋒孟龍符奔就争先,得據之。
五樓退,大軍有四千人,分為兩翼,方軌徐進未及,臨朐賊騎交至。
龍符等拒之,日向昃,哉猶酣。
高祖謂檀韶等曰:“虜之精兵悉于是矣,臨朐留守必将寡弱。
子以潛軍逾其後,往必克城,多易旗幟,此韓信所以克趙也。
且吾前言兵自海道往,必聲之。
”韶等鼓行而進。
賊望曰:“海軍至。
”超棄城走,遂克之。
軍聞城陷,懼而不敢動,高祖親鼓,士兵感奮,大奔崩之。
超奔廣固,進軍圍之,城陷獲超,歸于京師,斬于建康市]。
賊盧循據南海,因高祖北伐,乘虛下襲建業。
高祖還,乃平之。
劉毅據荊州,二于高祖。
高祖遣将征,誅毅[裴子野曰:“義旗同盟,莫有能全其功名者,何也?相與見疇日之嬌捷,不知王業之艱難。
彼則褰裳濡足,唯利是視;我則芟夷群醜,甯或負人。
劉希樂,諸葛長民皆人傑也,豈其暗于天命,亦勢使之然欤?假如何孟齡石長道庶其有血食。
善哉,武王之作周也,八百諸侯皆同會曰:“纣可伐也。
”尚還師于孟津,豈不知順人行戮惡? 欲速多禍也。
高祖東方之師疾則疾矣,而僥幸之釁于是乎繁。
鳴呼,仁義之弊至于偷薄,而況奇功哉]。
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反,征之[裴子野曰:“書稱慮善以動,動惟厥時。
若司馬休之之動,非其時。
罔敢知吉。
已雖得衆,能違天乎?五運推移,無有不亡之國。
為廢姓,處亂朝,賢若三仁,且猶颠沛,而況豪俠者哉?昔中原殄滅,衣冠道盡,于是四海争奉中宗,豈徒系于晉德,實大有禮儀,故能遂兼南國,其興也勃焉。
至于義熙,不欲異于是矣,而宗室交流,未忘前事,波迸越逸,禍敗相尋,豈龛黎之伐弘多,将咎周之徒孔熾,不達興廢,何其黯欤!]。
晉帝加高祖位相國,總百揆,揚州牧,封十郡,為宋公。
晉安帝崩,大司馬琅琊王即位,征帝入輔,禅位于宋[帝奉表陳讓,表不獲通。
宋台臣勸進,猶不許。
太史令駱達陳天文符應曰:“按晉義熙元年至元熙元年,太白晝見,經天。
凡七占,曰:“太白晝經天,人更主,異姓興。
義熙七年,五虹見于東方。
占曰:“五虹見,天子黜,聖人出。
九年,鎮星,歲星,太白,熒惑聚于東井。
十三年,鎮星入太徽。
占曰:‘鎮星守太徽,有立王,有徙王。
元熙元年,黑龍四登于天,《易經》曰:“冬龍見,天子亡社稷,大人受命。
”漢建武至建安末一百九十六年而禅魏,魏自黃初至鹹熙末四十六年而禅晉,晉自太始至今百五十六年。
三代揖讓,鹹窮于六六亢位也。
”帝乃從之]。
【譯文】 宋高祖武皇帝劉裕,字德輿,彭城人氏。
桓玄篡奪晉政權[桓玄字敬協,谯國龍亢縣人,身體和相貌都特殊。
他做江州刺史,襲擊并殺死了荊州刺史殷仲堪。
會稽王的兒子司馬元顯因為桓玄做的太過份,派兵攻打他。
桓玄聽說将要被讨伐,立即帶領部下進軍到宋城,殺死了司馬元顯。
皇帝元奈下诏書封桓玄為丞相,楚王。
後來幹脆把帝位禅讓給桓玄],宋高祖劉裕和劉毅何無忌等人暗地裡圖謀重建晉政權,發兵平定了桓玄的反叛[當時桓玄讓桓弘鎮守廣陵,劉道規為桓弘的中軍參軍。
劉裕讓他襲擊桓弘;桓修鎮守丹徒,劉裕本人是桓修的中兵參軍,襲擊桓修。
到規定日期同時行動。
劉毅,劉道規等襲擊廣陵以後,殺死了桓弘,率領桓弘的舊兵向南渡過長江。
劉裕,何無忌等襲擊京城,殺死了桓修,率領二個州的兵馬一千二百多人進軍駐紮在竹裡,向京城發布檄文,說:“成功失敗互為因果,沒有什麼定數。
狡猾之徒施行虐政,或許正是聖明的君主統治時發生的。
我們晉朝建國以來,多次遭受上天降下的厄運。
隆安以來,宮庭内很不安定,賢德的人才都死于非命,桓玄竟敢傲慢地盤據在荊、郢兩州,起兵叛亂,使百姓遭受戰亂的踐踏,上天不容。
然而他的力量确實很強大,一年多的時間裡,就颠覆了我們晉朝的政權,皇上流亡颠沛,國家的權柄慘遭侮辱,宗廟被破壞,即使與夏代後羿遭寒浞等亂臣的算計,漢代遭到王莽、董卓等亂臣的破壞相比,桓玄對晉的危害還是要厲害的多。
自從桓玄篡奪帝位以來,連年大旱,百姓苦幹深重的賦稅,文臣武将都對現狀深為不滿,家庭生活妻離子散,悲慘的情景就象《詩經·大東》和《詩經·摽有梅》所描寫的那樣。
考查天文,對照人事,桓玄不鏟除,還有什麼人該鏟除呢?天下仁人志士,有誰不是憤激長歎?我等之所以不敢拒絕辛勞,就是要協同忠烈的義士共同為國家的重建盡一點力量,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輔國将軍劉毅,廣武将軍何無忌這些人,同心同德,決心為國家拼死一戰,現在正義的力量已經集合起來,文臣武将奮勇争先,都立志不恢複大業就不放棄鬥争。
于是率領軍民,希望上借祖宗在天之靈的佑護,下盡忠勇壯士的力量,打敗反叛的不義之人,使華夏重新恢複往日的甯靜。
現在各位公侯有的世代樹立忠義的名聲,有的本人享受國家的爵位和傣祿,今天卻一起甘受桓玄的擺布,不能報效國家,難道不可悲嗎?現今時機已經成熟,我劉裕憑借個人微薄的力量,不如古代賢人的才能,在最危急的關頭接受挽救國家命運的任務,滿腔忠誠沒等表現,心中已被感慨和憤激填滿。
仰望天空,内心的激動不能控制;回頭見到高山大河,伫立沉思,不願馬上離去。
發布讨伐敵人的檄文的時候,心神仿佛早已進入殺敵報國的戰場。
何無忌作。
”桓玄讓桓謙帶兵駐守東陵,卞範之駐守覆舟山。
劉裕的軍隊早晨吃飯時加了飯量,向覆舟山東南進軍。
讓身體條件差的兵士登山時多打旗幟。
劉裕親自率領大軍朝着旗幟所指方向敵人展開攻勢,士兵都拼死作戰。
桓謙的軍隊馬上潰敗下來逃走。
桓玄一人騎馬向江陵方向逃去,在将進入蜀地的時候,改變方向逃往枚回州,正遇上益州參軍費恬的部下,被他們用箭射死],輔助天子重新恢複帝位,劉裕因此被委以将相的重任,被封為豫州郡公,蜀地的叛軍谯縱割據稱王,劉裕派手下将領讨伐并平定了叛亂[劉裕讓朱齡石率領二萬士兵從江陵出發讨伐谯縱,劉裕告誡說:“劉敬宣以前從黃武出兵,沒有任何戰果而退回來,現在軍隊從青衣江出發,叛軍料想到我們應出其不意,還是從内水進軍。
這樣的話,涪城一定會有重兵把守,如果逼迫黃武,正好落入他們的圈套,現在軍隊從外水出擊,攻取城都,派疑兵向黃武進發,這是克制敵人的上策。
”把這些寫成信函形式,封面寫道:“到白帝城後打開看。
”将領們雖然出發,卻不知道具體的去向,一直到了白帝城,打開書信,上面說所有部隊都從外水出擊,隻有臧熹率軍從廣漢出發,率領老弱乘四方加闆的千餘艘大船向黃武進軍。
谯縱果然派谯道福率領重兵把守涪陵城。
朱齡石進駐到彭模,離成都二百多裡遠。
谯縱手下大将候晖等人駐紮在彭模。
朱齡石對劉鐘說:“天氣剛開始暑期的悶熱,敵方憑借天然險阻,很難攻打,白白讓我們的軍隊疲勞。
我想暫時養精蓄銳,乘機攻打敵人,你以為怎麼樣?”劉鐘說:“這樣不行。
先前我方故意放出風聲說大軍從内水出擊,所以谯道福不敢放棄涪城。
現在大兵壓境,侯晖等人已經吓破膽了,侯晖手下的兵士不是很難對付,乘他們恐懼的時候攻打他們,很容易攻克。
攻克彭模,大張旗鼓向前進軍,輕易就能再攻克城都。
駐紮不動,虛實情況暴露,涪城的敵人再來,可就不好對付了。
如果向前不能作戰,退後又沒有什麼依靠,二萬多大軍就會都被谯縱俘虜。
”朱齡石聽從了劉鐘的建議。
第二天攻打彭模,殺死了侯晖,于是連連攻取數城,谯縱見大勢己去,自殺而死]。
姚泓在西京長安作亂,高祖讨伐并平定了叛亂,擒獲姚泓[高祖滅掉前秦以後,進入長安。
留下兒子義真鎮守長安,自己帶兵返回江南。
赫連勃勃建都統萬城,聽說這件事很高興,對王買德說:“我想進兵攻打長安,請你談談進攻的謀略?”王買德說:“劉裕消滅前秦,沒給百姓帶來什麼好處。
關中是險要的地方,卻派一個才能一般的兒子把守,并不是長遠的打算啊!他之所以要急急忙忙趕回江南的原因,是想馬上篡奪帝位,沒有空閑時間經營中原。
陛下你以正義攻打叛逆,天下人都知道你的正義,百姓都等着這一天的早日到來。
從清泥到洛陽的南邊,是軍隊必然要攻取的險要的地方,應該派機動部隊截斷來往的道路。
然後守住潼關和崤山峽谷,斷絕敵人水陸來往的道路,向長安發檄文并施行恩惠德行,長安附近的人就會熱烈歡迎你的大軍的到來。
劉義真孤立無援把守空城,沒有逃竄的地方,不到十天,一定會被你擒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刀刃不沾血,不用戰鬥而達到目的。
”赫連勃勃認為他分析的對,向南攻打長安。
高祖害怕,讓劉義真鎮守洛陽,派朱齡石把守長安。
長安人驅逐朱齡石而迎接赫連勃勃。
于是高祖失去了關中]。
鮮卑人慕容超盤據青州,自稱燕王。
高祖讨伐他,擒獲慕容超[當初,慕容超的叔父慕容德竊取三齊之地,慕容德死後,慕容超繼承了他的位置,于是侵入淮河以北地區。
高祖想統一中華,抓住慕容超入侵的機會,開始向北讨伐慕容超。
大将軍公孫五樓勸慕容超說:“吳地的士兵輕裝而且銳利,很難對抗。
派兵把守大岘山,使劉裕軍隊不能靠近我們,是上策;加固壁壘使敵人不能進入,轉移人口物資,使敵人無所獲取,收割粟麥,是中策;呆在城中等待決戰,是下策。
”慕容超說:“派兵引誘敵人經過大岘山,我用裝備鐵甲的騎兵踐踏他們,就能擒拿敵人,為什麼要放棄鬥争并削弱自己呢?”開始謀劃這場戰鬥的時候,參與的人都提出敵人如果嚴密地把守大岘山,不輕易出來交戰,那麼就會導緻給養跟不上,不能堅持下去。
高祖說: “不會這樣,鮮卑人貪婪,沒有長遠的策略,既希望勝利,也吝啬那些莊稼,不會輕易收割。
認為我們是孤軍深入,不能長久堅持,一定會挑逗我們和他決戰,我們假意應戰,等到我們一過大岘山,局勢就對我們有利了。
”進入大岘山後,不見敵人動靜,高祖高興地說:“老天幫助我們呀!”衆人說: “我們還沒有打勝仗,你為什麼這樣高興?”高祖說:“我們的軍隊已經通過了險要之地,将士有拼死戰鬥的決心,田野裡遍地是糧食,軍隊不會潰乏。
敵人中了我們的計策,打敗他們是一定的了。
”六月,慕容超派公孫五樓把守臨朐,老弱士兵守衛廣固。
聽說劉裕大軍逼近,慕容超也清醒了許多,離臨朐四十裡的地方有條巨蔑河,慕容超派公孫五樓去搶占,說:“晉的軍隊得以搶先就不好戰勝他們了。
”公孫五樓飛快地進軍。
前鋒孟龍符搶在公孫五樓前面占領了巨蔑河。
公孫五樓退了回去。
大軍四千人分兩路緩緩前進,沒等到臨朐,慕容超的軍隊就紛紛到達。
孟龍符等率兵抵抗。
太陽偏西的時候,戰鬥正激烈。
高祖對檀韶等人說:“敵人的精兵都在這裡了,臨朐留守的士兵一定是些老弱并且人數不會很多。
你偷偷繞過他們的後邊,襲擊臨朐,一定能攻克。
多更換旗幟以迷惑敵人。
這是韓信用來攻克趙地的辦法。
況且我以前聲稱軍隊從海道進發,你們到達之後一定要大加宣揚。
”檀韶等人擊鼓進軍。
敵人看見後大驚失色,高呼:“從海道來的軍隊到了!”慕容超丢掉城池逃跑。
于是攻下了臨朐。
敵方軍隊聽說臨朐已被攻陷,一時不知所措。
高祖劉裕親自擊鼓助威,士兵都奮勇作戰。
大敗敵人。
慕容超逃進廣固,進軍包圍他,攻下城後擒獲慕容超,押解到京城,并在建康處決了他]。
盧循盤據在南海郡,乘高祖北伐的機會,襲擊建業。
高祖返回後,打敗盧循。
劉毅在荊州,背叛高祖。
高祖派将領讨伐并殺死劉毅[裴子野說:“樹立義旗,結盟成就大事的人,很少有善始善終的,為什麼呢?當時在一起共同目睹了成功勝利的場景,不知道稱王為帝的艱難之處。
互相計較輕重利害,彼此各不相讓。
認為别人都是沒出什麼大力,而我是消滅敵臉人的主力,所以甯可我對不起他,不能他對不起我。
劉希樂和諸葛長民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難道是因為不知天命嗎,還是形勢發展才使他們這樣做的?武王締造周朝真了不起啊!八百諸侯會盟,都說:“纣王可以被讨伐了”,尚且把軍隊退回孟津。
難道是他不知道順應民意,讨伐民賊嗎?實在是因為性急就會招緻很多禍患呀!高祖派往東邊的部隊是足夠快了,而僥幸的行動從此多了。
哎,仁義之道衰落而達到不厚道的地步,更何況要建立奇功了]。
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反叛,讨伐他[裴子野說:“《尚書》主張考慮周全再采取行動,行動要把握好時機,象司馬休之那樣的行動,沒有把握好時機。
老天厭棄晉,誰也沒辦法再去救助,司馬休之本人雖很得民心,能違抗天意嗎?五種運勢變化演進,沒有不最終滅亡的國家。
成為衰落的姓氏,處在昏亂的朝代,即使象商代的三位賢人那樣有才德,尚且難逃颠沛流離的命運,況且豪傑俠義之士了!” 過去中原曾被殘無人道的踐踏。
現在四海之内都争着侍奉中宗,難道僅僅因為他是晉的後裔的緣故嗎?他本人确實有禮儀,所以才能統一南方,生機勃勃地興起。
到司馬德宗的時候,仍舊想維持這樣的局面,然而卻不能做到]。
晉帝加封劉裕為相國,總領百官,作揚州牧,封給十個郡的地盤,進官爵為宋公。
晉安帝死後,大司馬琅琊王繼位,讓劉裕進入朝廷輔佐他,并最終迫于無奈把帝位交給了劉裕[劉裕捧着表冊表示辭讓,但沒有通過。
宋的谏官勸說劉裕繼皇帝位,劉裕也沒有答應。
太史令駱達陳述天文與人事的應合,說: “從晉義熙元年到元熙元年,金星白天出現,一共占蔔七次,卦辭說‘金星白天經過天空,百姓更換皇帝,異姓興起。
’義熙七年,五道彩虹出現在東方,占蔔卦辭說‘五道彩虹出現,皇帝被廢掉,聖人出現。
’義熙九年,鎮星、歲星、金星、火星聚集在東井星附近。
義熙十三年,鎮星進入太徽區城,占蔔,卦辭說‘鎮星把守太徽,有新立的人主,有流亡的人主。
’元熙元年,黑龍四次升人天空,《易經》上說:‘冬天有龍出現,人主喪失國家,另有賢人受天命而做皇帝。
’漢代建武元年至建安末年一共一百九十六年而把帝位讓給魏國。
魏國從黃初元年至鹹熙末年一共四十六年而把帝位讓給晉國。
晉國從太始元年到今天已經有一百五十六年。
三代互相讓出帝位。
都發生在逢六的年數上。
”劉裕于是聽從了他]。
永初元年六月丁卯,即帝位于南郊。
設壇,柴燎告天。
禮畢,備法駕幸建康宮,臨太極前殿。
大赦改元。
在位三年崩[初,大漸,召太子,誡之曰: “檀道濟雖有幹略而無遠志;徐羨之與傅亮當無異圖;謝晦常從征伐,頗識機變,若有同異。
必此人也。
可以會稽處之。
後皆如言也],立太子義符[是為榮陽王。
即位昏亂,司空徐羨之輔政,廢為榮陽王]。
廢,立宜都王宜隆[是為義帝,帝,高祖第二子。
為太子劭所殺。
初,劭及弟睿并多乖禮度,懼上知,乃為巫蠱咒咀。
帝聞之,大怒,将廢劭而殺睿,更議所立。
持疑未定,以事語睿母潘淑妃。
以告劭,劭悖兇,乃弑帝于合殿,劭即位也]。
弑,立武陵王駿[是為孝武皇帝,文帝第三子也。
劭弑帝,駿起義兵至宋,誅劭]。
崩,立太子業[是為前廢帝。
帝兇悖。
左右壽寂之殺之]。
崩,立湘東王或[是為明帝,義帝第十八子也。
孝武諸子,江州刺史晉安王勳,尋陽王子房等并舉兵反,皆征平之]。
崩,立太子昱[是為後廢帝,在位兇悖。
常欲殺揚玉夫,玉夫懼。
是夜七夕,令玉夫伺織女渡報己。
王敬則先與玉夫通謀,玉夫候帝眠熟,遂斬之,送首與齊王蕭道成也]。
崩,立順帝準[是為順皇帝,明帝第三子也],遜位于齊蕭道成,凡八代六十六年。
【譯文】 永初元年六月丁卯日,在南郊登上皇帝位,建築土壇并燒柴祭天。
禮儀結束後乘車回到建康宮,到太極前殿正式宣布執政。
大赦天下,改用新的年号。
在位三年後死去[當初病危的時候,召見太子,告誡說:“檀道濟雖然有才能卻沒有長遠的志向;徐羨之和傅亮應當不會有反叛的可能;謝晦經常跟着我出征讨伐敵人,很善于根據形勢變化想法,如果有謀反的人,一定非他莫屬,可以安排他去會稽。
後來果然如高祖所預料],太子劉義符繼位[就是荥陽王,做皇帝以後十分昏庸,司空徐羨之輔佐政事,把他廢為荥陽王],後來被廢掉,宜都王劉義隆被立為皇帝[就是宋文帝,宋高祖的第二個兒子,後來被太子劉劭殺死。
當初,劉劭和弟弟劉劭都不遵守禮儀,怕皇上知道,就搞巫術詛咒皇上。
皇上聽說後十分憤怒,想廢掉太子劉劭并且殺死劉濬,重新考慮太子的人選。
正在猶豫的時候,把這件事告訴劉濬的母親潘淑妃,潘淑妃又把這件事告訴劉劭。
劉劭殺死宋文帝,自己繼承了帝位]。
文帝被太子劉劭殺死後,武陵王劉駿起兵讨伐劉劭,殺死劉劭後,劉駿被擁戴為皇帝[劉駿就是孝武皇帝,文帝的第三個兒子,劉劭殺死文帝後,劉駿起兵讨伐并殺死劉劭]。
孝武皇帝死後,太子子業繼位[就是前廢帝。
子業兇殘,身邊侍從壽寂之殺死了他]劉子業被殺死後,湘東王劉或被立為皇帝[就是宋明帝,宋文帝第十八個兒子。
孝武帝的兒子們,江州刺史晉安王劉勳,尋陽王劉子房等起兵反叛,宋明帝劉彧都打敗了他們]。
明帝死後,太子劉昱繼位[就是後廢帝,在位的時候兇殘違背常理,總想殺死楊玉夫這個人。
楊玉夫很害怕。
七月七日這天晚上,劉昱讓楊玉夫在織女星出現的時候告訴他。
王敬則與楊玉夫串通好要殺死劉昱,楊玉夫在劉昱睡熟時候殺死了他,把它的腦袋送給齊王蕭道成],劉彧被殺死後,順帝劉準繼位[劉準是宋明帝的第三個兒子],劉準最後把帝位交給了齊王蕭道成。
宋一共經曆八個帝王,共計曆時六十六年] 齊太祖高皇帝諱道成,姓蕭氏,東海蘭陵人也。
為輔國将軍。
宋明帝初,會稽太守尋陽王子房及在東諸郡起兵。
徐州刺史薛安都據彭城,歸魏,遣從子素兒攻淮陰。
晉安王勳遣臨川年史張淹自鄱陽道入三吳,帝并讨平之,使鎮淮陰。
七年,征返還都[宋明帝嫌帝非人臣相,而人間流言帝為天子,愈以為疑。
帝初見征,部下勸勿就征,帝曰:“主上自誅諸弟,為太子幼弱,作萬歲後計,何關他族?唯應速發,緩當見疑。
骨肉相殘,自非靈長之運;禍患方興,與卿等戮力也]。
至,拜常待。
明帝崩,遺诏使與袁粲共掌機事。
江州刺史桂陽王休範舉兵反,帝讨平之[初,範舉兵,朝廷惶駭。
帝與諸彥回,集中書省計議,莫有言者。
帝曰:“昔上流謀逆,皆因淹緩以敗。
休範必遠懲前失,輕兵急下,乘吾無備,請頓新亭以當其鋒。
”因索筆下議,餘并注同。
乃單車白服出新亭,築壘未畢,賊騎交至,乃解衣高卧,以安衆心,竟破之也]。
遷中領軍,蒼梧王深相猜忌[帝晝卧,裸袒。
蒼梧王率數十騎直入領軍府,立帝于宮内,畫腹為射的,自引滿射之,左右玉夫固谏曰:“領軍腹大,是佳射堋,而一箭便死,後無複射,不如以■箭射之。
”一箭中臍,蒼梧投弓于地也],常語左右楊玉夫:“伺織女渡,報我。
”是夜七夕,玉夫懼,取千牛刀殺之[玉夫與王敬則通謀,殺蒼梧。
赍首送領軍府,報帝。
帝乃戎服夜入殿中。
明旦,召袁粲等計議。
粲欲有言,帝鬓須盡張,眼光如電。
敬則拔刀跳躍,麾衆曰:“天下之事皆應決蕭公,敢有開一言者,染敬則刀。
” 乃自取白紗帽加帝首,令即位。
曰:“事須及熱。
”帝正色曰:“卿都不自解也。
”]帝乃迎立順帝。
荊州刺史沈攸之反,帝讨之[初,攸之稱太後命,已下都,袁粲、劉秉等見帝威名日盛,不自安,與攸之通謀,舉事殿内。
帝命王敬則于殿内誅之]。
進位相國,封齊公,備九錫[策曰:“朕以不造,夙罹■兇。
嗣君失德,書契未紀,威侮五行,虔劉九族,神厭靈..,海水群飛,綴旒之殆,未足為譬,豈直《小宛》興刺,《黍離》作歌而已哉?天贊皇宋,實啟明宰,愛登寡昧,纂承大業,高勳至德,振古絕倫,雖保衡翼殷,博陸匡漢,方斯蔑如也。
今将受公典禮,其敬聽朕命,乃者袁劉構禍,實繁有徒,子房不臣,稱兵協亂,顧瞻宮掖,将成茂草,言念邦國,翦為仇雠。
當此之時,人無固志,投袂徇難,超然奮發。
登戎車而戒路,執金版而先驅。
麾钺一臨,兇黨冰泮。
此則霸業之基,勤王之始也。
安都背叛,竊據徐方,敢率犬羊,陵虛淮浦。
索兒愚悖,同惡相濟,天祚無象,背順歸逆,北鄙黔黎,奄墜塗炭。
公受命宗祊,精貫朝日,擁節軍門,氣逾霄漢;破釜之捷,斬馘蔽野;石梁之戰,枭其渠帥;保境全人,江陽即序,此又公之功也。
張淹迷昧,不顧本朝,爰自南區,志圖東夏,潛軍間入,竊觊不虞,于是江服未夷,皇途薦阻。
公忠義奮發,在險彌亮;以寡制衆,所向風偃,朝廷無東顧之憂,閩越有來蘇之望,此又公之功也。
匈奴野心,侵略疆場,醜羯侜張,勢振彭泗。
公奉辭伐罪,戒旦晨征,兵車始交,氛祲時蕩,吊死扶傷,弘宣皇澤,俾我淮淝,複沾盛化,此又公之功也。
自茲閥後,猃猶孔熾,封永長蛇,重窺上國,而世故相仍,師出已老,角城高壘,指日滄陷。
公眷言王事,發憤忘食,躬擐甲胄,視險若夷,分疆劃界,開創青兖,此又公之功也。
桂陽負衆,輕問九鼎,裂冠毀冕,拔本塞源,烈火焚于王城,飛矢集于君室,群後憂惶,元戎無主,公挺劍凝神,則奇謀不世;把旄指麾,則懦夫成勇,信宿之間,宣陽底定,此又公之功也。
蒼梧肆虐,諸夏糜沸,淫刑以逞,誰則無辜,黔首相悲,朝不謀夕,高祖之業已淪,文明之軌誰嗣?公遠稽殷漢之義,近遵魏晉之典,偎以眇身,入奉宗社,七廟清谧,九區反政,此又公之功也。
袁劉攜二,成此亂階,醜圖潛構,危機密發,據有石頭,志犯應路,神漠内運,霜鋒外舉,祆診載澄,國途悅穆,此又公之功也。
沈攸包藏,歲月滋彰,蜂目豺聲,阻兵安忍,乃眷西顧,緬同異域,而經綸維始,九伐未申,長惡不悛,遂逞兇逆,公仗钺出關,凝威江甸,正情與皎日同亮,明略與秋雲竟爽,至義所感,人百其心,積年逋誅,一朝顯戮,湘浦安流,章台順軌,此又公之功也。
公有濟天下之勳,加之以明哲,道庇生靈,志匡宇宙,戮力肆心,劬勞王室,險阻艱難,備嘗之矣。
若乃締構宗室之勳,造物資始之澤,雲布霧散,光被六合,弼餘一人,永清四海。
遐方款關而慕義,荒服重譯而來庭。
汪哉邈乎,無得而名之也]。
四月,宋帝禅位于齊。
甲午,即皇帝位。
于南郊柴燎告天[曰皇帝臣道成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後帝,夫肇自生靈,樹以司牧,所以闡極則天,開元創物,肆茲大道,惟命不于常。
昔在虞夏、受終上代;粵自漢魏,揖讓中葉。
鹹煥諸方冊,載在典漠。
水德既微,仍世多故,實賴道成匡救之功,以弘濟于阙難,大造颠墜,再構區字,誕惟天人,罔弗和會,乃仰協歸運,景屬與能,用集大命于茲,辭德匪嗣,至于累仍,而群公卿士庶尹禦事,愛及黎獻,暨于百戎,佥曰:“皇天眷命,不可以固違,人神無統,不可以曠主,畏天之威,敢不祗順鴻曆,敬簡元辰,虔奉皇符,登壇受禅,告類上天,以答人衷,式敷萬國,唯明靈是飨],禮畢備法駕幸建康宮,臨太極前殿,大赦改元。
建元四年崩,立太子赜[是為世祖武皇帝也]。
崩,立太孫昭業[是為郁林王,即位無道,武帝棒宮下諸,帝于端門内奉辭,辒辌車載入閣,即奏湖伎,高宗殺之]。
崩,立弟昭文[廢為海陵王也]。
廢,立西昌侯駕,[是為高宗明皇帝,始安貞王道生子也。
即位亟行誅戮,且寝疾經年,預為梓宮。
之故地,高武諸子掃地無餘也]。
崩,立太子寶卷[是為東昏侯,即位兇暴,以金花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
” 又于宮中為市,自為市吏,以潘妃為市令。
義師至,為左右所殺]崩,立和帝寶融[明帝第八子也]。
以位禅梁[先是,文惠太子與才人共賦七言詩,句後辄雲愁,和帝是驗矣。
東昏侯宮裡作散叛髻,反根向後。
東昏時天下散叛矣。
又立帽,骞其口而舒兩翅,名曰:“風渡三橋”。
裂裙向後,總而結之,名曰:“反縛黃鵬”。
梁武宅在三橋,而鳳渡之。
鳳翔之驗也。
黃鵬者,皇離也,而反縛之,東昏戮死之應也。
先是,百姓及朝士以帛填胸,各曰:“假兩”。
假者,非正名也。
儲兩而假之,明不得真也。
東昏誅,子廢為庶人,假兩之意也]。
【譯文】 齊太祖高皇帝蕭道成,東海蘭陵人氏,是宋的輔國将軍。
宋明帝初年,會稽太守尋陽王劉子房以及東部各郡起兵謀反。
徐州刺史薛安都盤據在彭城歸降魏,派侄子索兒攻打淮陰。
晉安王劉勳派臨川内史張淹從鄱陽道進入三吳地區。
蕭道成一并讨伐平定了他們,明帝讓他鎮守淮陰。
宋明帝七年。
蕭道成被皇帝召回京城[宋明帝認為蕭道成相貌不象臣子,而民間又傳言道蕭道成将成為天子,更加懷疑他了。
蕭道成最初被皇帝征召的時候,部下勸他不要應召。
蕭道成說:“皇上殺死自己的子弟,是因為太子年幼而且弱小,所以考慮到自己死後可能出現的複雜情況不利于太子,要提前采取行動,這不關外人的事。
應該馬上應召,慢了就會被懷疑。
況且說骨肉自相殘殺,本來不是綿綿長遠的運勢。
禍患剛剛興起,我将和你們共同努力挽救國家]。
到京城後,被封為常侍。
宋明帝臨死時下遺诏讓他和袁粲共同管理重要事務。
江州刺史桂陽王休範起兵反叛,蕭道成讨伐平定了叛亂[當初休範起兵時候,朝廷内外都很害怕。
蕭道成和褚彥回聚集在中書省謀劃這件事,沒有人開口講話。
蕭道成說:“以前皇室近親叛亂,都因為行動緩慢被擊敗。
休範一定會吸收教訓,派輕銳部隊急速進兵,乘我們沒有準備而偷襲。
現在請讓我去新亭統帥部隊阻持休範的軍隊。
”于是找筆記下議論的結果,其他人都附和贊同,于是身穿白衣坐車到新亭。
還沒等築完堡壘,休範的騎兵就紛紛到了新亭。
蕭道成脫下衣服,安閑地卧躺着,以此來安定軍心。
最終打敗了休範]。
被封為中領軍。
蒼梧王懷疑并忌恨蕭道成[蕭道成白天躺在床上,蒼梧王率領一行人直接闖進領軍府,把蕭道成從被窩中拖出來,帶到宮中,讓他站在地上,在他肚皮了畫上箭靶,拉滿弓要射。
侍從楊玉夫勸說道:“領軍大人肚子大,确實是很好的箭靶,然而一箭過去就會要了他的命,以後沒法再射了,不如用骨制箭頭射他。
”蒼梧王一箭射中蕭道成肚臍,然後才把弓扔到地上罷手不射]。
蒼梧王曾讓揚玉夫。
觀察織女星出現後報告他,這天晚上正值七夕,揚玉夫害怕了,用千牛刀殺死了蒼梧王[揚玉夫和王敬則謀劃好要殺蒼梧王,殺了他之後把腦袋送到領軍府,報告蕭道成。
蕭道成于是穿上行軍打仗時穿的衣服連夜進入宮裡。
第二天早晨,征召袁粲等人來商量處理這件事。
袁粲剛要說話,蕭道成頭發胡須都張開了,眼光象閃電一樣銳利。
王敬則拔刀跳出來對衆人說:“天下的事情都應該由蕭公裁決,有人敢亂講話,别怪我不客氣。
然後自己拿出白紗帽戴在蕭道成頭上,請蕭道成即位。
說:“應該乘熱打鐵,不要錯過機會。
”蕭道成嚴肅地說:“你們自己都不明白呀!”] 蕭道成于是迎接并立了順帝。
荊州刺史沈攸之謀反。
蕭道成讨伐他[開始,沈攸之打着太後的旗号反叛,攻下都城後,袁粲劉秉等人看見蕭道成名聲一天大強大,感到很不安,就和沈攸之串通,圖謀在宮殿内作亂,蕭道成讓王敬則在宮殿内殺死了他們]順帝封蕭道成為相國,齊公,錫給九種器物[表冊上寫道:“我因為沒有成就,曾經遭受艱難和不幸。
繼位的國君沒有道德,殺害了我們劉氏家族的諸多子弟,遭到上大的厭棄。
危險的形勢實在難以描摹。
不僅僅象《詩經》中《小宛》和《黍離》篇所諷刺的那樣。
上天資助我們大宋國,賜給我們這樣一個賢良的而有才幹的相國,關鍵時刻拯救了國家的命運,功績卓著,道德崇高,自古以來找不出第二人。
即使保衡輔佐商朝的功勞,博陸匡救漢朝的業績,與相國相比,實在渺小了許多。
現在給你舉辦隆重的典禮,希望你好好聽我的命令。
當初袁粲、劉秉叛亂,子房不依臣子的要求規範自己,率兵協同叛亂,企圖篡奪帝位,險些把宮庭變為一片廢墟。
嘴上說是為了國家,其實是全部為了敵人。
這個時候,人們都喪失了原則。
而相國卻赴湯蹈火,奮不顧身,身先士卒,親率大軍征讨敵人。
兵戈到處,作亂的叛軍象冰一樣溶解滅亡,這是成就霸業的基礎,報效國君的開始。
薛安都反叛,占據徐地,竟敢趕着牛羊入侵淮浦,索兒愚蠢悖謬,和他狼狽為奸,互相支援,背叛正義的一方,投向亂軍的懷抱,北部邊疆地區的百姓,全部遭到不幸的洗劫,這時你接受祖宗在大之靈的安排,率軍出征,氣勢不凡,拼死一戰獲得勝利,敵人的屍首漫山遍野,石梁地區的戰鬥,殺死了叛軍首領,保衛國土,安定百姓,這又是你的功勞,張淹無知而受人迷惑,不顧國家利益,妄圖竊取東南的土地,這時你的忠義之心顯現,在國家危險的時候越發突出,以少勝多,敵人懾于你的威名紛紛俯首投降,從而為朝廷解除了對東南的憂慮,閩越兩地的人有從疾苦中獲得重生的希望,這又是你的功勞。
匈奴和鮮卑野心勃勃地要侵略我們的領土,你奉命出征,安撫百姓,打擊敵人,大力宣揚皇上的恩惠,使淮河淝水流域的百姓重新得到我們大宋國的教化,這又是你的一大功勞。
從這以後,匈奴氣焰更加嚣張,企圖侵略我們的國家,而這時由于種種變故,我方一出兵就處于不利地位,堅固的城池不出幾天就慘遭陷落的厄運,你心中時刻想着國家利益,廢寝忘食,親自披上铠甲,置生死于不顧,安定國界,這又是你的一大功勞。
桂陽王依仗人多,妄圖篡奪政權,進軍到京城,情況萬分緊急,宮内婦女們都很驚慌,我方軍隊失去了主心骨,這時你挺身而出,奇謀善策曆史上還從來沒有過,手持大旗指揮作戰,即使懦夫也被你的精神感染成了殺敵的勇士,沒過多久,就平息了禍亂,這又是你的功勞。
蒼梧王殘暴,濫用刑罰,百姓遭殃,無辜而慘遭屠殺的人不可勝數,人民悲痛不安,生活一天也沒有保障,高祖的事業已經喪失,誰能繼續安定天下呢?你追随古代的節義,遵守魏晉以來的禮儀,不顧虛弱的身體,為保全國家利益出來主持政務,使一切重新安定,這又是你的功勞,袁粲、劉秉二人,懷有背叛之心,犯上作亂,陰謀分裂國家,詭密地采取行動,占據石頭城,擾亂民心,你胸懷奇策,手舉鋒利的兵器,鏟除叛軍,使國家安定,這還是你的功勞。
沈攸之一肚子壞主意,逐漸暴露,發兵反叛,緻使國家不得安甯,雖屢次出兵,可仍不能讓他降服悔改,這時你大義凜然,領兵出征,終于平定了這場叛亂,使國家重新走上正常發展的軌道,這還是你的功勞。
你勞苦功高,再加上英明果斷,安撫百姓,平定天下,為王室盡忠盡力,艱難困苦都深深地體味經曆過,至于說到重新恢複國家的功勞,拯救百姓安定民心的恩惠,那就象陽光驅散雲霧一樣,光輝燦爛,照耀天下。
使我重新恢複帝位,天下永遠安甯,遠近的人們都仰慕你的高義而歸順我們宋朝。
你的功勞真是偉大而了不起呀,實在沒法給它命名]。
四月,宋帝把帝位交給了蕭道成。
甲午日這天正式登基,在南郊燒柴祭祀上天[說: “人間皇帝,你的臣子蕭道成虔誠地把黑色的公牛獻給偉大光明的上帝,并禀告你:自從有人類以來,就随着建立起管理百姓的體制,用來順應天意開創人間業績,使正道發揚光大。
但天命不是固定不變。
,當初有虞氏和夏後氏各自從上代繼承天命;自從漢魏以來,中期就有這種天命的交接,這些都有曆史的記錄。
現在水德已經衰落,世上一片混亂,實在是依靠我蕭道成的拯救,才免除消解了這場大的災難,使社會重新安定,上天常把管理百姓和土地的權力交給有才能和德行的人,我本人多次謝絕百姓的擁戴,沒有接受皇帝的位置,然而天下人都說:‘上天讓你這樣做,是不能違背的,國家不能一天沒有主心骨,我不敢違抗上天的命令,隻有順從上天的旨意,恭敬地挑選吉祥的日子,虔誠地捧着受命的大符,登上高台接受帝位,把這些報告給上天,以表達我自己的心情,讓天下人明白。
請上天接受我的供奉]。
禮儀完畢,坐車回到建康宮,到太極前殿宣布赦免或減免罪犯的刑罰,改用新的紀年方法,四年後死去。
太子蕭赜繼承皇位[就是世祖武皇帝]。
宋武帝死後,蕭道成的孫子昭業被立為皇帝。
[後人稱他為郁林王。
即位後昏庸無道,武帝的棺材下葬的時候,昭業在端門内按禮儀向靈車告别,靈車剛穿過大門,就去和湖妓鬼混,高宋殺死了他。
]蕭昭業死後,他的弟弟蕭昭文做了皇帝,[蕭昭文後來被廢為海陵王],蕭昭文被廢掉後,西昌侯蕭駕被立為皇帝。
[蕭駕就是齊高宗明皇帝,始安貞王蕭道生的兒子,即位後就大肆屠殺,因為他長年卧病,提前為自己準備好棺材,齊高帝和齊武帝的兒子們被殺得一個也沒剩下。
]蕭駕死後,太子蕭寶卷繼承皇位。
[就是東昏候。
他即位後兇殘暴虐,用金花貼滿地面,讓姓潘的妃子在上面行走,說:“這就是步步生蓮花”,又在宮中建立市場,親自做市吏,讓潘妃做市令,起義軍隊到達後,被左右的侍從殺死。
]寶卷死後,寶融被立為皇帝[寶融是齊明帝的第八個兒子],齊和帝蕭寶融最終把帝位讓給了梁。
[這以前文惠太子和宮中妃嫔共同做七言詩,每句詩後面都有“愁”字,這應驗在和帝身上;東昏侯宮裡的人都梳“散叛髻”,東昏侯的時候天下散亂離叛;又戴一種帽子,揭開帽子口而舒展開兩個帽翅,稱它為“鳳渡三橋”,把裙子向後撤開再系在一起,稱它為“反縛黃鵬”,梁武帝家在三橋,有鳳凰飛向那裡,暗示以後政權将轉交給梁武帝,“黃鵬”,與“皇離”諧音,而反綁上它預示以後東昏侯将被處死,這以前,民間的老百姓和朝中的官員都用布帛填在衣服的胸部,稱為“假兩”,假的意思是不得為“正”,“假兩”的意思是沒有得到真正的人主。
東昏侯被殺,他的兒子被廢為庶人,就是“假兩”的暗示意義]。
【按語】 領袖人物所需要的不是匹夫之勇,而是果敢、沉穩、謀略、決斷,而這幾者結合的最高表現形式是具備了關鍵時刻、存亡之際的鎮定自若的心理素質。
成能在“賊騎交至”時“解衣高卧”,何等從容,可以想見,部下在他感召下會表現出怎樣的視死如歸、沉着應戰? 商戰形勢白雲蒼狗、瞬息萬變。
領導者應該具備在企業存亡關頭能穩定員工情緒的能力,從而在逆境中打點精神,重新開始。
福禍相倚,變被動為主動,變不利為大利。
這本應該是領導者區别于常人的地方。
梁高祖皇帝名衍,姓蕭氏,為巴陵王法曹,後為竟陵王子良八友[初,皇考之蔓,不得志,及至郁林失德,齊明帝作輔,将為廢立計,常欲助齊明,傾齊武之嗣,以雪心恥。
齊明亦知之,每與帝謀。
時齊明将追随王,恐不從。
又以王敬則在會稽,恐為變。
以問,帝曰:“随王雖有美名,其實庸劣,既無智謀之士,爪牙唯仗司馬垣曆生,武陵太守卞白龍耳。
此并唯利是為。
若啖以顯職,無不載馳。
随王止須折簡耳。
敬則志安江東,窮其富貴,宜選美女以娛其心。
”齊明曰:“吾意也”。
果如其策]魏将王肅攻司州,帝破之,以功封建康郡男,齊明帝崩,東昏即位。
遺诏以帝為都督,雍州刺史[東昏時,劉暄等六人更直省年,分日帖敕,世謂“六貴”。
又有禦刀等八人,号曰:’八要”。
皆口擅王言,權行國憲。
帝謂王弘策曰: “政出多門,亂是階矣,當今避禍,唯有此地,勤行仁義,可坐作西伯;但諸弟在都,恐罹時患也,須與益州圖之耳。
”時上長兄懿罷益州,還仍行郢州事,帝與謀,不從,尋被害也]長兄懿被害,帝起義[召僚佐集于廳事,告以舉兵,是日建牙。
先是東昏以劉山陽為巴西太守,使過荊州就行事,蕭穎胄以襲襄陽,帝知其謀,乃遣玉天武詣江陵,遍與州府人書,論軍事。
天武既發,帝謂弘策曰:“今日坐收天下矣,荊州得天武至,必回惶無計,若不見同,取之如拾芥耳。
斷三峽,據巴蜀,分兵定湘中,便全有上流。
以此威聲,臨九派,斷彭蠢,傳檄江南,風之靡草,不足比也。
政小延引日月耳。
江陵本憚襄陽人,加唇亡齒寒,必不孤立,甯得不見同耶?以荊雍之兵,掃定東夏,韓白重出,不能為計,況以無算昏主役禦刀應敕之徒哉?”及山陽至巴陵,帝複今天武赍書與穎,胄兄弟。
去後,帝謂張弘策曰:“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次之;心戰為上,兵戰次之,今日是也。
”近遣天武,往州府人皆有書,今隻有兩封與行事兄弟,雲——具天武口。
及問天武,口無所說。
天武是行事心膂,彼聞必謂行事兄弟共隐其事,則人人生疑。
山陽惑于衆口,判相嫌二,則行事進退無以自明,是馳兩空函定一州也。
山陽至江安,果疑不止。
穎胄乃斬天武,送山陽,信之。
至荊州,馳入城,将逾阈懸門,發折其轅,投車而走。
陳秀拔戟逐之,斬于門外。
穎,胄即遣驲使傳首于帝,仍以南康王尊号之議來告曰:“時不利,當須待來年二月。
”帝答曰:“今坐甲十萬,糧用日竭。
若頓兵十旬,必生悔吝。
且太白出西方,仗義而動,天時人謀,有何不利?昔武王伐纣,行逆太歲,複須待來年耶?帝不從,乃赫然大号也]。
戊申,帝發自襄陽[帝留弟守襄陽城,謂曰:“當置心襄陽人腹中,推誠信之,勿疑也,天下一家,乃當相見也。
”]郢魯諸誠及諸将并降[初,東昏遣吳子陽十三軍救郢州,進據巴口。
帝命王茂潛師襲加湖,子陽竄走,衆盡溺于江。
郢魯二城相視奪氣。
先是東昏使陳伯之鎮江州,為子陽聲援。
帝謂諸将曰:“夫征讨未必須實力,聽威聲耳。
今加湖之敗,誰不驚服?” 陳武牙,即伯之之子,狼狽奔歸。
彼人之情當兇懼我。
謂九江可傳檄而定也。
因命搜所獲俘囚,得伯之憧主蘇隆之,厚加賞賜,使緻命焉,魯山城郢并降。
伯之及子武牙見帝至,并束甲請罪]。
壬午,帝鎮石頭,命衆軍圍六門,衛尉張稷斬東昏,以黃油裹首送軍[帝命呂僧珍勒兵封府庫。
收潘妃,誅之。
以宮女二千人分赍将士也]。
平京邑,齊和帝以位禅梁。
帝即位。
太清元年,齊司徒候景以十三都年屬。
侯景反。
至京師,幽帝而崩[天監中,釋寶志為詩曰:“昔年三十八,今年八十三,四中複有四,城北火酣酣”。
帝封記之。
帝三十八克建業,八十三遇火災。
元年四月十四日同泰寺火災。
皆如其言,此之謂也]。
侯景立武帝太子綱為帝,又為景所殺[追尊為太宗簡文皇帝也]。
湘東王繹于荊州,使王僧辨等平侯景,傳首江陵[僧辯等勸進曰:“軍衆以今月戊子總集建康,分勒武旅百道同趨,轟然大潰,群兇四滅。
伏惟陛下,咀痛茹衰,嬰憤忍酷。
自紫庭绛閥,胡塵四起,掖垣好峙,冀馬雲屯,豺狼當道,非止一人,鲸鲵不枭,經五載矣。
天威既振,冤恥并雪,百司嶽牧,仰祈宸鑒。
成以錫圭之功。
既歸有道;當壁之禮,允屬聖明。
而優诏謙沖,奮然凝邈;飛龍可跻,而乾交在四;帝阍雲叫,而阊阖未開;讴歌再馳,是用翹首。
豈可久稽群議,有曠夷則也]景子湘東王即位于江陵[是為孝元皇帝,武帝第七子也]魏使萬紐,于謹來攻,梁王蕭詧率衆會之,帝見執,魏人戕帝[初,武陵之平,議者欲固具舟艦遷都建邺,宗懔,黃羅漢皆楚人,不願移。
曰:“建業王氣已盡,諸宮州已滿百,于是留,尋而歲星在井,熒惑守心。
帝觀之,慨然謂朝臣曰: “吾觀玄象,将恐有賊,但吉兇在吾,運數由天,避之何益?”尋為魏軍所逼,城陷見執,進土而殁之,古老相傳雲:“洲滿百,荊州出天子。
”桓玄為荊州刺史,内懷逆意,乃遣鑿一洲,以應百數。
随而崩破,竟無所成。
宋文帝為宜都王,在藩一洲,自立。
俄而文帝篡統。
太清末,枝江揚閻浦生一洲。
明年,而梁元帝立。
承聖未,其洲與大岸通也]江陵既陷,王僧辯,陳霸先等議立帝子方智[是為敬皇帝,元帝第九子],于江州奉迎至建業即位。
太平二年,禅位于陳。
【譯文】 梁高祖武皇帝蕭衍是巴陵王手下的法官,後來成為竟陵上蕭子良的八個朋友之一[當初,蕭衍父親死去,他很不得志,等到郁林王喪失做皇帝的道德的時候,齊明帝正做他的輔政大臣,齊明帝想廢掉郁林王,蕭衍經常想幫他一把,廢齊武帝的後代郁林王,以此解除心中恥辱。
齊明帝也了解他的這種想法。
經常和他謀劃一些重要事情。
當時,齊明帝想追逐随王,又因為王敬則盤據會稽,恐怕他叛亂,因為這兩件事向蕭衍咨詢,蕭衍回答說:“随王雖然名聲不錯,但其實并沒什麼才能。
既沒有能幹的心腹輔佐他,爪牙也不過隻有象司馬垣曆生和武陵太守卞白龍這樣的人罷了,況且這些人都是些勢利小人,如果你能給他們顯要的職位,就會為你奔走先後。
所以說随王那裡隻須寄封信去就行了,王敬則這個人也沒什麼野心,不過想安穩地享清福罷了,可以多賞給他美女,以此使他高興就行了。
”齊明帝說:“我的想法也是這樣。
”後來果然采用了蕭衍的策略]魏國的将領王肅攻打司州,蕭衍率兵打敗了他,因為功勞被封為建康郡男。
齊明帝死後,東昏侯繼承了帝位,齊明帝遺诏封蕭衍為都督,雍州刺史[東昏侯的時候,劉暄等掌握中書省大權,人們稱他們為“六貴”;還有禦刀等八個有實權的人被稱力“八要”。
這些人都敢象皇帝那樣行使權力,蕭衍對王弘策說:“政令從很多人口中出來,混亂因此就要開始,我
王敦威振内外,将謀為逆,肅宗征破之[用溫峤等決計征之。
初,敦之謀反也,溫峤為其從事中郎,夙夜綜其府事,僞相親善,京兆尹缺,峤說敦曰:“宜自樹腹心,以間構人主。
愚謂錢鳳可用。
”敦曰:“莫若君。
”峤僞辭讓,臨别之際,峤自起行酒。
峤僞醉,以手闆擊錢鳳帻,帻為之堕,乃作色曰:“錢世儀何人,溫太真自行酒而敢不飲?”鳳不悅,以醉為解。
明日,峤将發,鳳說敦留之。
敦曰:“峤常雲錢世儀精神滿腹,昨小加聲色,豈得以此相讒耶?”峤至都,陳敦反逆狀]。
三年,肅宗崩,至孝武帝昌明立,簡文皇帝三子。
羝賊苻堅寇淮南,晉冠軍将軍謝玄等人大破堅于淝水[苻堅以百萬之衆至淝水。
謝玄乃選勇士八千人涉渡淝水,玄遣使謂堅曰:“阻水為陣,曠日持久,請小卻與君周旋。
”秦諸将聞前軍卻,謂已失利。
朱序之徒聲雲堅敗。
大軍退,自相填籍,聞風聲鶴唳,皆雲南軍至也。
遂大敗]。
堅還長安[苻堅以此卒亡滅也]。
二十一年,帝崩。
自後遂幹戈相繼,至安帝為桓玄所滅。
宋祖劉裕平玄。
至恭帝,遂禅位于宋。
【譯文】 晉中宗元皇帝司馬睿在江東興起。
[司馬睿字景文,晉宣帝的曾孫,司馬睿小的時候就很聰明,到中原一片混亂的時候,就與王敦等渡過長江鎮撫安定江東局勢。
很得百姓擁戴,後來王敦在武昌謀反,進軍到南京,司馬睿帶兵攻打他,不能戰勝,于是把政權交給王敦管理。
王敦退兵重新鎮守武昌郡],司馬睿在位十六年,死後太子司馬紹繼位[司馬紹字道畿,就是肅宗明皇帝]。
王敦權力很大,朝遷内外都很懼怕他。
王敦想謀反,肅宗率兵征讨,戰勝了他[肅宗用溫峤等人的計策戰勝王敦。
當初王敦謀反的時候,溫峤做他的從事中郎,一天早晚為王敦奔波,假意讨好王敦,後來京兆尹職位空缺,溫峤對王敦說:“應該培養自己親近的人,這樣才能使皇上衆叛親離。
我認為錢鳳這個人應當被任用。
”王敦說:“他不如你。
”溫峤假裝辭讓。
臨别的時候,溫峤起身依次敬酒,假裝喝醉,用手闆打落錢鳳的頭巾,并大怒說道:“錢世儀什麼東西,溫某人親自敬酒而竟然敢不喝?”錢鳳不高興,溫峤用喝醉了作解釋。
第二天,溫峤将要返回京城,錢鳳勸說王敦不要放他走。
王敦說: “人家溫峤常說你寬容大度,昨天即使稍有不對,難道就該報複說人家的壞話嗎?”溫峤回到京城,向皇帝奏明了王敦謀反的情況]。
肅宗在位三年,他死後孝武帝司馬昌明繼位。
他是簡文皇帝的三兒子。
羝族人苻堅侵入淮南,東晉冠軍将軍謝玄等率兵在淝水打敗了符堅[苻堅率領百萬人馬進軍到淝水。
謝玄精選八千勇敢的士兵渡過淝水,謝玄派使者對苻堅說:“兩軍隔着淝水對峙,一時間分不出上下,我請你方稍稍後撤一下,給我們留出作戰的空間。
”前秦的将領們聽說前邊的軍隊後退,以為被打敗了。
朱序等人又故意大喊荷堅被擊敗了。
符堅的部隊在敗退中因慌亂而自己互相踐踏,聽到刮風和鶴的鳴叫聲都驚恐地喊道東晉的軍隊殺過來了,因此被東晉打得大敗]。
荷堅向北返回長安[荷堅因此最終難逃滅亡的厄運]。
孝武帝在位二十一年,他死後天下戰亂不停,東晉到安帝的時候被桓玄篡奪了政權。
宋太祖劉裕平定了桓玄的叛亂。
到晉恭帝的時候,不得不把帝位讓給了劉裕。
高祖武皇帝姓劉,名裕,字德輿,彭城人。
桓玄篡晉[僞楚桓玄,字敬德,谯國龍亢人也。
形貌懷特。
為江州刺史,襲殺荊州刺史殷仲堪。
會稽王世子元顯專政,以玄跋扈,遣軍征之。
玄聞見讨,即率衆下至京師,殺元顯。
诏以玄為丞相,封楚王,遂禅位]。
高祖與劉毅,何元忌等潛謀匡複,起兵平玄[時桓玄使桓弘鎮廣陵,劉道規為弘中軍參軍,今道規襲弘。
桓修鎮丹徒,高祖為修中軍參軍,自襲修。
克期同發,劉毅,道規等既襲廣陵,斬桓弘,以其衆南渡;高祖、何無忌襲京師,斬桓修,率二州之衆千二百人進舍竹裡,移檄京師。
曰:“夫成敗相因,理不常泰,狡焉縱虐,或值聖明。
自我大晉,屢揚陽九之厄。
隆安以來,皇家多故,貞良死于豺狼,忠臣碎于虎口。
桓玄敢肆侵慢,阻兵荊郢,肆暴都邑,天未忘難。
兇力實繁,逾年之間,遂傾皇祚,主上播越,流幸非所,神器沉辱,七廟堕墜。
雖夏後之罹浞、豷,有漢之遭莽、卓,方之于玄,未足為喻。
自玄篡逆于今,曆載彌年亢旱,民不聊生:士庶病于轉輸,文武困于版策。
室家分析,父子乖離,豈惟《大東》有抒軸之悲,摽梅有傾筐之怨而已哉?仰觀天文,俯察人事,此而可存,孰有可亡?凡在有心,誰不扼腕?裕等所以叩心泣血,不遑啟處,夕寤宵興,思獎忠烈,潛構崎岖,過于履虎,乘機奮發,義不圖全。
輔國将軍劉毅,廣武将軍何無忌等,忠烈斷金,精誠貫日,投袂荷戈,志在畢命。
義衆既集,文武争先,鹹謂不有一統,事無以輯,辭不獲己,遂總軍要,庶上憑祖玄之靈,下竭義夫之力,剪馘逋逆,蕩清華夏。
公侯諸君,或世樹忠貞,或身寵爵祿,而并俯眉猾豎,無由自效。
顧瞻周道,甯不吊乎?今日之事,良其會也。
裕以虛薄,才非古人,受任于既傾之運,接勢于已替之機,丹誠未宣,感奮填激,望霄漢以詠懷,顧山川而增伫。
投檄之日,神馳賊廷。
”何無忌之辭也。
桓玄使桓謙屯東陵,卞範之屯覆舟山。
義軍朝食,并其餘,進造覆舟山東,令赢兵登山,多張旗幟,布滿山谷,高祖率衆奔之,士皆殊死戰,謙軍一時潰走,玄單駿走江陵,玄将入蜀,奔至枚回州,逢益州參軍費恬之黨,射殺之],奉天子反正,因居将相之任,封豫州郡公,蜀賊谯縱稱王,高祖遣将征平之[高祖使朱齡石率衆二萬,自江陵伐蜀。
高祖誡曰:“劉敬宣往出黃武,無功而退。
今者師出應道青衣,賊料我當出其不意,複從内水。
如此,則涪城之戊必有重兵,若逼黃武,正堕其計。
今軍自外水出,取城都,疑兵向黃武,此制敵之上策。
為書于函,署曰:“至白帝發。
”諸将雖行,未知所趨。
及至白帝,乃發書,言衆軍悉由外水,藏熹自中水出廣漢。
使赢弱乘高檻千餘向黃武。
谯縱果至,谯道福重兵守涪城,朱齡石次彭模,拒成都二百裡。
谯縱大将侯晖等屯彭模。
朱齡石謂劉鐘曰:“天方暑熱,賊今固險,攻之難拔,隻困吾師,欲蓄銳息甲,伺隙而進,卿以為何如?”鐘曰:“不然。
前揚聲言大衆由内水,故谯道福不敢舍涪。
今重兵卒至,出其不意,侯晖之徒己破膽矣。
晖之阻兵非堅壁也。
因其懼而攻之,其勢易克,克彭模,鼓行而前,成都不能守矣。
緩兵相持,虛實将見,涪軍複來,難為敵也,若進不能戰,退無所資,二萬餘人同為蜀子虜矣。
”從之。
明日,遂攻,皆克,斬侯晖。
于是遂進克諸城,諸城守相次瓦解,縱自缢而死]。
姚泓僭号于西京,高祖征平之,擒泓[高祖既滅秦,入長安,留子義真鎮長安,而還江南。
時赫連都統萬,聞之大悅,謂王買德曰:“朕将進圖長安,卿試言進取之方略。
” 買德曰:“劉裕滅秦,所謂以亂易亂,未有德政以濟蒼生,關中形勝之地,而以弱才小兒守之,非經遠之規。
狼狽而反者,欲速成篡事,無暇有意于中原。
陛下以順伐逆,義貫幽顯,百姓懸命望陛下旗鼓,以日為歲。
清泥上洛,南師之要沖,宜置遊軍斷其去來之路,然後杜潼關,塞崤峽,絕其水陸之道,聲檄長安,申布恩澤,三輔之人皆壺漿以迎王師矣。
義真獨坐空城,逃竄無所,一旬之間必見縛于麾下。
所謂兵不血刃,不戰而自定也。
”勃勃善之,南伐長安。
高祖懼,召義真東鎮洛陽,以朱齡石守長安,長安人逐齡石而迎勃勃,遂矢關中也]。
鮮卑慕容超據守青州,稱燕王。
高祖征擒超[初,超叔父德盜有三齊,德死超襲其位,遂寇淮北。
高祖将有事中華,因其侵也,乃北伐超。
大将軍公孫五樓說超曰:“吳兵輕銳,難與争鋒,斷截大岘,使不得入,上策也;堅壁青野,艾除粟麥,中策也;據城待戰,下策也。
”超曰: “引,使過岘,我以鐵騎踐之,成擒矣。
何處青野自取蹙弱乎?”初謀是役也,谏者申賊若嚴守大岘,則堅壁廣固,守而不出,軍無所資,何能自支。
高祖曰:“不然,鮮卑姓貪,略不及遠,既幸其勝,且愛其谷。
謂我孤軍,将不及久,必将引,我且示輕戰,師一入岘,吾何患焉?”既逾岘,虜軍未出,高祖喜曰:“天贊我也。
”衆曰:“軍未克,公何悅焉?”高祖曰:“師既過險,士有必死之志;餘糧栖畝,軍無潰乏之憂,虜堕吾計,勝可必也。
” 六月,慕容超使五樓據臨朐,赢老守廣固。
聞軍近,超亦會焉。
拒臨朐四十裡有巨蔑水,超使五樓往據之,曰:“晉軍得水則難敗也。
”五樓馳進。
前鋒孟龍符奔就争先,得據之。
五樓退,大軍有四千人,分為兩翼,方軌徐進未及,臨朐賊騎交至。
龍符等拒之,日向昃,哉猶酣。
高祖謂檀韶等曰:“虜之精兵悉于是矣,臨朐留守必将寡弱。
子以潛軍逾其後,往必克城,多易旗幟,此韓信所以克趙也。
且吾前言兵自海道往,必聲之。
”韶等鼓行而進。
賊望曰:“海軍至。
”超棄城走,遂克之。
軍聞城陷,懼而不敢動,高祖親鼓,士兵感奮,大奔崩之。
超奔廣固,進軍圍之,城陷獲超,歸于京師,斬于建康市]。
賊盧循據南海,因高祖北伐,乘虛下襲建業。
高祖還,乃平之。
劉毅據荊州,二于高祖。
高祖遣将征,誅毅[裴子野曰:“義旗同盟,莫有能全其功名者,何也?相與見疇日之嬌捷,不知王業之艱難。
彼則褰裳濡足,唯利是視;我則芟夷群醜,甯或負人。
劉希樂,諸葛長民皆人傑也,豈其暗于天命,亦勢使之然欤?假如何孟齡石長道庶其有血食。
善哉,武王之作周也,八百諸侯皆同會曰:“纣可伐也。
”尚還師于孟津,豈不知順人行戮惡? 欲速多禍也。
高祖東方之師疾則疾矣,而僥幸之釁于是乎繁。
鳴呼,仁義之弊至于偷薄,而況奇功哉]。
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反,征之[裴子野曰:“書稱慮善以動,動惟厥時。
若司馬休之之動,非其時。
罔敢知吉。
已雖得衆,能違天乎?五運推移,無有不亡之國。
為廢姓,處亂朝,賢若三仁,且猶颠沛,而況豪俠者哉?昔中原殄滅,衣冠道盡,于是四海争奉中宗,豈徒系于晉德,實大有禮儀,故能遂兼南國,其興也勃焉。
至于義熙,不欲異于是矣,而宗室交流,未忘前事,波迸越逸,禍敗相尋,豈龛黎之伐弘多,将咎周之徒孔熾,不達興廢,何其黯欤!]。
晉帝加高祖位相國,總百揆,揚州牧,封十郡,為宋公。
晉安帝崩,大司馬琅琊王即位,征帝入輔,禅位于宋[帝奉表陳讓,表不獲通。
宋台臣勸進,猶不許。
太史令駱達陳天文符應曰:“按晉義熙元年至元熙元年,太白晝見,經天。
凡七占,曰:“太白晝經天,人更主,異姓興。
義熙七年,五虹見于東方。
占曰:“五虹見,天子黜,聖人出。
九年,鎮星,歲星,太白,熒惑聚于東井。
十三年,鎮星入太徽。
占曰:‘鎮星守太徽,有立王,有徙王。
元熙元年,黑龍四登于天,《易經》曰:“冬龍見,天子亡社稷,大人受命。
”漢建武至建安末一百九十六年而禅魏,魏自黃初至鹹熙末四十六年而禅晉,晉自太始至今百五十六年。
三代揖讓,鹹窮于六六亢位也。
”帝乃從之]。
【譯文】 宋高祖武皇帝劉裕,字德輿,彭城人氏。
桓玄篡奪晉政權[桓玄字敬協,谯國龍亢縣人,身體和相貌都特殊。
他做江州刺史,襲擊并殺死了荊州刺史殷仲堪。
會稽王的兒子司馬元顯因為桓玄做的太過份,派兵攻打他。
桓玄聽說将要被讨伐,立即帶領部下進軍到宋城,殺死了司馬元顯。
皇帝元奈下诏書封桓玄為丞相,楚王。
後來幹脆把帝位禅讓給桓玄],宋高祖劉裕和劉毅何無忌等人暗地裡圖謀重建晉政權,發兵平定了桓玄的反叛[當時桓玄讓桓弘鎮守廣陵,劉道規為桓弘的中軍參軍。
劉裕讓他襲擊桓弘;桓修鎮守丹徒,劉裕本人是桓修的中兵參軍,襲擊桓修。
到規定日期同時行動。
劉毅,劉道規等襲擊廣陵以後,殺死了桓弘,率領桓弘的舊兵向南渡過長江。
劉裕,何無忌等襲擊京城,殺死了桓修,率領二個州的兵馬一千二百多人進軍駐紮在竹裡,向京城發布檄文,說:“成功失敗互為因果,沒有什麼定數。
狡猾之徒施行虐政,或許正是聖明的君主統治時發生的。
我們晉朝建國以來,多次遭受上天降下的厄運。
隆安以來,宮庭内很不安定,賢德的人才都死于非命,桓玄竟敢傲慢地盤據在荊、郢兩州,起兵叛亂,使百姓遭受戰亂的踐踏,上天不容。
然而他的力量确實很強大,一年多的時間裡,就颠覆了我們晉朝的政權,皇上流亡颠沛,國家的權柄慘遭侮辱,宗廟被破壞,即使與夏代後羿遭寒浞等亂臣的算計,漢代遭到王莽、董卓等亂臣的破壞相比,桓玄對晉的危害還是要厲害的多。
自從桓玄篡奪帝位以來,連年大旱,百姓苦幹深重的賦稅,文臣武将都對現狀深為不滿,家庭生活妻離子散,悲慘的情景就象《詩經·大東》和《詩經·摽有梅》所描寫的那樣。
考查天文,對照人事,桓玄不鏟除,還有什麼人該鏟除呢?天下仁人志士,有誰不是憤激長歎?我等之所以不敢拒絕辛勞,就是要協同忠烈的義士共同為國家的重建盡一點力量,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輔國将軍劉毅,廣武将軍何無忌這些人,同心同德,決心為國家拼死一戰,現在正義的力量已經集合起來,文臣武将奮勇争先,都立志不恢複大業就不放棄鬥争。
于是率領軍民,希望上借祖宗在天之靈的佑護,下盡忠勇壯士的力量,打敗反叛的不義之人,使華夏重新恢複往日的甯靜。
現在各位公侯有的世代樹立忠義的名聲,有的本人享受國家的爵位和傣祿,今天卻一起甘受桓玄的擺布,不能報效國家,難道不可悲嗎?現今時機已經成熟,我劉裕憑借個人微薄的力量,不如古代賢人的才能,在最危急的關頭接受挽救國家命運的任務,滿腔忠誠沒等表現,心中已被感慨和憤激填滿。
仰望天空,内心的激動不能控制;回頭見到高山大河,伫立沉思,不願馬上離去。
發布讨伐敵人的檄文的時候,心神仿佛早已進入殺敵報國的戰場。
何無忌作。
”桓玄讓桓謙帶兵駐守東陵,卞範之駐守覆舟山。
劉裕的軍隊早晨吃飯時加了飯量,向覆舟山東南進軍。
讓身體條件差的兵士登山時多打旗幟。
劉裕親自率領大軍朝着旗幟所指方向敵人展開攻勢,士兵都拼死作戰。
桓謙的軍隊馬上潰敗下來逃走。
桓玄一人騎馬向江陵方向逃去,在将進入蜀地的時候,改變方向逃往枚回州,正遇上益州參軍費恬的部下,被他們用箭射死],輔助天子重新恢複帝位,劉裕因此被委以将相的重任,被封為豫州郡公,蜀地的叛軍谯縱割據稱王,劉裕派手下将領讨伐并平定了叛亂[劉裕讓朱齡石率領二萬士兵從江陵出發讨伐谯縱,劉裕告誡說:“劉敬宣以前從黃武出兵,沒有任何戰果而退回來,現在軍隊從青衣江出發,叛軍料想到我們應出其不意,還是從内水進軍。
這樣的話,涪城一定會有重兵把守,如果逼迫黃武,正好落入他們的圈套,現在軍隊從外水出擊,攻取城都,派疑兵向黃武進發,這是克制敵人的上策。
”把這些寫成信函形式,封面寫道:“到白帝城後打開看。
”将領們雖然出發,卻不知道具體的去向,一直到了白帝城,打開書信,上面說所有部隊都從外水出擊,隻有臧熹率軍從廣漢出發,率領老弱乘四方加闆的千餘艘大船向黃武進軍。
谯縱果然派谯道福率領重兵把守涪陵城。
朱齡石進駐到彭模,離成都二百多裡遠。
谯縱手下大将候晖等人駐紮在彭模。
朱齡石對劉鐘說:“天氣剛開始暑期的悶熱,敵方憑借天然險阻,很難攻打,白白讓我們的軍隊疲勞。
我想暫時養精蓄銳,乘機攻打敵人,你以為怎麼樣?”劉鐘說:“這樣不行。
先前我方故意放出風聲說大軍從内水出擊,所以谯道福不敢放棄涪城。
現在大兵壓境,侯晖等人已經吓破膽了,侯晖手下的兵士不是很難對付,乘他們恐懼的時候攻打他們,很容易攻克。
攻克彭模,大張旗鼓向前進軍,輕易就能再攻克城都。
駐紮不動,虛實情況暴露,涪城的敵人再來,可就不好對付了。
如果向前不能作戰,退後又沒有什麼依靠,二萬多大軍就會都被谯縱俘虜。
”朱齡石聽從了劉鐘的建議。
第二天攻打彭模,殺死了侯晖,于是連連攻取數城,谯縱見大勢己去,自殺而死]。
姚泓在西京長安作亂,高祖讨伐并平定了叛亂,擒獲姚泓[高祖滅掉前秦以後,進入長安。
留下兒子義真鎮守長安,自己帶兵返回江南。
赫連勃勃建都統萬城,聽說這件事很高興,對王買德說:“我想進兵攻打長安,請你談談進攻的謀略?”王買德說:“劉裕消滅前秦,沒給百姓帶來什麼好處。
關中是險要的地方,卻派一個才能一般的兒子把守,并不是長遠的打算啊!他之所以要急急忙忙趕回江南的原因,是想馬上篡奪帝位,沒有空閑時間經營中原。
陛下你以正義攻打叛逆,天下人都知道你的正義,百姓都等着這一天的早日到來。
從清泥到洛陽的南邊,是軍隊必然要攻取的險要的地方,應該派機動部隊截斷來往的道路。
然後守住潼關和崤山峽谷,斷絕敵人水陸來往的道路,向長安發檄文并施行恩惠德行,長安附近的人就會熱烈歡迎你的大軍的到來。
劉義真孤立無援把守空城,沒有逃竄的地方,不到十天,一定會被你擒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刀刃不沾血,不用戰鬥而達到目的。
”赫連勃勃認為他分析的對,向南攻打長安。
高祖害怕,讓劉義真鎮守洛陽,派朱齡石把守長安。
長安人驅逐朱齡石而迎接赫連勃勃。
于是高祖失去了關中]。
鮮卑人慕容超盤據青州,自稱燕王。
高祖讨伐他,擒獲慕容超[當初,慕容超的叔父慕容德竊取三齊之地,慕容德死後,慕容超繼承了他的位置,于是侵入淮河以北地區。
高祖想統一中華,抓住慕容超入侵的機會,開始向北讨伐慕容超。
大将軍公孫五樓勸慕容超說:“吳地的士兵輕裝而且銳利,很難對抗。
派兵把守大岘山,使劉裕軍隊不能靠近我們,是上策;加固壁壘使敵人不能進入,轉移人口物資,使敵人無所獲取,收割粟麥,是中策;呆在城中等待決戰,是下策。
”慕容超說:“派兵引誘敵人經過大岘山,我用裝備鐵甲的騎兵踐踏他們,就能擒拿敵人,為什麼要放棄鬥争并削弱自己呢?”開始謀劃這場戰鬥的時候,參與的人都提出敵人如果嚴密地把守大岘山,不輕易出來交戰,那麼就會導緻給養跟不上,不能堅持下去。
高祖說: “不會這樣,鮮卑人貪婪,沒有長遠的策略,既希望勝利,也吝啬那些莊稼,不會輕易收割。
認為我們是孤軍深入,不能長久堅持,一定會挑逗我們和他決戰,我們假意應戰,等到我們一過大岘山,局勢就對我們有利了。
”進入大岘山後,不見敵人動靜,高祖高興地說:“老天幫助我們呀!”衆人說: “我們還沒有打勝仗,你為什麼這樣高興?”高祖說:“我們的軍隊已經通過了險要之地,将士有拼死戰鬥的決心,田野裡遍地是糧食,軍隊不會潰乏。
敵人中了我們的計策,打敗他們是一定的了。
”六月,慕容超派公孫五樓把守臨朐,老弱士兵守衛廣固。
聽說劉裕大軍逼近,慕容超也清醒了許多,離臨朐四十裡的地方有條巨蔑河,慕容超派公孫五樓去搶占,說:“晉的軍隊得以搶先就不好戰勝他們了。
”公孫五樓飛快地進軍。
前鋒孟龍符搶在公孫五樓前面占領了巨蔑河。
公孫五樓退了回去。
大軍四千人分兩路緩緩前進,沒等到臨朐,慕容超的軍隊就紛紛到達。
孟龍符等率兵抵抗。
太陽偏西的時候,戰鬥正激烈。
高祖對檀韶等人說:“敵人的精兵都在這裡了,臨朐留守的士兵一定是些老弱并且人數不會很多。
你偷偷繞過他們的後邊,襲擊臨朐,一定能攻克。
多更換旗幟以迷惑敵人。
這是韓信用來攻克趙地的辦法。
況且我以前聲稱軍隊從海道進發,你們到達之後一定要大加宣揚。
”檀韶等人擊鼓進軍。
敵人看見後大驚失色,高呼:“從海道來的軍隊到了!”慕容超丢掉城池逃跑。
于是攻下了臨朐。
敵方軍隊聽說臨朐已被攻陷,一時不知所措。
高祖劉裕親自擊鼓助威,士兵都奮勇作戰。
大敗敵人。
慕容超逃進廣固,進軍包圍他,攻下城後擒獲慕容超,押解到京城,并在建康處決了他]。
盧循盤據在南海郡,乘高祖北伐的機會,襲擊建業。
高祖返回後,打敗盧循。
劉毅在荊州,背叛高祖。
高祖派将領讨伐并殺死劉毅[裴子野說:“樹立義旗,結盟成就大事的人,很少有善始善終的,為什麼呢?當時在一起共同目睹了成功勝利的場景,不知道稱王為帝的艱難之處。
互相計較輕重利害,彼此各不相讓。
認為别人都是沒出什麼大力,而我是消滅敵臉人的主力,所以甯可我對不起他,不能他對不起我。
劉希樂和諸葛長民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難道是因為不知天命嗎,還是形勢發展才使他們這樣做的?武王締造周朝真了不起啊!八百諸侯會盟,都說:“纣王可以被讨伐了”,尚且把軍隊退回孟津。
難道是他不知道順應民意,讨伐民賊嗎?實在是因為性急就會招緻很多禍患呀!高祖派往東邊的部隊是足夠快了,而僥幸的行動從此多了。
哎,仁義之道衰落而達到不厚道的地步,更何況要建立奇功了]。
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反叛,讨伐他[裴子野說:“《尚書》主張考慮周全再采取行動,行動要把握好時機,象司馬休之那樣的行動,沒有把握好時機。
老天厭棄晉,誰也沒辦法再去救助,司馬休之本人雖很得民心,能違抗天意嗎?五種運勢變化演進,沒有不最終滅亡的國家。
成為衰落的姓氏,處在昏亂的朝代,即使象商代的三位賢人那樣有才德,尚且難逃颠沛流離的命運,況且豪傑俠義之士了!” 過去中原曾被殘無人道的踐踏。
現在四海之内都争着侍奉中宗,難道僅僅因為他是晉的後裔的緣故嗎?他本人确實有禮儀,所以才能統一南方,生機勃勃地興起。
到司馬德宗的時候,仍舊想維持這樣的局面,然而卻不能做到]。
晉帝加封劉裕為相國,總領百官,作揚州牧,封給十個郡的地盤,進官爵為宋公。
晉安帝死後,大司馬琅琊王繼位,讓劉裕進入朝廷輔佐他,并最終迫于無奈把帝位交給了劉裕[劉裕捧着表冊表示辭讓,但沒有通過。
宋的谏官勸說劉裕繼皇帝位,劉裕也沒有答應。
太史令駱達陳述天文與人事的應合,說: “從晉義熙元年到元熙元年,金星白天出現,一共占蔔七次,卦辭說‘金星白天經過天空,百姓更換皇帝,異姓興起。
’義熙七年,五道彩虹出現在東方,占蔔卦辭說‘五道彩虹出現,皇帝被廢掉,聖人出現。
’義熙九年,鎮星、歲星、金星、火星聚集在東井星附近。
義熙十三年,鎮星進入太徽區城,占蔔,卦辭說‘鎮星把守太徽,有新立的人主,有流亡的人主。
’元熙元年,黑龍四次升人天空,《易經》上說:‘冬天有龍出現,人主喪失國家,另有賢人受天命而做皇帝。
’漢代建武元年至建安末年一共一百九十六年而把帝位讓給魏國。
魏國從黃初元年至鹹熙末年一共四十六年而把帝位讓給晉國。
晉國從太始元年到今天已經有一百五十六年。
三代互相讓出帝位。
都發生在逢六的年數上。
”劉裕于是聽從了他]。
永初元年六月丁卯,即帝位于南郊。
設壇,柴燎告天。
禮畢,備法駕幸建康宮,臨太極前殿。
大赦改元。
在位三年崩[初,大漸,召太子,誡之曰: “檀道濟雖有幹略而無遠志;徐羨之與傅亮當無異圖;謝晦常從征伐,頗識機變,若有同異。
必此人也。
可以會稽處之。
後皆如言也],立太子義符[是為榮陽王。
即位昏亂,司空徐羨之輔政,廢為榮陽王]。
廢,立宜都王宜隆[是為義帝,帝,高祖第二子。
為太子劭所殺。
初,劭及弟睿并多乖禮度,懼上知,乃為巫蠱咒咀。
帝聞之,大怒,将廢劭而殺睿,更議所立。
持疑未定,以事語睿母潘淑妃。
以告劭,劭悖兇,乃弑帝于合殿,劭即位也]。
弑,立武陵王駿[是為孝武皇帝,文帝第三子也。
劭弑帝,駿起義兵至宋,誅劭]。
崩,立太子業[是為前廢帝。
帝兇悖。
左右壽寂之殺之]。
崩,立湘東王或[是為明帝,義帝第十八子也。
孝武諸子,江州刺史晉安王勳,尋陽王子房等并舉兵反,皆征平之]。
崩,立太子昱[是為後廢帝,在位兇悖。
常欲殺揚玉夫,玉夫懼。
是夜七夕,令玉夫伺織女渡報己。
王敬則先與玉夫通謀,玉夫候帝眠熟,遂斬之,送首與齊王蕭道成也]。
崩,立順帝準[是為順皇帝,明帝第三子也],遜位于齊蕭道成,凡八代六十六年。
【譯文】 永初元年六月丁卯日,在南郊登上皇帝位,建築土壇并燒柴祭天。
禮儀結束後乘車回到建康宮,到太極前殿正式宣布執政。
大赦天下,改用新的年号。
在位三年後死去[當初病危的時候,召見太子,告誡說:“檀道濟雖然有才能卻沒有長遠的志向;徐羨之和傅亮應當不會有反叛的可能;謝晦經常跟着我出征讨伐敵人,很善于根據形勢變化想法,如果有謀反的人,一定非他莫屬,可以安排他去會稽。
後來果然如高祖所預料],太子劉義符繼位[就是荥陽王,做皇帝以後十分昏庸,司空徐羨之輔佐政事,把他廢為荥陽王],後來被廢掉,宜都王劉義隆被立為皇帝[就是宋文帝,宋高祖的第二個兒子,後來被太子劉劭殺死。
當初,劉劭和弟弟劉劭都不遵守禮儀,怕皇上知道,就搞巫術詛咒皇上。
皇上聽說後十分憤怒,想廢掉太子劉劭并且殺死劉濬,重新考慮太子的人選。
正在猶豫的時候,把這件事告訴劉濬的母親潘淑妃,潘淑妃又把這件事告訴劉劭。
劉劭殺死宋文帝,自己繼承了帝位]。
文帝被太子劉劭殺死後,武陵王劉駿起兵讨伐劉劭,殺死劉劭後,劉駿被擁戴為皇帝[劉駿就是孝武皇帝,文帝的第三個兒子,劉劭殺死文帝後,劉駿起兵讨伐并殺死劉劭]。
孝武皇帝死後,太子子業繼位[就是前廢帝。
子業兇殘,身邊侍從壽寂之殺死了他]劉子業被殺死後,湘東王劉或被立為皇帝[就是宋明帝,宋文帝第十八個兒子。
孝武帝的兒子們,江州刺史晉安王劉勳,尋陽王劉子房等起兵反叛,宋明帝劉彧都打敗了他們]。
明帝死後,太子劉昱繼位[就是後廢帝,在位的時候兇殘違背常理,總想殺死楊玉夫這個人。
楊玉夫很害怕。
七月七日這天晚上,劉昱讓楊玉夫在織女星出現的時候告訴他。
王敬則與楊玉夫串通好要殺死劉昱,楊玉夫在劉昱睡熟時候殺死了他,把它的腦袋送給齊王蕭道成],劉彧被殺死後,順帝劉準繼位[劉準是宋明帝的第三個兒子],劉準最後把帝位交給了齊王蕭道成。
宋一共經曆八個帝王,共計曆時六十六年] 齊太祖高皇帝諱道成,姓蕭氏,東海蘭陵人也。
為輔國将軍。
宋明帝初,會稽太守尋陽王子房及在東諸郡起兵。
徐州刺史薛安都據彭城,歸魏,遣從子素兒攻淮陰。
晉安王勳遣臨川年史張淹自鄱陽道入三吳,帝并讨平之,使鎮淮陰。
七年,征返還都[宋明帝嫌帝非人臣相,而人間流言帝為天子,愈以為疑。
帝初見征,部下勸勿就征,帝曰:“主上自誅諸弟,為太子幼弱,作萬歲後計,何關他族?唯應速發,緩當見疑。
骨肉相殘,自非靈長之運;禍患方興,與卿等戮力也]。
至,拜常待。
明帝崩,遺诏使與袁粲共掌機事。
江州刺史桂陽王休範舉兵反,帝讨平之[初,範舉兵,朝廷惶駭。
帝與諸彥回,集中書省計議,莫有言者。
帝曰:“昔上流謀逆,皆因淹緩以敗。
休範必遠懲前失,輕兵急下,乘吾無備,請頓新亭以當其鋒。
”因索筆下議,餘并注同。
乃單車白服出新亭,築壘未畢,賊騎交至,乃解衣高卧,以安衆心,竟破之也]。
遷中領軍,蒼梧王深相猜忌[帝晝卧,裸袒。
蒼梧王率數十騎直入領軍府,立帝于宮内,畫腹為射的,自引滿射之,左右玉夫固谏曰:“領軍腹大,是佳射堋,而一箭便死,後無複射,不如以■箭射之。
”一箭中臍,蒼梧投弓于地也],常語左右楊玉夫:“伺織女渡,報我。
”是夜七夕,玉夫懼,取千牛刀殺之[玉夫與王敬則通謀,殺蒼梧。
赍首送領軍府,報帝。
帝乃戎服夜入殿中。
明旦,召袁粲等計議。
粲欲有言,帝鬓須盡張,眼光如電。
敬則拔刀跳躍,麾衆曰:“天下之事皆應決蕭公,敢有開一言者,染敬則刀。
” 乃自取白紗帽加帝首,令即位。
曰:“事須及熱。
”帝正色曰:“卿都不自解也。
”]帝乃迎立順帝。
荊州刺史沈攸之反,帝讨之[初,攸之稱太後命,已下都,袁粲、劉秉等見帝威名日盛,不自安,與攸之通謀,舉事殿内。
帝命王敬則于殿内誅之]。
進位相國,封齊公,備九錫[策曰:“朕以不造,夙罹■兇。
嗣君失德,書契未紀,威侮五行,虔劉九族,神厭靈..,海水群飛,綴旒之殆,未足為譬,豈直《小宛》興刺,《黍離》作歌而已哉?天贊皇宋,實啟明宰,愛登寡昧,纂承大業,高勳至德,振古絕倫,雖保衡翼殷,博陸匡漢,方斯蔑如也。
今将受公典禮,其敬聽朕命,乃者袁劉構禍,實繁有徒,子房不臣,稱兵協亂,顧瞻宮掖,将成茂草,言念邦國,翦為仇雠。
當此之時,人無固志,投袂徇難,超然奮發。
登戎車而戒路,執金版而先驅。
麾钺一臨,兇黨冰泮。
此則霸業之基,勤王之始也。
安都背叛,竊據徐方,敢率犬羊,陵虛淮浦。
索兒愚悖,同惡相濟,天祚無象,背順歸逆,北鄙黔黎,奄墜塗炭。
公受命宗祊,精貫朝日,擁節軍門,氣逾霄漢;破釜之捷,斬馘蔽野;石梁之戰,枭其渠帥;保境全人,江陽即序,此又公之功也。
張淹迷昧,不顧本朝,爰自南區,志圖東夏,潛軍間入,竊觊不虞,于是江服未夷,皇途薦阻。
公忠義奮發,在險彌亮;以寡制衆,所向風偃,朝廷無東顧之憂,閩越有來蘇之望,此又公之功也。
匈奴野心,侵略疆場,醜羯侜張,勢振彭泗。
公奉辭伐罪,戒旦晨征,兵車始交,氛祲時蕩,吊死扶傷,弘宣皇澤,俾我淮淝,複沾盛化,此又公之功也。
自茲閥後,猃猶孔熾,封永長蛇,重窺上國,而世故相仍,師出已老,角城高壘,指日滄陷。
公眷言王事,發憤忘食,躬擐甲胄,視險若夷,分疆劃界,開創青兖,此又公之功也。
桂陽負衆,輕問九鼎,裂冠毀冕,拔本塞源,烈火焚于王城,飛矢集于君室,群後憂惶,元戎無主,公挺劍凝神,則奇謀不世;把旄指麾,則懦夫成勇,信宿之間,宣陽底定,此又公之功也。
蒼梧肆虐,諸夏糜沸,淫刑以逞,誰則無辜,黔首相悲,朝不謀夕,高祖之業已淪,文明之軌誰嗣?公遠稽殷漢之義,近遵魏晉之典,偎以眇身,入奉宗社,七廟清谧,九區反政,此又公之功也。
袁劉攜二,成此亂階,醜圖潛構,危機密發,據有石頭,志犯應路,神漠内運,霜鋒外舉,祆診載澄,國途悅穆,此又公之功也。
沈攸包藏,歲月滋彰,蜂目豺聲,阻兵安忍,乃眷西顧,緬同異域,而經綸維始,九伐未申,長惡不悛,遂逞兇逆,公仗钺出關,凝威江甸,正情與皎日同亮,明略與秋雲竟爽,至義所感,人百其心,積年逋誅,一朝顯戮,湘浦安流,章台順軌,此又公之功也。
公有濟天下之勳,加之以明哲,道庇生靈,志匡宇宙,戮力肆心,劬勞王室,險阻艱難,備嘗之矣。
若乃締構宗室之勳,造物資始之澤,雲布霧散,光被六合,弼餘一人,永清四海。
遐方款關而慕義,荒服重譯而來庭。
汪哉邈乎,無得而名之也]。
四月,宋帝禅位于齊。
甲午,即皇帝位。
于南郊柴燎告天[曰皇帝臣道成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後帝,夫肇自生靈,樹以司牧,所以闡極則天,開元創物,肆茲大道,惟命不于常。
昔在虞夏、受終上代;粵自漢魏,揖讓中葉。
鹹煥諸方冊,載在典漠。
水德既微,仍世多故,實賴道成匡救之功,以弘濟于阙難,大造颠墜,再構區字,誕惟天人,罔弗和會,乃仰協歸運,景屬與能,用集大命于茲,辭德匪嗣,至于累仍,而群公卿士庶尹禦事,愛及黎獻,暨于百戎,佥曰:“皇天眷命,不可以固違,人神無統,不可以曠主,畏天之威,敢不祗順鴻曆,敬簡元辰,虔奉皇符,登壇受禅,告類上天,以答人衷,式敷萬國,唯明靈是飨],禮畢備法駕幸建康宮,臨太極前殿,大赦改元。
建元四年崩,立太子赜[是為世祖武皇帝也]。
崩,立太孫昭業[是為郁林王,即位無道,武帝棒宮下諸,帝于端門内奉辭,辒辌車載入閣,即奏湖伎,高宗殺之]。
崩,立弟昭文[廢為海陵王也]。
廢,立西昌侯駕,[是為高宗明皇帝,始安貞王道生子也。
即位亟行誅戮,且寝疾經年,預為梓宮。
之故地,高武諸子掃地無餘也]。
崩,立太子寶卷[是為東昏侯,即位兇暴,以金花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
” 又于宮中為市,自為市吏,以潘妃為市令。
義師至,為左右所殺]崩,立和帝寶融[明帝第八子也]。
以位禅梁[先是,文惠太子與才人共賦七言詩,句後辄雲愁,和帝是驗矣。
東昏侯宮裡作散叛髻,反根向後。
東昏時天下散叛矣。
又立帽,骞其口而舒兩翅,名曰:“風渡三橋”。
裂裙向後,總而結之,名曰:“反縛黃鵬”。
梁武宅在三橋,而鳳渡之。
鳳翔之驗也。
黃鵬者,皇離也,而反縛之,東昏戮死之應也。
先是,百姓及朝士以帛填胸,各曰:“假兩”。
假者,非正名也。
儲兩而假之,明不得真也。
東昏誅,子廢為庶人,假兩之意也]。
【譯文】 齊太祖高皇帝蕭道成,東海蘭陵人氏,是宋的輔國将軍。
宋明帝初年,會稽太守尋陽王劉子房以及東部各郡起兵謀反。
徐州刺史薛安都盤據在彭城歸降魏,派侄子索兒攻打淮陰。
晉安王劉勳派臨川内史張淹從鄱陽道進入三吳地區。
蕭道成一并讨伐平定了他們,明帝讓他鎮守淮陰。
宋明帝七年。
蕭道成被皇帝召回京城[宋明帝認為蕭道成相貌不象臣子,而民間又傳言道蕭道成将成為天子,更加懷疑他了。
蕭道成最初被皇帝征召的時候,部下勸他不要應召。
蕭道成說:“皇上殺死自己的子弟,是因為太子年幼而且弱小,所以考慮到自己死後可能出現的複雜情況不利于太子,要提前采取行動,這不關外人的事。
應該馬上應召,慢了就會被懷疑。
況且說骨肉自相殘殺,本來不是綿綿長遠的運勢。
禍患剛剛興起,我将和你們共同努力挽救國家]。
到京城後,被封為常侍。
宋明帝臨死時下遺诏讓他和袁粲共同管理重要事務。
江州刺史桂陽王休範起兵反叛,蕭道成讨伐平定了叛亂[當初休範起兵時候,朝廷内外都很害怕。
蕭道成和褚彥回聚集在中書省謀劃這件事,沒有人開口講話。
蕭道成說:“以前皇室近親叛亂,都因為行動緩慢被擊敗。
休範一定會吸收教訓,派輕銳部隊急速進兵,乘我們沒有準備而偷襲。
現在請讓我去新亭統帥部隊阻持休範的軍隊。
”于是找筆記下議論的結果,其他人都附和贊同,于是身穿白衣坐車到新亭。
還沒等築完堡壘,休範的騎兵就紛紛到了新亭。
蕭道成脫下衣服,安閑地卧躺着,以此來安定軍心。
最終打敗了休範]。
被封為中領軍。
蒼梧王懷疑并忌恨蕭道成[蕭道成白天躺在床上,蒼梧王率領一行人直接闖進領軍府,把蕭道成從被窩中拖出來,帶到宮中,讓他站在地上,在他肚皮了畫上箭靶,拉滿弓要射。
侍從楊玉夫勸說道:“領軍大人肚子大,确實是很好的箭靶,然而一箭過去就會要了他的命,以後沒法再射了,不如用骨制箭頭射他。
”蒼梧王一箭射中蕭道成肚臍,然後才把弓扔到地上罷手不射]。
蒼梧王曾讓揚玉夫。
觀察織女星出現後報告他,這天晚上正值七夕,揚玉夫害怕了,用千牛刀殺死了蒼梧王[揚玉夫和王敬則謀劃好要殺蒼梧王,殺了他之後把腦袋送到領軍府,報告蕭道成。
蕭道成于是穿上行軍打仗時穿的衣服連夜進入宮裡。
第二天早晨,征召袁粲等人來商量處理這件事。
袁粲剛要說話,蕭道成頭發胡須都張開了,眼光象閃電一樣銳利。
王敬則拔刀跳出來對衆人說:“天下的事情都應該由蕭公裁決,有人敢亂講話,别怪我不客氣。
然後自己拿出白紗帽戴在蕭道成頭上,請蕭道成即位。
說:“應該乘熱打鐵,不要錯過機會。
”蕭道成嚴肅地說:“你們自己都不明白呀!”] 蕭道成于是迎接并立了順帝。
荊州刺史沈攸之謀反。
蕭道成讨伐他[開始,沈攸之打着太後的旗号反叛,攻下都城後,袁粲劉秉等人看見蕭道成名聲一天大強大,感到很不安,就和沈攸之串通,圖謀在宮殿内作亂,蕭道成讓王敬則在宮殿内殺死了他們]順帝封蕭道成為相國,齊公,錫給九種器物[表冊上寫道:“我因為沒有成就,曾經遭受艱難和不幸。
繼位的國君沒有道德,殺害了我們劉氏家族的諸多子弟,遭到上大的厭棄。
危險的形勢實在難以描摹。
不僅僅象《詩經》中《小宛》和《黍離》篇所諷刺的那樣。
上天資助我們大宋國,賜給我們這樣一個賢良的而有才幹的相國,關鍵時刻拯救了國家的命運,功績卓著,道德崇高,自古以來找不出第二人。
即使保衡輔佐商朝的功勞,博陸匡救漢朝的業績,與相國相比,實在渺小了許多。
現在給你舉辦隆重的典禮,希望你好好聽我的命令。
當初袁粲、劉秉叛亂,子房不依臣子的要求規範自己,率兵協同叛亂,企圖篡奪帝位,險些把宮庭變為一片廢墟。
嘴上說是為了國家,其實是全部為了敵人。
這個時候,人們都喪失了原則。
而相國卻赴湯蹈火,奮不顧身,身先士卒,親率大軍征讨敵人。
兵戈到處,作亂的叛軍象冰一樣溶解滅亡,這是成就霸業的基礎,報效國君的開始。
薛安都反叛,占據徐地,竟敢趕着牛羊入侵淮浦,索兒愚蠢悖謬,和他狼狽為奸,互相支援,背叛正義的一方,投向亂軍的懷抱,北部邊疆地區的百姓,全部遭到不幸的洗劫,這時你接受祖宗在大之靈的安排,率軍出征,氣勢不凡,拼死一戰獲得勝利,敵人的屍首漫山遍野,石梁地區的戰鬥,殺死了叛軍首領,保衛國土,安定百姓,這又是你的功勞,張淹無知而受人迷惑,不顧國家利益,妄圖竊取東南的土地,這時你的忠義之心顯現,在國家危險的時候越發突出,以少勝多,敵人懾于你的威名紛紛俯首投降,從而為朝廷解除了對東南的憂慮,閩越兩地的人有從疾苦中獲得重生的希望,這又是你的功勞。
匈奴和鮮卑野心勃勃地要侵略我們的領土,你奉命出征,安撫百姓,打擊敵人,大力宣揚皇上的恩惠,使淮河淝水流域的百姓重新得到我們大宋國的教化,這又是你的一大功勞。
從這以後,匈奴氣焰更加嚣張,企圖侵略我們的國家,而這時由于種種變故,我方一出兵就處于不利地位,堅固的城池不出幾天就慘遭陷落的厄運,你心中時刻想着國家利益,廢寝忘食,親自披上铠甲,置生死于不顧,安定國界,這又是你的一大功勞。
桂陽王依仗人多,妄圖篡奪政權,進軍到京城,情況萬分緊急,宮内婦女們都很驚慌,我方軍隊失去了主心骨,這時你挺身而出,奇謀善策曆史上還從來沒有過,手持大旗指揮作戰,即使懦夫也被你的精神感染成了殺敵的勇士,沒過多久,就平息了禍亂,這又是你的功勞。
蒼梧王殘暴,濫用刑罰,百姓遭殃,無辜而慘遭屠殺的人不可勝數,人民悲痛不安,生活一天也沒有保障,高祖的事業已經喪失,誰能繼續安定天下呢?你追随古代的節義,遵守魏晉以來的禮儀,不顧虛弱的身體,為保全國家利益出來主持政務,使一切重新安定,這又是你的功勞,袁粲、劉秉二人,懷有背叛之心,犯上作亂,陰謀分裂國家,詭密地采取行動,占據石頭城,擾亂民心,你胸懷奇策,手舉鋒利的兵器,鏟除叛軍,使國家安定,這還是你的功勞。
沈攸之一肚子壞主意,逐漸暴露,發兵反叛,緻使國家不得安甯,雖屢次出兵,可仍不能讓他降服悔改,這時你大義凜然,領兵出征,終于平定了這場叛亂,使國家重新走上正常發展的軌道,這還是你的功勞。
你勞苦功高,再加上英明果斷,安撫百姓,平定天下,為王室盡忠盡力,艱難困苦都深深地體味經曆過,至于說到重新恢複國家的功勞,拯救百姓安定民心的恩惠,那就象陽光驅散雲霧一樣,光輝燦爛,照耀天下。
使我重新恢複帝位,天下永遠安甯,遠近的人們都仰慕你的高義而歸順我們宋朝。
你的功勞真是偉大而了不起呀,實在沒法給它命名]。
四月,宋帝把帝位交給了蕭道成。
甲午日這天正式登基,在南郊燒柴祭祀上天[說: “人間皇帝,你的臣子蕭道成虔誠地把黑色的公牛獻給偉大光明的上帝,并禀告你:自從有人類以來,就随着建立起管理百姓的體制,用來順應天意開創人間業績,使正道發揚光大。
但天命不是固定不變。
,當初有虞氏和夏後氏各自從上代繼承天命;自從漢魏以來,中期就有這種天命的交接,這些都有曆史的記錄。
現在水德已經衰落,世上一片混亂,實在是依靠我蕭道成的拯救,才免除消解了這場大的災難,使社會重新安定,上天常把管理百姓和土地的權力交給有才能和德行的人,我本人多次謝絕百姓的擁戴,沒有接受皇帝的位置,然而天下人都說:‘上天讓你這樣做,是不能違背的,國家不能一天沒有主心骨,我不敢違抗上天的命令,隻有順從上天的旨意,恭敬地挑選吉祥的日子,虔誠地捧着受命的大符,登上高台接受帝位,把這些報告給上天,以表達我自己的心情,讓天下人明白。
請上天接受我的供奉]。
禮儀完畢,坐車回到建康宮,到太極前殿宣布赦免或減免罪犯的刑罰,改用新的紀年方法,四年後死去。
太子蕭赜繼承皇位[就是世祖武皇帝]。
宋武帝死後,蕭道成的孫子昭業被立為皇帝。
[後人稱他為郁林王。
即位後昏庸無道,武帝的棺材下葬的時候,昭業在端門内按禮儀向靈車告别,靈車剛穿過大門,就去和湖妓鬼混,高宋殺死了他。
]蕭昭業死後,他的弟弟蕭昭文做了皇帝,[蕭昭文後來被廢為海陵王],蕭昭文被廢掉後,西昌侯蕭駕被立為皇帝。
[蕭駕就是齊高宗明皇帝,始安貞王蕭道生的兒子,即位後就大肆屠殺,因為他長年卧病,提前為自己準備好棺材,齊高帝和齊武帝的兒子們被殺得一個也沒剩下。
]蕭駕死後,太子蕭寶卷繼承皇位。
[就是東昏候。
他即位後兇殘暴虐,用金花貼滿地面,讓姓潘的妃子在上面行走,說:“這就是步步生蓮花”,又在宮中建立市場,親自做市吏,讓潘妃做市令,起義軍隊到達後,被左右的侍從殺死。
]寶卷死後,寶融被立為皇帝[寶融是齊明帝的第八個兒子],齊和帝蕭寶融最終把帝位讓給了梁。
[這以前文惠太子和宮中妃嫔共同做七言詩,每句詩後面都有“愁”字,這應驗在和帝身上;東昏侯宮裡的人都梳“散叛髻”,東昏侯的時候天下散亂離叛;又戴一種帽子,揭開帽子口而舒展開兩個帽翅,稱它為“鳳渡三橋”,把裙子向後撤開再系在一起,稱它為“反縛黃鵬”,梁武帝家在三橋,有鳳凰飛向那裡,暗示以後政權将轉交給梁武帝,“黃鵬”,與“皇離”諧音,而反綁上它預示以後東昏侯将被處死,這以前,民間的老百姓和朝中的官員都用布帛填在衣服的胸部,稱為“假兩”,假的意思是不得為“正”,“假兩”的意思是沒有得到真正的人主。
東昏侯被殺,他的兒子被廢為庶人,就是“假兩”的暗示意義]。
【按語】 領袖人物所需要的不是匹夫之勇,而是果敢、沉穩、謀略、決斷,而這幾者結合的最高表現形式是具備了關鍵時刻、存亡之際的鎮定自若的心理素質。
成能在“賊騎交至”時“解衣高卧”,何等從容,可以想見,部下在他感召下會表現出怎樣的視死如歸、沉着應戰? 商戰形勢白雲蒼狗、瞬息萬變。
領導者應該具備在企業存亡關頭能穩定員工情緒的能力,從而在逆境中打點精神,重新開始。
福禍相倚,變被動為主動,變不利為大利。
這本應該是領導者區别于常人的地方。
梁高祖皇帝名衍,姓蕭氏,為巴陵王法曹,後為竟陵王子良八友[初,皇考之蔓,不得志,及至郁林失德,齊明帝作輔,将為廢立計,常欲助齊明,傾齊武之嗣,以雪心恥。
齊明亦知之,每與帝謀。
時齊明将追随王,恐不從。
又以王敬則在會稽,恐為變。
以問,帝曰:“随王雖有美名,其實庸劣,既無智謀之士,爪牙唯仗司馬垣曆生,武陵太守卞白龍耳。
此并唯利是為。
若啖以顯職,無不載馳。
随王止須折簡耳。
敬則志安江東,窮其富貴,宜選美女以娛其心。
”齊明曰:“吾意也”。
果如其策]魏将王肅攻司州,帝破之,以功封建康郡男,齊明帝崩,東昏即位。
遺诏以帝為都督,雍州刺史[東昏時,劉暄等六人更直省年,分日帖敕,世謂“六貴”。
又有禦刀等八人,号曰:’八要”。
皆口擅王言,權行國憲。
帝謂王弘策曰: “政出多門,亂是階矣,當今避禍,唯有此地,勤行仁義,可坐作西伯;但諸弟在都,恐罹時患也,須與益州圖之耳。
”時上長兄懿罷益州,還仍行郢州事,帝與謀,不從,尋被害也]長兄懿被害,帝起義[召僚佐集于廳事,告以舉兵,是日建牙。
先是東昏以劉山陽為巴西太守,使過荊州就行事,蕭穎胄以襲襄陽,帝知其謀,乃遣玉天武詣江陵,遍與州府人書,論軍事。
天武既發,帝謂弘策曰:“今日坐收天下矣,荊州得天武至,必回惶無計,若不見同,取之如拾芥耳。
斷三峽,據巴蜀,分兵定湘中,便全有上流。
以此威聲,臨九派,斷彭蠢,傳檄江南,風之靡草,不足比也。
政小延引日月耳。
江陵本憚襄陽人,加唇亡齒寒,必不孤立,甯得不見同耶?以荊雍之兵,掃定東夏,韓白重出,不能為計,況以無算昏主役禦刀應敕之徒哉?”及山陽至巴陵,帝複今天武赍書與穎,胄兄弟。
去後,帝謂張弘策曰:“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次之;心戰為上,兵戰次之,今日是也。
”近遣天武,往州府人皆有書,今隻有兩封與行事兄弟,雲——具天武口。
及問天武,口無所說。
天武是行事心膂,彼聞必謂行事兄弟共隐其事,則人人生疑。
山陽惑于衆口,判相嫌二,則行事進退無以自明,是馳兩空函定一州也。
山陽至江安,果疑不止。
穎胄乃斬天武,送山陽,信之。
至荊州,馳入城,将逾阈懸門,發折其轅,投車而走。
陳秀拔戟逐之,斬于門外。
穎,胄即遣驲使傳首于帝,仍以南康王尊号之議來告曰:“時不利,當須待來年二月。
”帝答曰:“今坐甲十萬,糧用日竭。
若頓兵十旬,必生悔吝。
且太白出西方,仗義而動,天時人謀,有何不利?昔武王伐纣,行逆太歲,複須待來年耶?帝不從,乃赫然大号也]。
戊申,帝發自襄陽[帝留弟守襄陽城,謂曰:“當置心襄陽人腹中,推誠信之,勿疑也,天下一家,乃當相見也。
”]郢魯諸誠及諸将并降[初,東昏遣吳子陽十三軍救郢州,進據巴口。
帝命王茂潛師襲加湖,子陽竄走,衆盡溺于江。
郢魯二城相視奪氣。
先是東昏使陳伯之鎮江州,為子陽聲援。
帝謂諸将曰:“夫征讨未必須實力,聽威聲耳。
今加湖之敗,誰不驚服?” 陳武牙,即伯之之子,狼狽奔歸。
彼人之情當兇懼我。
謂九江可傳檄而定也。
因命搜所獲俘囚,得伯之憧主蘇隆之,厚加賞賜,使緻命焉,魯山城郢并降。
伯之及子武牙見帝至,并束甲請罪]。
壬午,帝鎮石頭,命衆軍圍六門,衛尉張稷斬東昏,以黃油裹首送軍[帝命呂僧珍勒兵封府庫。
收潘妃,誅之。
以宮女二千人分赍将士也]。
平京邑,齊和帝以位禅梁。
帝即位。
太清元年,齊司徒候景以十三都年屬。
侯景反。
至京師,幽帝而崩[天監中,釋寶志為詩曰:“昔年三十八,今年八十三,四中複有四,城北火酣酣”。
帝封記之。
帝三十八克建業,八十三遇火災。
元年四月十四日同泰寺火災。
皆如其言,此之謂也]。
侯景立武帝太子綱為帝,又為景所殺[追尊為太宗簡文皇帝也]。
湘東王繹于荊州,使王僧辨等平侯景,傳首江陵[僧辯等勸進曰:“軍衆以今月戊子總集建康,分勒武旅百道同趨,轟然大潰,群兇四滅。
伏惟陛下,咀痛茹衰,嬰憤忍酷。
自紫庭绛閥,胡塵四起,掖垣好峙,冀馬雲屯,豺狼當道,非止一人,鲸鲵不枭,經五載矣。
天威既振,冤恥并雪,百司嶽牧,仰祈宸鑒。
成以錫圭之功。
既歸有道;當壁之禮,允屬聖明。
而優诏謙沖,奮然凝邈;飛龍可跻,而乾交在四;帝阍雲叫,而阊阖未開;讴歌再馳,是用翹首。
豈可久稽群議,有曠夷則也]景子湘東王即位于江陵[是為孝元皇帝,武帝第七子也]魏使萬紐,于謹來攻,梁王蕭詧率衆會之,帝見執,魏人戕帝[初,武陵之平,議者欲固具舟艦遷都建邺,宗懔,黃羅漢皆楚人,不願移。
曰:“建業王氣已盡,諸宮州已滿百,于是留,尋而歲星在井,熒惑守心。
帝觀之,慨然謂朝臣曰: “吾觀玄象,将恐有賊,但吉兇在吾,運數由天,避之何益?”尋為魏軍所逼,城陷見執,進土而殁之,古老相傳雲:“洲滿百,荊州出天子。
”桓玄為荊州刺史,内懷逆意,乃遣鑿一洲,以應百數。
随而崩破,竟無所成。
宋文帝為宜都王,在藩一洲,自立。
俄而文帝篡統。
太清末,枝江揚閻浦生一洲。
明年,而梁元帝立。
承聖未,其洲與大岸通也]江陵既陷,王僧辯,陳霸先等議立帝子方智[是為敬皇帝,元帝第九子],于江州奉迎至建業即位。
太平二年,禅位于陳。
【譯文】 梁高祖武皇帝蕭衍是巴陵王手下的法官,後來成為竟陵上蕭子良的八個朋友之一[當初,蕭衍父親死去,他很不得志,等到郁林王喪失做皇帝的道德的時候,齊明帝正做他的輔政大臣,齊明帝想廢掉郁林王,蕭衍經常想幫他一把,廢齊武帝的後代郁林王,以此解除心中恥辱。
齊明帝也了解他的這種想法。
經常和他謀劃一些重要事情。
當時,齊明帝想追逐随王,又因為王敬則盤據會稽,恐怕他叛亂,因為這兩件事向蕭衍咨詢,蕭衍回答說:“随王雖然名聲不錯,但其實并沒什麼才能。
既沒有能幹的心腹輔佐他,爪牙也不過隻有象司馬垣曆生和武陵太守卞白龍這樣的人罷了,況且這些人都是些勢利小人,如果你能給他們顯要的職位,就會為你奔走先後。
所以說随王那裡隻須寄封信去就行了,王敬則這個人也沒什麼野心,不過想安穩地享清福罷了,可以多賞給他美女,以此使他高興就行了。
”齊明帝說:“我的想法也是這樣。
”後來果然采用了蕭衍的策略]魏國的将領王肅攻打司州,蕭衍率兵打敗了他,因為功勞被封為建康郡男。
齊明帝死後,東昏侯繼承了帝位,齊明帝遺诏封蕭衍為都督,雍州刺史[東昏侯的時候,劉暄等掌握中書省大權,人們稱他們為“六貴”;還有禦刀等八個有實權的人被稱力“八要”。
這些人都敢象皇帝那樣行使權力,蕭衍對王弘策說:“政令從很多人口中出來,混亂因此就要開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