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大體第一

關燈
?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

    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

    而或專之,其害多矣。

     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專也。

    所怨甚多而不備大難,以是教王,其能久乎?” 後厲王果敗。

     魏文侯禦廪災,素服避正殿,群臣皆哭。

    公子成父趨入賀曰:臣聞天子藏于四海;諸侯藏于境内。

    非其所藏,不有火災,必有人患。

    幸無人患,不亦善乎。

    ”孔子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由此言之,夫聖王以其财賞,不與人争利,乃能通于主道,是用非其有者也。

    ] 【譯文】 在起用人才上是這樣,在對待财富的問題上,道理也一樣。

    從前商湯、周武消災了夏桀、纣王,一旦擁有了夏、商的全部國有财産,就把土地、财寶封賞給有功的大臣,舉國上下沒有不歡天喜地,心悅誠服的。

    用亡國者的财産賞賜功臣,整個國家的臣民都會争相效命。

    這就是懂得如何使用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的作法。

     荀子說:“能修明禮教的,可以為帝王;會鞏固統治的,國家就強大;善于攏絡人心的,社會就穩定隻知道搜刮民财的必然亡國。

    所以,推行王道的國家是為了老百姓富有,推行霸道的能讓有才能的人富有,苟延殘喘的國家隻會讓當官的富有,而将要滅亡的國家,統治音知道大難就要臨頭,于是開始拼命想把财富統統據為已有,這時就會出現私人的庫房、箱櫃塞滿金銀财寶的現象。

    這種情況叫做當官的‘肥得流油’,老百姓‘四處漏水’。

    ” 荀子又說:“當皇帝的不談論自己有多少财産,地方請侯不應講求自己的利害,當官的不應計較自身的得失。

    ” 從前周厲王愛财,因而親近當時建議他實行專利的榮夷公,大夫芮良夫勸谏說:“難道周朝的王室要傾覆了嗎?榮夷公這種人,利欲薰心,不知大難就要臨頭了,你為什麼要新近他?利益,是世上萬物自然産生出來的,是大地宇宙包容承載的公共财産,有如空氣和陽光一樣。

    可是世上偏偏有人妄圖獨占它,那可就後患無窮了。

    天地萬物是天下衆生的共同财富,每個人都要從中獲取他的生存所需,怎麼能獨自占有呢?如果有誰執意要這樣做,天下怨恨他的人可就多了!人怨甚多而又不防備大難臨頭,榮夷公用這種方法來引導國王,這還能長久得了嗎?”後來,周厲王果真被放逐了。

     戰國時魏文候的倉庫發生了火災,魏文侯身穿白衣,離開正殿,以示哀痛。

    大臣們都哭起來。

    公子成父卻走進來祝賀道:“我聽說天子把整個國家作為收藏财富的倉庫,諸候把自己的領地作為收藏财富的倉庫。

    你現在把國家的财富都儲藏在國庫裡,顯然藏得不是地方,這種藏法,不發生火災也要發生人患。

    幸虧沒有發生人患,不也挺好了嗎?”孔子說:“老百姓富裕了,作國王的能不同他們一起富裕嗎?” 因此說,聖明的君王用他的土地分封諸侯,用他的财物賞賜功臣,不和老百姓争奪利益,對“算是懂得了做一個最高統治者的原則——那就是把不是自己擁有的東西當作自己的來支配使用。

    ] 【按語】 作為一個管理者,不論是管理一個國家,還是管理一個部門,都應“通乎用其非有”。

    《反經》的作者所引述的《國語》中周厲王親近榮夷公好“專利”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

    周厲王和榮夷公不聽芮良大的勸阻,結果三年後,國人放逐了周厲王,周王室從此衰微。

    鄧小平就很懂這個道理,他把能不能使中國老百姓富裕起來看成是關系到黨和國家興亡的大問題,這是非常富有遠見的。

    在經濟生活中,生意人有這樣一句口頭禅,叫做“有錢大家賺”。

    這句話有許多人并不理解它的真正含義。

    其實,有錢大家賺了,你才有錢賺,不讓大家賺,你也沒錢賺。

    這就是“通乎用其非有也”,亦即懂得如何運用不是自己所擁有的東西。

     故稱,設官分職,君之體也;委任責成,君之體也;好謀無倦,君之體也;寬以得衆,君之體也;含垢藏疾,君之體也。

    君有君人之體,其臣畏而愛之,此帝王所以成業也。

     【譯文】 所以說設立官位,分配職務;委派任命官員,監督他們完成任務;喜歡運籌謀略而不知倦怠;有寬容大度的雅量而又能獲得大衆的擁戴;解決各種矛盾,消除各種隐患,這些都是國家最高統治者必須掌握的治國大道。

    能做到這一點,文武百官就會對他既畏懼又愛戴,這就是帝王成就一統大業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