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公 昭公二十五年

關燈
能久矣。

    ” 譯文 二十五年春季,叔孫婼到宋國聘問。

    桐門右師接見他,談話,右師看不起宋國的大夫,并且輕視司城氏。

    叔孫婼告訴他的手下人說:“右師恐怕要逃亡吧!君子尊重他自己,然後能及于别人,因此有禮。

    現在這個人對他們的大夫和宗族都不加尊重,這是輕視他自己,能夠有禮嗎?無禮必定逃亡。

    ” 宋元公設享禮招待叔孫婼,賦《新宮》這首詩,叔孫婼賦《車轄》這首詩。

    第二天設宴,喝酒,很高興,宋元公讓昭子坐在右邊,說着話就相對掉下了眼淚。

    樂祁幫着主持宴會,退下去告訴别人說:“今年國君和叔孫恐怕都要死了吧!我聽說:‘該高興的時候悲哀,而該悲哀的時候高興,這都是心意喪失。

    ’心的精華神明,這就叫魂魄,魂魄離去了,怎麼能活得久長?” 季公若的姐姐是小邾君夫人,生了宋元公夫人,宋元公夫人生了個女兒,嫁給季平子,叔孫婼到宋國行聘,并且迎親。

    季公若跟随前去,告訴宋元公夫人讓她不要答應親事,因為魯國正在準備趕走季平子。

    宋元公夫人告訴宋元公,宋元公告訴樂祁,樂祁說:“給他。

    如果像所說的那樣,魯國國君一定要逃往國外。

    政權掌握在季氏手中已經三代了,魯國國君喪失政權已經四代了。

    失掉民心而能滿足他願望的,還沒有過。

    國君因此才鎮撫他的百姓。

    《詩》說:‘人才的喪失,就是心頭的憂慮。

    ’魯國國君已經失去了民心,哪裡能實現他的願望?安靜地等待天命還可以,有所舉動必定造成憂患。

    ” 夏季,魯國子太叔和晉國趙鞅、宋國樂大心、衛國北宮喜、鄭國遊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在黃父會見,這是為了商量安定王室。

    趙鞅命令諸侯的大夫向周敬王輸送糧食、準備戍守的将士,說:“明年将要送天子回去。

    ” 子太叔進見趙簡子,趙簡子向他詢問揖讓、周旋的禮節。

    子太叔回答說:“這是儀,不是禮。

    ”趙簡子說:“謹敢請問什麼叫禮?”子太叔回答說:“吉曾經聽到先大夫子産說:‘禮,是上天的規範,大地的準則,百姓行動的依據。

    ’天地的規範,百姓就加以效法,效法上天的英明,依據大地的本性,産生了上天的六氣,使用大地的五行。

    氣是五種味道,表現為五種顔色,顯示為五種聲音,過了頭就昏亂,百姓就失掉本性,因此制作了禮用來使它有所遵循:制定了六畜、五牲、三犧,以使五味有所遵循。

    制定九文、六采、五章,以使五色有所遵循。

    制定九歌、八風、七音、六律,以使五聲有所遵循。

    制定君臣上下的關系,以效法大地的準則。

    制定夫婦内外的關系,以規範兩種事物。

    制定父子、兄弟、姑姊、甥舅、翁婿、連襟的關系,以象征上天的英明。

    制定政策政令、農工管理、行動措施,以随順四時。

    制定刑罰、牢獄讓百姓害怕,以模仿雷電的殺傷。

    制定溫和慈祥的措施,以效法上天的生長萬物。

    百姓有好惡、喜怒、哀樂,它們以六氣派生,所以要審慎地效法,适當地模仿,以制約六志。

    哀痛有哭泣,歡樂有歌舞,高興有施舍,憤怒有戰鬥。

    高興從愛好而來,憤怒從讨厭而來。

    所以要使行動審慎、使命令有信用,用禍福賞罰,來制約死生。

    生,是人們喜好的事情。

    死,是人們讨厭的事物。

    喜好的事物,是歡樂。

    讨厭的事物,是哀傷。

    歡樂不失于禮,就能協調天地的本性,因此能夠長久。

    ’”趙簡子說:“禮的偉大達到極點!”子太叔回答說:“禮,是上下的綱紀,天地的準則,百姓所生存的依據,因此先王尊崇它,所以人們能夠從不同的天性經過自我修養改造或者直接達到禮的,就叫做完美無缺的人。

    它的偉大,不也是适宜的嗎?”趙簡子說:“我趙鞅啊,請求一輩子遵循這些話。

    ” 宋國的樂大心說:“我們不給天子送糧食,我們對周朝來說是客人,為什麼要指使客人送糧食?”晉國的士伯說:“從踐土結盟以來,宋國有哪一次戰役不參加,又有哪一次結盟不在一起?盟辭說‘一起為王室操心’,您哪裡能躲開?您奉了君王的命令,來參加這重大的事件,而宋國倒違背盟約,恐怕不可以吧!”樂大心不敢回答,接受了簡劄退出去。

    士伯告訴趙簡子說:“宋國的右師必然逃亡。

    奉了國君的命令出使,而想要背棄盟約以觸犯盟主,沒有比這再大的不吉祥了。

    ” “有鸜鹆來巢”,這是過去所沒有記載的事情。

    師己說:“怪呀!我聽說文王、成王的時代,童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