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公 昭公二十三年
關燈
小
中
大
五日,尹辛占取西闱。
二十七日,進攻蒯地,蒯地人潰散。
莒子庚輿殘暴而喜歡劍,如果鑄造了劍,必定要用人來試一試,國内的人們都讨厭他。
他又準備背叛齊國。
烏存率領國内的人們驅逐他。
庚輿将要出國,聽說烏存拿着殳在路邊站着,恐懼會把他留下殺死,苑羊牧之說:“君王過去吧!烏存由于勇力過人而出名就行了,何必用殺死國君來成名?”庚輿就逃亡前來,齊國人把郊公送回莒國即位。
吳人進攻州來,楚國的薳越率領楚國和諸侯的軍隊奉命奔赴救援州來,吳人在鐘高抵禦他們,令尹子瑕死,楚軍喪失戰鬥力。
吳國的公子光說:“諸侯跟從楚國的很多,而都是小國,害怕楚國而不得已,因此前來。
我聽說:‘做事情如果威嚴勝過感情,雖然弱小,必然成功。
’胡國、沈國的國君年輕而浮躁,陳國的大夫齧雖然年富力強但是頑固,頓國和許國、蔡國憎恨楚國的政事,楚國的令尹死了,他們的軍隊失去戰鬥力,元帥地位低,而很受寵信,政令又不一緻,七國同夥而不同心,元帥地位低而不能整齊号令,沒有重大的威信,楚國是可以打敗的。
如果分兵先攻胡國、沈國和陳國的軍隊,他們必然首先奔逃,三國敗退,諸侯的軍隊的軍心就動搖了,諸侯混亂,楚軍必然拼命奔逃。
請讓先頭部隊放松戒備減少軍威,後繼部隊鞏固軍陣整頓師旅,以引誘敵人。
”吳王聽從了他的意見。
七月二十九日,在雞父作戰,吳王用三千名罪犯先攻胡國、沈國和陳國,三國軍隊争着俘虜吳軍。
吳國整編了三個軍緊跟在後,中軍跟随吳王,公子光率領右軍,公子掩馀率領左軍,吳國的罪犯有的奔逃,有的停止,三國的軍陣亂了陣腳,吳軍進攻,三國的軍隊敗退,俘虜了胡、沈兩國的國君和陳國的大夫。
吳軍釋放胡國、沈國的浮虜,讓他們奔逃到許國和蔡國、頓國的軍隊裡,說:“我們的國君死了!”吳軍擂鼓呐喊跟上去,三國的軍隊敗逃,楚軍拼命逃跑。
《春秋》記載說“胡子髡、沈子逞滅,獲陳夏齧”,這是對國君和臣下所使用的不同文辭,不說交戰,這是因為楚國沒有擺開陣勢。
八月二十七日,南宮極因為地震被壓死,苌弘對劉文公說:“君王還是努力吧!先君所緻力的事可以成功了,周室滅亡的時候,泾水、渭水、洛水一帶發生地震,現在西王的大臣那裡也發生地震,這是上天丢棄他了,東王必然大勝。
” 楚國太子建的母親住在郹地,召來吳國人,為他們打開城門。
冬季,十月十六日,吳國的太子諸樊進入郹地,帶了楚夫人和她的寶器回國了。
楚國的司馬薳越追趕他,沒有追上。
準備自殺,衆人說:“乘機攻打吳國可能僥幸取勝。
”薳越說:“再次讓國君的軍隊打敗,死了也還是有罪。
丢了君王的夫人,沒有誰不能為此而死。
”于是薳越就在薳澨上吊死了。
昭公為叔孫的緣故到晉國去,到達黃河,有病而返回來。
楚國的囊瓦做令尹,在郢都增修城牆。
沈尹戌說:“子常一定丢掉郢都,如果不能保衛,增修城牆是沒有好處的。
古代,天子的守衛在于四夷。
天子的地位降低,守衛在于諸侯,諸侯的守衛在于四方鄰國。
諸侯的地位降低,守衛在于四方邊境。
警惕四方邊境,結交四方鄰國,百姓在自己土地上安居樂業,春夏秋三時的農事有所收獲,百姓沒有内憂,又沒有外患,國都哪裡用得着增修城牆?現在害怕吳國,而在郢都增修城牆,守衛的範圍隻在四境。
地位降低以後的其他守衛都辦不到,能夠不亡嗎?從前梁國國君在公宮旁邊挖溝而百姓潰散,百姓抛棄他們上邊的人,不亡,還等什麼?劃定疆界,修治土地,鞏固邊壘,親近百姓,加強瞭望,不欺鄰國,謹慎官吏的職責,保持交接的禮儀,沒有過失,不貪婪,不懦弱,不強霸,修整自己的防禦,以防備發生意外,又有什麼可害怕呢?《詩》說:‘思念你的祖先,發揚他們的美德。
’試看若敖、蚡冒到文王、武王,土地不超過百裡見方,警惕四方邊境,尚且不在郢都增修城牆。
現在土地超過幾千裡見方,反而在郢都增修城牆,不也是很難了嗎?”
二十七日,進攻蒯地,蒯地人潰散。
莒子庚輿殘暴而喜歡劍,如果鑄造了劍,必定要用人來試一試,國内的人們都讨厭他。
他又準備背叛齊國。
烏存率領國内的人們驅逐他。
庚輿将要出國,聽說烏存拿着殳在路邊站着,恐懼會把他留下殺死,苑羊牧之說:“君王過去吧!烏存由于勇力過人而出名就行了,何必用殺死國君來成名?”庚輿就逃亡前來,齊國人把郊公送回莒國即位。
吳人進攻州來,楚國的薳越率領楚國和諸侯的軍隊奉命奔赴救援州來,吳人在鐘高抵禦他們,令尹子瑕死,楚軍喪失戰鬥力。
吳國的公子光說:“諸侯跟從楚國的很多,而都是小國,害怕楚國而不得已,因此前來。
我聽說:‘做事情如果威嚴勝過感情,雖然弱小,必然成功。
’胡國、沈國的國君年輕而浮躁,陳國的大夫齧雖然年富力強但是頑固,頓國和許國、蔡國憎恨楚國的政事,楚國的令尹死了,他們的軍隊失去戰鬥力,元帥地位低,而很受寵信,政令又不一緻,七國同夥而不同心,元帥地位低而不能整齊号令,沒有重大的威信,楚國是可以打敗的。
如果分兵先攻胡國、沈國和陳國的軍隊,他們必然首先奔逃,三國敗退,諸侯的軍隊的軍心就動搖了,諸侯混亂,楚軍必然拼命奔逃。
請讓先頭部隊放松戒備減少軍威,後繼部隊鞏固軍陣整頓師旅,以引誘敵人。
”吳王聽從了他的意見。
七月二十九日,在雞父作戰,吳王用三千名罪犯先攻胡國、沈國和陳國,三國軍隊争着俘虜吳軍。
吳國整編了三個軍緊跟在後,中軍跟随吳王,公子光率領右軍,公子掩馀率領左軍,吳國的罪犯有的奔逃,有的停止,三國的軍陣亂了陣腳,吳軍進攻,三國的軍隊敗退,俘虜了胡、沈兩國的國君和陳國的大夫。
吳軍釋放胡國、沈國的浮虜,讓他們奔逃到許國和蔡國、頓國的軍隊裡,說:“我們的國君死了!”吳軍擂鼓呐喊跟上去,三國的軍隊敗逃,楚軍拼命逃跑。
《春秋》記載說“胡子髡、沈子逞滅,獲陳夏齧”,這是對國君和臣下所使用的不同文辭,不說交戰,這是因為楚國沒有擺開陣勢。
八月二十七日,南宮極因為地震被壓死,苌弘對劉文公說:“君王還是努力吧!先君所緻力的事可以成功了,周室滅亡的時候,泾水、渭水、洛水一帶發生地震,現在西王的大臣那裡也發生地震,這是上天丢棄他了,東王必然大勝。
” 楚國太子建的母親住在郹地,召來吳國人,為他們打開城門。
冬季,十月十六日,吳國的太子諸樊進入郹地,帶了楚夫人和她的寶器回國了。
楚國的司馬薳越追趕他,沒有追上。
準備自殺,衆人說:“乘機攻打吳國可能僥幸取勝。
”薳越說:“再次讓國君的軍隊打敗,死了也還是有罪。
丢了君王的夫人,沒有誰不能為此而死。
”于是薳越就在薳澨上吊死了。
昭公為叔孫的緣故到晉國去,到達黃河,有病而返回來。
楚國的囊瓦做令尹,在郢都增修城牆。
沈尹戌說:“子常一定丢掉郢都,如果不能保衛,增修城牆是沒有好處的。
古代,天子的守衛在于四夷。
天子的地位降低,守衛在于諸侯,諸侯的守衛在于四方鄰國。
諸侯的地位降低,守衛在于四方邊境。
警惕四方邊境,結交四方鄰國,百姓在自己土地上安居樂業,春夏秋三時的農事有所收獲,百姓沒有内憂,又沒有外患,國都哪裡用得着增修城牆?現在害怕吳國,而在郢都增修城牆,守衛的範圍隻在四境。
地位降低以後的其他守衛都辦不到,能夠不亡嗎?從前梁國國君在公宮旁邊挖溝而百姓潰散,百姓抛棄他們上邊的人,不亡,還等什麼?劃定疆界,修治土地,鞏固邊壘,親近百姓,加強瞭望,不欺鄰國,謹慎官吏的職責,保持交接的禮儀,沒有過失,不貪婪,不懦弱,不強霸,修整自己的防禦,以防備發生意外,又有什麼可害怕呢?《詩》說:‘思念你的祖先,發揚他們的美德。
’試看若敖、蚡冒到文王、武王,土地不超過百裡見方,警惕四方邊境,尚且不在郢都增修城牆。
現在土地超過幾千裡見方,反而在郢都增修城牆,不也是很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