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公 昭公二十四年
關燈
小
中
大
【經】二十四年春王三月丙戌,仲孫玃卒。
□若至自晉。
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秋八月,大雩。
丁酉,杞伯郁厘卒。
冬,吳滅巢。
葬杞平公。
【傳】二十四年春,王正月辛醜,召簡公、南宮嚚以甘桓公見王子朝。
劉子謂苌弘曰:“甘氏又往矣。
”對曰:“何害?同德度義。
《大誓》曰:‘纣有億兆夷人,亦有離德。
餘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此周所以興也。
君其務德,無患無人。
”戊午,王子朝入于邬。
晉士彌牟逆叔孫于箕。
叔孫使梁其迳待于門内,曰:“餘左顧而欬,乃殺之。
右顧而笑,乃止。
”叔孫見士伯,士伯曰:“寡君以為盟主之故,是以久子。
不腆敝邑之禮,将緻諸從者。
使彌牟逆吾子。
”叔孫受禮而歸。
二月,□若至自晉,尊晉也。
三月庚戌,晉侯使士景伯莅問周故,士伯立于乾祭而問于介衆。
晉人乃辭王子朝,不納其使。
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梓慎曰:“将水。
”昭子曰:“旱也。
日過分而陽猶不克,克必甚,能無旱乎?陽不克莫,将積聚也。
” 六月壬申,王子朝之師攻瑕及杏,皆潰。
鄭伯如晉,子大叔相,見範獻子。
獻子曰:“若王室何?”對曰:“老夫其國家不能恤,敢及王室。
抑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為将及焉。
’今王室實蠢蠢焉,吾小國懼矣。
然大國之憂也,吾侪何知焉?吾子其早圖之!《詩》曰:瓶之罄矣,惟罍之恥。
’王室之不甯,晉之恥也。
”獻子懼,而與宣子圖之。
乃征會于諸侯,期以明年。
秋八月,大雩,旱也。
冬十月癸酉,王子朝用成周之寶珪于河。
甲戌,津人得諸河上。
陰不佞以溫人南侵,拘得玉者,取其玉,将賣之,則為石。
王定而獻之,與之東訾。
楚子為舟師以略吳疆。
沈尹戌曰:“此行也,楚必亡邑。
不撫民而勞之,吳不動而速之,吳踵楚,而疆埸無備,邑能無亡乎?” 越大夫胥犴勞王于豫章之汭。
越公子倉歸王乘舟,倉及壽夢帥師從王,王及圉陽而還。
吳人踵楚,而邊人不備,遂滅巢及鐘離而還。
沈尹戌曰:“亡郢之始,于此在矣。
王一動而亡二姓之帥,幾如是而不及郢?《詩》曰:‘誰生厲階,至今為梗?’其王之謂乎?” 譯文 二十四年春季,周王朝曆法的正月初五日,召簡公、南宮嚚帶着甘桓公進見王子朝。
劉子對苌弘說:“甘氏又去了。
”苌弘回答說:“有什麼妨礙?同心同德在于合乎正義。
《太誓》說:‘纣有億兆人,離心離德,我有治世之臣十個人,同心同德。
’這就是周朝所以興起的原因,君王還是緻力于德行,不要擔心沒有人。
”二十二日,王子朝進入邬地
□若至自晉。
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秋八月,大雩。
丁酉,杞伯郁厘卒。
冬,吳滅巢。
葬杞平公。
【傳】二十四年春,王正月辛醜,召簡公、南宮嚚以甘桓公見王子朝。
劉子謂苌弘曰:“甘氏又往矣。
”對曰:“何害?同德度義。
《大誓》曰:‘纣有億兆夷人,亦有離德。
餘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此周所以興也。
君其務德,無患無人。
”戊午,王子朝入于邬。
晉士彌牟逆叔孫于箕。
叔孫使梁其迳待于門内,曰:“餘左顧而欬,乃殺之。
右顧而笑,乃止。
”叔孫見士伯,士伯曰:“寡君以為盟主之故,是以久子。
不腆敝邑之禮,将緻諸從者。
使彌牟逆吾子。
”叔孫受禮而歸。
二月,□若至自晉,尊晉也。
三月庚戌,晉侯使士景伯莅問周故,士伯立于乾祭而問于介衆。
晉人乃辭王子朝,不納其使。
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梓慎曰:“将水。
”昭子曰:“旱也。
日過分而陽猶不克,克必甚,能無旱乎?陽不克莫,将積聚也。
” 六月壬申,王子朝之師攻瑕及杏,皆潰。
鄭伯如晉,子大叔相,見範獻子。
獻子曰:“若王室何?”對曰:“老夫其國家不能恤,敢及王室。
抑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為将及焉。
’今王室實蠢蠢焉,吾小國懼矣。
然大國之憂也,吾侪何知焉?吾子其早圖之!《詩》曰:瓶之罄矣,惟罍之恥。
’王室之不甯,晉之恥也。
”獻子懼,而與宣子圖之。
乃征會于諸侯,期以明年。
秋八月,大雩,旱也。
冬十月癸酉,王子朝用成周之寶珪于河。
甲戌,津人得諸河上。
陰不佞以溫人南侵,拘得玉者,取其玉,将賣之,則為石。
王定而獻之,與之東訾。
楚子為舟師以略吳疆。
沈尹戌曰:“此行也,楚必亡邑。
不撫民而勞之,吳不動而速之,吳踵楚,而疆埸無備,邑能無亡乎?” 越大夫胥犴勞王于豫章之汭。
越公子倉歸王乘舟,倉及壽夢帥師從王,王及圉陽而還。
吳人踵楚,而邊人不備,遂滅巢及鐘離而還。
沈尹戌曰:“亡郢之始,于此在矣。
王一動而亡二姓之帥,幾如是而不及郢?《詩》曰:‘誰生厲階,至今為梗?’其王之謂乎?” 譯文 二十四年春季,周王朝曆法的正月初五日,召簡公、南宮嚚帶着甘桓公進見王子朝。
劉子對苌弘說:“甘氏又去了。
”苌弘回答說:“有什麼妨礙?同心同德在于合乎正義。
《太誓》說:‘纣有億兆人,離心離德,我有治世之臣十個人,同心同德。
’這就是周朝所以興起的原因,君王還是緻力于德行,不要擔心沒有人。
”二十二日,王子朝進入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