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公 襄公二十八年

關燈
“我父親性情倔強,沒有人勸阻他,反倒不出來了。

    請讓我去勸阻他。

    ”盧蒲癸說:“好。

    ”十一月初七日,在太公的廟裡舉行秋祭,慶舍将親臨主持祭祀。

    盧蒲姜告訴他有人要發動禍亂,而且勸他不要去。

    他不聽,說:“誰敢這麼幹?”就去到太廟參加祭祀。

    麻嬰充當祭屍,慶奊充當上獻。

    盧蒲癸、王何手拿寝戈,慶氏領着他的甲士圍住公宮。

    陳氏、鮑氏的養馬人表演,慶氏的馬容易受驚,甲士都解甲系馬而喝酒,同時看戲,到了魚裡。

    栾氏、高氏、陳氏、鮑氏的徒兵就穿上了慶氏的皮甲。

    子尾抽出槌子,在門上敲了三下,盧蒲癸從後邊刺慶舍,王何用戈對他猛擊,打下了慶舍的左肩。

    慶舍還能攀着廟宇的椽子,震動了棟梁,把俎和壺向人扔去,殺死了人才死去。

    盧蒲癸等人就殺死了慶繩、麻嬰。

    齊景公恐懼,鮑國說:“臣下們是為了君王的緣故。

    ”陳須無帶着齊景公回去,脫去祭服進了内宮。

     慶封回來,碰到報告動亂的人。

    十九日,攻打西門,沒有攻下。

    回過來攻打北門,攻下了。

    進城,攻打内宮,沒有攻下。

    返回來,列陣于大街上,慶封請求決戰,沒有得到允許,就逃亡到魯國來。

    慶封把車子獻給季武子,美麗光亮可以作鏡子。

    展莊叔進見季武子,說:“車很光亮,人必然憔悴,無怪乎他要逃亡了。

    ”叔孫穆子設便宴招待慶封,慶封先遍祭諸神。

    穆子不高興,讓樂工為他誦《茅鸱》這首詩,他也不明白。

    不久以後齊國人前來責問,慶封又逃亡到吳國。

    吳子勾馀把朱方封給了慶封,他聚集了族人住在那裡,比以前更富有。

    子服惠伯對叔孫穆子說:“上天大概要讓壞人富有的,慶封又富有起來了。

    ”叔孫穆子說:“好人富有叫做獎賞,壞人富有叫做災殃。

    上天恐怕是降災于他了,将要讓他們聚集而一起被殺盡吧!” 十一月二十五日,周靈王逝世。

    沒有發來訃告,《春秋》也沒有記載,這是合于禮的。

     崔氏那次動亂,公子們各自逃亡,所以鉏在魯國,叔孫還在燕國,賈在句渎之丘。

    等到慶氏逃亡,把他們都召了回來,為他們準備了器物用具并且發還給他們封邑。

    另外封給晏子邶殿邊上六十個城邑,晏子不接受。

    子尾說:“富有,是人所需要的。

    為什麼獨獨您不要?”晏子回答說:“慶氏的城邑滿足了欲望,所以逃亡。

    我的城邑不能滿足欲望,加上邶殿,就滿足欲望了。

    滿足了欲望,離逃亡就沒有幾天了。

    逃亡在外邊連一個城邑都不能主宰。

    不接受邶殿,不是讨厭富有,而是恐怕失去富有。

    而且富有,就像布帛的有一定寬度。

    給它規定幅度,讓它不能改變。

    百姓,總是想生活豐厚,器用富饒,因此就要端正道德,而加以限制,讓它不要不夠,也不要過分,這叫做限制私利。

    私利過了頭就會敗壞。

    我不敢貪多,就是所謂限制私利。

    ”齊景公賜給北郭佐六十個城邑,他接受了。

    賜給子雅城邑,他婉辭了大多數而接受了少數。

    賜給子尾城邑,他接受之後又奉還了。

    齊景公認為子尾忠誠,所以子尾很得寵信。

     把盧蒲嫳放逐到齊國北部邊境。

    齊國人接着求取崔杼的屍體,準備戮屍,但沒找到。

    叔孫穆子說:“一定找得着的。

    武王有十個治世之臣,崔杼難道能有嗎?不到十個人,不足以安葬。

    ”過了不久,崔氏的家臣說:“把他的大玉璧給我,我獻出他的棺材。

    ”因此就找到了崔杼的屍體。

    十二月初一日,齊國人遷葬莊公,停棺在正寝。

    用崔杼的棺材裝着崔杼的屍體放在街上示衆。

    國内人們都知道,都說:“這是崔杼。

    ” 由于“宋國之盟”的緣故,魯襄公和宋平公、陳哀公、鄭簡公、許悼公到了楚國。

    魯襄公經過鄭國,鄭簡公不在國内,伯有到黃崖慰勞,表現得不恭敬,穆叔說:“伯有如果在鄭國沒有罪,鄭國必然有大災禍。

    恭敬,是百姓的主宰,現在丢棄了它,如何能繼承祖宗保持的家業?鄭國人不讨伐他,必然要遭到他的災禍。

    水邊的薄土,路邊積水中的浮萍水草,用來作祭品,季蘭作為祭屍,這是由于恭敬。

    恭敬難道能丢棄嗎?” 到達漢水,楚康王死。

    魯襄公想要回去。

    叔仲昭伯說:“我們是為了楚國,哪裡是為了一個人?繼續走吧!”子服惠伯說:“君子有長遠考慮,小人隻看到眼前。

    饑寒都顧不上,誰有工夫顧到後果?不如暫且回去吧。

    ”叔孫穆子說:“叔仲子可以被專門任用了,子服子,是剛剛開始學習的人。

    “榮成伯說:“長遠打算的人是忠誠的。

    ”魯襄公就繼續前往楚國。

    宋國的向戌說:“我們是為了一個人,不是為了楚國。

    饑寒都顧不上,誰能顧得上楚國?姑且回去而使百姓休息,等他們立了國君再戒備他們。

    ”宋平公就回去了。

     楚國的屈建死,趙文子去吊喪好像對待盟國一樣,這是合于禮的。

     周朝的使者來魯國通知喪事,問他周天子死去的日期,用十二月十六日作為回答,所以《春秋》也這樣記載,用以懲戒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