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公 襄公二十六年
關燈
小
中
大
請野享之。
公使往,伊戾請從之。
公曰:“夫不惡女乎?”對曰:“小人之事君子也,惡之不敢遠,好之不敢近。
敬以待命,敢有貳心乎?縱有共其外,莫共其内,臣請往也。
”遣之。
至,則□欠,用牲,加書,征之,而聘告公曰:“大子将為亂,既與楚客盟矣。
”公曰:“為我子,又何求?”對曰:“欲速。
”公使視之,則信有焉。
問諸夫人與左師,則皆曰:“固聞之。
”公囚大子。
大子曰:“唯佐也能免我。
”召而使請,曰:“日中不來,吾知死矣。
”左師聞之,聒而與之語。
過期,乃缢而死。
佐為大子。
公徐聞其無罪也,乃亨伊戾。
左師見夫人之步馬者,問之,對曰:“君夫人氏也。
”左師曰:“誰為君夫人?餘胡弗知?”圉人歸,以告夫人。
夫人使饋之錦與馬,先之以玉,曰:“君之妾棄使某獻。
”左師改命曰:“君夫人。
”而後再拜稽首受之。
鄭伯歸自晉,使子西如晉聘,辭曰:“寡君來煩執事,懼不免于戾,使夏謝不敏。
”君子曰:“善事大國。
” 初,楚伍參與蔡太師子朝友,其子伍舉與聲子相善也。
伍舉娶于王子牟,王子牟為申公而亡,楚人曰:“伍舉實送之。
”伍舉奔鄭,将遂奔晉。
聲子将如晉,遇之于鄭郊,班荊相與食,而言複故。
聲子曰:“子行也!吾必複子。
”及宋向戌将平晉、楚,聲子通使于晉。
還如楚,令尹子木與之語,問晉故焉,且曰:“晉大夫與楚孰賢?”對曰:“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
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
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子木曰:“夫獨無族姻乎?”對曰:“雖有,而用楚材實多。
歸生聞之:‘善為國者,賞不僭而刑不濫。
’賞僭,則懼及淫人;刑濫,則懼及善人。
若不幸而過,甯僭無濫。
與其失善,甯其利淫。
無善人,則國從之。
《詩》曰:‘人之雲亡,邦國殄瘁。
’無善人之謂也。
故《夏書》曰:‘與其殺不幸,甯失不經。
’懼失善也。
《商頌》有之曰:‘不僭不濫,不敢怠皇,命于下國,封建厥福。
’此湯所以獲天福也。
古之治民者,勸賞而畏刑,恤民不倦。
賞以春夏,刑以秋冬。
是以将賞,為之加膳,加膳則饫賜,此以知其勸賞也。
将刑,為之不舉,不舉則徹樂,此以知其畏刑也。
夙興夜寐,朝夕臨政,此以知其恤民也。
三者,禮之大節也。
有禮無敗。
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為之謀主,以害楚國,不可救療,所謂不能也。
子儀之亂,析公奔晉。
晉人置諸戎車之殿,以為謀主。
繞角之役,晉将遁矣,析公曰:‘楚師輕窕,易震蕩也。
若多鼓鈞聲,以夜軍之,楚師必遁。
’晉人從之,楚師宵潰。
晉遂侵蔡,襲沈,獲其君;敗申、息之師于桑隧,獲申麗而還。
鄭于是不敢南面。
楚失華夏,則析公之為也。
雍子之父兄谮雍子,君與大夫不善是也。
雍子奔晉。
晉人與之鄐,以為謀主。
彭城之役,晉、楚遇于靡角之谷。
晉将遁矣。
雍子發命于軍曰:‘歸老幼,反孤疾,二人役,歸一人,簡兵搜乘,秣馬蓐食,師陳焚次,明日将戰。
’行歸者而逸楚囚,楚師宵潰。
晉绛彭城而歸諸宋,以魚石歸。
楚失東夷,子辛死之,則雍子之為也。
子反與子靈争夏姬,而雍害其事,子靈奔晉。
晉人與之邢,以為謀主。
扞禦北狄,通吳于晉,教吳判楚,教之乘車、射禦、驅侵,使其子孤庸為吳行人焉。
吳于是伐巢、取駕、克棘、入州來,楚罷于奔命,至今為患,則子靈之為也。
若敖之亂,伯贲之子贲皇奔晉。
晉人與之苗,以為謀主。
鄢陵之役,楚晨壓晉軍而陳,晉将遁矣。
苗贲皇曰:‘楚師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
若塞井夷竈,成陳以當之,栾、範易行以誘之,中行、二郤必克二穆。
吾乃四萃于其王族,必大敗之。
’晉人從之,楚師大敗,王夷師熠,子反死之。
鄭叛吳興,楚失諸侯,則苗贲皇之為也。
”子木曰:“是皆然矣。
”聲子曰:“今又有甚于此。
椒舉娶于申公子牟,子牟得戾而亡,君大夫謂椒舉:‘女實遣之!’懼而奔鄭,引領南望曰:‘庶幾赦餘!’亦弗圖也。
今在晉矣。
晉人将與之縣,以比叔向。
彼若謀害楚國,豈不為患?”子木懼,言諸王,益其祿爵而複之。
聲子使椒鳴逆之。
許靈公如楚,請伐鄭,曰:“師不興,孤不歸矣!”八月,卒于楚。
楚子曰:“不伐鄭,何以求諸侯?”冬十月,楚子伐鄭。
鄭人将禦之,子産曰:“晉、楚将平,諸侯将和,楚王是故昧于一來。
不如使逞而歸,乃易成也。
夫小人之性,釁于勇,啬于禍,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非國家之利也。
若何從之?”子展說,不禦寇。
十二月乙酉,入南裡,堕其城。
涉于樂氏,門于師之梁。
縣門發,獲九人焉。
涉入汜而歸,而後葬許靈公。
衛人歸衛姬于晉,乃釋衛侯。
君子是以知平公之失政也。
晉韓宣子聘于周。
王使請事。
對曰:“晉士起将歸時事于宰旅,無他事矣。
”王聞之曰:“韓氏其昌阜于晉乎!辭不失舊。
” 齊人城郏之歲,其夏,齊烏餘以廪丘奔晉,襲衛羊角,取之;遂襲我高魚。
有大雨,自其窦入,介于其庫,以登其城,克而取之。
又取邑于宋。
于是範宣子卒,諸侯弗能治也,及趙文子為政,乃卒治之。
文子言于晉侯曰:“晉為盟主。
諸侯或相侵也,則讨而使歸其地。
今烏餘之邑,皆讨類也,而貪之,是無以為盟主也。
請歸之!”公曰:“諾。
孰可使也?”對曰:“胥梁帶能無用師。
”晉侯使往。
譯文
公使往,伊戾請從之。
公曰:“夫不惡女乎?”對曰:“小人之事君子也,惡之不敢遠,好之不敢近。
敬以待命,敢有貳心乎?縱有共其外,莫共其内,臣請往也。
”遣之。
至,則□欠,用牲,加書,征之,而聘告公曰:“大子将為亂,既與楚客盟矣。
”公曰:“為我子,又何求?”對曰:“欲速。
”公使視之,則信有焉。
問諸夫人與左師,則皆曰:“固聞之。
”公囚大子。
大子曰:“唯佐也能免我。
”召而使請,曰:“日中不來,吾知死矣。
”左師聞之,聒而與之語。
過期,乃缢而死。
佐為大子。
公徐聞其無罪也,乃亨伊戾。
左師見夫人之步馬者,問之,對曰:“君夫人氏也。
”左師曰:“誰為君夫人?餘胡弗知?”圉人歸,以告夫人。
夫人使饋之錦與馬,先之以玉,曰:“君之妾棄使某獻。
”左師改命曰:“君夫人。
”而後再拜稽首受之。
鄭伯歸自晉,使子西如晉聘,辭曰:“寡君來煩執事,懼不免于戾,使夏謝不敏。
”君子曰:“善事大國。
” 初,楚伍參與蔡太師子朝友,其子伍舉與聲子相善也。
伍舉娶于王子牟,王子牟為申公而亡,楚人曰:“伍舉實送之。
”伍舉奔鄭,将遂奔晉。
聲子将如晉,遇之于鄭郊,班荊相與食,而言複故。
聲子曰:“子行也!吾必複子。
”及宋向戌将平晉、楚,聲子通使于晉。
還如楚,令尹子木與之語,問晉故焉,且曰:“晉大夫與楚孰賢?”對曰:“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
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
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子木曰:“夫獨無族姻乎?”對曰:“雖有,而用楚材實多。
歸生聞之:‘善為國者,賞不僭而刑不濫。
’賞僭,則懼及淫人;刑濫,則懼及善人。
若不幸而過,甯僭無濫。
與其失善,甯其利淫。
無善人,則國從之。
《詩》曰:‘人之雲亡,邦國殄瘁。
’無善人之謂也。
故《夏書》曰:‘與其殺不幸,甯失不經。
’懼失善也。
《商頌》有之曰:‘不僭不濫,不敢怠皇,命于下國,封建厥福。
’此湯所以獲天福也。
古之治民者,勸賞而畏刑,恤民不倦。
賞以春夏,刑以秋冬。
是以将賞,為之加膳,加膳則饫賜,此以知其勸賞也。
将刑,為之不舉,不舉則徹樂,此以知其畏刑也。
夙興夜寐,朝夕臨政,此以知其恤民也。
三者,禮之大節也。
有禮無敗。
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為之謀主,以害楚國,不可救療,所謂不能也。
子儀之亂,析公奔晉。
晉人置諸戎車之殿,以為謀主。
繞角之役,晉将遁矣,析公曰:‘楚師輕窕,易震蕩也。
若多鼓鈞聲,以夜軍之,楚師必遁。
’晉人從之,楚師宵潰。
晉遂侵蔡,襲沈,獲其君;敗申、息之師于桑隧,獲申麗而還。
鄭于是不敢南面。
楚失華夏,則析公之為也。
雍子之父兄谮雍子,君與大夫不善是也。
雍子奔晉。
晉人與之鄐,以為謀主。
彭城之役,晉、楚遇于靡角之谷。
晉将遁矣。
雍子發命于軍曰:‘歸老幼,反孤疾,二人役,歸一人,簡兵搜乘,秣馬蓐食,師陳焚次,明日将戰。
’行歸者而逸楚囚,楚師宵潰。
晉绛彭城而歸諸宋,以魚石歸。
楚失東夷,子辛死之,則雍子之為也。
子反與子靈争夏姬,而雍害其事,子靈奔晉。
晉人與之邢,以為謀主。
扞禦北狄,通吳于晉,教吳判楚,教之乘車、射禦、驅侵,使其子孤庸為吳行人焉。
吳于是伐巢、取駕、克棘、入州來,楚罷于奔命,至今為患,則子靈之為也。
若敖之亂,伯贲之子贲皇奔晉。
晉人與之苗,以為謀主。
鄢陵之役,楚晨壓晉軍而陳,晉将遁矣。
苗贲皇曰:‘楚師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
若塞井夷竈,成陳以當之,栾、範易行以誘之,中行、二郤必克二穆。
吾乃四萃于其王族,必大敗之。
’晉人從之,楚師大敗,王夷師熠,子反死之。
鄭叛吳興,楚失諸侯,則苗贲皇之為也。
”子木曰:“是皆然矣。
”聲子曰:“今又有甚于此。
椒舉娶于申公子牟,子牟得戾而亡,君大夫謂椒舉:‘女實遣之!’懼而奔鄭,引領南望曰:‘庶幾赦餘!’亦弗圖也。
今在晉矣。
晉人将與之縣,以比叔向。
彼若謀害楚國,豈不為患?”子木懼,言諸王,益其祿爵而複之。
聲子使椒鳴逆之。
許靈公如楚,請伐鄭,曰:“師不興,孤不歸矣!”八月,卒于楚。
楚子曰:“不伐鄭,何以求諸侯?”冬十月,楚子伐鄭。
鄭人将禦之,子産曰:“晉、楚将平,諸侯将和,楚王是故昧于一來。
不如使逞而歸,乃易成也。
夫小人之性,釁于勇,啬于禍,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非國家之利也。
若何從之?”子展說,不禦寇。
十二月乙酉,入南裡,堕其城。
涉于樂氏,門于師之梁。
縣門發,獲九人焉。
涉入汜而歸,而後葬許靈公。
衛人歸衛姬于晉,乃釋衛侯。
君子是以知平公之失政也。
晉韓宣子聘于周。
王使請事。
對曰:“晉士起将歸時事于宰旅,無他事矣。
”王聞之曰:“韓氏其昌阜于晉乎!辭不失舊。
” 齊人城郏之歲,其夏,齊烏餘以廪丘奔晉,襲衛羊角,取之;遂襲我高魚。
有大雨,自其窦入,介于其庫,以登其城,克而取之。
又取邑于宋。
于是範宣子卒,諸侯弗能治也,及趙文子為政,乃卒治之。
文子言于晉侯曰:“晉為盟主。
諸侯或相侵也,則讨而使歸其地。
今烏餘之邑,皆讨類也,而貪之,是無以為盟主也。
請歸之!”公曰:“諾。
孰可使也?”對曰:“胥梁帶能無用師。
”晉侯使往。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