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篇 說劍
關燈
小
中
大
《說劍》以義名篇,内容就是寫莊子說劍。
趙文王喜歡劍,整天與劍士為伍而不料理朝政,莊子前往遊說。
莊子說劍有三種,即天子之劍,諸侯之劍和庶民之劍,委婉地指出趙文王的所為實際上是庶民之劍,而希望他能成為天子之劍。
如果說《讓王》、《盜跖》已不類莊子之文,那麼《說劍》就更非莊子之文了。
篇文中确有“莊子”其名,但《說劍》裡的莊子已不是倡導無為無已、逍遙順應、齊物齊論中的莊子,完全是一個說客,即戰國時代的策士形象,而内容也完全離開了《莊子》的主旨。
因此,本篇曆來認為是一僞作,也不是莊子學派的作品,應該看作是假托莊子之名的策士之文。
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下,日夜相擊于前,死傷者歲百餘人,好之不厭。
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
”左右曰:“莊子當能。
”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
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賜周千金?”太子曰:“聞夫子明聖,謹奉千金以币從者。
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莊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
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
吾王所見,唯劍士也。
”莊子曰:“諾。
周善為劍。
”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髻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王乃說之。
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
”莊子曰:“請治劍服。
”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
太子乃與見王,王脫白刃待之。
【譯文】 當年趙文王喜好劍術,擊劍的人蜂擁而至門下食客三千餘人,在趙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試劍術,死傷的劍客每年都有百餘人,而趙文王喜好擊劍從來就不曾得到滿足。
像這樣過了三年,國力日益衰退,各國諸侯都在謀算怎樣攻打趙國。
太子悝十分擔憂,征求左右近侍說:“誰能夠說服趙王停止比試劍術,贈予他千金。
”左右近侍說:“隻有莊子能夠擔當此任。
” 太子于是派人攜帶千金厚禮贈送給莊子。
莊子不接受,跟随使者一道,前往會見太子說:“太子有什麼見教,賜給我千金的厚禮?”太子說:“聽說先生通達賢明,謹此奉上千金用以犒賞從者。
先生不願接受,我還有什麼可說的!”莊子說:“聽說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斷絕趙王對劍術的愛好。
假如我對上遊說趙王卻違拗了趙王的心意,對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願。
那也就一定會遭受刑戮而死去,我還哪裡用得着這些贈禮呢?假如我對上能說服趙王,對下能合于太子的心願,在趙國這片天地上我希望得到什麼難道還得不到!”太子說:“是這樣。
父王的心目中,隻有擊劍的人。
”莊子說:“好的,我也善于運用劍術。
”太子說:“不過父王所見到的擊劍人,全都頭發蓬亂、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纓粗實,衣服緊身,瞪大眼睛而且氣喘語塞,大王竟喜歡見到這樣打扮的人。
如今先生一定是穿儒服去會見趙王,事情一定會弄糟。
”莊子說:“請讓我準備劍士的服裝。
”三天以後劍士的服裝裁制完畢,于是面見太子。
太子就跟莊子一道拜見趙王,趙王解下利劍等待着莊子。
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
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
”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
”王曰:“子之劍何能禁制?”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裡不留行。
”王大悅之,曰:“天下無敵矣!” 莊子曰:“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
願得試之。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設戲請夫子。
”王乃校劍士七日,死傷者六十餘人,得五六人,使奉劍于殿下,乃召莊子。
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
”莊子曰:“望之久矣。
”王曰:“夫子所禦杖,長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
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後試。
” 王曰:“願聞三劍。
”曰:“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
”王曰:“天子之劍何如?”曰:“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為鋒,齊岱為锷,晉魏為脊,周宋為镡,韓魏為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
趙文王喜歡劍,整天與劍士為伍而不料理朝政,莊子前往遊說。
莊子說劍有三種,即天子之劍,諸侯之劍和庶民之劍,委婉地指出趙文王的所為實際上是庶民之劍,而希望他能成為天子之劍。
如果說《讓王》、《盜跖》已不類莊子之文,那麼《說劍》就更非莊子之文了。
篇文中确有“莊子”其名,但《說劍》裡的莊子已不是倡導無為無已、逍遙順應、齊物齊論中的莊子,完全是一個說客,即戰國時代的策士形象,而内容也完全離開了《莊子》的主旨。
因此,本篇曆來認為是一僞作,也不是莊子學派的作品,應該看作是假托莊子之名的策士之文。
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下,日夜相擊于前,死傷者歲百餘人,好之不厭。
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
”左右曰:“莊子當能。
”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
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賜周千金?”太子曰:“聞夫子明聖,謹奉千金以币從者。
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莊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
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
吾王所見,唯劍士也。
”莊子曰:“諾。
周善為劍。
”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髻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王乃說之。
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
”莊子曰:“請治劍服。
”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
太子乃與見王,王脫白刃待之。
【譯文】 當年趙文王喜好劍術,擊劍的人蜂擁而至門下食客三千餘人,在趙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試劍術,死傷的劍客每年都有百餘人,而趙文王喜好擊劍從來就不曾得到滿足。
像這樣過了三年,國力日益衰退,各國諸侯都在謀算怎樣攻打趙國。
太子悝十分擔憂,征求左右近侍說:“誰能夠說服趙王停止比試劍術,贈予他千金。
”左右近侍說:“隻有莊子能夠擔當此任。
” 太子于是派人攜帶千金厚禮贈送給莊子。
莊子不接受,跟随使者一道,前往會見太子說:“太子有什麼見教,賜給我千金的厚禮?”太子說:“聽說先生通達賢明,謹此奉上千金用以犒賞從者。
先生不願接受,我還有什麼可說的!”莊子說:“聽說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斷絕趙王對劍術的愛好。
假如我對上遊說趙王卻違拗了趙王的心意,對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願。
那也就一定會遭受刑戮而死去,我還哪裡用得着這些贈禮呢?假如我對上能說服趙王,對下能合于太子的心願,在趙國這片天地上我希望得到什麼難道還得不到!”太子說:“是這樣。
父王的心目中,隻有擊劍的人。
”莊子說:“好的,我也善于運用劍術。
”太子說:“不過父王所見到的擊劍人,全都頭發蓬亂、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纓粗實,衣服緊身,瞪大眼睛而且氣喘語塞,大王竟喜歡見到這樣打扮的人。
如今先生一定是穿儒服去會見趙王,事情一定會弄糟。
”莊子說:“請讓我準備劍士的服裝。
”三天以後劍士的服裝裁制完畢,于是面見太子。
太子就跟莊子一道拜見趙王,趙王解下利劍等待着莊子。
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
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
”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
”王曰:“子之劍何能禁制?”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裡不留行。
”王大悅之,曰:“天下無敵矣!” 莊子曰:“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
願得試之。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設戲請夫子。
”王乃校劍士七日,死傷者六十餘人,得五六人,使奉劍于殿下,乃召莊子。
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
”莊子曰:“望之久矣。
”王曰:“夫子所禦杖,長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
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後試。
” 王曰:“願聞三劍。
”曰:“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
”王曰:“天子之劍何如?”曰:“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為鋒,齊岱為锷,晉魏為脊,周宋為镡,韓魏為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