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篇 養生主
關燈
小
中
大
這是一篇談養生之道的文章。
“養生主”意思就是養生的要領。
莊子認為,養生之道重在順應自然,忘卻情感,不為外物所滞。
全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盡年”,是全篇的總綱,指出養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緣督以為經”,即秉承事物中虛之道,順應自然的變化與發展。
第二部分至“得養生焉”,以廚工分解牛體比喻人之養生,說明處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虛“有間”,方能“遊刃有餘”,從而避開是非和矛盾的糾纏。
餘下為第三部分,進一步說明聽憑天命,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的生活态度。
莊子思想的中心,一是無所依憑自由自在,一是反對人為順其自然,本文字裡行間雖是在談論養生,實際上是在體現作者的哲學思想和生活旨趣。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随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譯文】 人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勢必體乏神傷,既然如此還在不停地追求知識,那可真是十分危險的了!做了世人所謂的善事卻不去貪圖名聲,做了世人所謂的惡事卻不至于面對刑戮的屈辱。
遵從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為順應事物的常法,這就可以護衛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給父母留下憂患,就可以終享天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a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日:“é,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
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
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
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于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
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
謋然己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 【譯文】 廚師給文惠君宰殺牛牲,分解牛體時手接觸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腳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發出砉砉的聲響,快速進刀時刷刷的聲音,無不像美妙的音樂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節奏,又合于經首樂曲的樂律。
文惠君說:“嘻,妙呀!技術怎麼達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廚師放下刀回答說:“我所喜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規律,比起一般的技術、技巧又進了一層。
我開始分解牛體的時候,所看見的沒有不是一頭整牛的。
幾年之後,就不曾再看到整體的牛了。
現在,我隻用心神去接觸而不必用眼睛去觀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來而精神世界還在不停地運行。
依照牛體自然的生理結構,劈擊肌肉骨骼間大的縫隙,把刀導向那些骨節間大的空處,順着牛體的天然結構去解剖;從不曾碰撞過經絡結聚的部位和骨肉緊密連接的地方,何況那些大
“養生主”意思就是養生的要領。
莊子認為,養生之道重在順應自然,忘卻情感,不為外物所滞。
全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盡年”,是全篇的總綱,指出養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緣督以為經”,即秉承事物中虛之道,順應自然的變化與發展。
第二部分至“得養生焉”,以廚工分解牛體比喻人之養生,說明處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虛“有間”,方能“遊刃有餘”,從而避開是非和矛盾的糾纏。
餘下為第三部分,進一步說明聽憑天命,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的生活态度。
莊子思想的中心,一是無所依憑自由自在,一是反對人為順其自然,本文字裡行間雖是在談論養生,實際上是在體現作者的哲學思想和生活旨趣。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随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譯文】 人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勢必體乏神傷,既然如此還在不停地追求知識,那可真是十分危險的了!做了世人所謂的善事卻不去貪圖名聲,做了世人所謂的惡事卻不至于面對刑戮的屈辱。
遵從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為順應事物的常法,這就可以護衛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給父母留下憂患,就可以終享天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a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日:“é,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
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
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
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于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
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
謋然己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 【譯文】 廚師給文惠君宰殺牛牲,分解牛體時手接觸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腳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發出砉砉的聲響,快速進刀時刷刷的聲音,無不像美妙的音樂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節奏,又合于經首樂曲的樂律。
文惠君說:“嘻,妙呀!技術怎麼達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廚師放下刀回答說:“我所喜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規律,比起一般的技術、技巧又進了一層。
我開始分解牛體的時候,所看見的沒有不是一頭整牛的。
幾年之後,就不曾再看到整體的牛了。
現在,我隻用心神去接觸而不必用眼睛去觀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來而精神世界還在不停地運行。
依照牛體自然的生理結構,劈擊肌肉骨骼間大的縫隙,把刀導向那些骨節間大的空處,順着牛體的天然結構去解剖;從不曾碰撞過經絡結聚的部位和骨肉緊密連接的地方,何況那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