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主
關燈
小
中
大
拾一間屋子給她住,但就算也有人伺候,哪能像在家裡那樣頤指氣使呢?住了一陣就不幹了,要出去自己住。
最後是在香山那兒租了房子。
我猜選那兒,也有比着我哥的因素,我哥出國留學前,母親曾帶我們兄妹三人去香山避暑,不然北平她又不熟,怎麼會想到要住香山呢? 燕京的校園就是現在的北大,離香山蠻遠,上學怎麼去?坐黃包車她是不肯的,嫌北平灰塵大,于是在四大車行包了一部小汽車(這車行是有中國銀行背景的),接送她上學,随叫随到。
沒人伺候她沒法生活,于是一個男用人一個女用人跟過去了。
燕京的人都知道楊家大小姐,家裡有錢啊。
我姐就在燕京讀中文系,她當然是考進去的,最煩别人議論這個,覺得丢人。
那時的學生穿着都挺樸素的,燕京雖是貴族學校,也都是學生樣,大公主整天绫羅綢緞的,還挺得意,我姐看了生氣。
大公主還跟人家說,我姐是姨太太生的,我姐就更氣。
偏偏還有同學跑來找我姐,讓她跟大公主說說,借她包的汽車用,你們是姐妹嘛,我姐氣不打一處來,當然不肯,一口就回絕了。
同學借車,是因他們先後請了周作人、沈從文等來校做講座。
後來他們自己找了大公主,她很願意。
接周作人來那次,她穿得花枝招展的,走路一扭一扭陪在旁邊,這算什麼呢?我姐在下面窘死了。
大公主在燕京沒上多少課,書念不進去,在學校就是東轉轉西轉轉,倒是人有一些變化,對人客氣了,彬彬有禮的。
就有個男生追她。
姓趙,廣東人,化工系的,學皮革制造,小康之家,窮的話也上不起燕京。
大公主一直是沒開竅的,和姓趙的在一起開竅了,兩個人真還是有感情的,沒多久兩個人就在香山同居。
這是瞞不住的,當然大公主向來我行我素的,可能也沒想着瞞,家裡就知道了。
那個時代,我們這樣的家庭,怎麼能允許同居這樣的事,但是能拿她怎麼辦?家裡娘為大,她是娘親生的,但娘壓根拿她沒辦法。
家裡早有人說,大公主有神經病,和孫家少爺結婚又離婚的,議論的人就更多了。
她在家裡一直對誰都愛理不理,沒個笑臉,好像隻有見到我哥,她會叫一聲“小弟”。
印象裡她總是氣鼓鼓的樣子,皺着眉頭,用手絹捂着嘴,簡直就是習慣動作。
有些行為,在人眼裡也怪兮兮的。
比如丫頭來鳳悄悄跟我說,她看見大公主在房間裡什麼也不穿,對着鏡子扭來扭去。
總之上上下下都覺得她不正常,隻有我母親說:什麼神經病?都是娘慣的!當然,這話是沒法對娘說的。
娘一直慣她,後來二姐死了,就更慣她了。
娘懷過八胎,活下來的就大姐、二姐,二姐不在了,娘越發把情感集中到大公主身上,而且這時父親過世,沒人能幹預了。
奇怪的是,大公主跟娘一點也不親,從不見母女的那種親密,發個嗲撒個嬌什麼的,從來沒有。
她對娘也是一副氣鼓鼓的神情,母女之間也沒什麼話可說。
我甚至覺得,娘有些怕大公主。
出了同居的事,娘隻是唉聲歎氣的。
家裡議論大公主神經病,意思是她不可理喻,随她去吧。
這事最後也是由她,隻是同居壞名聲,後來就讓他們結婚了。
婚禮之前還有個插曲。
大公主的婚禮,我們家要不去,怎麼也說不過去,但我們和大公主已經很久不說話了。
起因是因為我。
我一直覺得大公主長得好看,跟電影明星似的,有次大公主坐在那裡,穿着緞子的衣服,好像還化了妝,好看極了,我喜歡畫畫,當時在旁邊就說,以後我就畫你,畫得跟明星一樣。
看着衣服好看,我還過去摸了一下,在她膝蓋那兒。
她馬上就惱了,說,走開,走開!你是姨太太生的,别碰我,髒死了!我姐氣得不得了,跟母親說,母親當然也氣。
我姐說,以後再不理她了。
好長時間,我們當真不和她說話了,對她倒沒什麼,她一向對我們就愛理不理的。
這時有婚禮,怎麼辦呢? 七叔和娘商量大公主的婚事,說大姨奶她們不去不像話,後來是池太太出了個主意:由他們夫婦出面請客,請娘、大公主和我們一家,到一起就算是講和了。
池太太是我們的家庭教師,我母親又讓我們兄妹仨認了她做幹媽的,和家裡上上下下都熟。
她就兩邊傳話,說好條件。
後來我知道了“吃講茶”一說,跟人開玩笑說,那頓飯也可以算又一型的“吃講茶”。
到那天,池太太夫婦在餐館樓上訂了個包間,他們和娘、大公主先到,邊等邊聊天。
我們進去了,他們就站起身來,母親叫娘一聲“太太”,大公主就叫一聲“大姨奶”,而後我和我姐就招呼一聲“大姐”。
這時池太太在一邊說,你看,她們都叫你大姐哩,大公主接着便喚我們“五
最後是在香山那兒租了房子。
我猜選那兒,也有比着我哥的因素,我哥出國留學前,母親曾帶我們兄妹三人去香山避暑,不然北平她又不熟,怎麼會想到要住香山呢? 燕京的校園就是現在的北大,離香山蠻遠,上學怎麼去?坐黃包車她是不肯的,嫌北平灰塵大,于是在四大車行包了一部小汽車(這車行是有中國銀行背景的),接送她上學,随叫随到。
沒人伺候她沒法生活,于是一個男用人一個女用人跟過去了。
燕京的人都知道楊家大小姐,家裡有錢啊。
我姐就在燕京讀中文系,她當然是考進去的,最煩别人議論這個,覺得丢人。
那時的學生穿着都挺樸素的,燕京雖是貴族學校,也都是學生樣,大公主整天绫羅綢緞的,還挺得意,我姐看了生氣。
大公主還跟人家說,我姐是姨太太生的,我姐就更氣。
偏偏還有同學跑來找我姐,讓她跟大公主說說,借她包的汽車用,你們是姐妹嘛,我姐氣不打一處來,當然不肯,一口就回絕了。
同學借車,是因他們先後請了周作人、沈從文等來校做講座。
後來他們自己找了大公主,她很願意。
接周作人來那次,她穿得花枝招展的,走路一扭一扭陪在旁邊,這算什麼呢?我姐在下面窘死了。
大公主在燕京沒上多少課,書念不進去,在學校就是東轉轉西轉轉,倒是人有一些變化,對人客氣了,彬彬有禮的。
就有個男生追她。
姓趙,廣東人,化工系的,學皮革制造,小康之家,窮的話也上不起燕京。
大公主一直是沒開竅的,和姓趙的在一起開竅了,兩個人真還是有感情的,沒多久兩個人就在香山同居。
這是瞞不住的,當然大公主向來我行我素的,可能也沒想着瞞,家裡就知道了。
那個時代,我們這樣的家庭,怎麼能允許同居這樣的事,但是能拿她怎麼辦?家裡娘為大,她是娘親生的,但娘壓根拿她沒辦法。
家裡早有人說,大公主有神經病,和孫家少爺結婚又離婚的,議論的人就更多了。
她在家裡一直對誰都愛理不理,沒個笑臉,好像隻有見到我哥,她會叫一聲“小弟”。
印象裡她總是氣鼓鼓的樣子,皺着眉頭,用手絹捂着嘴,簡直就是習慣動作。
有些行為,在人眼裡也怪兮兮的。
比如丫頭來鳳悄悄跟我說,她看見大公主在房間裡什麼也不穿,對着鏡子扭來扭去。
總之上上下下都覺得她不正常,隻有我母親說:什麼神經病?都是娘慣的!當然,這話是沒法對娘說的。
娘一直慣她,後來二姐死了,就更慣她了。
娘懷過八胎,活下來的就大姐、二姐,二姐不在了,娘越發把情感集中到大公主身上,而且這時父親過世,沒人能幹預了。
奇怪的是,大公主跟娘一點也不親,從不見母女的那種親密,發個嗲撒個嬌什麼的,從來沒有。
她對娘也是一副氣鼓鼓的神情,母女之間也沒什麼話可說。
我甚至覺得,娘有些怕大公主。
出了同居的事,娘隻是唉聲歎氣的。
家裡議論大公主神經病,意思是她不可理喻,随她去吧。
這事最後也是由她,隻是同居壞名聲,後來就讓他們結婚了。
婚禮之前還有個插曲。
大公主的婚禮,我們家要不去,怎麼也說不過去,但我們和大公主已經很久不說話了。
起因是因為我。
我一直覺得大公主長得好看,跟電影明星似的,有次大公主坐在那裡,穿着緞子的衣服,好像還化了妝,好看極了,我喜歡畫畫,當時在旁邊就說,以後我就畫你,畫得跟明星一樣。
看着衣服好看,我還過去摸了一下,在她膝蓋那兒。
她馬上就惱了,說,走開,走開!你是姨太太生的,别碰我,髒死了!我姐氣得不得了,跟母親說,母親當然也氣。
我姐說,以後再不理她了。
好長時間,我們當真不和她說話了,對她倒沒什麼,她一向對我們就愛理不理的。
這時有婚禮,怎麼辦呢? 七叔和娘商量大公主的婚事,說大姨奶她們不去不像話,後來是池太太出了個主意:由他們夫婦出面請客,請娘、大公主和我們一家,到一起就算是講和了。
池太太是我們的家庭教師,我母親又讓我們兄妹仨認了她做幹媽的,和家裡上上下下都熟。
她就兩邊傳話,說好條件。
後來我知道了“吃講茶”一說,跟人開玩笑說,那頓飯也可以算又一型的“吃講茶”。
到那天,池太太夫婦在餐館樓上訂了個包間,他們和娘、大公主先到,邊等邊聊天。
我們進去了,他們就站起身來,母親叫娘一聲“太太”,大公主就叫一聲“大姨奶”,而後我和我姐就招呼一聲“大姐”。
這時池太太在一邊說,你看,她們都叫你大姐哩,大公主接着便喚我們“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