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楊毓璋
關燈
小
中
大
熱,夜裡哭鬧,他披衣服起來看,又感風寒,複發了。
這一回病得很厲害,但還是可以治的。
壞就壞在家族裡人多主意多,一會兒請這個名醫,一會兒請那個高人(中醫、西醫都請的,有日本醫生,還有德國醫生,大體上還是按西醫的來,父親自己是更信西醫的,母親受影響,也是更信西醫),請來的人各是各的治療方案,先是照這個做,後來又照那個做,結果病情反而加重,終于不治,就這麼沒了。
所以後來家裡議論父親的病故,都說是給醫生治死的。
其實醫生一人一個主意,我做一個膽結石手術,病區主任和副院長還一個說要做,一個說年紀太大風險高,不做為好。
說到底還是家裡人亂出主意,請了那麼些名醫來,也是因為家裡有錢,假如是尋常人家,沒準倒治好了。
我出生幾個月父親就去世了,對他一點印象也沒有。
關于他是什麼樣一個人,都是從家裡人的閑談中拼湊出來的,特别是我母親。
我得到的一個印象是父親特别好玩,吹拉彈唱什麼的都喜歡,還有就是唱戲聽戲。
他編了一本《曆代帝王像》,自費印制的,花了很多錢,做得很講究,每一張像前面都有玻璃紙,像那種洋派的大畫冊。
還有一張《升官圖》,應該算是他發明的一種遊戲吧,上面有各種官位,在碗裡擲骰子,擲出幾點來,就做什麼官,官位的排列很複雜,一級一級往上升,還有降的。
升到最後是一個圓,那就表示進宮裡了。
畫在一張很大的紙上,過年時才請出來,恭而敬之的,說是老爺留下來的,是老爺的心血。
過年時大人那邊在賭錢,推牌九打麻将,我就很高興玩這個,運氣總是很好,升得很快,可惜我對那些什麼什麼官一點沒概念。
這兩樣都是父親帶着弟弟們編的,他是老大嘛。
他這也是找點事做。
長子不能遠遊,他得守在家裡,再說他有過在日本尋花問柳的前科,祖父也不允許他離開家。
悶得慌,就得找個玩法。
父親去世時是立了遺囑的,我母親因為最後一直在伺候他,幾乎寸步不離,所以知道遺囑的内容。
不是父親寫,是他說,一個師爺在旁邊記。
她文化程度不高,遺囑又是用文言的,有些内容她也不是很清楚,但有兩條,一是關于“大公主”,一是關于二姨太的,後來當着大家念的時候,母親發現沒有了。
應該是七叔和娘商量後改掉了。
因為父親去世得太早,别人跟我說起父親去世會難過,沒了父愛什麼的,我就不大能夠體會——我太小了,對于我,父親就像是沒有存在過。
我當然也很少會想到父親,倒是成年以後,有一次從報上看到,或是聽說天津那邊誰誰又當了漢奸的事,就跟我哥說起過父親。
當時北洋政府的一些高官都出任了僞職,其中不少人與父親是朋友,或是熟人,比如王克敏與父親就很熟。
我就問楊憲益:要是父親還活着,他會不會當漢奸?他仰頭想一下說,不會的。
再想一下,又說,也難說——說不準。
不過最後還是說,不會的,他根本就不想當官嘛。
這一回病得很厲害,但還是可以治的。
壞就壞在家族裡人多主意多,一會兒請這個名醫,一會兒請那個高人(中醫、西醫都請的,有日本醫生,還有德國醫生,大體上還是按西醫的來,父親自己是更信西醫的,母親受影響,也是更信西醫),請來的人各是各的治療方案,先是照這個做,後來又照那個做,結果病情反而加重,終于不治,就這麼沒了。
所以後來家裡議論父親的病故,都說是給醫生治死的。
其實醫生一人一個主意,我做一個膽結石手術,病區主任和副院長還一個說要做,一個說年紀太大風險高,不做為好。
說到底還是家裡人亂出主意,請了那麼些名醫來,也是因為家裡有錢,假如是尋常人家,沒準倒治好了。
我出生幾個月父親就去世了,對他一點印象也沒有。
關于他是什麼樣一個人,都是從家裡人的閑談中拼湊出來的,特别是我母親。
我得到的一個印象是父親特别好玩,吹拉彈唱什麼的都喜歡,還有就是唱戲聽戲。
他編了一本《曆代帝王像》,自費印制的,花了很多錢,做得很講究,每一張像前面都有玻璃紙,像那種洋派的大畫冊。
還有一張《升官圖》,應該算是他發明的一種遊戲吧,上面有各種官位,在碗裡擲骰子,擲出幾點來,就做什麼官,官位的排列很複雜,一級一級往上升,還有降的。
升到最後是一個圓,那就表示進宮裡了。
畫在一張很大的紙上,過年時才請出來,恭而敬之的,說是老爺留下來的,是老爺的心血。
過年時大人那邊在賭錢,推牌九打麻将,我就很高興玩這個,運氣總是很好,升得很快,可惜我對那些什麼什麼官一點沒概念。
這兩樣都是父親帶着弟弟們編的,他是老大嘛。
他這也是找點事做。
長子不能遠遊,他得守在家裡,再說他有過在日本尋花問柳的前科,祖父也不允許他離開家。
悶得慌,就得找個玩法。
父親去世時是立了遺囑的,我母親因為最後一直在伺候他,幾乎寸步不離,所以知道遺囑的内容。
不是父親寫,是他說,一個師爺在旁邊記。
她文化程度不高,遺囑又是用文言的,有些内容她也不是很清楚,但有兩條,一是關于“大公主”,一是關于二姨太的,後來當着大家念的時候,母親發現沒有了。
應該是七叔和娘商量後改掉了。
因為父親去世得太早,别人跟我說起父親去世會難過,沒了父愛什麼的,我就不大能夠體會——我太小了,對于我,父親就像是沒有存在過。
我當然也很少會想到父親,倒是成年以後,有一次從報上看到,或是聽說天津那邊誰誰又當了漢奸的事,就跟我哥說起過父親。
當時北洋政府的一些高官都出任了僞職,其中不少人與父親是朋友,或是熟人,比如王克敏與父親就很熟。
我就問楊憲益:要是父親還活着,他會不會當漢奸?他仰頭想一下說,不會的。
再想一下,又說,也難說——說不準。
不過最後還是說,不會的,他根本就不想當官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