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壩橋楊柳

關燈
“嫂子,我也想到你們的難處,世上百行百業都是人幹的。

    隻要能夠生活,也不必舍近圖遠,回老家啃那二畝地。

    至于愛愛這件事,你們也不必老放在心上。

    咱們黃泛區的人,如今也開通了。

    都在外邊跑了十幾年,遭這麼大的災,誰還笑話誰?俗話說,‘誰家老墳裡沒有彎腰樹’?人能活下來,就算有志氣,就算剛強!我們先回去,晚幾年村子裡安定了,你們也可以回去看看。

    海老清是咱赤楊崗的一戶人家,将來就是分土地,也得給他留塊墳地。

    小牛郎将來想回去,我們也要給他分一份地。

    他也是咱赤楊崗一口人。

    ” 李麥這一番話把她娘仨感動了。

    愛愛含着淚說:“大嬸,我們太感謝你了。

    将來我們一定要回赤楊崗看你。

    ” 過了兩天,楊杏從渑池縣回來了,一進窯洞門,她看到徐秋齋、李麥等人都在自己家裡,也顧不得休息,就從屋裡找出小半袋白面,忙着給大家烙餅吃。

     李麥說:“玉蘭她娘,你休息會兒吧,好面留着烙成幹糧,将來到路上吃。

    ” “不礙事,烙幹糧的面還有。

    ……她話沒有說完,就趕快用擀面枝擀着面團。

    她似乎在強忍着内心的悲痛。

    擀着擀着忽然停住了手,對着牆角發起呆來,有時則背着大家偷偷地抹了抹眼淚。

     吃飯時候,楊杏雖然強顔歡笑,熱情招待鄉親們,可是眼角上總是挂着淚珠,有時暗暗歎着氣。

    李麥和長松都看出來了。

    但他們都沒有細問。

    到了夜裡,大家都拉條席子去院子裡睡覺了。

    屋子裡隻剩下李麥、長松和她三個人時,長松才問:“看見秀蘭、玉蘭沒有?” 楊杏的跟淚再也忍不住了,“嘩”的一下流了下來。

    她哽咽着說:“小建他爹,你千萬可别傷心。

    咱……玉蘭……已經沒有她這個人了!……” 長松的腦子裡“嗡’’了一下,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玉蘭會永遠離開了他們。

    他狠狠地捶着自己的頭,眼淚撲簌簌地掉了下來。

    他的嗓音都變了:“玉蘭,爹、爹對不起你……” 楊杏到渑池縣先找到秀蘭。

    秀蘭是被南陽人販子賣給百裡鎮一家姓劉的農民了。

    這家倒是個正經莊稼人,有五六畝地,兩間草房,還喂了頭小驢。

    就是男人歲數大一點。

    他名叫劉成,已經四十六七歲了,比楊杏還大兩歲。

    人倒是個實誠人。

    楊杏在她家住了兩天,又是殺雞,又是買甜瓜。

    一到夜晚,劉成自己睡在驢棚裡,把床騰出來讓給秀蘭她娘兒們,讓她們叙話。

    秀蘭生了個閨女已經一歲多了,劉成每天扛在肩上,摘棗鈎梨,喜歡得就像掌上明珠。

     秀蘭聽說他們要回老家了,飯也無心吃,活也無心做,每天隻是哭。

     楊杏勸她說:“閨女,不是做娘的心狠,把你往火坑裡推,當時實在是沒有辦法了。

    要不是你和玉蘭……換的那幾個錢,你爹能活到現在?你倆兄弟恐怕也保不住他們的命。

    ……以後叫你爹、小建和小強年年來看你。

    老家離這兒雖然遠一點,咱娘兒幾個還是能見面的……” 秀蘭卻哭着說:“媽,我跟你們回老家看看不行嗎?” 楊杏說:“老家如今還是一片荒草湖泊,吃沒吃的,住沒住的地方。

    你還奶着孩子。

    等着将來把家安頓好以後,我叫你爹來接你。

    ” 秀蘭也知道她媽說的是寬心話,隻哭着說:“就我的命苦!……” 臨行時,秀蘭把她媽送了十來裡。

    路上楊杏又交代說:“秀蘭,好日子、歹日子,打起精神往前過。

    我看劉成這個人不賴。

    一碗水已經潑到地上了,要好好跟人家過。

    再說,也要替人家想想,他也是個窮人,聽說為成這個家,他花了五六石糧食。

    這是人家半輩子的積蓄啊!人要什麼樣子,不能像畫上一樣,隻要心地善良,勤快實誠,歲數大一點,這也不算什麼。

    ……”楊杏咬着牙說出了這句言不由衷的話。

    她自己的眼淚也流下來了。

    就在這時候,秀蘭撲過去,一把抱住她,失聲大哭起來。

     劉成氣喘籲籲從村子裡趕來了。

    他買了二十個水煎包子,用柳條串着送來了。

    他不好意思地跟楊杏說:“媽!我給你買了二十個包子,你到路上吃。

    ” 這是他第一次向楊杏喊“媽”。

    楊杏的臉“刷”地一下紅了。

    楊杏心裡知道他不是來送包子的,而是害怕秀蘭跟自己跑了。

    楊杏硬着心擦了擦眼淚,對秀蘭說:“回去吧,媽以後再來看你!”說罷扭頭走了。

    走了半裡地,她還是忍不住回頭看了看。

    隻見劉成在地下蹲着,秀蘭還踮着腳,伸着脖子向她翹望着。

    …… 過了幾天,楊杏來到了洛甯縣石澗村。

    玉蘭是在前幾年被賣到石澗村,一個姓張的地主家裡,給人家作二房。

    這個地主叫張漢臣,已經五十多歲了。

    當楊杏打問到他家門口時,從門裡先竄出來一條大狼狗,差一點把楊杏撲倒在地上。

    後來還是走出來個長工把狗捺住,楊杏才進到他家裡。

     張漢臣的大老婆接待了她。

    張漢臣的這個大老婆長得有五尺多高,瘦得像一根旗竿,手裡端着個水煙袋,說話的聲音,走路的架勢,都像個男人。

     她打量了楊杏一眼,吹出一袋煙灰說:“啊!你是玉蘭她娘啊!” 楊杏謙恭地說着:“是啊,這幾年我們說來看看孩子,可是家裡還有五六口人,總是出不來門。

    如今我們要回老家,想來和她見一面。

    再說,也想來瞧瞧你們,這也算是一門親戚。

    ”她說着,把劉成給她買的那二十個水煎包子,放在桌子上說:“來了也沒什麼拿,買了一串包子,請您們嘗嘗。

    ” 張漢臣老婆的臉色冷冷的,對楊杏送來的包子,一眼都沒有看,呼噜噜呼噜噜地繼續抽她的水煙。

    停了一會,才慢條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