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長松的一家

關燈
話,不會哭笑,它 不會給小響、玉蘭梳頭,也不會給小建、小強縫香草布袋。

    它是那麼低矮和醜陋,比起秀蘭苗條修長的身材,它簡直像一個侏儒。

    可是,一個含苞欲放的鮮花般的少女,卻被這半袋糧食換走了。

    世界上隻要有饑餓,就沒有人的價值!這件事情發生在一九四二年。

    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個小小角落裡發生的。

    人們對于這一幕幕悲慘的戲劇,可能知道,也可能根本不知道,還可能知道後随着時間的推移,又漸漸地忘記了。

    但願人們永遠不要忘記它。

     兩天後,楊杏在附近村子裡借了一盤磨,帶着小建和小強把這袋麥子磨了磨。

    她沒有用籮籮,把麸子全都留在裡邊。

    做飯時,她抓着這些麸皮面,一把一把地向煮着野菜的鍋裡灑着,她好像聽見這些麸皮面在哭泣。

    ….. 三 天漸漸地冷了,大地被凜冽的西北風刮得更加“幹淨”了。

    難民們的生活更加困難了。

    他們賴以充饑的野菜、槐葉、榆葉和紅芋梗子也已經吃光了。

    他們每時每刻面臨着寒冬和饑餓的嚴重威脅。

     秀蘭走後,玉蘭也像變了個人。

    她好像一下子成熟了。

    平時,她比沉默寡言的秀蘭要活潑得多。

    她能說,小嘴叽叽喳喳,一說話就沒個完,如今全變了。

    她變得特别懂事了:對長松和楊杏特别親熱,對小建和小強特别關心,對小響也特别好。

    這一天,她起得特别早,她把破窯洞掃了又掃,從野外拾了一捆柴禾,又把水缸裡的水挑滿了…… “媽!我走了……” 楊杏沒有注意玉蘭的神色,她還以為玉蘭是去街裡找吃食,她說:“早去早回,找到點吃食就回來……” 玉蘭點了點頭,看了楊杏和長松一眼,便轉身走了出去。

     玉蘭剛走出半裡地,小響追了上來。

    她吵着要跟玉蘭一起去找吃食。

    玉蘭哄騙她說:“響!聽話。

    快回去。

    我找了吃食就回來……” 小響噘着嘴,轉身往回走。

    剛走了幾步,玉蘭就撲了上來。

    她使勁地摟着親着小響。

    小響感到奇怪:玉蘭姐怎麼啦?幹嗎要這麼使勁? “玉蘭姐!你咋啦?” “響,快回去吧!記着,要聽爹媽的話。

    我走了……”說罷,玉蘭晃晃悠悠地朝前走了。

     天黑了,玉蘭還沒有回來。

     直到這時候,楊杏才察覺了玉蘭今天的異常行為,她又哭了起來,對着長松唠叨個沒完。

    “玉蘭會不會自尋短見啊?”“玉蘭會不會一個人餓倒在什麼地方了?”“玉蘭是不是讓人拐跑了?”長松有什麼辦法?他沒有搭理楊杏一連串的問話,隻是鐵青着臉,帶着小建和小強在洛陽城裡四處尋找着。

    他們先到東北角的運動場上看了看,那裡的舊貨市場已經收了攤,隻有枯枝敗葉在地下旋轉着;他們又到人市上轉了轉,那裡也是黑漆漆的,隻有牆角落裡躺着幾個無家可歸的難民;他們接着又敲開了銅駝街老清嬸家的大門,老清嬸搖了搖頭,說是有好些日子,沒有看見玉蘭的身影了…… 過了一個多月,長松家忽然收到了從洛甯縣寄來的一封挂号信。

    長松急切地拆開了信封,信下邊的落款是玉蘭。

     玉蘭不識幾個字,這封信大約是央人寫的。

    信上寫着: 父母雙親大人,不孝女兒玉蘭敬禀: 離别父母大人,已經一月有餘,父母雙親大人一定很着急吧?我也很惦念父母親大人。

    很惦念小建、小強和小響。

    現在我已到了洛甯縣。

    已經找到了一個吃飯的地方。

    請二老千萬放心。

    我不是被人家拐騙來的,我是“自賣自身”,心甘情願嫁到這裡來的。

    我很清楚,咱家實在過不下去了。

    我幾次想去尋死,可又舍不得抛開二老,舍不得抛開小建、小強和小響。

    我尋的這一家人還不賴,老漢待我很好,就是年齡大一點。

    我也顧不得這些了。

    他家裡還有個大的,不會生養,所以老漢還要找我……這裡土地還好,今年不太旱,他家有幾十畝水澆地,一年隻收一季莊稼。

    快過年了,随信寄去三十塊錢,你們可以買成糧食。

    這是養育我的報答。

    你們千萬别來看我,這裡離你們那裡太遠了,還要翻幾座大山。

     你們一定要過下去。

    不要尋短見。

    不要往絕路上想。

    小建、小強和小響,你們一定要好好聽父母的話,孝順父母,幫助家裡多幹點事! 收到信後,給我回封信。

    千萬!千萬! 不孝女兒玉蘭跪禀 信裡夾了一張綠顔色的彙款郵條,上邊恭恭正正寫着“三十元正”幾個大字。

     海長松的臉色發灰,兩隻手也哆嗦得厲害,他一下子癱坐在小凳上。

    他真想大哭一一場。

    他知道:這不是普通的錢,這是他女兒的賣身錢啊! 楊杏在他耳邊說:“咱這一家子算是零散了。

    這一輩子恐怕難見這兩個閨女的面了,她才十七歲哪!十七歲就給人家當小……常言說,能到山裡變鳥,不給人家當小。

    端人家的碗吃飯,還能不受氣?”說着,又抽抽泣泣地哭起來。

     長松心裡煩透了,對着楊杏咆哮起來: “哭!哭!你就知道哭!哭有屁用!在劫者難逃,這是命裡注定的。

    誰叫她生在咱家……” 楊杏不敢哭了。

    可是那張三十元錢的彙條,長松卻沒有立即到郵局去取。

    隔了半個月,小建告訴他,市上糧價又上漲了一倍,他才趕快到郵局把錢取了出來。

    在市上籴了六十斤高梁,讓小建背到了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