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龍門之夜
關燈
小
中
大
使雁雁下意識把腰挺直了一些。
她把自己的一條辮子撩向背後,學着姐姐在台上的動作。
太陽的夕照,把龍門兩岸的山色換上了一種绮麗神秘的情調。
西山已經藏在太陽光的背陰中,山谷變成了含黛的深藍顔色,山巒變成了滴翠的淺藍顔色。
缭繞在深谷石崖下的岚氣,好像湛藍的海水在流動着。
山坡上隐約可見的佛洞古寺。
更顯得深邃神秘。
一群烏鴉向東山上飛去,樂山上這時由于太陽夕照,變成一片燦爛輝煌。
香山寺大殿的屋瓦像鍍了一層黃金,玲珑的鐘樓上的紅色門窗,變成了耀眼的桔紅顔色。
山峰上的每一個皺褶,山坡上的一棵棵柏樹,都看得清清楚楚,好像近在眼前,就連很遠的琵琶地上的一棵棵桐樹和竹林,也都曆曆在目。
雁雁被這神話般的奇幻景色吸引住了,她看得有些發癡。
這些青山,這些碧水,她從來沒有見過,但她又好像在哪裡似曾見過。
是夢中?她沒有做過這樣的夢;是畫中?她沒有看過這樣的畫。
大自然的美是通俗的,大自然這本書誰都可以讀得懂,隻要他們的心靈像大自然一樣美。
大自然用美陶冶着人們,人們又用心靈上的美償還給大自然。
美和美是相通的,它不需要介紹人。
“雁雁,咱住下吧?”老清和女兒商量。
雁雁笑吟吟地低着頭說:“咱賃他一領席,就在這河邊坐一夜。
”她怕她爹心疼花錢。
“唉,要住就住下,窮家富路,好店也不過一宿,咱也遊遊龍門。
”他回頭又交代飯鋪掌櫃說:“掌櫃的,我這驢先拴到你後院,我們到山上轉轉,回來再吃面。
” 掌櫃的接過來驢缰繩說:“不耽誤,你們就放心去轉吧。
” 由伊河岸登上石級,便是向西山上的小路。
雁雁高興地跑在前邊,恨不得一步跨到山上。
他們先來在一個水泉旁,一泓清澈見底的泉水,被石欄圍着,泉水通過水池。
又從一個石頭雕的蛤蟆嘴裡流出。
水石中間長着一個石筍,綠茸茸的苔藓長滿了一身,峭拔可愛。
上邊還刻的有字,海老清老漢隻識得一個石字,下邊那個字他不認得,就領着雁雁繼續往山上去。
一陣嘈雜的叫賣聲音傳過來,原來是在一座石崖下賣碑帖的,地上擺着幾個攤子,都是用毛頭紙新拓下來的字帖。
“誰要‘龍門二十品’!” “哎,這裡有兩套‘龍門五十品’,四十塊錢一套,便宜賣!” “喂!買一張字帖吧,這是陳搏老祖用西瓜皮寫的詩:‘開張天岸鳥,奇逸人中龍。
’你看,寫得多有勁。
” 賣碑帖的吆喝着,拿着帶墨香的一張張字帖在遊山的人們臉前亂搖晃,可是真正買的人卻很少。
他們看着海老清的打扮,知道他不是買主,就撇開他向别人兜售。
一個老漢卻朝着老清喊着: “喂,老先生,買一張吧,‘一心無私”,遠看是畫,近看是字! 你看,這個戴氈帽的老頭跑得多歡,其實這是四個字:‘一心無私。
’一塊錢一張!” 海清老漢紅着臉說:“我是種地的,不要這個。
” “沒關系,買回去貼到牆上避邪!” 海老清又抱歉地說:“老哥,對不住,我還真買不起。
” 那個賣字帖老漢說:“沒關系,沒關系,買賣不成仁義在。
”說着又向别人兜售。
雁雁悄悄問:“爹,這一張紙就賣一塊錢,怎麼這麼貴?” “這都是從石碑上捶下來的字帖,字帖都是聖人寫的字,自然賣得要貴。
” “這山上有聖人嗎?”雁雁又問。
“聖人早死了,現在是亂世,沒有聖人。
”海老清說着,又指着石崖下幾堆人說。
“你看,那不就是拓字帖的。
” 他們來到石崖前看了一會拓字,隻會有人向石刻上蘸着墨,有人貼着白紙,有人拿着粽捺子有節奏地向石頭上捶着,石崖邊一張小椅子上坐着個老和尚,拓字的人每拓下來一張向他的銅缽裡放一毛錢。
又登了一段石級,他們來在一座大佛窟前。
這座石窟寬闊宏大,裡邊供着三尊佛像,中間盤膝而坐的是釋迦牟尼,兩邊站着他的兩個弟子迦葉和阿難。
佛像是北魏時期的雕刻,渾厚質樸,粗犷生動。
也不知道是石窟裡邊涼,還是由于敬畏心情,海老清跑得一身熱汗,這時頓然消失了。
雁雁沒有見過這麼大佛像,她看着那大佛細眯的眼睛和豐滿的嘴唇,小聲問: “爹,他是女人,還是男人?” “……”海老清沒有回答。
雁雁又裝着懂事地說:“爹,我磕頭吧!”海老清老漢“嗯!”了一聲,自己也跪下了。
雁雁磕了一個頭站了起來,海老清按照“神三鬼四”的規矩,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頭。
海老清本來不大信神信鬼,在老家時,除了逢年過節随着大溜敬個天爺、竈
她把自己的一條辮子撩向背後,學着姐姐在台上的動作。
太陽的夕照,把龍門兩岸的山色換上了一種绮麗神秘的情調。
西山已經藏在太陽光的背陰中,山谷變成了含黛的深藍顔色,山巒變成了滴翠的淺藍顔色。
缭繞在深谷石崖下的岚氣,好像湛藍的海水在流動着。
山坡上隐約可見的佛洞古寺。
更顯得深邃神秘。
一群烏鴉向東山上飛去,樂山上這時由于太陽夕照,變成一片燦爛輝煌。
香山寺大殿的屋瓦像鍍了一層黃金,玲珑的鐘樓上的紅色門窗,變成了耀眼的桔紅顔色。
山峰上的每一個皺褶,山坡上的一棵棵柏樹,都看得清清楚楚,好像近在眼前,就連很遠的琵琶地上的一棵棵桐樹和竹林,也都曆曆在目。
雁雁被這神話般的奇幻景色吸引住了,她看得有些發癡。
這些青山,這些碧水,她從來沒有見過,但她又好像在哪裡似曾見過。
是夢中?她沒有做過這樣的夢;是畫中?她沒有看過這樣的畫。
大自然的美是通俗的,大自然這本書誰都可以讀得懂,隻要他們的心靈像大自然一樣美。
大自然用美陶冶着人們,人們又用心靈上的美償還給大自然。
美和美是相通的,它不需要介紹人。
“雁雁,咱住下吧?”老清和女兒商量。
雁雁笑吟吟地低着頭說:“咱賃他一領席,就在這河邊坐一夜。
”她怕她爹心疼花錢。
“唉,要住就住下,窮家富路,好店也不過一宿,咱也遊遊龍門。
”他回頭又交代飯鋪掌櫃說:“掌櫃的,我這驢先拴到你後院,我們到山上轉轉,回來再吃面。
” 掌櫃的接過來驢缰繩說:“不耽誤,你們就放心去轉吧。
” 由伊河岸登上石級,便是向西山上的小路。
雁雁高興地跑在前邊,恨不得一步跨到山上。
他們先來在一個水泉旁,一泓清澈見底的泉水,被石欄圍着,泉水通過水池。
又從一個石頭雕的蛤蟆嘴裡流出。
水石中間長着一個石筍,綠茸茸的苔藓長滿了一身,峭拔可愛。
上邊還刻的有字,海老清老漢隻識得一個石字,下邊那個字他不認得,就領着雁雁繼續往山上去。
一陣嘈雜的叫賣聲音傳過來,原來是在一座石崖下賣碑帖的,地上擺着幾個攤子,都是用毛頭紙新拓下來的字帖。
“誰要‘龍門二十品’!” “哎,這裡有兩套‘龍門五十品’,四十塊錢一套,便宜賣!” “喂!買一張字帖吧,這是陳搏老祖用西瓜皮寫的詩:‘開張天岸鳥,奇逸人中龍。
’你看,寫得多有勁。
” 賣碑帖的吆喝着,拿着帶墨香的一張張字帖在遊山的人們臉前亂搖晃,可是真正買的人卻很少。
他們看着海老清的打扮,知道他不是買主,就撇開他向别人兜售。
一個老漢卻朝着老清喊着: “喂,老先生,買一張吧,‘一心無私”,遠看是畫,近看是字! 你看,這個戴氈帽的老頭跑得多歡,其實這是四個字:‘一心無私。
’一塊錢一張!” 海清老漢紅着臉說:“我是種地的,不要這個。
” “沒關系,買回去貼到牆上避邪!” 海老清又抱歉地說:“老哥,對不住,我還真買不起。
” 那個賣字帖老漢說:“沒關系,沒關系,買賣不成仁義在。
”說着又向别人兜售。
雁雁悄悄問:“爹,這一張紙就賣一塊錢,怎麼這麼貴?” “這都是從石碑上捶下來的字帖,字帖都是聖人寫的字,自然賣得要貴。
” “這山上有聖人嗎?”雁雁又問。
“聖人早死了,現在是亂世,沒有聖人。
”海老清說着,又指着石崖下幾堆人說。
“你看,那不就是拓字帖的。
” 他們來到石崖前看了一會拓字,隻會有人向石刻上蘸着墨,有人貼着白紙,有人拿着粽捺子有節奏地向石頭上捶着,石崖邊一張小椅子上坐着個老和尚,拓字的人每拓下來一張向他的銅缽裡放一毛錢。
又登了一段石級,他們來在一座大佛窟前。
這座石窟寬闊宏大,裡邊供着三尊佛像,中間盤膝而坐的是釋迦牟尼,兩邊站着他的兩個弟子迦葉和阿難。
佛像是北魏時期的雕刻,渾厚質樸,粗犷生動。
也不知道是石窟裡邊涼,還是由于敬畏心情,海老清跑得一身熱汗,這時頓然消失了。
雁雁沒有見過這麼大佛像,她看着那大佛細眯的眼睛和豐滿的嘴唇,小聲問: “爹,他是女人,還是男人?” “……”海老清沒有回答。
雁雁又裝着懂事地說:“爹,我磕頭吧!”海老清老漢“嗯!”了一聲,自己也跪下了。
雁雁磕了一個頭站了起來,海老清按照“神三鬼四”的規矩,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頭。
海老清本來不大信神信鬼,在老家時,除了逢年過節随着大溜敬個天爺、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