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說書場
關燈
小
中
大
走!這幾天你千萬别來。
你不知俺爹這個人,他脾氣倔得很。
我求求你!” “啊!是……是……我清楚了!我清楚了!” 關相雲在回去的路上,心裡覺得甜絲絲的。
因為他第一次聽到愛愛向他吐露苦衷。
…… 四 海老清本來打算在洛陽多住幾天,但他隻住了三天就住不下去了。
他漸漸覺得他和老伴、女兒中間有一條溝。
這條溝在破壞着他們家庭的淳樸關系。
從前他們在農村,用雞蛋換鹽,用芝麻換油,用麻繩頭和頭發換鋼針,錢對他們幾乎是陌生的。
在他們整天的說話中,很少提到錢。
現在每天都在說錢,掙多少錢,分多少錢,花多少錢,柴米油鹽醬醋茶,吃喝穿戴,無一不是和錢有關系。
光他們家裡就有三個錢包:老清嬸一個,愛愛和雁雁各有一個。
老清嬸每天還要和女兒算賬。
老清嬸變多了。
她每天刷牙,身上還居然穿了件男人們穿的細紗汗衫。
特别是吃東西,她自己會揀着點心往嘴裡吃,每天吃罷飯還泡一杯茶喝。
從前在農村過年時,有的親戚家也送來過點心,如果不是老清讓拿出來大家吃掉,點心能黴在抽屜裡,也不會有人去拿一塊嘗嘗。
他拿來的兩個老南瓜,放在桌子下兩天了,誰也不理它。
老清覺得有點黯然,他覺得自己就好像這老南瓜,引不起家裡人多大興趣了。
晚上,老清嬸和愛愛去說書場了。
隻有雁雁和老清在家。
雁雁問老清: “爹,街上賣的南瓜,都沒有你拿來的這兩個大,是不是伊川縣的地好?” 老清說:“伊河川的地,土質是不錯。
光憑土質好也不行,得會種。
我種的一棵南瓜比他們種的十棵南瓜都結得多。
拿來這兩個還不是最大的,大的一個有五六十斤重。
” 雁雁說:“上糞多!” 老清說:“也不是光憑上糞。
打頂、坐胎、澆水都有規矩。
特别是澆水,别看這旱南瓜,澆水多了也不行,澆水少了也不行。
人得知道它的饑渴寒暖。
我種的南瓜有個絕法。
南瓜苗放出四個大葉子,該爬秧子的時候,把它連根帶母土挖出來,找些破布破棉套包住根,再挖個大窩把它埋進去。
破布和棉套子吸水,在土裡又不容易散發,隔幾天澆一次水,南瓜根上的土老是濕漉漉的,好像給它嘴上挂個小壺。
不缺它吃的,不缺它喝的,它自然長得大。
” 雁雁顯然對種南瓜發生了興趣,她問: “用這個辦法種西瓜行不行?” 老清說:“怎麼不行。
種西瓜、甜瓜都行。
我在谷子地裡種了十幾棵雜皮甜瓜,綠瓤黃籽,比蜜還甜,吃過我的甜瓜的人。
再好的西瓜都不想吃了。
” 老清和雁雁說了一陣瓜豆桑麻,就試探着問:“雁雁,那個姓關的軍官經常來嗎?” 雁雁說:“三天兩頭來。
” 老清問:“他來有啥事?” 雁雁說:“有什麼事兒,來就坐在椅子上,像焊到上邊一樣,一坐半天。
誰知道他幹什麼。
” “你媽也不管?”老清又問。
“人家送東西呗。
” 老清籲了口氣,又問:“你姐對他啥态度?” 雁雁說:“我也不知道!反正有時候不理他。
有時候又和人家說說笑笑。
”她停了一下又說:“俺姐還認識一個人,我看她和那個人不錯,就是俺媽不喜歡。
” “誰?”老清急切地問。
“中華照相館一個相公,叫彥生。
……”說到這裡雁雁不說了。
她忽然感到自己的嘴太快了。
事情越來越複雜了,海老清沒有好意思再問下去。
他覺得,他心中的籬笆已經被踐踏壞了,他無法保持心中的那一塊淨土。
在這個家裡,他覺得唯有雁雁還能夠體貼他。
他對雁雁說: “雁雁,我這次來,本來是想把你們都接到伊川縣農村去種地。
現在看來,你姐不會跟我去了,你媽也不會去了。
雁雁,你能不能跟我去?”他又帶着乞求的口氣說:“雁雁,我老了,一兩個月沒吃過一頓面條,我不會擀。
常言說:‘笑臉求人,不如黑臉求土。
’我一輩子能用得着你們幾天?” 海老清渾濁的眼裡湧出了淚水。
雁雁也哭了。
她淚眼模糊地看着海老清的肩膀,這個肩膀曾經像一匹馬,讓她從一歲騎到六歲。
她撲在老清的懷裡:“爹!你别難過。
我跟你走,我陪着你。
我給你擀面條……” 第二天一早,雁雁收拾好了一個包袱,跟着老清要到鄉下去了。
老清嬸也沒有阻攔。
愛愛卻哭得像個淚人似的。
老清備好驢鞍,刹緊肚帶,把雁雁抱到毛驢背上。
回頭對愛愛說: “回去吧,不用送了。
我想對你說一句話,常言說,‘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不是自己用血用汗換來的東西,一根斷筷子都不能要。
你爹姓海,你也姓海,姓海的老墳地裡不長彎腰樹。
人人要活得幹淨,活得清白,活得正直,活得有志氣!” 老頭子說着,硬是憋着淚水沒有讓流出來。
他不願自己的女兒看見他的眼淚。
他轉過身去。
愛愛流着眼淚點着頭,她沒有敢看她爹的臉,老清趕着驢走後,愛愛跑到黃土崖頭上,一直看到那頭馱着雁雁的小驢隐沒在邙山腳下一排柳樹蔭中,她似乎看到她爹還回頭望了兩次。
……
你不知俺爹這個人,他脾氣倔得很。
我求求你!” “啊!是……是……我清楚了!我清楚了!” 關相雲在回去的路上,心裡覺得甜絲絲的。
因為他第一次聽到愛愛向他吐露苦衷。
…… 四 海老清本來打算在洛陽多住幾天,但他隻住了三天就住不下去了。
他漸漸覺得他和老伴、女兒中間有一條溝。
這條溝在破壞着他們家庭的淳樸關系。
從前他們在農村,用雞蛋換鹽,用芝麻換油,用麻繩頭和頭發換鋼針,錢對他們幾乎是陌生的。
在他們整天的說話中,很少提到錢。
現在每天都在說錢,掙多少錢,分多少錢,花多少錢,柴米油鹽醬醋茶,吃喝穿戴,無一不是和錢有關系。
光他們家裡就有三個錢包:老清嬸一個,愛愛和雁雁各有一個。
老清嬸每天還要和女兒算賬。
老清嬸變多了。
她每天刷牙,身上還居然穿了件男人們穿的細紗汗衫。
特别是吃東西,她自己會揀着點心往嘴裡吃,每天吃罷飯還泡一杯茶喝。
從前在農村過年時,有的親戚家也送來過點心,如果不是老清讓拿出來大家吃掉,點心能黴在抽屜裡,也不會有人去拿一塊嘗嘗。
他拿來的兩個老南瓜,放在桌子下兩天了,誰也不理它。
老清覺得有點黯然,他覺得自己就好像這老南瓜,引不起家裡人多大興趣了。
晚上,老清嬸和愛愛去說書場了。
隻有雁雁和老清在家。
雁雁問老清: “爹,街上賣的南瓜,都沒有你拿來的這兩個大,是不是伊川縣的地好?” 老清說:“伊河川的地,土質是不錯。
光憑土質好也不行,得會種。
我種的一棵南瓜比他們種的十棵南瓜都結得多。
拿來這兩個還不是最大的,大的一個有五六十斤重。
” 雁雁說:“上糞多!” 老清說:“也不是光憑上糞。
打頂、坐胎、澆水都有規矩。
特别是澆水,别看這旱南瓜,澆水多了也不行,澆水少了也不行。
人得知道它的饑渴寒暖。
我種的南瓜有個絕法。
南瓜苗放出四個大葉子,該爬秧子的時候,把它連根帶母土挖出來,找些破布破棉套包住根,再挖個大窩把它埋進去。
破布和棉套子吸水,在土裡又不容易散發,隔幾天澆一次水,南瓜根上的土老是濕漉漉的,好像給它嘴上挂個小壺。
不缺它吃的,不缺它喝的,它自然長得大。
” 雁雁顯然對種南瓜發生了興趣,她問: “用這個辦法種西瓜行不行?” 老清說:“怎麼不行。
種西瓜、甜瓜都行。
我在谷子地裡種了十幾棵雜皮甜瓜,綠瓤黃籽,比蜜還甜,吃過我的甜瓜的人。
再好的西瓜都不想吃了。
” 老清和雁雁說了一陣瓜豆桑麻,就試探着問:“雁雁,那個姓關的軍官經常來嗎?” 雁雁說:“三天兩頭來。
” 老清問:“他來有啥事?” 雁雁說:“有什麼事兒,來就坐在椅子上,像焊到上邊一樣,一坐半天。
誰知道他幹什麼。
” “你媽也不管?”老清又問。
“人家送東西呗。
” 老清籲了口氣,又問:“你姐對他啥态度?” 雁雁說:“我也不知道!反正有時候不理他。
有時候又和人家說說笑笑。
”她停了一下又說:“俺姐還認識一個人,我看她和那個人不錯,就是俺媽不喜歡。
” “誰?”老清急切地問。
“中華照相館一個相公,叫彥生。
……”說到這裡雁雁不說了。
她忽然感到自己的嘴太快了。
事情越來越複雜了,海老清沒有好意思再問下去。
他覺得,他心中的籬笆已經被踐踏壞了,他無法保持心中的那一塊淨土。
在這個家裡,他覺得唯有雁雁還能夠體貼他。
他對雁雁說: “雁雁,我這次來,本來是想把你們都接到伊川縣農村去種地。
現在看來,你姐不會跟我去了,你媽也不會去了。
雁雁,你能不能跟我去?”他又帶着乞求的口氣說:“雁雁,我老了,一兩個月沒吃過一頓面條,我不會擀。
常言說:‘笑臉求人,不如黑臉求土。
’我一輩子能用得着你們幾天?” 海老清渾濁的眼裡湧出了淚水。
雁雁也哭了。
她淚眼模糊地看着海老清的肩膀,這個肩膀曾經像一匹馬,讓她從一歲騎到六歲。
她撲在老清的懷裡:“爹!你别難過。
我跟你走,我陪着你。
我給你擀面條……” 第二天一早,雁雁收拾好了一個包袱,跟着老清要到鄉下去了。
老清嬸也沒有阻攔。
愛愛卻哭得像個淚人似的。
老清備好驢鞍,刹緊肚帶,把雁雁抱到毛驢背上。
回頭對愛愛說: “回去吧,不用送了。
我想對你說一句話,常言說,‘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不是自己用血用汗換來的東西,一根斷筷子都不能要。
你爹姓海,你也姓海,姓海的老墳地裡不長彎腰樹。
人人要活得幹淨,活得清白,活得正直,活得有志氣!” 老頭子說着,硬是憋着淚水沒有讓流出來。
他不願自己的女兒看見他的眼淚。
他轉過身去。
愛愛流着眼淚點着頭,她沒有敢看她爹的臉,老清趕着驢走後,愛愛跑到黃土崖頭上,一直看到那頭馱着雁雁的小驢隐沒在邙山腳下一排柳樹蔭中,她似乎看到她爹還回頭望了兩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