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父女情
關燈
小
中
大
…
雁雁對老清也有一種特殊感情。
有一年,一輛裝煙葉的大車翻在路旁,趕車的擡起車裝好煙葉趕着大車走後,地下剩了一層碎煙葉。
雁雁放羊路過這裡,就把小布衫脫掉鋪在地上,一片一片地把碎煙葉撿起來,給老清帶回家裡。
老清吸着這些香噴噴的煙葉,心裡感到一種特别的慰藉。
七八歲的小女兒,已經長了個心知道惦記他了。
他噴着煙霧笑着想說一句什麼,雁雁卻捂着他的嘴說: “爹,你不要說。
……” 農民們的天倫之愛是無聲的、是質樸的。
他們沒有動聽的語言,沒有熱烈的表情。
但是他們的愛是深厚的,深厚得像地殼裡邊的岩漿,他們把熾烈的熱埋在地層深外,又用這些熱量催發着萬物,給大地以生命。
…… 晚上,長松從城裡拉車回來,和楊杏一道過來看望老清,他們各自叙述着别離後的見聞和經曆。
老清興奮起來,他說:“……戲在人唱,地在人種,掌櫃家這三十多畝地,過去他一年最多收六大石麥子,我今年打了八石多。
我種了十畝‘和尚頭’小麥,一畝地合三鬥半,在他們那個村子裡數頭一份。
他們這裡地不像咱們老家是沙土地,它是黏土,在下種前全憑一盤耙。
那十畝地下種的時候,我鎖了三遍,通了六遍,把它耙得像籮面櫃子裡邊的面粉一樣,我不信它不長莊稼。
” 長松問着:“你牲口怎麼辦呢!” 老清老漢說:“犁耙車輛還是掌櫃家的。
牲口我買了一匹瞎子馬、一頭小毛驢,樣子都不好看,湊合着能種莊稼。
俗話說,‘饑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貧不擇妻’,逃荒在外,給人家當佃戶不能講樣子。
說起來我那匹瞎子馬才可笑哩。
那一天我到集上看,老遠就看見它了。
五尺多高像個駱駝,瘦得卻像一座骨頭架子,屁股上還有個火印洋碼号。
我斷定它是軍隊上打篩下來的馬。
我看了看口,牙齒已經發黃,向外龇着,少說也是二十五歲以上的馬了。
我用手扇了扇眼,外邊一隻眼的眼睫毛不會動。
我心裡清楚了,這是一匹瞎馬。
不過隻是瞎了右邊一隻眼。
常言說:‘裡瞎外不瞎’,做莊稼拉犁拉耙還不耽誤事,就在這時候,那個賣馬的過來了。
他說: “老漢,我看你是個内行。
想要你牽走,給多少錢都行。
” “我看了看這個人穿着黃軍裝,沒有抽皮帶,臉上沒有挨餓的菜色,還留了個分發頭,很像個司務長的樣子。
我就說:‘老總,你這馬的口和眼上的毛病,我就不明說了,因為你是賣的東西,你說一句話吧,我不還價錢!” 那個當兵的倒也痛快。
他說:‘二十一塊錢,一張馬皮價錢!’ “我笑着說:‘老總,我不是殺坊,我不還你價錢。
行!就二十塊吧!’ “就這樣,我把這匹瞎子馬牽回來了。
頭一天夜裡,我割了一簍子青草,又拌了一簍子麥糠。
沒有到天明,它把兩簍子草吃光了。
我心裡說:原來你是個草簍子啊!行,隻要你一頓能吃這麼多草,我就有辦法。
老馬和老人一樣,人老憑飯力,馬老憑草力,沒喂上兩個月,它拉住一張犁一溜風。
其實隻有半個驢價錢。
就是吃得太多,我一天得給它割兩簍子青草。
……” 海老清興奮地說着他那匹老馬,老清嬸早打着盹睡着了。
長松聽着他說的情形,心裡也癢癢的,不過他覺得他現在還不能去鄉下當佃戶。
他的人口太多了,五六個孩子,嘴接在一塊有一尺多長,每天都要吃東西。
在城市,他們都還有兩隻手。
不管是在車站掃點土糧食,還是撿些菜葉,眼下還能過得去。
種莊稼是隔年下種,不能搭鋸見米。
再說自己哪兒能遇上那匹“瞎子馬”? 晚上十點多鐘,愛愛從書場裡回來了,老清聽到她在門外和一個年輕的男人說: “你回去吧!俺媽和俺妹妹恐怕都睡下了。
謝謝你!” 那個人說:“不謝了。
明天晚上我還送你。
你們這裡住的就是太偏僻了。
” 老清給愛愛開了開門,見一個黑影子打着一盞小燈籠向北關路上走去,愛愛急忙關住了大門。
就在這一刹那間,愛愛的臉紅了,她有點心慌意亂,看到爹爹回來,心裡又有點激動。
兩年前,她在老清面前發下誓願的那個情景,又回到她的眼前。
她覺得自己長一百張嘴,也說不清眼前這些心裡的話。
“我說誰家的驢拴在咱家大門口。
真沒有想到是你回來了。
”愛愛說着低着頭,避開她爹的目光。
老清歎着氣說:“唉,我早該回來看看你們了,這年月,父南子北,……” “你不要我們,我們還得要你。
我打聽了多少人。
”接着她又看着老清嘴上的花白胡子,她覺得老清的背也駝了:“爹,你老了,胡子都變白了。
” “我可沒有咋覺着。
成年也沒照過鏡子。
” 老清嬸醒來了,她忙着把晚飯時烙的白餅熥了熥,又炒了一
有一年,一輛裝煙葉的大車翻在路旁,趕車的擡起車裝好煙葉趕着大車走後,地下剩了一層碎煙葉。
雁雁放羊路過這裡,就把小布衫脫掉鋪在地上,一片一片地把碎煙葉撿起來,給老清帶回家裡。
老清吸着這些香噴噴的煙葉,心裡感到一種特别的慰藉。
七八歲的小女兒,已經長了個心知道惦記他了。
他噴着煙霧笑着想說一句什麼,雁雁卻捂着他的嘴說: “爹,你不要說。
……” 農民們的天倫之愛是無聲的、是質樸的。
他們沒有動聽的語言,沒有熱烈的表情。
但是他們的愛是深厚的,深厚得像地殼裡邊的岩漿,他們把熾烈的熱埋在地層深外,又用這些熱量催發着萬物,給大地以生命。
…… 晚上,長松從城裡拉車回來,和楊杏一道過來看望老清,他們各自叙述着别離後的見聞和經曆。
老清興奮起來,他說:“……戲在人唱,地在人種,掌櫃家這三十多畝地,過去他一年最多收六大石麥子,我今年打了八石多。
我種了十畝‘和尚頭’小麥,一畝地合三鬥半,在他們那個村子裡數頭一份。
他們這裡地不像咱們老家是沙土地,它是黏土,在下種前全憑一盤耙。
那十畝地下種的時候,我鎖了三遍,通了六遍,把它耙得像籮面櫃子裡邊的面粉一樣,我不信它不長莊稼。
” 長松問着:“你牲口怎麼辦呢!” 老清老漢說:“犁耙車輛還是掌櫃家的。
牲口我買了一匹瞎子馬、一頭小毛驢,樣子都不好看,湊合着能種莊稼。
俗話說,‘饑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貧不擇妻’,逃荒在外,給人家當佃戶不能講樣子。
說起來我那匹瞎子馬才可笑哩。
那一天我到集上看,老遠就看見它了。
五尺多高像個駱駝,瘦得卻像一座骨頭架子,屁股上還有個火印洋碼号。
我斷定它是軍隊上打篩下來的馬。
我看了看口,牙齒已經發黃,向外龇着,少說也是二十五歲以上的馬了。
我用手扇了扇眼,外邊一隻眼的眼睫毛不會動。
我心裡清楚了,這是一匹瞎馬。
不過隻是瞎了右邊一隻眼。
常言說:‘裡瞎外不瞎’,做莊稼拉犁拉耙還不耽誤事,就在這時候,那個賣馬的過來了。
他說: “老漢,我看你是個内行。
想要你牽走,給多少錢都行。
” “我看了看這個人穿着黃軍裝,沒有抽皮帶,臉上沒有挨餓的菜色,還留了個分發頭,很像個司務長的樣子。
我就說:‘老總,你這馬的口和眼上的毛病,我就不明說了,因為你是賣的東西,你說一句話吧,我不還價錢!” 那個當兵的倒也痛快。
他說:‘二十一塊錢,一張馬皮價錢!’ “我笑着說:‘老總,我不是殺坊,我不還你價錢。
行!就二十塊吧!’ “就這樣,我把這匹瞎子馬牽回來了。
頭一天夜裡,我割了一簍子青草,又拌了一簍子麥糠。
沒有到天明,它把兩簍子草吃光了。
我心裡說:原來你是個草簍子啊!行,隻要你一頓能吃這麼多草,我就有辦法。
老馬和老人一樣,人老憑飯力,馬老憑草力,沒喂上兩個月,它拉住一張犁一溜風。
其實隻有半個驢價錢。
就是吃得太多,我一天得給它割兩簍子青草。
……” 海老清興奮地說着他那匹老馬,老清嬸早打着盹睡着了。
長松聽着他說的情形,心裡也癢癢的,不過他覺得他現在還不能去鄉下當佃戶。
他的人口太多了,五六個孩子,嘴接在一塊有一尺多長,每天都要吃東西。
在城市,他們都還有兩隻手。
不管是在車站掃點土糧食,還是撿些菜葉,眼下還能過得去。
種莊稼是隔年下種,不能搭鋸見米。
再說自己哪兒能遇上那匹“瞎子馬”? 晚上十點多鐘,愛愛從書場裡回來了,老清聽到她在門外和一個年輕的男人說: “你回去吧!俺媽和俺妹妹恐怕都睡下了。
謝謝你!” 那個人說:“不謝了。
明天晚上我還送你。
你們這裡住的就是太偏僻了。
” 老清給愛愛開了開門,見一個黑影子打着一盞小燈籠向北關路上走去,愛愛急忙關住了大門。
就在這一刹那間,愛愛的臉紅了,她有點心慌意亂,看到爹爹回來,心裡又有點激動。
兩年前,她在老清面前發下誓願的那個情景,又回到她的眼前。
她覺得自己長一百張嘴,也說不清眼前這些心裡的話。
“我說誰家的驢拴在咱家大門口。
真沒有想到是你回來了。
”愛愛說着低着頭,避開她爹的目光。
老清歎着氣說:“唉,我早該回來看看你們了,這年月,父南子北,……” “你不要我們,我們還得要你。
我打聽了多少人。
”接着她又看着老清嘴上的花白胡子,她覺得老清的背也駝了:“爹,你老了,胡子都變白了。
” “我可沒有咋覺着。
成年也沒照過鏡子。
” 老清嬸醒來了,她忙着把晚飯時烙的白餅熥了熥,又炒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