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十 章 陳柱子的哲學
關燈
小
中
大
,有個精神,叫買菜的想過來買。
你要是喊得像哭二舅爺一樣,誰還想來答理你。
” 柱子說着,春義卻低着頭不吭聲。
柱子仔細看看,春義面頰上卻有兩行眼淚,陳柱子歎口氣說:“兄弟,不是你哥哥我逼你,日子比樹葉還稠,人不能把嘴拴住。
這是個營生啊!”說罷他又說:“今天我替你吆喝吧,你仔細聽聽,記在心裡,要是換作旁人,哥哥我還不教他哩!” 柱子說罷就朝着幾個婦女吆喝起來。
他喊着:“誰要這白蘿蔔、大白菜、嫩菠菜、芫荽、蔥——哇!” 陳柱子不但嗓音洪亮,還節奏分明,特别後邊那個“蔥”字,行腔遠送,聽起來清脆悅耳。
隻喊了兩聲,不但把那幾個買香油的婦女喊了過來,好幾家門戶乒乓亂響,刹時間一圈籃子圍住了他們的菜挑子,一擔菜沒有串兩三個巷子,就賣完了。
回來路上,陳柱子交代春義說:“在巷子裡賣菜,秤一定要給足給夠,城裡的人買菜不比鄉下,家家戶戶差不多都有杆秤,買回家去還要再稱稱。
賣菜也是賣熟買主,不是一錘子買賣。
所以甯可叫他們占點便宜,不要缺斤少兩,不論幹什麼,都要講個名譽。
名譽就是錢。
另外,你最好有個‘招牌’!我說的招牌就是幌子。
比如說你買一個白氈帽戴上,這幾條胡同裡的人隻要記住戴白氈帽賣萊的菜好秤足,以後你賣一擔菜就和玩的一樣了。
” 陳柱子把這些市場學問向春義傳授着,無非是要他能生活下去。
可是春義卻聽不到心裡去。
他總覺得自己好像一個看魔術的觀衆,突然被叫到舞台上配合表演一樣。
他老覺得那麼别扭,那麼陌生。
他同土地、莊稼和牛打過交道,它們都是不會說話的東西,可是他理解它們,能看出它們的饑飽寒熱,能觀察它們的感情。
他自己從理智上也知道流入城市以後,要适應這個環境才能生活下去,但是這等于要他脫胎換骨。
…… 四 陳柱子的牛肉面店,到黃昏時候本來還有一陣生意,遠途趕牲口馱子的腳佚,走鄉串村的小販,還有那些渭河上的船家,賣炭的,打壺的,賣腿帶子挑花杆的,背絲線包袱的,在他們晚上回到鹹陽打尖住店以前,還要來吃兩碗牛肉面,有時碰巧了,一個晚飯時間也能賣三五十碗面片兒。
這天大約風大,到太陽偏西時候,也不見個買主進來,老白和鳳英看陳柱子沒有回來,就拉起話來。
鳳英看着街上的行人說:“這鹹陽的女人怎麼比男人都穿得好?你看,男人們都穿個撅肚小襖,女人們都穿着絨衣,戴着握頭,有的臉上還擦着粉。
要是放在咱們老家,不把人羞死?” 老白笑着說:“你還沒見娶媳婦時的排場哩!女客都穿着拖地裙子,大雲肩,小披風,戴的耳環耷拉到肩膀上,四五十歲的老婆子頭上還戴着花兒。
男人們呢,連個穿大褂的都沒有。
這地方呀,男多女少,女人主貴,女人一年到頭坐在炕上,男人們什麼都得幹。
所以女人們在家裡都養得細皮嫩肉的,男人們成年風吹日曬,都黑得像個煤黑子,沒有一個好看的。
” 鳳英說:“那還是人長得黑,豬在豬圈裡捂不白,羊在山坡上曬不黑。
我看這裡有些男人長得也怪漂亮。
” 老白打了個哈欠說:“有是有,就是少。
……” 正說話間,城關聯保處的勤務員秦喜推了輛自行車,從街上走了過來。
這時候鹹陽城的自行車,總共也不過幾十輛,秦喜推着車子,背着手電筒,留着個分發頭,穿着一雙皮底鞋,襪子腿拉在褲子外邊,還吊了兩隻一寸多寬的花吊帶兒。
老白認識秦喜。
她喊着說: “小喜子,回家啊?又想你嫂子了!” 秦喜粗魯地說:“我想你哩!”說着又瞅着街上說:“今兒個這賣菜的都跑到哪個老鼠窩裡了?想買斤蔥也找不到。
” 老白說:“别找了,在我們這兒拿幾棵算了!”秦喜笑嘻嘻地說:“我就等着你說這句話!”說罷把車子支在門口,捋了一下頭發,皮底鞋“咯吱、咯吱”響着走進店來。
“你掌櫃哩?”秦喜跳在闆凳上蹲着問。
“上街了。
”老白說着從裡間拿出一把水煙袋遞給秦喜說:“吸袋這吧!煙卷你柱子哥帶出去了。
¨ 秦喜一推說:“我不吸這屎水煙。
”說罷從口袋裡掏出一盒紙煙,撕開個小口,用手一搖,紙煙跳出了一支,用嘴接住。
老白對鳳英說:“拿火!” 鳳英忙到竈上拿過一盒火柴,劃了一支沒有劃着,又急忙劃了一支,就在這肘,秦喜才看清站在他面前的這個年輕女人。
她彎彎的眉毛,薄薄的嘴唇,一個微微向上翹的小圓鼻子,兩隻黑而透亮的眼睛,被蓋在長長的腱毛下邊。
秦喜吸着了煙,卻不敢擡頭,因為他下巴上有一塊紅疤。
這塊紅疤的顔色又慢慢擴大,他的臉竟然紅了起來。
老白沒有察覺,她打趣着問: “小喜,聽說你要娶媳婦了?” “誰說的?”秦喜仍低着頭。
“街上都傳遍了。
你要是喊得像哭二舅爺一樣,誰還想來答理你。
” 柱子說着,春義卻低着頭不吭聲。
柱子仔細看看,春義面頰上卻有兩行眼淚,陳柱子歎口氣說:“兄弟,不是你哥哥我逼你,日子比樹葉還稠,人不能把嘴拴住。
這是個營生啊!”說罷他又說:“今天我替你吆喝吧,你仔細聽聽,記在心裡,要是換作旁人,哥哥我還不教他哩!” 柱子說罷就朝着幾個婦女吆喝起來。
他喊着:“誰要這白蘿蔔、大白菜、嫩菠菜、芫荽、蔥——哇!” 陳柱子不但嗓音洪亮,還節奏分明,特别後邊那個“蔥”字,行腔遠送,聽起來清脆悅耳。
隻喊了兩聲,不但把那幾個買香油的婦女喊了過來,好幾家門戶乒乓亂響,刹時間一圈籃子圍住了他們的菜挑子,一擔菜沒有串兩三個巷子,就賣完了。
回來路上,陳柱子交代春義說:“在巷子裡賣菜,秤一定要給足給夠,城裡的人買菜不比鄉下,家家戶戶差不多都有杆秤,買回家去還要再稱稱。
賣菜也是賣熟買主,不是一錘子買賣。
所以甯可叫他們占點便宜,不要缺斤少兩,不論幹什麼,都要講個名譽。
名譽就是錢。
另外,你最好有個‘招牌’!我說的招牌就是幌子。
比如說你買一個白氈帽戴上,這幾條胡同裡的人隻要記住戴白氈帽賣萊的菜好秤足,以後你賣一擔菜就和玩的一樣了。
” 陳柱子把這些市場學問向春義傳授着,無非是要他能生活下去。
可是春義卻聽不到心裡去。
他總覺得自己好像一個看魔術的觀衆,突然被叫到舞台上配合表演一樣。
他老覺得那麼别扭,那麼陌生。
他同土地、莊稼和牛打過交道,它們都是不會說話的東西,可是他理解它們,能看出它們的饑飽寒熱,能觀察它們的感情。
他自己從理智上也知道流入城市以後,要适應這個環境才能生活下去,但是這等于要他脫胎換骨。
…… 四 陳柱子的牛肉面店,到黃昏時候本來還有一陣生意,遠途趕牲口馱子的腳佚,走鄉串村的小販,還有那些渭河上的船家,賣炭的,打壺的,賣腿帶子挑花杆的,背絲線包袱的,在他們晚上回到鹹陽打尖住店以前,還要來吃兩碗牛肉面,有時碰巧了,一個晚飯時間也能賣三五十碗面片兒。
這天大約風大,到太陽偏西時候,也不見個買主進來,老白和鳳英看陳柱子沒有回來,就拉起話來。
鳳英看着街上的行人說:“這鹹陽的女人怎麼比男人都穿得好?你看,男人們都穿個撅肚小襖,女人們都穿着絨衣,戴着握頭,有的臉上還擦着粉。
要是放在咱們老家,不把人羞死?” 老白笑着說:“你還沒見娶媳婦時的排場哩!女客都穿着拖地裙子,大雲肩,小披風,戴的耳環耷拉到肩膀上,四五十歲的老婆子頭上還戴着花兒。
男人們呢,連個穿大褂的都沒有。
這地方呀,男多女少,女人主貴,女人一年到頭坐在炕上,男人們什麼都得幹。
所以女人們在家裡都養得細皮嫩肉的,男人們成年風吹日曬,都黑得像個煤黑子,沒有一個好看的。
” 鳳英說:“那還是人長得黑,豬在豬圈裡捂不白,羊在山坡上曬不黑。
我看這裡有些男人長得也怪漂亮。
” 老白打了個哈欠說:“有是有,就是少。
……” 正說話間,城關聯保處的勤務員秦喜推了輛自行車,從街上走了過來。
這時候鹹陽城的自行車,總共也不過幾十輛,秦喜推着車子,背着手電筒,留着個分發頭,穿着一雙皮底鞋,襪子腿拉在褲子外邊,還吊了兩隻一寸多寬的花吊帶兒。
老白認識秦喜。
她喊着說: “小喜子,回家啊?又想你嫂子了!” 秦喜粗魯地說:“我想你哩!”說着又瞅着街上說:“今兒個這賣菜的都跑到哪個老鼠窩裡了?想買斤蔥也找不到。
” 老白說:“别找了,在我們這兒拿幾棵算了!”秦喜笑嘻嘻地說:“我就等着你說這句話!”說罷把車子支在門口,捋了一下頭發,皮底鞋“咯吱、咯吱”響着走進店來。
“你掌櫃哩?”秦喜跳在闆凳上蹲着問。
“上街了。
”老白說着從裡間拿出一把水煙袋遞給秦喜說:“吸袋這吧!煙卷你柱子哥帶出去了。
¨ 秦喜一推說:“我不吸這屎水煙。
”說罷從口袋裡掏出一盒紙煙,撕開個小口,用手一搖,紙煙跳出了一支,用嘴接住。
老白對鳳英說:“拿火!” 鳳英忙到竈上拿過一盒火柴,劃了一支沒有劃着,又急忙劃了一支,就在這肘,秦喜才看清站在他面前的這個年輕女人。
她彎彎的眉毛,薄薄的嘴唇,一個微微向上翹的小圓鼻子,兩隻黑而透亮的眼睛,被蓋在長長的腱毛下邊。
秦喜吸着了煙,卻不敢擡頭,因為他下巴上有一塊紅疤。
這塊紅疤的顔色又慢慢擴大,他的臉竟然紅了起來。
老白沒有察覺,她打趣着問: “小喜,聽說你要娶媳婦了?” “誰說的?”秦喜仍低着頭。
“街上都傳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