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桃花庵
關燈
小
中
大
美不美,泉中水,
親不親,是鄉鄰。
——民 諺 一 自從這件事發生以後,梁晴不想去打包廠上班了。
徐秋齋老頭勸她說:“你還是去上班,這也沒有什麼。
你幹你的活,他當他的會計。
他提出的要求咱不答應,我看他也不能把你扛起來轉三圈。
在這城市地方,人多嘴多,量他也不敢逼親搶人。
不過以後咱自家要注意一點,不占他們的小便宜,不跟他們打鬧,不管對什麼人,心中要留幾分神就是了。
” 話雖這麼說,梁睛還是不想去打包廠。
通過這件事,這個天真純潔的姑娘,好像一下子大了好幾歲。
她回想起好多事情自己太傻了,太不懂事了。
過去她把什麼人都當作好人,現在她懂得了人的各種目光,為什麼走在街上有些小流氓總要撞她一下;為什麼有些國民黨兵總要找她問路;為什麼警察局的戶籍員老來她家喝水,……她發現自己頭上那條又粗又長的辮子,足最惹人注意和引起一些不懷好意的目光原因之一。
她恨自己這條又粗又長的發辮。
一天早上,她用木梳梳頭,就下決心把辮子盤起來。
她梳了個髻。
當她把髻盤好,對着一面破鏡子照了照,自己先臉紅了。
她想到天亮,想到李麥大嬸,想到自己這十八年在苦難中長大的歲月。
這個髻到底是為誰盤的?自己還沒有結婚,還沒有丈夫,隻是為了吃飯,就得把辮子盤起來,辮子到底犯了什麼罪?想到這裡她忍不住傷心得掉下淚來。
…… 晌午時候,徐秋齋從郵局門口回來,看見她頭上盤了個髻,先吃了一驚。
他說:“怎麼把辮子盤起來了?這辮子不是随便盤的呀!” 粱晴低着頭說:“大爺,以後你就喊我‘天亮家’吧!這樣盤上髻,省得惹麻煩。
……我和天亮,隻要俺兩個不死,我就是他海家的一個人了。
哪怕是海枯石頭爛,猴笑柏葉落,我也不會變心了!”她說着又掉下兩滴淚珠。
徐秋齋這才理解她的心事,他歎了口氣說:“也好!也好!” 二 粱晴在家裡住了兩天,把舊棉衣、被子拆洗了冼。
沒有活幹漸漸義心慌起來。
後來徐秋齋聽說北關有個新開辦的裕華紗廠正在招收女工,他就跑去打聽。
到那裡問了以後,知道這家工廠要人是要人,就是進廠得找兩家鋪保。
頭半年隻管飯不給工錢,叫“試用期”,試用不行還得賠他的飯錢。
另外,還聽說那紗廠裡邊活重得很,一天幹十二個小時。
徐秋齋和粱晴商量,梁晴決計要去。
她說:“活再重總比在家裡強,我不怕吃苦,就是這鋪保咱不好找。
” 徐秋齋想了一會問:“你說有一次看到一個人好像咱村藍五,究竟是在哪裡看到的?” 粱晴說:“才來西安那一天,我和嫦娥到街上轉時看到的。
當時也不知道東西南北,什麼街道也不知道,光記得有個人的後影好像是藍五叔,他走進去的那個門口,有個牌子,上邊寫着‘桃花庵’三個字。
” 徐秋齋想着說:“這西安市咱也住得這麼久了,有慈恩寺、開元寺、地藏庵、呂祖庵,哪有這個桃花庵?”他又問:“你記得大門是什麼樣子?是不是紅牆朱漆大門?……”梁晴說:“不是。
是個大席棚子,門口還有個木栅欄。
”徐秋齋說:“那是個貨棧吧?”梁睛說:“也不像。
”徐秋齋忽然猛省地說:“該不是戲院子吧?《桃花庵》是一出戲的名字,就是《賣衣收子》。
你看見‘桃花庵’那幾個字在哪寫着?” 梁晴說:“在一塊小黑闆上,寫的白字。
” 徐秋齋說:“就是戲院子。
這倒好找了。
說不定藍五搭上戲班子了。
西安就這十幾家戲院,我明天去挨家找。
一個‘桃花庵’把我弄糊塗了。
” 第二天,徐秋齋就到街上去打昕藍五。
他先問了兩家秦腔和郿鄠劇團,人家都說沒有個姓藍的。
他衛到“民樂劇場”找到一個燒茶的老頭。
,老頭說:“要是《桃花庵》這出戲,八成是河南梆子劇團。
秦腔裡沒有這出戲。
我給你說兩個地方你去找找,一個是‘黃河劇社’,一個是‘醒獅劇團’。
這兩班子都是河南來的大班,你先去找找看。
” 徐秋齋就先到“黃河劇社”問,人家說:“我們這場面上沒有個姓藍的,有個吹唢呐的姓許,年紀也不對。
” 徐秋齋越問越近,他想着既然這劇團裡有吹唢呐的,他八成也會在劇團。
“秤錘秤杆,相離不遠。
”我就再到“醒獅劇團”問問。
路過富強路,已經是小黃昏時候,街上電燈已經亮了。
就在這時候,他發現了一塊小黑闆上寫着《桃花庵》三個字,下邊還寫着“準帶坐轎”四個字。
徐秋齋忙問了問門口的人,說這是“新聲劇院”。
今天夜裡,“醒獅劇團”在這裡演出《桃花庵》。
徐秋齋忙問門口收戲票的:“有個姓藍的沒有?” 把門的說:“我們是劇院的
——民 諺 一 自從這件事發生以後,梁晴不想去打包廠上班了。
徐秋齋老頭勸她說:“你還是去上班,這也沒有什麼。
你幹你的活,他當他的會計。
他提出的要求咱不答應,我看他也不能把你扛起來轉三圈。
在這城市地方,人多嘴多,量他也不敢逼親搶人。
不過以後咱自家要注意一點,不占他們的小便宜,不跟他們打鬧,不管對什麼人,心中要留幾分神就是了。
” 話雖這麼說,梁睛還是不想去打包廠。
通過這件事,這個天真純潔的姑娘,好像一下子大了好幾歲。
她回想起好多事情自己太傻了,太不懂事了。
過去她把什麼人都當作好人,現在她懂得了人的各種目光,為什麼走在街上有些小流氓總要撞她一下;為什麼有些國民黨兵總要找她問路;為什麼警察局的戶籍員老來她家喝水,……她發現自己頭上那條又粗又長的辮子,足最惹人注意和引起一些不懷好意的目光原因之一。
她恨自己這條又粗又長的發辮。
一天早上,她用木梳梳頭,就下決心把辮子盤起來。
她梳了個髻。
當她把髻盤好,對着一面破鏡子照了照,自己先臉紅了。
她想到天亮,想到李麥大嬸,想到自己這十八年在苦難中長大的歲月。
這個髻到底是為誰盤的?自己還沒有結婚,還沒有丈夫,隻是為了吃飯,就得把辮子盤起來,辮子到底犯了什麼罪?想到這裡她忍不住傷心得掉下淚來。
…… 晌午時候,徐秋齋從郵局門口回來,看見她頭上盤了個髻,先吃了一驚。
他說:“怎麼把辮子盤起來了?這辮子不是随便盤的呀!” 粱晴低着頭說:“大爺,以後你就喊我‘天亮家’吧!這樣盤上髻,省得惹麻煩。
……我和天亮,隻要俺兩個不死,我就是他海家的一個人了。
哪怕是海枯石頭爛,猴笑柏葉落,我也不會變心了!”她說着又掉下兩滴淚珠。
徐秋齋這才理解她的心事,他歎了口氣說:“也好!也好!” 二 粱晴在家裡住了兩天,把舊棉衣、被子拆洗了冼。
沒有活幹漸漸義心慌起來。
後來徐秋齋聽說北關有個新開辦的裕華紗廠正在招收女工,他就跑去打聽。
到那裡問了以後,知道這家工廠要人是要人,就是進廠得找兩家鋪保。
頭半年隻管飯不給工錢,叫“試用期”,試用不行還得賠他的飯錢。
另外,還聽說那紗廠裡邊活重得很,一天幹十二個小時。
徐秋齋和粱晴商量,梁晴決計要去。
她說:“活再重總比在家裡強,我不怕吃苦,就是這鋪保咱不好找。
” 徐秋齋想了一會問:“你說有一次看到一個人好像咱村藍五,究竟是在哪裡看到的?” 粱晴說:“才來西安那一天,我和嫦娥到街上轉時看到的。
當時也不知道東西南北,什麼街道也不知道,光記得有個人的後影好像是藍五叔,他走進去的那個門口,有個牌子,上邊寫着‘桃花庵’三個字。
” 徐秋齋想着說:“這西安市咱也住得這麼久了,有慈恩寺、開元寺、地藏庵、呂祖庵,哪有這個桃花庵?”他又問:“你記得大門是什麼樣子?是不是紅牆朱漆大門?……”梁晴說:“不是。
是個大席棚子,門口還有個木栅欄。
”徐秋齋說:“那是個貨棧吧?”梁睛說:“也不像。
”徐秋齋忽然猛省地說:“該不是戲院子吧?《桃花庵》是一出戲的名字,就是《賣衣收子》。
你看見‘桃花庵’那幾個字在哪寫着?” 梁晴說:“在一塊小黑闆上,寫的白字。
” 徐秋齋說:“就是戲院子。
這倒好找了。
說不定藍五搭上戲班子了。
西安就這十幾家戲院,我明天去挨家找。
一個‘桃花庵’把我弄糊塗了。
” 第二天,徐秋齋就到街上去打昕藍五。
他先問了兩家秦腔和郿鄠劇團,人家都說沒有個姓藍的。
他衛到“民樂劇場”找到一個燒茶的老頭。
,老頭說:“要是《桃花庵》這出戲,八成是河南梆子劇團。
秦腔裡沒有這出戲。
我給你說兩個地方你去找找,一個是‘黃河劇社’,一個是‘醒獅劇團’。
這兩班子都是河南來的大班,你先去找找看。
” 徐秋齋就先到“黃河劇社”問,人家說:“我們這場面上沒有個姓藍的,有個吹唢呐的姓許,年紀也不對。
” 徐秋齋越問越近,他想着既然這劇團裡有吹唢呐的,他八成也會在劇團。
“秤錘秤杆,相離不遠。
”我就再到“醒獅劇團”問問。
路過富強路,已經是小黃昏時候,街上電燈已經亮了。
就在這時候,他發現了一塊小黑闆上寫着《桃花庵》三個字,下邊還寫着“準帶坐轎”四個字。
徐秋齋忙問了問門口的人,說這是“新聲劇院”。
今天夜裡,“醒獅劇團”在這裡演出《桃花庵》。
徐秋齋忙問門口收戲票的:“有個姓藍的沒有?” 把門的說:“我們是劇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