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八 章 愛愛姑娘
關燈
小
中
大
女大自巧,狗大自咬。
一一民諺 一 洛陽的窯洞,在抗日戰争期間,是相當有名的。
據有人統計,抗戰八年中,日本鬼子在洛陽市投下炸彈的總噸數,相當于美國投在日本的兩個原子彈.可是洛陽人民的傷亡,卻要比廣島少得多。
其原因之一就是多虧了那些窯洞和堅固的防空洞。
在洛陽北邙山一帶,居民大多數居住在窯洞裡。
這種居住條件,乍一看,很像穴居的原始人,其實到了窯洞裡邊,還是别有洞天。
這一帶地處我國的黃土高原上.土質粘性大,含沙量小,堅硬異常。
當地群衆叫“立土”。
再加上水位低,一般水井都有五六丈深,這都是挖窯洞的好條件。
老百姓住的窯洞大體上有兩種:一種叫“出水窯院”,就是在溝兩旁的崖頭上,豎切一個面,在面上挖窯洞。
這種窯洞,天下雨可以流出去,像長松家和老清嬸家在燒窯溝住的窯洞,就是這種式樣。
不過他們住的這窯洞,無門無窗,再加上多年煙熏火燎,看上去像兩個黑窟窿。
另外一種窯洞叫“天地窯院”,這種窯院是在平地上開挖一個大方坑,這種方坑一般要有二三百平方米大,挖十幾米深。
然後再在方坑的四面壁上挖窯洞,有的一面挖三孔洞,有的挖兩孔洞不等。
至于人畜的出進上下,是從遠處再挖一條窯道通往下邊。
因為這種窯院雨水流不出去,全憑在院中再挖幾個“滲坑” 來盛雨水。
洛陽燒窯溝大約是很早一個陶瓷場的遺址。
當時大批燒瓷工人在裡做活,因為蓋不起房子,就挖窯洞住。
後來瓷場被兵燹破壞了,人散窯空,這裡就留下了幾十眼破窯洞。
老清嬸在黃泛區家鄉沒有見過窯洞。
初來時,她天天擔驚害怕,總怕這沒梁沒柱的窯洞會塌下來。
白天燒飯做活坐在窯外邊,到夜裡就麻煩了,她大睜着兩隻眼不敢睡覺.特别是窯頂上老鼠一跑,沙沙地掉下兩粒灰土,她就把被子一撂,大喊大叫地跑了出來。
人本來就虛弱,再加上成夜睡不成覺,沒有住上幾天就生病了。
兩個閨女雖然不小了,可畢竟還是孩子,不知道該怎麼辦。
有一天,長松和楊杏過來看她,老婆婆躺在床上長籲短歎。
她對楊杏說:“玉蘭她媽,我的命咋這麼苦哩!他爹拉差車出去,到現在也沒下落!兩個死妮子啥也不會幹。
我前世造了什麼孽!我真想拿條繩挂在門口那棵棗樹上,吊死還能落個囫囵屍首,比砸死在這窯洞裡好受些。
”她說着忍不住傷心地哭起來。
楊杏說:“嬸子,你可不能這樣想,老清叔遲早會找着咱們的。
再說,愛愛和雁雁都這麼大了,這城市地方隻要人勤,還是能顧個嘴的。
你要是尋個短見,撇下她兩個閨女,才沒法過哩! 一家子不零散了嘛?老清叔要是回來,看着家沒家、人沒人,心裡啥味?” 老清嬸說:“唉!我也是這麼想,‘好死不如賴活着’。
可這個窯洞我就受不了,見天夜裡不能合眼。
” 長松說:“嬸子,你不用害怕,這窯洞結實着哩。
就咱住這破窯洞,少說也有幾百年了!沒有見一眼塌下來的。
我問了問此地老鄉,人家說,人家都是人老兒輩住,從沒聽說過塌頂砸壞人。
這裡土和咱們那裡土不一樣,你沒看打的土坯,幹了和磚頭一樣。
” 經長松這麼一批解,老清嬸心裡略覺寬慰了一些。
楊杏聽說酸棗仁能治睡不着覺,這是老年人傳下來的一個偏方。
燒窯溝崖頭上很多酸棗棵,現在霜打葉落,一顆顆紅酸棗像瑪瑙一樣挂滿了崖頭。
楊杏就叫小響提個籃子去采。
采了兩天,采了大半籃子,楊杏和小響剝了剝,砸了砸。
把棗仁取出來。
她送給愛愛,叫愛愛給她媽熬了幾次喝了喝,老清嬸果然能睡覺了。
入冬以後,老清嬸的病漸漸好起來。
這天她在門口坐,長松扛了兩捆秫稭稈回來。
長松問:“好點了,嬸子?”老清嬸說:“好多了。
”長松說:“過了九月九,大夫高了手。
米湯蘿蔔絲兒,吃了去病根!天冷了,很多病就好了。
”老清嬸說:“我這病隻要是能睡着覺就好了。
”她又問:“揀這秫稭稈燒鍋的?”長松說:“燒鍋我看可惜了,想紮個門。
天冷了,這窯洞大張着口,有個秫稭稈門,總能擋點風。
”老清嬸說:“好多哩!……”她說着看看自家窯洞門口上吊的那個破麻袋片,不禁觸動心事。
她想着要是老清在這裡,也能紮個柴門,要是愛愛和雁雁有一個是男孩子,也不至于挂這麻袋片。
想到這裡。
就不禁暗暗擦淚。
楊杏在自家窯門口看得清楚.她小聲對長松說:“先給老清嬸家紮門吧。
她家沒個男人,老清嬸又有病。
另外,兩個閨女都那麼大了,好歹有個門,就有個遮擋。
咱家這麼大一家子,晚幾天弄來秫稭再說。
” 長松說:“說的是。
我倒忽略了!”說罷把秫稭背了過去,找了些碎麻,由愛愛和雁雁幫着,不到半天工夫,就給
一一民諺 一 洛陽的窯洞,在抗日戰争期間,是相當有名的。
據有人統計,抗戰八年中,日本鬼子在洛陽市投下炸彈的總噸數,相當于美國投在日本的兩個原子彈.可是洛陽人民的傷亡,卻要比廣島少得多。
其原因之一就是多虧了那些窯洞和堅固的防空洞。
在洛陽北邙山一帶,居民大多數居住在窯洞裡。
這種居住條件,乍一看,很像穴居的原始人,其實到了窯洞裡邊,還是别有洞天。
這一帶地處我國的黃土高原上.土質粘性大,含沙量小,堅硬異常。
當地群衆叫“立土”。
再加上水位低,一般水井都有五六丈深,這都是挖窯洞的好條件。
老百姓住的窯洞大體上有兩種:一種叫“出水窯院”,就是在溝兩旁的崖頭上,豎切一個面,在面上挖窯洞。
這種窯洞,天下雨可以流出去,像長松家和老清嬸家在燒窯溝住的窯洞,就是這種式樣。
不過他們住的這窯洞,無門無窗,再加上多年煙熏火燎,看上去像兩個黑窟窿。
另外一種窯洞叫“天地窯院”,這種窯院是在平地上開挖一個大方坑,這種方坑一般要有二三百平方米大,挖十幾米深。
然後再在方坑的四面壁上挖窯洞,有的一面挖三孔洞,有的挖兩孔洞不等。
至于人畜的出進上下,是從遠處再挖一條窯道通往下邊。
因為這種窯院雨水流不出去,全憑在院中再挖幾個“滲坑” 來盛雨水。
洛陽燒窯溝大約是很早一個陶瓷場的遺址。
當時大批燒瓷工人在裡做活,因為蓋不起房子,就挖窯洞住。
後來瓷場被兵燹破壞了,人散窯空,這裡就留下了幾十眼破窯洞。
老清嬸在黃泛區家鄉沒有見過窯洞。
初來時,她天天擔驚害怕,總怕這沒梁沒柱的窯洞會塌下來。
白天燒飯做活坐在窯外邊,到夜裡就麻煩了,她大睜着兩隻眼不敢睡覺.特别是窯頂上老鼠一跑,沙沙地掉下兩粒灰土,她就把被子一撂,大喊大叫地跑了出來。
人本來就虛弱,再加上成夜睡不成覺,沒有住上幾天就生病了。
兩個閨女雖然不小了,可畢竟還是孩子,不知道該怎麼辦。
有一天,長松和楊杏過來看她,老婆婆躺在床上長籲短歎。
她對楊杏說:“玉蘭她媽,我的命咋這麼苦哩!他爹拉差車出去,到現在也沒下落!兩個死妮子啥也不會幹。
我前世造了什麼孽!我真想拿條繩挂在門口那棵棗樹上,吊死還能落個囫囵屍首,比砸死在這窯洞裡好受些。
”她說着忍不住傷心地哭起來。
楊杏說:“嬸子,你可不能這樣想,老清叔遲早會找着咱們的。
再說,愛愛和雁雁都這麼大了,這城市地方隻要人勤,還是能顧個嘴的。
你要是尋個短見,撇下她兩個閨女,才沒法過哩! 一家子不零散了嘛?老清叔要是回來,看着家沒家、人沒人,心裡啥味?” 老清嬸說:“唉!我也是這麼想,‘好死不如賴活着’。
可這個窯洞我就受不了,見天夜裡不能合眼。
” 長松說:“嬸子,你不用害怕,這窯洞結實着哩。
就咱住這破窯洞,少說也有幾百年了!沒有見一眼塌下來的。
我問了問此地老鄉,人家說,人家都是人老兒輩住,從沒聽說過塌頂砸壞人。
這裡土和咱們那裡土不一樣,你沒看打的土坯,幹了和磚頭一樣。
” 經長松這麼一批解,老清嬸心裡略覺寬慰了一些。
楊杏聽說酸棗仁能治睡不着覺,這是老年人傳下來的一個偏方。
燒窯溝崖頭上很多酸棗棵,現在霜打葉落,一顆顆紅酸棗像瑪瑙一樣挂滿了崖頭。
楊杏就叫小響提個籃子去采。
采了兩天,采了大半籃子,楊杏和小響剝了剝,砸了砸。
把棗仁取出來。
她送給愛愛,叫愛愛給她媽熬了幾次喝了喝,老清嬸果然能睡覺了。
入冬以後,老清嬸的病漸漸好起來。
這天她在門口坐,長松扛了兩捆秫稭稈回來。
長松問:“好點了,嬸子?”老清嬸說:“好多了。
”長松說:“過了九月九,大夫高了手。
米湯蘿蔔絲兒,吃了去病根!天冷了,很多病就好了。
”老清嬸說:“我這病隻要是能睡着覺就好了。
”她又問:“揀這秫稭稈燒鍋的?”長松說:“燒鍋我看可惜了,想紮個門。
天冷了,這窯洞大張着口,有個秫稭稈門,總能擋點風。
”老清嬸說:“好多哩!……”她說着看看自家窯洞門口上吊的那個破麻袋片,不禁觸動心事。
她想着要是老清在這裡,也能紮個柴門,要是愛愛和雁雁有一個是男孩子,也不至于挂這麻袋片。
想到這裡。
就不禁暗暗擦淚。
楊杏在自家窯門口看得清楚.她小聲對長松說:“先給老清嬸家紮門吧。
她家沒個男人,老清嬸又有病。
另外,兩個閨女都那麼大了,好歹有個門,就有個遮擋。
咱家這麼大一家子,晚幾天弄來秫稭再說。
” 長松說:“說的是。
我倒忽略了!”說罷把秫稭背了過去,找了些碎麻,由愛愛和雁雁幫着,不到半天工夫,就給